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3458发布日期:2020-04-17 17: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型镜面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



背景技术:

镜面辊,是一种光面的无缝钢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镜面辊在纺织、造纸、塑料薄膜、扩散板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镜面辊都是一体式的镜面辊,只是简单起到压制的作用,并没有针对性的设计内部加热机构,这样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因为冷热不均匀导致压制材料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人们不断的研究在其辊内部设置加热槽,这样可以起到对镜面辊的加热,但是使用过程中发现,加热时间比较长,而且镜面辊表面加热的均匀度较差,针对一些高质量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加工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装配有封板,两组所述封板的相背离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两组所述连接柱的相对一端贯穿封板后固定连接有挡板,两组所述挡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外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靠在外筒体内壁上的隔断板,所述内筒和外筒体之间设置有循环加热空腔,所述挡板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和外筒体相适配的阻尼圈,左侧所述连接柱的内腔开设有进油通道,右侧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出油通道,所述挡板和右侧封板之间设置有和循环加热空腔和出油通道连通的回流腔,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套设置有加热丝,且两组所述环形槽之间设置有扰流板。

优选的,所述进油通道为圆形的导油通道,且所述进油通道对称设置在连接柱内腔的上下两侧,且两组所述进油通道分别和循环加热空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为向右倾斜的弧形板,且所述扰流板沿着内筒的外壁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优选的,所述阻尼圈固定粘结在外筒体的内壁上,且所述阻尼圈的厚度和循环加热空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内开设有和加热丝相适配的卡槽,且所述环形槽和扰流板为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和封板通过焊接连接,且所述外筒体的外壁上喷涂有镍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进油通道可以向循环加热空腔中导入加热油,并且通过阻尼圈的作用可以限制加热油的流速,并且加热油在循环加热空腔中可以通过加热丝实现加热,通过扰流板可以对加热油实现扰流的作用,便于加热油可以更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提高了加热油的加热均匀性,另外,在扰流板对加热油起到扰流作用时,配合右侧的阻尼圈减缓了加热油向回流腔的流动速度,便于对循环加热空腔中的油进行二次加热,实现循环加热,能够减少加热油的热量损失,提高镜面辊表面加热均匀度,从而保证采用镜面辊加工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筒体、2封板、3连接柱、4挡板、5内筒、6隔断板、7循环加热空腔、8阻尼圈、9进油通道、10出油通道、11回流腔、12环形槽、13加热丝、14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包括外筒体1,外筒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装配有封板2,两组封板2的相背离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两组连接柱3的相对一端贯穿封板2后固定连接有挡板4,两组挡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内筒5,内筒5的外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靠在外筒体1内壁上的隔断板6,内筒5和外筒体1之间设置有循环加热空腔7,挡板4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和外筒体1相适配的阻尼圈8,左侧连接柱3的内腔开设有进油通道9,右侧连接柱3内开设有出油通道10,挡板4和右侧封板2之间设置有和循环加热空腔7和出油通道10连通的回流腔11,内筒5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内嵌套设置有加热丝13,加热丝13通过电线和外接电源连接,且两组环形槽12之间设置有扰流板14。

其中,进油通道9为圆形的导油通道,且进油通道9对称设置在连接柱3内腔的上下两侧,且两组进油通道9分别和循环加热空腔7连通,提高了供油量;

扰流板14为向右倾斜的弧形板,且扰流板14沿着内筒5的外壁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能够对加热油实现扰流的作用,便于加热油可以更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提高了加热油的加热均匀性;

阻尼圈8固定粘结在外筒体1的内壁上,且阻尼圈8的厚度和循环加热空腔7相适配,可以限制加热油的流速;

环形槽12内开设有和加热丝13相适配的卡槽,且环形槽12和扰流板14为交错设置,减缓了加热油向回流腔11的流动速度,便于对循环加热空腔7中的油进行二次加热,实现循环加热;

外筒体1和封板2通过焊接连接,且外筒体1的外壁上喷涂有镍层,提高了外筒体1的防腐蚀性。

实施例: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油通道9可以向循环加热空腔7中导入加热油,并且通过左侧阻尼圈8的作用可以限制加热油的流速,流入到循环加热空腔7中的加热油可以通过加热丝13实现加热,在加热油流动过程中,通过扰流板14可以对加热油实现扰流的作用,便于加热油可以更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提高了加热油的加热均匀性,另外,在扰流板14对加热油起到扰流作用时,配合右侧的阻尼圈8减缓了加热油向回流腔11的流动速度,便于对循环加热空腔7中的油进行二次加热,实现循环加热,能够减少加热油的热量损失,提高镜面辊表面加热均匀度,从而保证采用镜面辊加工的产品质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包括外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装配有封板(2),两组所述封板(2)的相背离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两组所述连接柱(3)的相对一端贯穿封板(2)后固定连接有挡板(4),两组所述挡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内筒(5),所述内筒(5)的外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靠在外筒体(1)内壁上的隔断板(6),所述内筒(5)和外筒体(1)之间设置有循环加热空腔(7),所述挡板(4)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和外筒体(1)相适配的阻尼圈(8),左侧所述连接柱(3)的内腔开设有进油通道(9),右侧所述连接柱(3)内开设有出油通道(10),所述挡板(4)和右侧封板(2)之间设置有和循环加热空腔(7)和出油通道(10)连通的回流腔(11),所述内筒(5)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12),所述环形槽(12)内嵌套设置有加热丝(13),且两组所述环形槽(12)之间设置有扰流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9)为圆形的导油通道,且所述进油通道(9)对称设置在连接柱(3)内腔的上下两侧,且两组所述进油通道(9)分别和循环加热空腔(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14)为向右倾斜的弧形板,且所述扰流板(14)沿着内筒(5)的外壁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圈(8)固定粘结在外筒体(1)的内壁上,且所述阻尼圈(8)的厚度和循环加热空腔(7)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2)内开设有和加热丝(13)相适配的卡槽,且所述环形槽(12)和扰流板(14)为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和封板(2)通过焊接连接,且所述外筒体(1)的外壁上喷涂有镍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加热型镜面辊技术领域的一种内循环加热型镜面辊,所述内筒的外壁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抵靠在外筒体内壁上的隔断板,所述内筒和外筒体之间设置有循环加热空腔,所述挡板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和外筒体相适配的阻尼圈,左侧所述连接柱的内腔开设有进油通道,右侧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出油通道,所述挡板和右侧封板之间设置有和循环加热空腔和出油通道连通的回流腔,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嵌套设置有加热丝,且两组所述环形槽之间设置有扰流板,便于对循环加热空腔中的油进行二次加热,实现循环加热,能够减少加热油的热量损失,提高镜面辊表面加热均匀度,从而保证采用镜面辊加工的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森韩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