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1463发布日期:2019-06-13 15:4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器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双目视觉,是计算机视觉的一个重要分支,双目视觉可以模仿人的眼睛和人类立体视觉感知的过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一般由双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获得被测物的两幅数字图像,或由单摄像机在不同时刻从不同角度获得被测物的两幅数字图像,并基于视差原理恢复出物体的三维几何信息,重建物体三维轮廓及位置。目前,双目视觉检测主要是通过双目相机拍摄场景的视觉图像,然后对视觉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近年来,双目视觉技术在障碍物检测、目标物体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此装置经常放置于路面等露天状态下,会常常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装置的安置不太稳定,从而令测量效果降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可减少外力引起的震动,保障装置安置稳定性,从而保证测量效果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包括:框架机构,所述框架机构包括框架顶板、橡胶支架和框架底座,所述框架顶板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橡胶支架,四个所述橡胶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框架底板;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顶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斜撑杆、撑杆支座和连接转轴,所述框架顶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四周滑动卡合连接有三个所述斜撑杆,三个所述斜撑杆的顶部各自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连接转轴,所述连接转轴背离所述斜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撑杆支座的底部四周;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撑杆支座的顶部,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装置主体和主体支座,所述撑杆支座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主体支座,所述主体支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所述装置主体;稳固机构,所述稳固机构设于所述框架机构的内部,所述稳固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和粘滞液体,所述框架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底板的顶部,且所述框架底座的内部设有所述粘滞液体。

优选的,所述框架底座呈箱形状的储物式结构,且所述框架顶板的水平截面同所述框架底座的水平截面相同。

优选的,所述框架机构还包括通风孔,所述框架底座四周侧壁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所述通风孔,且所述通风孔呈阵列式分布。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在所述框架底座侧壁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粘滞液体在所述框架底座内部的液面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四周呈阵列式分布设有三道滑槽,且滑槽口径同所述斜撑杆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升降把手,所述撑杆支座的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把手,且所述升降把手呈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外直径不同,且它们的弹性系数也不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当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一些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外力影响时,所述框架顶板在外力作用下朝底部产生压力,随之传递给所述橡胶支架,则进一步传递给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在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当压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重新复位,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处于所述粘滞液体中,则所述粘滞液体会增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回复时间,进而增大了所述框架顶板的回复时间,从而减少了其阻尼震动,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灵活,减少了外力引起的震动,保障了装置安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框架机构的径向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框架机构,11、框架顶板,12、橡胶支架,13、通风孔,14、框架底座,2、支撑机构,21、支撑底板,22、斜撑杆,23、撑杆支座,24、连接转轴,25、升降把手,3、主体机构,31、装置主体,32、主体支座,4、稳固机构,41、第一减震弹簧,42、第二减震弹簧,43、粘滞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框架机构的径向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包括:框架机构1,所述框架机构1包括框架顶板11、橡胶支架12和框架底座14,所述框架顶板11的底部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橡胶支架12,四个所述橡胶支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框架底板14;支撑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2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顶板11的顶部,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底板21、斜撑杆22、撑杆支座23和连接转轴24,所述框架顶板1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支撑底板21,所述支撑底板21的顶部四周滑动卡合连接有三个所述斜撑杆22,三个所述斜撑杆22的顶部各自转动连接于一个所述连接转轴24,所述连接转轴24背离所述斜撑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撑杆支座23的底部四周;主体机构3,所述主体机构3固定安装于所述撑杆支座23的顶部,所述主体机构3包括装置主体31和主体支座32,所述撑杆支座23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主体支座32,所述主体支座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所述装置主体31;稳固机构4,所述稳固机构4设于所述框架机构1的内部,所述稳固机构4包括第一减震弹簧41、第二减震弹簧42和粘滞液体43,所述框架顶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框架底板14的顶部,且所述框架底座14的内部设有所述粘滞液体43。

所述框架底座14呈箱形状的储物式结构,且所述框架顶板11的水平截面同所述框架底座14的水平截面相同,为了便于安置所述稳固机构4。

所述框架机构1还包括通风孔13,所述框架底座14四周侧壁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所述通风孔13,且所述通风孔13呈阵列式分布,为了在使用时加强所述框架底座14的稳定性。

所述通风孔13在所述框架底座14侧壁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粘滞液体43在所述框架底座14内部的液面高度,为了便于所述粘滞液体43的合理安置,使得装置更具合理性。

所述支撑底板21的顶部四周呈阵列式分布设有三道滑槽,且滑槽口径同所述斜撑杆22的直径相同,为了方便三个所述斜撑杆22的自由滑动。

所述支撑机构2还包括升降把手25,所述撑杆支座23的底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升降把手25,且所述升降把手25呈圆柱状,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斜撑杆22进行手动升降,进而调节所述装置主体31的高度。

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的外直径不同,且它们的弹性系数也不相同,为了加强所述稳固机构4减少阻尼震动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使用时,将所述框架底座14安置于所需的合适地点,完成对本装置的安置工作;在需要测量时,将所述装置主体31打开,再手动握住所述升降把手25,令所述斜撑杆22在所述撑杆支座23顶部的滑槽中自由的滑动,从而得以调节所述斜撑杆22的支撑高度,进而得以调节所述装置主体31的工作高度,使得所述装置主体31达到最有利的工作高度,则所述装置主体31开始对路面上所需测量的目标进行测量工作;当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一些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外力影响时,所述框架顶板11在外力作用下朝底部产生压力,随之传递给所述橡胶支架12,则进一步传递给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在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当压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重新复位,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处于所述粘滞液体43中,则所述粘滞液体43会增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回复时间,进而增大了所述框架顶板11的回复时间,从而减少了其阻尼震动,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灵活,最终完成了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路面测量装置,当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一些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外力影响时,所述框架顶板11在外力作用下朝底部产生压力,随之传递给所述橡胶支架12,则进一步传递给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在压力作用下被压缩,当压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重新复位,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处于所述粘滞液体43中,则所述粘滞液体43会增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41和所述第二减震弹簧42回复时间,进而增大了所述框架顶板11的回复时间,从而减少了其阻尼震动,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使用更加灵活,减少了外力引起的震动,保障了装置安置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