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快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9642发布日期:2020-07-17 16:0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管快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快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软管特别是水管,通常的连接方式是使用一个转接头进行连接,其转接头和软管使用的是螺纹配合,需要不停的旋转拧紧,以实现密封连接的目的,其操作费力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它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卡套,所述第一管体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外周设有一装配槽,所述卡套套置在装配槽内,所述卡套向外凸设有卡凸,所述第二管体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部外周设有与容置腔相接通的卡孔,当插入部伸入容置腔内时通过卡凸与卡孔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快速装配在一起。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卡套外周设有贯穿卡套内外的开槽,所述开槽顶端向下设有弹性臂,弹性臂底端悬空,所述卡凸固接在弹性臂外侧,通过弹性臂的弹性变形以将卡凸卡入卡孔内。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弹性臂未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卡凸之高度高于卡套外周面之高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快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密封圈,所述插入部外周还设有至少一环形的凹槽,所述密封圈套置在凹槽且其外周与容置腔相密封配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密封圈设有两个,所述凹槽设有两个且上下间隔布置,两个密封圈分别套置在两个凹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插入部外周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的装配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装配槽包括槽顶壁、槽周壁和槽底壁,所述槽周壁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凸台,两个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用于对弹性臂的弹性形变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卡套内壁靠置在两个环形凸台外侧面且卡套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靠抵在槽顶壁和槽底壁。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台阶面,所述第二凸块靠抵在台阶面上,且所述第一凸块顶面与容置腔顶面齐平。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卡套为具有一纵向开口的套筒。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卡套包括分体设计的两个半圆柱形的套体,所述开槽、弹性臂和卡凸均设置在其中一套体上。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当插入部伸入容置腔内时通过卡凸与卡孔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快速装配在一起,使得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快速且方便,只需上下对齐并对插即可实现,省去了螺纹连接时不断旋转拧紧的麻烦。

2.通过弹性臂的弹性变形以将卡凸卡入卡孔内,当插入部插入容置腔内时需要先通过弹性臂向内变形以减小插入部的宽度,当卡凸与卡孔相对应时,在弹性臂的弹性作用下卡凸卡入卡孔内。

3.弹性臂未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卡凸之高度高于卡套外周面之高度,使得当卡凸与卡孔相对应时该卡凸能卡入卡孔内进行卡接配合。

4.两个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用于对弹性臂的弹性形变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以保证弹性臂能正常进行弹性形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绘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绘示了分体设计的卡套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5,一种软管快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它包括第一管体10、第二管体20和卡套30。

所述第一管体10设有插入部11,所述插入部11外周设有一装配槽12。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11外周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4,第一凸块13与第二凸块14之间形成所述的装配槽12。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槽12包括槽顶壁121、槽周壁122和槽底壁123,所述槽周壁122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凸台124。

如图3所示,所述插入部11上方还设有用于增加第一管体10强度的加强部15,该加强部15也为环形套结构。

所述卡套30套置在装配槽12内,所述卡套30向外凸设有卡凸31。如图3所示,卡套30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套环,而是具有一纵向开口的套筒,通过卡套30自身的弹性套置在装配槽12内。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卡套30包括分体设计的两个半圆柱形的套体34,所述卡凸31设置在其中一套体34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套30外周设有贯穿卡套30内外的开槽32,所述开槽32顶端向下设有弹性臂33,弹性臂33底端悬空,所述卡凸31固接在弹性臂33外侧,通过弹性臂33的弹性变形以将卡凸31卡入卡孔23内。根据需要,开槽32与弹性臂33、卡凸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不等,与之相配合的卡孔23也设置对应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弹性臂33未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卡凸31之高度高于卡套30外周面之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套30内壁靠置在两个环形凸台124外侧面且卡套30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靠抵在槽顶壁121和槽底壁123。两个环形凸台124之间形成用于对弹性臂33的弹性形变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

所述第二管体20设有容置部21,所述容置部21内设有容置腔22,所述容置部21外周设有与容置腔22相接通的卡孔23,当插入部11伸入容置腔22内时通过卡凸31与卡孔23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快速装配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22内设有台阶面24,所述第二凸块14靠抵在台阶面24上,且所述第一凸块13顶面与容置腔22顶面齐平。

本实施例中,该快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密封圈40,所述插入部11外周还设有至少一环形的凹槽16,所述密封圈40套置在凹槽16且其外周与容置腔22相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40设有两个,所述凹槽16设有两个且上下间隔布置,两个密封圈40分别套置在两个凹槽16。

该快接结构的安装过程为:

先将卡套30套置在装配槽12内,将两个密封圈40套置在两个凹槽16内,接着,再将插入部11插入容置腔22内,直至第二凸块14靠抵在台阶面24上,转动第一管体10直至卡凸31卡入卡孔23内,便完成了第一管体10与第二管体20的快速装配。或者,在将插入部11插入容置腔22之前先将卡凸31与卡孔23相对准,然后将插入部11插入容置腔22后便可直接使卡凸31卡入卡孔23内。整个装配过程极其简单且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卡套,所述第一管体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外周设有一装配槽,所述卡套套置在装配槽内,所述卡套向外凸设有卡凸,所述第二管体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部外周设有与容置腔相接通的卡孔,当插入部伸入容置腔内时通过卡凸与卡孔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快速装配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外周设有贯穿卡套内外的开槽,所述开槽顶端向下设有弹性臂,弹性臂底端悬空,所述卡凸固接在弹性臂外侧,通过弹性臂的弹性变形以将卡凸卡入卡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臂未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卡凸之高度高于卡套外周面之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快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密封圈,所述插入部外周还设有至少一环形的凹槽,所述密封圈套置在凹槽且其外周与容置腔相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设有两个,所述凹槽设有两个且上下间隔布置,两个密封圈分别套置在两个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外周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形成所述的装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包括槽顶壁、槽周壁和槽底壁,所述槽周壁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环形凸台,两个环形凸台之间形成用于对弹性臂的弹性形变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所述卡套内壁靠置在两个环形凸台外侧面且卡套顶端面和底端面分别靠抵在槽顶壁和槽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台阶面,所述第二凸块靠抵在台阶面上,且所述第一凸块顶面与容置腔顶面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为具有一纵向开口的套筒。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包括分体设计的两个半圆柱形的套体,所述开槽、弹性臂和卡凸均设置在其中一套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管快接结构,它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卡套,所述第一管体设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外周设有一装配槽,所述卡套套置在装配槽内,所述卡套向外凸设有卡凸,所述第二管体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部外周设有与容置腔相接通的卡孔,当插入部伸入容置腔内时通过卡凸与卡孔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快速装配在一起。当插入部伸入容置腔内时通过卡凸与卡孔的卡接配合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快速装配在一起,使得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连接更加快速且方便,只需上下对齐并对插即可实现,省去了螺纹连接时不断旋转拧紧的麻烦。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燕;黄强;郑智勇;祝传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0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