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5277发布日期:2020-08-21 15:3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是一种适用于轮式汽车制动器的间歇补偿装置,其作用是调节汽车制动器的制动间隙,使间隙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制动器的最佳制动力,我国传统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只能保持制动间隙的相对稳定,但是会因为蹄片过磨或调整臂本身失效,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像,因此设计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包括壳体、前盖板组件、后盖板、蜗轮、蜗杆、离合器组件、蜗杆轴,所述前盖板组件包括定位板、前盖板和主动齿轮,所述前盖板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穿过前盖板孔后通过铆合与定位板固定,所述主动齿轮可随定位板转动,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且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被动齿轮、主动斜齿轮、单向滚针轴承、离合套、离合轴和压簧,所述被动齿轮与所述前盖板组件中的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离合轴一端设置扁方孔,所述蜗杆轴轴径设有蜗杆轴斜齿轮。

作为改进,所述扁方孔与被动齿轮异形内孔相配合且设置自由间隙量,间隙量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所述离合轴沿主动斜齿轮所在方向压动,压动后与被动齿轮脱离,并可通过压簧弹回,重新与被动齿轮传动。

作为改进,所述的蜗杆轴与蜗杆内孔通过过盈配合,所述蜗杆轴斜齿轮与所述离合器组件中的主动斜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后盖板通过螺钉与壳体另一个端面固定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离合器组件记录的制动超量间隙,制动回程时,自动调整臂向气室推杆退回方向运动,定位板带动主动齿轮相对壳体转动,主动齿轮传动被动齿轮,被动齿轮首先通过与离合轴设置的配合间隙,制动继续回程时,被动齿轮通过与离合轴设置的配合间隙继续传动离合轴转动,此时离合器组件中的单向滚针轴承是接合状态,离合轴会通过接合的滚针轴承带动主动斜齿轮转动,主动斜齿轮带动蜗杆轴转动,蜗杆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即完成一次超量间隙调整,提高了自动补偿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涡轮及蜗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定位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蜗杆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离合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6所示:1、壳体,2、前盖板组件,201、定位板,202、前盖板,203、主动齿轮,3、后盖板,4、涡轮,5、蜗杆,6、离合器组件,601、被动齿轮,602、主动斜齿轮,603、单向滚针轴承,604、离合套,605、离合轴,606、压簧,607扁方孔,7、蜗杆轴,701、蜗杆轴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及使用方法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结合附图1—附图6,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包括壳体1、前盖板组件2、后盖板3、蜗轮4、蜗杆5、离合器组件6、蜗杆轴7,所述前盖板组件2包括定位板201、前盖板202和主动齿轮203,所述前盖板202通过螺栓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03穿过前盖板202孔后通过铆合与定位板201固定,所述主动齿轮203可随定位板201转动,所述蜗轮4与蜗杆5相互啮合且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离合器组件6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离合器组件6包括被动齿轮601、主动斜齿轮602、单向滚针轴承603、离合套604、离合轴605和压簧606,所述被动齿轮601与所述前盖板组件2中的主动齿轮203相啮合,所述离合轴605一端设置扁方孔607,所述蜗杆轴7轴径设有蜗杆轴斜齿轮701。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扁方孔607与被动齿轮601异形内孔相配合且设置自由间隙量,间隙量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所述离合轴605沿主动斜齿轮602所在方向压动,压动后与被动齿轮601脱离,并可通过压簧弹回,重新与被动齿轮601传动。

作为本实施例较佳实施方案的是,所述的蜗杆轴7与蜗杆(5)内孔通过过盈配合,所述蜗杆轴斜齿轮701与所述离合器组件中的主动斜齿轮602相啮合,所述的后盖板3通过螺钉与壳体1另一个端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6所示,新结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中的蜗轮内孔花键套装在汽车制动系统的凸轮轴端,定位板与气室支架紧固,开始制动时,自调臂向气室推杆推出方向运动,定位板带动主动齿轮相对壳体转动,主动齿轮传动被动齿轮,被动齿轮首先通过与离合轴设置的配合间隙,该间隙为自动调整臂正常的制动间隙,当制动存在超量间隙时,被动齿轮通过与离合轴设置的配合间隙继续传动离合轴转动,此时离合器组件中的单向滚针轴承是分离状态,此状态时的离合器组件记录了制动超量间隙,制动回程时,自动调整臂向气室推杆退回方向运动,定位板带动主动齿轮相对壳体转动,主动齿轮传动被动齿轮,被动齿轮首先通过与离合轴设置的配合间隙,制动继续回程时,被动齿轮通过与离合轴设置的配合间隙继续传动离合轴转动,此时离合器组件中的单向滚针轴承是接合状态,离合轴会通过接合的滚针轴承带动主动斜齿轮转动,主动斜齿轮带动蜗杆轴转动,蜗杆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即完成一次超量间隙调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前盖板组件(2)、后盖板(3)、蜗轮(4)、蜗杆(5)、离合器组件(6)、蜗杆轴(7),所述前盖板组件(2)包括定位板(201)、前盖板(202)和主动齿轮(203),所述前盖板(202)通过螺栓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03)穿过前盖板(202)孔后通过铆合与定位板(201)固定,所述主动齿轮(203)可随定位板(201)转动,所述蜗轮(4)与蜗杆(5)相互啮合且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离合器组件(6)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离合器组件(6)包括被动齿轮(601)、主动斜齿轮(602)、单向滚针轴承(603)、离合套(604)、离合轴(605)和压簧(606),所述被动齿轮(601)与所述前盖板组件(2)中的主动齿轮(203)相啮合,所述离合轴(605)一端设置扁方孔(607),所述蜗杆轴(7)轴径设有蜗杆轴斜齿轮(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方孔(607)与被动齿轮(601)异形内孔相配合且设置自由间隙量,所述离合轴(605)沿主动斜齿轮(602)所在方向压动,压动后与被动齿轮(601)脱离,并可通过压簧弹回,重新与被动齿轮(601)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轴(7)与蜗杆(5)内孔通过过盈配合,所述蜗杆轴斜齿轮(701)与所述离合器组件中的主动斜齿轮(602)相啮合,所述的后盖板(3)通过螺钉与壳体(1)另一个端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结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装置,包括壳体、前盖板组件、后盖板、蜗轮、蜗杆、离合器组件、蜗杆轴,所述前盖板组件包括定位板、前盖板和主动齿轮,所述前盖板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穿过前盖板孔后通过铆合与定位板固定,所述主动齿轮可随定位板转动,所述蜗轮4与蜗杆相互啮合且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被动齿轮、主动斜齿轮、单向滚针轴承、离合套、离合轴和压簧,所述被动齿轮与所述前盖板组件中的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离合轴一端设置扁方,所述蜗杆轴轴径设有蜗杆轴斜齿轮。

技术研发人员:倪世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倪世荣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