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7936发布日期:2019-08-17 02:5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如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在车辆后退时适当地防止所述机油泵的烧伤的技术,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被设置于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向多个车轮进行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中的差动齿轮机构,并以与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旋转连动的方式而对机油泵进行驱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a)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向多个车轮进行传递;(b)差动齿轮机构,其被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中,并将从所述驱动力源被输入的转矩向所述多个车轮进行分配;(c)壳体,其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收纳;(d)机油泵,其对被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抽吸,(e)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以与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旋转连动的方式而对所述机油泵进行驱动。例如,被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即为这样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虽然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以与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旋转连动的方式进行驱动的机油泵在车辆前进时对被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抽吸,并将该抽吸到的润滑油从喷出端口喷出,但由于在车辆后退时,被设置于所述机油泵内的转子与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旋转连动地进行反向旋转,因此,有可能使润滑油从所述机油泵内消失从而在所述机油泵中产生烧伤。

本发明为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后退时适当地防止机油泵的烧伤的车辆用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第一发明的主旨在于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a)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向多个车轮进行传递;差动齿轮机构,其被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中,并将从所述驱动力源被输入的转矩向所述多个车轮进行分配;壳体,其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收纳;机油泵,其对被贮存于所述壳体内的润滑油进行抽吸,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以与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旋转连动的方式而对所述机油泵进行驱动,(b)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对所述润滑油进行贮存的集油槽,(c)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而被刮起的润滑油向所述集油槽导入的导入路径,与所述机油泵的喷出端口相连接的喷出油路被连接于所述集油槽上。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b)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对所述润滑油进行贮存的集油槽,(c)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而将刮起的润滑油向所述集油槽导入的导入路径,(d)与所述机油泵的喷出端口相连接的喷出油路被连接于所述集油槽上。因此,由于在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而被刮起的润滑油穿过被形成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导入路径而被向所述集油槽导入,因此,即使在车辆后退时所述机油泵的转子进行反向旋转,被贮存于所述集油槽内的润滑油也会经由所述喷出油路而被向所述机油泵吸入。由此,由于即使在车辆后退时所述机油泵的转子进行反向旋转,也能够避免润滑由从所述机油泵内消失的事态,因此,能够在车辆后退时适当地防止所述机油泵的烧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对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2为详细地表示被设置于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润滑回路的图1的放大图,且为对从被设置于润滑回路上的机械式机油泵喷出的机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图3为从图1的驱动装置上拆下收纳壳体的第二壳体部件的图。

图4为将被设置于图3的驱动装置中的集油槽的周边部放大并表示的图3的放大图。

图5为从箭头标记a1方向观察图4的图。

图6为从箭头标记b方向观察安装有第二壳体部件的图4的驱动装置的图。

图7为详细地表示被设置于图1的驱动装置中的润滑回路的图1的放大图,其为对在车辆后退时机械式机油泵的内转子进行反向旋转的情况下的机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a)在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内设置有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具备:第一旋转轴,其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所述驱动力源相连结;小径齿轮,其与被设置于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内啮合齿轮啮合;大径齿轮,其与所述小径齿轮相比直径较大,且与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的小齿轮啮合;第二旋转轴,其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小径齿轮以及所述大径齿轮,(b)所述导入路径具有第一导入路径和第二导入路径,其中,所述第一导入路径为,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向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导入的路径,所述第二导入路径为,将通过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向所述集油槽导入的路径。因此,在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穿过所述第一导入路径以及所述第二导入路径而被适当地向所述集油槽导入。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为,所述内啮合齿轮的多个齿以随着从所述内啮合齿轮的所述大径齿轮侧的侧面趋向于与所述大径齿轮侧相反一侧的侧面从而趋向于车辆后退时的所述内啮合齿轮的旋转方向的方式倾斜的斜齿齿轮。因此,由于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趋向于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因此,通过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被适当地向所述集油槽导入。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机油引导部件,所述第一机油引导部件将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沿着所述第一导入路径而向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引导。因此,通过所述第一机油引导部件,从而使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被适当地向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引导。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机油引导部件,所述第二机油引导部件将通过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沿着所述第二导入路径而向所述集油槽引导。因此,通过所述第二机油引导部件,从而使通过所述齿轮机构的所述大径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被适当地向所述集油槽引导。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集油槽中设置有第一贮存部、第二贮存部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对在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进行贮存,所述第二贮存部对在车辆前进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被刮起的润滑油进行贮存,所述连接部对所述第一贮存部和所述第二贮存部进行连接。因此,在车辆前进时或车辆后退时,通过所述差动齿轮机构的所述内啮合齿轮而使刮起的润滑油被贮存于所述集油槽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油槽在所述壳体内被设置于与所述机油泵相比靠上方处。因此,在车辆后退时,被贮存于所述集油槽内的润滑油经由所述喷出油路而被适当地向所述机油泵吸入。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图被适当地简化或改变,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并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

实施例1

图1为概要性地对适当地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动汽车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剖视图。电动汽车10具备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14通过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源的电动机12而对未图示的左右一对驱动轮(多个车轮)进行驱动。如图1所示,在驱动装置14中,具备电动机12、动力传递机构16、收纳壳体(壳体)18和驱动轴20l、20r,其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16将来自电动机12的驱动力向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进行传递,或者将来自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的驱动力向电动机12进行传递,所述收纳壳体(壳体)18对电动机12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6等进行收纳,所述驱动轴20l、20r与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一起旋转。并且,在动力传递机构16中,具备齿轮机构22和差速器装置24(差动齿轮机构),其中,所述齿轮机构22以可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电动机12连结,所述差速器装置24以可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齿轮机构22连结。

如图1所示,电动机12具备圆筒状的定子12a和圆筒状的转子12b,其中,所述定子12a例如被固定于收纳壳体18上,所述转子12b在圆筒状的定子12a的内侧以隔开预定的间隙的方式而被固定于转子轴26上。并且,贯穿圆筒状的转子12b并被一体固定的圆筒状的转子轴26经由一对第一轴承28a、28b而以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l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收纳壳体18上。另外,在定子12a中具备线圈端部12d,所述线圈端部12d在圆筒状的定子铁芯12c的第一旋转轴线c1方向的两侧被卷绕在该定子铁芯12c上。

如图1所示,差速器装置24具备容器状的差速器壳体24a、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圆柱状的小齿轮轴24e、一对半轴齿轮24f和一对小齿轮24g,其中,所述差速器壳体24a以能够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差速器内啮合齿轮(内啮合齿轮)24c被固定于差速器壳体24a的外周部24b,所述小齿轮轴24e的两端部被支承于差速器壳体24a上,并以与该差速器壳体24a的第二旋转轴线c2正交的姿态,通过定位销24d而被固定于该差速器壳体24a上,所述一对半轴齿轮24f在隔着小齿轮轴24e而对置的状态下以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而旋转自如的方式被配置,并被收纳于差速器壳体24a内,所述一对小齿轮24g通过插穿有小齿轮轴24e,从而在被该小齿轮轴24e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下与差速器壳体24a一起旋转,并与一对半轴齿轮24f啮合。这样构成的差速器装置24在来自电动机12的转矩(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22而被向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输入时,在容许与左右一对驱动轴20l、20r一起旋转的一对半轴齿轮24f的差动旋转的同时,将该输入的来自电动机12的转矩分配给所述左右一对驱动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齿轮机构22具备圆筒状的第一旋转轴22a、小齿轮22b、小径齿轮22c、大径齿轮22d和圆筒状的第二旋转轴22e,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22a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电动机12连结、即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而与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转子轴26连结,所述小齿轮22b被一体地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所述小径齿轮22c与被设置于差速器装置24中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啮合,所述大径齿轮22d与小径齿轮22c相比直径较大,且与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的小齿轮22b啮合,所述第二旋转轴22e一体地固定设置有小径齿轮22c以及大径齿轮22d。并且,在齿轮机构22中,第二旋转轴22e经由分别被设置于第二旋转轴22e的两端部上的一对第二轴承30a、30b,并以能够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收纳壳体18上。另外,第一旋转轴22a经由分别被设置于第一旋转轴22a的两端部上的一对第三轴承32a、32b,并以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轴线cl进行旋转的方式、即以能够围绕与被设置于电动机12中的转子轴26相同的旋转轴线cl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收纳壳体18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收纳壳体18具备第一壳体部件34、第二壳体部件36和第三壳体部件38,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件36通过第一结合螺栓bo1(参照图1)而被一体地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上,所述第三壳体部件38通过第二结合螺栓bo2(参照图1以及图3)而被一体地固定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上。另外,在收纳壳体18中形成有第一收纳空间s1和第二收纳空间s2,其中,所述第一收纳空间s1由第一壳体部件34和第二壳体部件36形成,所述第二收纳空间s2由第一壳体部件34和第三壳体部件38形成,在第一收纳空间s1中收纳有动力传递机构16等、即齿轮机构22、差速器装置24等,在第二收纳空间s2中收纳有电动机12等。并且,在第一壳体部件34中,形成有隔壁34a,所述隔壁34a将第一收纳空间s1和第二收纳空间s2隔开,在第二壳体部件36中形成有壁部36a,所述壁部36a与被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上的隔壁34a对置,在第三壳体部件38中形成有壁部38a,所述壁部38a与被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34中的隔壁34a对置。并且,图3为从驱动装置14上拆下了收纳壳体18的第二壳体部件36的图。

如图1所示,在收纳壳体18内即第二收纳空间s2中,从喷出孔40a喷出机油、并对电动机12进行冷却的管状的冷却管40被配置于电动机12的铅直方向上方。另外,在第三壳体部件38的壁部38a上形成有机油流道38b,所述机油流道38b用语使例如从电动机油泵(未图示)经由机油冷却器(未图示)而被喷出的机油流入,向机油流道38b流入的该机油会被导入至冷却管40内。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驱动装置14中设置有润滑回路44,所述润滑回路44具有机械式机油泵(机油泵)42,并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来对被贮存于收纳壳体18内的机油(润滑油)进行抽吸,且将该抽吸的机油向动力传递机构16等供给,从而对动力传递机构16等进行润滑。

机械式机油泵42为内接齿轮型的机油泵。在机械式机油泵42中,如图2所示,具备泵室s3、圆环状的内转子42a和圆环状的外转子42b,其中,所述泵室s3由被安装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和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的泵盖46形成,所述内转子42a具有多个外周齿,并通过与第二旋转轴22e连结的泵驱动轴48而以能够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外转子42b具有与内转子42a的外周齿啮合的多个内周齿,并通过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的凹部36b而以能够围绕从第三旋转轴线c3上偏心的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内转子42a以及外转子42b被收纳于泵室s3内,内转子42a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泵驱动轴48连结。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机械式机油泵42中,具备抽吸端口46a、第一喷出端口46b和第二喷出端口(喷出端口)36c,其中,所述抽吸端口46a被形成于泵盖46的与内转子42a以及外转子42b滑动的滑动面上,并与用于对被贮存在收纳壳体18的贮存空间s1a中的机油(参照图5以及图6参照)进行抽吸的抽吸油路(未图示)连接,所述第一喷出端口46b被形成于泵盖46的与内转子42a以及外转子42b滑动的滑动面上,所述第二喷出端口(喷出端口)36c被形成于凹部36b的与内转子42a以及外转子42b滑动的滑动面上,该凹部36b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

并且,在机械式机油泵42中,如果在前进行驶时,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而向箭头标记fl方向(参照图5以及图6)进行旋转,从而使与齿轮机构22的第二旋转轴22e、即泵驱动轴48连结的内转子42a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而向箭头标记f2方向(参照图5以及图6)进行旋转驱动,则被贮存于收纳壳体18的贮存空间s1a内的机油被抽吸,并从抽吸端口46a中被吸入至由外转子42b的内周齿和内转子42a的外周齿分隔而形成的多个空间中的任意一个。而且,被吸入至上述空间内的机油通过被送向该空间的容积与内转子42a的旋转一起减少的周向位置,从而被压缩,通过该压缩而提高了压力的机油被从第一喷出端口46b以及第二喷出端口36c中喷出。并且,在机械式机油泵42中,未设置有防止机械式机油泵42的反向旋转、即与内转子42a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向箭头标记f2方向进行的旋转相反的方向(箭头标记f4方向)的反向旋转的例如单向离合器,机械式机油泵42为,内转子42a与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旋转始终连动地使内转子42a旋转、从而由机械式机油泵42进行驱动的机油泵。另外,在图5以及图6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第一油面oll为,表示在车辆前进行驶时或车辆后退行驶时被贮存在收纳壳体18的贮存空间s1a中的机油的油面的线,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二油面ol2为,表示在车辆停车时被贮存在收纳壳体18的贮存空间sla内的机油的油面的线。

如图2所示,在润滑回路44中,设置有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2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向例如第二轴承30a供给的第一供给油路50、和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2喷出的机油的其他的一部分向例如齿轮机构22、第二轴承30b、第三轴承32a供给的第二供给油路52。

在第一供给油路50中,如图2所示,具备轴向油路48a、机油供给油路46c和圆筒状的第二旋转轴22e的内部空间s4,其中,所述轴向油路48a被形成于泵驱动轴48中,所述机油供给油路46c被形成于泵盖46中,并将从第一喷出端口46b被喷出的机油向泵驱动轴48的轴向油路48a供给,所述内部空间s4与泵驱动轴48的轴向油路48a连通。当机油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0而从第一喷出端口46b被喷出时,如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ll所示,这样构成的第一供给油路52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2被喷出的机油向第二轴承30a供给。并且,箭头标记fl1为,表示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从第一喷出端口46b被喷出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另外,在泵盖46中设置有安全阀54,在通过例如机械式机油泵42而向机油供给油路46c喷出的机油的喷出量过剩的情况、或因油路的堵塞等而使液压异常地变高的情况等下,安全阀54将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从第一喷出端口46b被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排出。

图2如所示,在第二供给油路52上,设置有喷出油路36d、第一分支油路36e、第二分支油路36f、第三分支油路36g,其中,所述喷出油路36d在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沿着该壁部36a而被形成,并与第二喷出端口36c连接,所述第一分支油路36e从喷出油路36d起被分支,并与第一收纳空间s1的第二轴承30b的周边的空间s5连通,所述第二分支油路36f从喷出油路36d起被分支,并与圆筒状的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连通,所述第三分支油路36g从喷出油路36d起被分支,并将从机械式机油泵42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向集油槽56供给。另外,在第二供给油路52上,如图2所示,设置有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的径方向油路22f、集油槽56内的贮存空间s7、被形成于集油槽56中的排出口56a。并且,在第一分支油路36e、第二分支油路36f、第三分支油路36g上,分别设置有节流孔58、60、36h。

在如上所述而构成的第二供给油路52中,当机油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从第二喷出端口36c被喷出时,如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l2所示,从机械式机油泵42被喷出的机油被向喷出油路36d供给。例如,如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l3所示,被向喷出油路36d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穿过第一分支油路36e而被向第二轴承30b供给。另外,例如,如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l4所示,被向喷出油路36d供给的机油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分支油路36f而被向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供给,该被向第一旋转轴22a的内部空间s6供给的机油随着离心力而从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中的径向油路22f向第三轴承32a排放。另外,例如,如图2所示的箭头标记fl5所示,被向喷出油路36d喷出的机油的一部分穿过第三分支油路36g而被贮存于集油槽56中,该被贮存于集油槽56中的机油从被形成于集油槽56中的排出口56a而向被形成于第一旋转轴22a上的小齿轮22b排放。并且,箭头标记fl2至箭头标记fl5为,表示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从第二喷出端口36c被喷出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集油槽56中,设置有第一贮存部56b、第二贮存部56c和连接部56d,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56b对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3方向(参照图5以及图6)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进行贮存,所述第二贮存部56c对在车辆前进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1方向(参照图5以及图6)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进行贮存,所述连接部56d对第一贮存部56b和第二贮存部56c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3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通过被形成于收纳壳体18内的导入路径r(参照图5以及图6)而被向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导入。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l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通过被固定设置于集油槽56上的带板状的机油引导板56e而被向集油槽56的第二贮存部56c引导。并且,在图5中如单点划线所示的箭头标记fl6为,表示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l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并且,图4为使被设置于图3所示的驱动装置14上的集油槽56的周边部放大表示的图3的放大图。另外,图5为从箭头标记al方向观察图4的图,图5所示的集油槽56的截面为图4的从a2-a2观察的截面。另外,图6为从箭头标记b方向观察安装有第二壳体部件36的图4的驱动装置14的图。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中固定设置有圆筒状的圆筒部56g,在所述圆筒部56g上形成有使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件36的壁部36a上的第三分支油路36g、和集油槽56的贮存空间s7连通的连通孔56f。另外,集油槽56在收纳壳体18的第一收纳空间s1内,以被设置于该集油槽56中的圆筒部56g的连通孔56f成为与被设置于机械式机油泵42中的第二喷出端口36c相比靠铅直方向上方的方式被设置于与机械式机油泵42相比靠铅直方向上方处。并且,如图5所示,当在车辆前进时或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旋转而被刮起的机油被贮存于集油槽56中时,被形成于圆筒部56g上的连通孔56f由被贮存于该集油槽56中的机油充满。另外,在集油槽56中,能够通过被设置于集油槽56中的连接部56d,而使第一贮存部56b所贮存的机油和第二贮存部56c所贮存的机油流通。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导入路径r具有第一导入路径ri和第二导入路径r2,其中,所述第一导入路径ri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3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润滑油)向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导入,所述第二导入路径r2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向箭头标记f4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向集油槽56导入。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收纳壳体18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所述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3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沿第一导入路径ri向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进行引导,通过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被设置于收纳壳体18内,从而在收纳壳体18内形成有第一导入路径ri。并且,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为沿着第一导入路径ri而被弯曲成圆弧状的带板状的部件。

如图4所示,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为,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多个外周齿(齿)24h以随着从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大径齿轮22d侧的侧面24i趋向于与大径齿轮22d侧相反一侧的侧面24j从而趋向于车辆后退时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旋转方向、即箭头标记f3方向的方式而倾斜的、振动角θ1的斜齿齿轮。在这样构成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中,如图4所示,当在车辆后退时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而向箭头标记f3方向进行旋转时,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进行旋转而使刮起的机油朝向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飞散。并且,图4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箭头标记fs1为,表示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进行旋转而被飞散的机油的飞散方向的箭头标记。

另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收纳壳体18中设置有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所述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向箭头标记f4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沿着第二导入路径r2而向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引导,在集油槽56的第二贮存部56c中形成有机油引导部56h,所述机油引导部56h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大径齿轮22d的旋转并通过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而被引导的机油向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进行引导。即,通过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被设置于收纳壳体18内、且在集油槽56的第二贮存部56c中形成有机油引导部56h,从而在收纳壳体18内形成第二导入路径r2。并且,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为沿着第二导入路径r2而被弯曲成圆弧状的带板状的部件,机油引导部56h为,集油槽56的第二贮存部56c的一部分沿着第二导入路径r2而被弯曲成圆弧状的部件。

如图4所示,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为,大径齿轮22d的多个外周齿22g以随着从大径齿轮22d的与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侧相反一侧的侧面22h趋向于大径齿轮22d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侧的侧面22i从而趋向于车辆后退时的大径齿轮22d的旋转方向即箭头标记f4方向的方式而倾斜的、振动角e2的斜齿齿轮。如图4所示,在这样构成的大径齿轮22d中,当在车辆后退时大径齿轮22d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而向箭头标记f4方向进行旋转时,通过大径齿轮22d进行旋转而被刮起的机油朝向被设置于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上的圆筒部56g飞散,通过大径齿轮22d的旋转而被刮起的机油被向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导入。并且,图4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箭头标记fs2为,表示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大径齿轮22d进行旋转而被飞散的机油的飞散方向的箭头标记。

在如上构成的驱动装置14中,当通过在车辆前进时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而向箭头标记f1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内转子42a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而向箭头标记f2方向进行旋转并使机械式机油泵42进行驱动时,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使被贮存于收纳壳体18的贮存空间s1a内的机油被抽吸,该被抽吸的机油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被从第一喷出端口46b以及第二喷出端口36c中喷出。由此,如图2所示,从机械式机油泵42中被喷出的机油被向动力传递机构16供给,例如被向第二轴承30a、30b、第三轴承32a、第一旋转轴22a的小齿轮22b等供给,从而对动力传递机构16进行润滑。

另外,在驱动装置14中,当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3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内转子42a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向箭头标记f4方向进行反向旋转时,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围绕第二旋转轴线c2向箭头标记f3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被刮起的机油如图5以及图6所示,通过被形成于收纳壳体18内的导入路径r而被向集油槽56导入,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被持续贮存于集油槽56内。由此,即使在车辆后退时机械式机油泵42的内转子42a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而向箭头标记f4方向进行反向旋转,如图7所示,被贮存于集油槽56内的机油也会经由喷出油路36d而被持续向机械式机油泵42吸入。并且,箭头标记fl7为,表示在车辆后退时机械式机油泵42的内转子42a围绕第三旋转轴线c3而向箭头标记f4方向进行反向旋转的情况下的通过机械式机油泵42而被抽吸的机油的流动的箭头标记。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收纳壳体18内设置有对机油进行贮存的集油槽56,在收纳壳体18内形成有导入路径r,所述导入路径r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向集油槽56导入,与机械式机油泵42的第二喷出端口36c相连接的喷出油路36d被连接于集油槽56。因此,在车辆后退时,由于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穿过被形成于收纳壳体18内的导入路径r而被向集油槽56导入,因此,即使在车辆后退时机械式机油泵42的内转子42a进行反向旋转,被贮存于集油槽56内的机油也经由喷出油路36d而被向机械式机油泵42吸入。由此,即使在车辆后退时机械式机油泵42的内转子42a进行反向旋转,也能够避免机油从机械式机油泵42内消失的事态,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在车辆后退时机械式机油泵42的烧伤。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动力传递机构16中设置有齿轮机构22,所述齿轮机构22具备第一旋转轴22a、小径齿轮22c、大径齿轮22d、第二旋转轴22e,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22a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而与电动机12连结,所述小径齿轮22c与被设置于差速器装置24中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啮合,所述大径齿轮22d与小径齿轮22c相比直径较大,且与被设置于第一旋转轴22a上的小齿轮22b啮合,所述第二旋转轴22e上固定设置有小径齿轮22c以及大径齿轮22d,导入路径r具有第一导入路径r1和第二导入路径r2,其中,所述第一导入路径r1为将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向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导入的路径,所述第二导入路径r2为将通过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而被刮起的机油向集油槽56导入的路径。因此,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穿过第一导入路径r1以及第二导入路径r2而被适当地向集油槽56导入。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为,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多个外周齿24h以随着从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大径齿轮22d侧的侧面24i趋向于与大径齿轮22d侧相反一侧的侧面24j从而趋向于车辆后退时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旋转方向的方式而倾斜的斜齿齿轮。因此,由于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趋向于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因此,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适当地将刮起的机油向集油槽56导入。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收纳壳体18上设置有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所述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将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沿着第一导入路径r1而向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进行引导。因此,通过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2而将由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刮起的机油适当地引导至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收纳壳体18上设置有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所述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利用被形成于收纳壳体18上的机油引导部56h,而将由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刮起的机油沿着第二导入路径r2而向集油槽56的第一贮存部56b进行引导。因此,通过第二机油引导部件64,而将由齿轮机构22的大径齿轮22d刮起的机油适当地向集油槽56进行引导。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在集油槽56中设置有第一贮存部56b、第二贮存部56c、连接部56d,其中,所述第一贮存部56b对在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进行贮存,所述第二贮存部56c对在车辆前进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进行贮存,所述连接部56d对第一贮存部56b和第二贮存部56c进行连接。因此,在车辆前进时或车辆后退时,通过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而被刮起的机油被贮存于集油槽56内。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集油槽56在收纳壳体18内被设置于与机械式机油泵42相比靠铅直方向上方。因此,在车辆后退时,被贮存于集油槽56内的机油经由喷出油路36d而被适当地向机械式机油泵42吸入。

以上,虽然根据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于其他方式中。

例如,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1中,驱动装置14被应用于将电动机12设为驱动力源的电动汽车10中,但也可以例如将驱动装置14应用于以电动机以及发送机作为驱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中。

另外,虽然在前文所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机械式机油泵42为内接齿轮型的机油泵,但也可以为例如外接齿轮型的机油泵、叶片式的机油泵等,只要为始终与差速器装置24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24c的旋转连动地使转子进行旋转、从而对机油泵进行驱动的机油泵,则可以使用任意一种型号的机油泵。

另外,虽然在前述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4中,集油槽56以被设置于集油槽56中的圆筒部56g的连通孔56f与被设置于机械式机油泵42中的第二喷出端口36c相比靠铅直方向上方的方式,被设置于与机械式机油泵42相比靠铅直方向上方处,但是,例如,集油槽56也可以被设置于与机械式机油泵42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即,当在车辆后退时内转子42a进行反向旋转时,与机械式机油泵42的第二喷出端口36c相连接的喷出油路36d内的压力下降,因此,即使集油槽56被设置于与机械式机油泵42相比靠铅直方向下方处,只要被形成于集油槽56上的连通孔56f由机油充满,则被贮存于集油槽56内的机油也会被向机械式机油泵42吸入。

并且,上述的方式毕竟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改良的方式实施。

符号说明

12:电动机(驱动力源);14:驱动装置(车辆用驱动装置);16:动力传递机构;18:收纳壳体(壳体);22:齿轮机构;22a:第一旋转轴;22b:小齿轮;22c:小径齿轮;22d:大径齿轮;22e:第二旋转轴;24:差速器装置(差动齿轮机构);24c:差速器内啮合齿轮(内啮合齿轮);24h:外周齿(齿);24i、24j:侧面;36c:第二喷出端口(喷出端口);36d:喷出油路;42:机械式机油泵(机油泵);56:集油槽;56b:第一贮存部;56c:第二贮存部;56d:连接部;62:第一机油引导部件;64:第二机油引导部件;r:导入路径;r1:第一导入路径;r2:第二导入路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