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1414发布日期:2019-08-03 16:1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



背景技术:

现有纺织厂在棉纺或者化纤纺织过程中都会为了改变棉条的质量增加并条工序,此工序中常用的设备为高速并条机;其中一个关键点零部件为并条机胶辊,此部件直接与棉线或者纱线接触,在并条机胶辊两端参与旋转的轴套组件对于成品棉条的输出质量和速度格外重要;目前这种轴套一般都选用开放式设计,即插即用模式;在此开放式设计中轴承油脂容易流出,后需持续不断的每1-2天对轴承进行维护加油。即插即用模式使得轴套与并条机胶辊的辊芯轴相对运动产生大量的热量,容易导致润滑脂早期失效进而导致部件损坏。其次,高速旋转也会导致部分油品逃离骨架密封,进而造成油脂储存量容易失效,进而导致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能够节省油脂,且可以使整个并条机胶辊的寿命大大加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包括轴套壳体,所述轴套壳体包括圆筒形壳体和连接于圆筒形壳体一端的方轴,所述圆筒形壳体远离方轴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圆筒形壳体内设有用于连接胶辊轴的内衬,所述内衬通过两组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壳体内,所述内衬的外部还设置有卡套,通过所述卡套将内衬与胶辊轴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壳体的敞口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方形外壳能够起到固定所述轴套壳体的作用,在工作时,胶辊轴在织物的驱动下绕所述轴套壳体转动,所述内衬用于与所述第一轴承接触,能够减少胶辊轴的磨损,设置的第一轴承能够减小胶辊轴与轴套壳体的摩擦力,进而减少对润滑油的损耗;且在圆筒形壳体的敞口处设置有密封环,能够避免胶辊轴在转动的时候将润滑油带出,进一步的减少了润滑油的损耗,润滑油的损耗减少使得维护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都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所述方轴内设置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设置有注油轴,所述注油轴内设置有注油孔。在润滑油的消耗殆尽时,可以通过所述注油孔将润滑油加入轴套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卡套包括一卡环,所述卡环内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凸起。所述卡套将内衬和胶辊轴固定,避免内衬与胶辊轴发生相对运动,设置的弧形凸起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内衬与胶辊轴的结合力,使得内衬和胶辊轴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卡套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加力钢圈。所述加力钢圈能够提供额外的夹紧力,使得内衬与胶辊轴具有更大的结合力,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圆筒形壳体内靠近方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用于将两个第一轴承隔开,使得两个第一轴承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内衬时,使得胶辊轴的受力更加均匀,转动更加平顺。

进一步,所述注油轴的中部设置有轴环,所述注油轴通过所述轴环安装于所述方轴内,所述注油轴向圆筒形壳体内延伸的部分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通过安装盖设于方轴内。所述注油轴与所述方轴过盈配合,在转动的过程中,当内衬产生微小的位移而与安装盖发生摩擦时,安装盖能够带动第二轴承绕注油轴转动而减小内衬与轴套内壁的摩擦,进而减小胶辊轴与轴套的摩擦,使得胶辊轴能够顺畅转动。

进一步,所述安装盖与所述方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安装盖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轴承的空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设置的内衬能够避免胶辊轴直接与轴套摩擦,增加了胶辊轴的使用寿命,均匀设置的第一轴承能够保持胶辊轴旋转的平顺性,设置的第二轴承能够避免内衬与轴套内壁摩擦,减小的润滑油的消耗,使得胶辊轴的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套的轴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胶辊轴1、轴套壳体2、内衬3、卡套4、加力钢圈5、第一轴承6、第一套筒7、第二套筒8、注油轴9、注油孔10、第二轴承11、安装盖12、密封环13、凹槽14、弧形凸起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套的轴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套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免维护胶辊轴套,包括轴套壳体2,所述轴套壳体2包括圆筒形壳体和连接于圆筒形壳体一端的方轴,所述圆筒形壳体远离方轴的一端为敞口端,所述圆筒形壳体内设有用于连接胶辊轴1的内衬3,所述内衬3通过两组第一轴承6转动设置于所述圆筒形壳体内,所述第一轴承6采用RNA4901型无内圈单列滚针轴承。所述内衬3为一圆管,所述内衬3的外部还设置有卡套4,通过所述卡套4将内衬3与胶辊轴1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壳体的敞口处设置有密封环13。所述方形外壳能够起到固定所述轴套壳体2的作用,在工作时,胶辊轴1在织物的驱动下绕所述轴套壳体2转动,所述内衬3用于与所述第一轴承6接触,能够减少胶辊轴1的磨损,设置的第一轴承6能够减小胶辊轴1与轴套壳体2的摩擦力,进而减少对润滑油的损耗;且在圆筒形壳体的敞口处设置有密封环13,能够避免胶辊轴1在转动的时候将润滑油带出,进一步的减少了润滑油的损耗,润滑油的损耗减少使得维护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都得到了降低。

所述方轴内设置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设置有注油轴9,所述注油轴9内设置有注油孔10。在润滑油的消耗殆尽时,可以通过所述注油孔10将润滑油加入轴套壳体2中。

所述卡套4包括一卡环,所述卡环内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弧形凸起15。所述卡套4将内衬3和胶辊轴1固定,避免内衬3与胶辊轴1发生相对运动,设置的弧形凸起15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内衬3与胶辊轴1的结合力,使得内衬3和胶辊轴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卡套4的外侧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设有加力钢圈5,所述加力钢圈5为弹簧圈或者钢丝圈。所述加力钢圈5能够提供额外的夹紧力,使得内衬3与胶辊轴1具有更大的结合力,连接更加牢固。

两个所述第一轴承6之间设置有第一套筒7,所述圆筒形壳体内靠近方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轴承6的第二套筒8。所述第一套筒7用于将两个第一轴承6隔开,使得两个第一轴承6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内衬3时,使得胶辊轴1的受力更加均匀,转动更加平顺。

所述注油轴9的中部设置有轴环,所述注油轴9通过所述轴环安装于所述方轴内,所述注油轴9向圆筒形壳体内延伸的部分安装有第二轴承11,628/4型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二轴承11通过安装盖12设于方轴内。所述安装盖12与所述方轴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安装盖12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轴承11的空腔。所述注油轴9与所述方轴过盈配合,在转动的过程中,当内衬3产生微小的位移而与安装盖12发生摩擦时,安装盖12能够带动第二轴承11绕注油轴9转动而减小内衬3与轴套内壁的摩擦,进而减小胶辊轴1与轴套的摩擦,使得胶辊轴1能够顺畅转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