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8955发布日期:2020-06-26 23:2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电磁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压回路的液压控制的电磁阀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常规的用于液压控制的电磁阀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其包括:阀壳体;电磁阀主体,其安装在形成于阀壳体中的安装孔中。电磁阀主体包括:阀部和螺线管部;该阀部包括:套筒;阀芯,其容纳在该套筒中;保持件,其封闭该套筒的一端;该螺线管部包括:柱塞,其沿轴向驱动阀芯;螺线管壳体,其容纳螺线管被树脂覆盖的螺线管成型体。电磁阀装置设置在诸如泵或蓄能器的压力源和负载侧装置之间,以向负载侧装置供应控制油,该控制油的压力或流量通过驱动阀芯来调节。

在这种常规的电磁阀装置中,由于阀芯的驱动冲程相对较大,因此当螺线管部被驱动时,在容纳柱塞的容纳部的内部空间中的诸如空气或油的流体(以下简称为流体)变成阻力而阻止柱塞的快速移动,这是一个问题。为此,电磁阀主体采用了如下结构:在套筒上形成有在径向上贯通套筒的呼吸孔,且容纳部通过该呼吸孔与外部连通。因此,随着柱塞的往复运动,使流体在容纳部和电磁阀主体的外部之间移动,即所谓的呼吸被进行。因此,由流体强加的阻力随着柱塞移动而减小,并且电磁阀主体的响应性被提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11-052371a(第7页、图1)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上述常规的电磁阀主体中,流体以与驱动时通过柱塞的移动所排出的流体的量相当的量通过呼吸孔从外部流入电磁阀主体。然而,由于在套筒上形成的呼吸孔通过直线流路与容纳部连通,因此存在于电磁阀主体的外部周围的污染物容易侵入到容纳部,从而这些污染物阻碍了柱塞的移动,这是一个问题。

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磁阀装置,该电磁阀装置能够在提高电磁阀主体的响应性的同时,减少污染物侵入到容纳部的可能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电磁阀装置包括:

电磁阀主体,其包括:阀芯,其沿轴向被可移动地布置;柱塞,其移动所述阀芯;定子;螺线管成型体,其设置在所述柱塞的外周;螺线管壳体,其容纳所述柱塞、所述定子和所述螺线管成型体;所述柱塞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所述定子和所述螺线管成型体限定的容纳部中;

通过将所述电磁阀主体的套筒插入到阀壳体的安装孔中来安装所述电磁阀主体中的所述阀壳体;

其中,所述电磁阀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套筒和所述定子之间沿周向连续地形成的具有环形形状的空间;使所述电磁阀主体的外部与所述空间连通的第一呼吸孔;以及使所述空间与所述容纳部连通的第二呼吸孔;

所述第一呼吸孔和所述第二呼吸孔被布置成使得从所述第一呼吸孔到所述第二呼吸孔的沿周向的顺时针方向的距离和逆时针方向的距离彼此不同。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从第一呼吸孔流入空间的流体被分为沿周向(例如,顺时针圆周方向)在空间中行进了短距离而流入第二呼吸孔的第一流体以及沿周向(例如,逆时针圆周方向)在空间中行进了长距离而流入第二呼吸孔的第二流体,具有大的比重且包含在行进了长距离的流体中的污染物可以有效地落到空间的下侧,从而可以减少污染物侵入容纳部的可能性,而由于流体行进了短距离,因此可以提高电磁阀主体的响应性。

所述第二呼吸孔可以在所述电磁阀主体安装在所述阀壳体中的状态下被形成为垂直地向上面向。在这种情况下,从电磁阀主体的外部通过套筒的第一呼吸孔流动的流体中所包含的污染物因其自重而容易地沉积在定子和套筒之间形成的空间的下部,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物侵入到容纳部。

所述第一呼吸孔可以在所述电磁阀主体安装在所述阀壳体中的状态下被形成为水平地面向。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容易地沉积在定子和套筒之间形成的空间的下部。

所述第一呼吸孔可以设置在所述套筒中,且所述第二呼吸孔设置在所述定子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组装电磁阀主体时调节套筒和定子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置来调节第一呼吸孔和第二呼吸孔之间的顺时针方向的周向距离和逆时针方向的周向距离。

所述空间中的流路截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呼吸孔的流路截面积。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呼吸孔流入空间的流体的流速被降低。因此,流体容易暂时地滞留在空间中,并且污染物容易地沉积在空间下方。

与所述螺线管壳体连接的所述套筒的端部可以形成为运动场形状,所述运动场形状在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中包括一对直线部和一对圆弧部,并且所述第一呼吸孔形成于形成为运动场形状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直线部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呼吸孔形成在具有运动场形状的端部的直线部中,所以容易发现第一呼吸孔的位置,因此容易地沿轴向将第一呼吸孔设置在预先设定的目标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阀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剖开的电磁阀主体和阀壳体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形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阀主体的套筒和螺线管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其用于示出通过套筒的呼吸孔连通定子的呼吸孔的电磁阀主体的呼吸路径;

图6示出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阀主体的呼吸路径的视图,其中,图6中的(a)图是示出螺线管壳体和阀壳体被切开的状态的正视图,图6中的(b)图是沿着图6a所示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其用于描述在电磁阀主体从断开(off)切换为接通(on)的状态下的电磁阀主体的呼吸路径;

图8示出了沿着图7所示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其用于示出通过套筒的呼吸孔连通定子的呼吸孔的电磁阀主体的呼吸路径,其中,图8中的(a)图是示出电磁阀主体从断开(off)切换为接通(on)的状态的视图,图8中的(b)图是示出电磁阀主体从接通(on)切换为断开(off)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电磁阀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示例]

将参考图1至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磁阀装置进行描述。顺带地,在图2和图7中示出的柱塞34、杆35和阀芯7没有在剖视图中示出,而是在侧视图中示出。

电磁阀主体3是滑阀式电磁阀,并且电池阀主体3用于例如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等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电磁阀装置1是将电磁阀主体3组装到阀壳体2中的装置。

如图1所示,电磁阀主体3被构造成使得阀部一体地安装到螺线管部10上,该阀部5用作调节流体的流量的阀,作为线性螺线管的螺线管部10用作电磁驱动部。后面将对阀部5的安装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和图3所示,阀部5包括:套筒6,其外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例如是连接到设置在阀壳体2中的流路(未示出)的输入端口6a(参照图1)和输出端口(未示出);阀芯7,其被液密地容纳在套筒6的通孔6b中,并且其具有多个连接盘(land)7a;弹簧8,其具有沿轴向向下偏压阀芯7的螺旋状;保持件9,其保持弹簧8。由于阀部5具有滑阀的公知功能,因此将省略其详细的描述。顺带地,套筒6、阀芯7和保持件9由诸如铝、钢、不锈钢或树脂的材料制成。此外,在后面将要描述的图7和图2中没有示出输入端口6a和输出端口。

如图3所示,套筒6的端部具有平行于轴向形成的两个轴向切割面6f以及平行于径向形成的两个径向切割面6g,两个轴向切割面6f以套筒6的中心彼此相对,且两个径向切割面6g以套筒6的中心彼此相对。即,两个轴向切割面6f形成一对直线部,从轴向方向看,所述直线部部分地限定了运动场形状,并且运动场形状的其余部分限定了一对圆弧部。这意味着套筒6包括从轴向上看具有运动场形状的一个端部。

此外,在套筒6的轴向切割面6f侧的一个端部中,一对狭缝6d沿周向延伸而形成,且与该一个端部的端面分离开。因此,在套筒6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凸缘6c,在狭缝6d的内径侧形成有圆弧状的卡合面6e,从而轴向切割面6f是形成为大致呈h字状的面。此外,在作为直线部的轴向切割面6f上形成有呼吸孔6h,该呼吸孔6h用作第一呼吸孔,该第一呼吸孔是在径向上贯通套筒6的一个端部的漏出端口,并且呼吸孔6h与通孔6b连通。

如图2所示,阀芯7的在柱塞34侧的端部设置有具有小直径的凸出部7b和肩部7c,该凸出部7b凸出到后面描述的定子33的通孔33a内,该凸出部70b沿轴向从该肩部7c凸出,并且该肩部7c接触定子33。

螺线管部10主要包括:螺线管壳体11;容纳在螺线管壳体11中的螺线管成型体12;位于螺线管成型体12的内周侧的容纳部30;以及通型锻螺线管壳体11的端部而固定到螺线管壳体11的端板36。

如图3所示,螺线管壳体11具有盘形形状的板部11a连接到管形形状的圆筒部11b杯形形状。具有运动场形状的开口11d形成在具有盘形形状的板部11a的中央,该开口11d具有比套筒6的端部的轮廓略微大的轮廓,并且该开口11d具有一对直线部11e和一对圆弧部11f,而供连接器部16插入的切口部11g形成在圆筒部11b的与板部11a相对的端部上。

如图2所示,线圈13和下板14与树脂15一体成型,以形成螺线管成型体12,并且控制电压从延伸到螺线管壳体11外部的连接器部16的连接器提供到螺线管成型体12。线圈13根据控制电压产生磁场,而该磁场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是沿轴向施加到柱塞34的磁吸引力。该驱动力使阀芯7克服弹簧8的偏压力而经由柱塞34和杆35在轴向上移动。

容纳部30主要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侧环31的内周面,该侧环31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凸缘;具有环形形状的间隔件29的内周面,该间隔件29设置在侧环31的内周侧;具有环形形状的间隔件32的内周面;在定子33中沿轴向形成的通孔33a;其中,所述内周面和通孔33a依序与端板36相对设置。

柱塞34和杆35布置在容纳部30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在轴向上是可移动的。柱塞34的外周面被环形形状的间隔件29的内周面引导的同时柱塞34在轴向上可移动,并且杆35被构造为包括:间隔部35b,该间隔部35b设置在凹部33中,该凹部33b形成在柱塞33的阀部5侧的定子33中;主体部35a,其在定子33的通孔33a内沿轴向被引导并在轴向上可移动。另外,柱塞34和杆35被构造为一体地移动。附带地,杆35可以固定到阀芯7的凸出部7b。

容纳部30的内部空间包括由端板36和柱塞34部分地限定的空间s1以及由柱塞34和凹部33b限定的空间s2,该空间s2和在通孔33a中的空间s3连通。

如图2和图4所示,定子33的在阀芯7侧的端部33d被嵌合到套筒6的在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中。此外,在端部33d的外周面33e上沿周向形成有具有环形形状的凹槽33f,并且在凹槽33f的底面上形成有沿径向贯穿端部33d的用作第二呼吸孔的呼吸孔33g。

如图5所示,由凹槽33f和套筒6的在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6j限定出空间s4,该空间s4与套筒6的呼吸孔6h连通。定子33的端部33d的外周面33e与电套筒6的在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6j液密地接触。通过套筒6的呼吸孔6h而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流入到套筒6中的全部流体被引导到空间s4。呼吸孔33g与定子33的通孔33a中的空间s3和空间s4连通。

如图6所示,径向槽31a和31b形成于侧环31的在端板36侧的端面上,以与中央开口31e和侧环31的外周连通,而轴向槽31c和31d形成在侧环31的外周,以与径向槽31a和31b连通并沿轴向延伸。此外,在螺线管成型体12的在端板36侧的端面的外周角部形成有倒角部12g,因此,在螺线管壳体11和侧环31之间,螺线管成形体12的端部的外周形成有圆周路径12h。该圆周路径12h与轴向槽31c和31d连通,并且在从轴向槽31c和31d偏移大约90°的位置处于螺线管壳体11的开口11h连通。即,通过形成在侧环31上的中央开口31e、形成在侧环31上的径向槽31a和31b、形成在侧环31上的轴向槽31c和31d、圆周路径12h、螺线管壳体的开口11h,使在端板36侧的空间s1(参照图2)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连通。

接下来,组装电磁阀主体3的过程的一个示例将被描述。首先,通过将弹簧8和阀芯7插入到套筒6中,然后通过型锻工艺将保持件9固定到套筒6上来组装阀部5。接着,通过将套筒6的凸缘6c插入到螺线管壳体11的开口11d中并通过使套筒6在狭缝6d与开口11d相对应的位置处绕轴线旋转90度,以使套筒6和螺线管壳体11在开口11d的直线部11e插入狭缝6d的状态下(即,图1中示出的状态)彼此保持。作为狭缝6d的内圆周面的卡合面6e的外径与开口11d的两个直线部11e之间的距离大致上相同,并且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两个直线部11e的内表面与卡合面6e部分接触。此外,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套筒6的在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嵌合到定子33的在阀芯7侧的端部33d中(参照图2),并且如图5所示,套筒6的呼吸孔6h和定子33的呼吸孔33g在周向上被设置为彼此相隔90度的相位差。

接下来,通过将螺线管成型体12插入螺线管壳体11中并且将具有基本相同的运动场形状的凹部(未示出)装配到套筒6的具有运动场截面形状的凸缘6c中,使得下板14的在套筒6侧的表面接触凸缘6c的相对面。接下来,将形成容纳部30的侧环31、间隔件32和定子33插入到螺线管成型体12中,因此,定子33的肩部和凸缘6c与下板14接触,以将下板14插入定子33的肩部和凸缘6c之间;并且定子33的在套筒侧的表面与阀芯7的肩部7c的相对面接触,以克服弹簧8的偏压力使阀芯7在轴向上稍微移动。最后,利用型锻工艺,通过将端板36固定到电磁阀壳体11的与套筒6相反的端部上来组装电磁阀主体3。在这种状态下(图2所示),阀芯7被弹簧8朝螺线管部10偏压。

如图2所示,在阀壳体2中形成有安装孔2a,并且电磁阀主体3的套筒6被安装到安装孔2a中。此时,电磁阀主体3被安装到阀壳体2中,使得套筒的呼吸孔6h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安装孔2a的外部。此外,电磁阀主体3安装在阀壳体2中,使得定子33的呼吸孔33g垂直地面向上方。

在组装完成后的电磁阀主体3中,定子33的呼吸孔33g沿与螺线管壳体11的开口11h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口,并且套筒6的呼吸孔6h被设置成在周向上与定子33的呼吸孔33g相隔90度的相位差。换句话说,呼吸孔6h和呼吸孔33g被设置成使得在圆周方向上从呼吸孔6h到呼吸孔33g的顺时针距离和逆时针距离是彼此不同的。当进行组装时,可以通过将电磁阀主体3安装到阀壳体2中来使从外部不可见的定子33的呼吸孔33g布置成垂直地面向上方,从而使得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可见的螺线管壳体11的开口11h垂直地面向上方,且使得套筒6的呼吸孔6h面向水平方向(即水平地面向)。

接下来,将描述电磁阀主体3的操作。当在图2所示的断开(off)状态下提供控制电源时,由于线圈13产生了磁吸引力,因此如图7所示,柱塞34和杆35朝向阀部5移动,然后杆35的在阀部5侧的端部35c推动阀芯7的凸出部7b以使阀芯7朝向保持件9移动。从阀部5的输入端口(未示出)流到输出端口的控制流体的量根据套筒6内的阀芯7的位置(即连接盘(land)7a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当提供电流给线圈13时,控制流体的量增加。

此外,当由线圈13产生的磁吸引力变得相对较弱时,如图2所示,由于弹簧8的偏压力,因此阀芯7朝向螺线管部10移动,并且阀芯7的肩部7c与定子33的面对的端面33h(即容纳部30的开口端部)接触,从而使得阀芯7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柱塞34和杆35朝向端板36移动。

在图2所示的未提供控制电流的状态(即非通电状态)和图6所示的提供控制电流的状态(即通电状态)下,套筒6的呼吸孔6h没有被杆35和阀芯7封闭,并且通过呼吸孔6h,图5所示的在套筒6的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6j和凹槽33f之间的空间s4一直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连通。此外,类似地,在图2所示的未提供控制电流的状态和图6所示的提供控制电流的状态下,定子33的呼吸孔33g使在图5所示的定子33的通孔33a中的空间s3与空间s4连通。也就是说,不论是否提供控制电流,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空间s4、空间s3和空间s2彼此连通。

如图7所示,当在非通电状态下提供控制电流时,柱塞34使阀芯7朝向保持件9移动,并且如箭头所示,作为空间s2中的流体的油流入空间s3中。如图8a所示,由于定子33的呼吸孔33g被形成为垂直地面向上方,因此已经流入空间s3的流体流过空间s3,并通过定子33的呼吸孔33g而流入空间s4。已经流入到空间s4中的流体从套筒6的呼吸孔6h排出到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

如上所述,空间s2中的流体通过上述的呼吸路径而被迅速地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提高电磁阀主体3的响应性。

此外,如图2所示,当停止提供控制电流或者减小控制电流时,由于弹簧8的偏压力,因此柱塞34和杆35朝向端板36移动,并且流体可以通过上述的呼吸路径从外部迅速地流入空间s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电磁阀主体3的响应性。

此时,如图6a和6b中箭头所示,通过形成在侧环31上的中央开口31e、形成在侧环31上的径向槽31a和31b、形成在侧环31上的轴向槽31c和31d、圆周路径12h和螺线管壳体11的开口11h,空间s1中的流体排出到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

如上所述,空间s1中的流体通过上述呼吸路径迅速地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提高电磁阀主体3的响应性。此外,当在非通电状态下提供控制电流以使柱塞34沿阀部5的方向移动时,流体可以通过上述呼吸路径从外部迅速地流入空间s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电磁阀主体3的响应性。

此外,如图2所示,在通电状态下停止提供控制电流或减小控制电流的情况下,当柱塞34和杆35由于弹簧8的偏压力而朝向端板36移动时,流体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通过套筒6的呼吸孔6h被抽出。如上所述,由于定子33的呼吸孔33g和套筒6的呼吸孔6h通过在定子33和套筒6之间限定的空间s4而连通,因此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通过套筒6的呼吸孔6h流动的流体流过在定子33和套筒6之间限定的空间s4;因此,可以减少存在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周围的污染物进入到空间s2的可能性,并且可以提高耐污染性。

此外,由于从空间s2流到定子33的呼吸孔33g的流体穿过形成在定子33和套筒6之间的空间s4,即,流体流过了长的路径,因此防止了多余的流体被排出到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流体保持在空间s2中,并且能够防止在柱塞34移动时负压的产生,从而能够减小由流体引起的阻力。

此外,如图8b所示,从套筒6的呼吸孔6h流入空间s4的流体的一部分流入到空间s4的上侧,而其余部分流入到空间s4的下侧。此时,在流入到空间s4的下侧的流体在空间s4中被引导而在周向上移动了对应于约270度的长距离之后,该流体从定子33的呼吸孔33g流入到空间s3。在沿逆时针方向移动相对长的距离的过程中,流体中比重大的污染物可以有效地落到空间s4的下侧,并且污染物含量减少的流体可以被带入到空间s3。

另一方面,在流入到空间s4的上侧的流体在空间s4中被引导而在周向上移动了对应于约90度的短距离之后,该流体从定子33的呼吸孔33g流入到空间s3中。由于流入到空间s4的上侧的流体比流入到空间s4的下侧的流体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更短的距离而到达定子33的呼吸孔33g,因此可以通过空间s3将流体迅速地输送到柱塞34的阀部5侧的空间s2中,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磁阀主体3的响应性。顺带地,由于在流入空间s4的上侧的流体中的污染物也落到空间s4的下侧,因此可以防止污染物侵入到空间s2中。

总而言之,由于从套筒6的呼吸孔6h流入到空间s4的流体被分为从空间s4的上侧移动相对较短的距离而流入定子33的呼吸孔33g的流体以及从空间s4的下侧移动相对较长的距离而流入定子33的呼吸孔33g的流体,因此可以将流体迅速地输送到空间s2,并且可以减少从这两个方向流入到定子33的呼吸孔33g的流体中的总污染物含量。

此外,因为在空间s4的上侧从套筒6的呼吸孔6h到定子33的呼吸孔33g的移动距离不同于在空间s4的下侧从套筒6的呼吸孔6h到定子33的呼吸孔33g的移动距离,所以因移动距离不同而在空间s4中对流体的阻力也不同,从而移动距离不同的流体的流速也彼此不相同。因此,空间s4中的流体的流动倾向于向流速较高的移动方向偏离,并且由于这样的流动,包含在流体中的污染物通过离心力而被压向空间s4的外周表面。因此,污染物难以侵入到空间s3中。

此外,由于在电磁阀主体3被安装到阀壳体2的状态下定子33的呼吸孔33g形成为垂直地面向上方,因此,从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通过套筒6的呼吸孔6h流动的流体中包含的污染物容易地沿重力方向沉降在定子33和套筒6之间形成的空间s4的下部。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物通过呼吸孔33g从空间s4侵入到由定子33的通孔33a形成的空间s3中。

此外,由于在电磁阀主体3被安装到阀壳体2的状态下定子33的呼吸孔33g形成为垂直地面向上方,因此流入到空间s2和空间s3的流体能够可靠地保留在在空间s2和空间s3中。

此外,由于在定子33的外周上沿周向形成有环状的凹槽33f,并且在凹槽33f和套筒6的端部的内周面6j之间形成有空间s4,因此,流入到空间s4中的流体在凹槽33f中沿周向被引导,而这与定子33的呼吸孔33g和套筒6的呼吸孔6h的布置关系无关,从而流体可以可靠地在呼吸孔33g和呼吸孔6h之间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在形成于定子33的外周的凹槽33f和套筒6的在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6j之间形成空间s4的结构,因此,当从螺线管壳体11上拆下套筒6时,定子33被露出,从而容易地清除残留在形成于定子33的外周的凹槽33f中的污染物。

此外,如图4所示,套筒6的呼吸孔6h在轴向上相对于凹槽33f偏移设置,并且呼吸孔6h的流路变窄。因此,由于空间s4中的流路截面积a2(参照图7)大于流过呼吸孔6h的流路的流体的流路截面积a1,因此从套筒6的呼吸孔6h流入空间s4的流体的流速降低,从而污染物容易积聚在空间s4的下方。顺带地,在将空间s4中的流路截面积a2设定为大于呼吸孔6h的流路截面积a1的情况下,套筒6的呼吸孔6h在轴向上相对于凹槽33f可以不偏移。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由于空间s4在周向上形成为环形形状,因此在污染物堆积到阻止流体向空间s4的下方移动的程度的情况下,流体可以被迅速地排出到电磁阀主体3的外部或者通过空间s4的上侧进入空间s3。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然而,具体配置不限于所述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的变更或增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在组装后的电磁阀主体3中,套筒6的呼吸孔6h被布置在从定子33的呼吸孔33g沿周向偏移90度的位置处。然而,在呼吸孔6h和呼吸孔33g以顺时针方向的移动距离和逆时针方向的移动距离彼此不同的方式形成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在周向上的位置的相位差不限于90度,例如可以是120度等。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螺线管壳体11的开口11h和套筒6的呼吸孔6h沿相同方向开口的构造,开口11h和呼吸孔6h可以形成为在周向上彼此具有例如90度的相位差。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定子33的外周形成的凹槽33f和套筒6的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6j之间形成空间s4的结构,还可以采用例如在套筒6的螺线管壳体11侧的端部的内周面6j上设置凹槽,且在该凹槽和去除了凹槽的定子3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空间s4的结构。

此外,作为将定子33装配到套筒6中的构造的替代,本发明可以采用使套筒6和定子33的轴向上的端面彼此接触的构造,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套筒6和定子33的轴向上的端面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凹槽来形成空间s4。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套筒6和定子33上分别设置呼吸孔6h和呼吸孔33g的构造。例如,在使套筒6和定子33的轴向上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结构中,相当于呼吸孔6h和呼吸孔33g的呼吸孔由两对槽限定,分别在套筒6和定子33的端面上形成两对槽中的每一个,以便在周向上彼此重合。

附图标记列表

1电磁阀装置

2阀壳体

2a安装孔

3电磁阀主体

5阀部

6套筒

6b通孔

6h呼吸孔(第一呼吸孔)

6f轴向切割面(直线部)

6j内周面

7阀芯

7b凸出部

8弹簧

9保持件

10螺线管部

11螺线管壳体

11h开口

12电磁阀成型体

13线圈

16连接器部

30容纳部

31侧环

33定子

33f凹槽

33e外周面

33a通孔

33g呼吸孔(第二呼吸孔)

34柱塞

35杆

36端板

a1流路截面积

a2流路截面积

s1、s2、s3、s4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