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4846发布日期:2020-07-07 14:1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防渗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其成熟的结构模型、简易的施工平台、灵活的空间布置以及较低的造价优势,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然而,建筑外墙穿墙管道处容易出现渗漏现象,降低用户的体验感,且造成建筑内墙出现掉皮的现象,急需研制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现有建筑外墙穿墙管道处容易出现渗漏现象,降低用户的体验感,且造成建筑内墙出现掉皮的现象,管道固定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长时间使用使管道与密封层之间产生缝隙而造成渗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以解决现有建筑外墙穿墙管道处容易出现渗漏现象,降低用户的体验感,且造成建筑内墙出现掉皮的现象,管道固定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长时间使用使管道与密封层之间产生缝隙而造成渗漏的问题。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防水层,防渗机构,套环机构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开设在混凝土墙上,且安装孔贯穿至混凝土墙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水层粘接在混凝土墙的右侧;所述防渗机构安装在安装孔的内部,且防渗机构的两端贯穿至混凝土墙的左右两侧;所述套环机构套接在防渗机构右端的外侧,且套环机构通过螺栓与混凝土墙相连。

所述防渗机构包括套筒,止水环,密封环,防水胶泥层和管道;所述套筒卡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所述止水环设置在套筒外侧的中间位置,且止水环位于混凝土墙的内部;所述管道设置在安装孔的内部,且管道位于套筒的内侧;所述密封环套接在管道的外侧,且密封环的外侧与套筒的内壁贴合,该密封环位于安装孔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水胶泥层设置在套筒和管道之间,且防水胶泥层位于密封环的左右两侧。

所述套筒的尺寸与安装孔的尺寸匹配;所述止水环与套筒为一体式设置;所述密封环的尺寸与管道的尺寸匹配;所述防水胶泥层的厚度等于套筒和管道之间的距离。

所述套环机构包括套环,膨胀螺栓和密封胶层;所述套环卡接在管道右端的外侧,且套环的末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墙的右侧;所述密封胶层粘接在套环与防水层和管道的连接处。

所述套环的尺寸与管道的尺寸匹配;所述膨胀螺栓采用四个,且膨胀螺栓位于套环的左侧四角;所述密封胶层的厚度等于套环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防渗机构的设置,防水胶泥层使管道和套筒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止水环避免水从套筒和混凝土墙之间进入建筑内,提高穿墙管道处的防渗透能力,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墙而使内墙出现掉皮的现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2.本实用新型套环机构的设置,套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墙上,套环对管道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提高管道固定的稳定性,避免管道出现晃动的现象,防止长时间使用使管道与防水胶泥层之间产生缝隙,提高防渗透结构的防渗透能力。

3.本实用新型密封环和密封胶的设置,在管道的外侧卡接密封环,使管道和套筒之间保证准确的定位,且有利于往管道和套筒之间填充防水胶泥,密封胶对套环与管道和防水层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水从套环与管道和防水层的连接处渗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混凝土墙,2-防水层,3-防渗机构,31-套筒,32-止水环,33-密封环,34-防水胶泥层,35-管道,4-套环机构,41-套环,42-膨胀螺栓,43-密封胶层,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包括混凝土墙1,防水层2,防渗机构3,套环机构4和安装孔5;防水胶泥层34使管道35和套筒31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止水环32避免水从套筒31和混凝土墙1之间进入建筑内,提高穿墙管道35处的防渗透能力,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墙而使内墙出现掉皮的现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套环41通过膨胀螺栓42固定在混凝土墙1上,套环41对管道35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避免管道35出现晃动的现象,防止长时间使用使管道35与防水胶泥层34之间产生缝隙,提高防渗透结构的防渗透能力,在管道35的外侧卡接密封环33,使管道35和套筒31之间保证准确的定位,且有利于往管道35和套筒31之间填充防水胶泥,密封胶43对套环41与管道35和防水层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水从套环41与管道35和防水层2的连接处渗入。

防渗机构3包括套筒31,止水环32,密封环33,防水胶泥层34和管道35;止水环32对水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水从防水胶泥层34和套筒31之间渗透到建筑内,防水胶泥层4对套筒31和管道35之间进行密封,设置的密封环33便于在套筒31和管道35之间填充防水胶泥。

套环机构4包括套环41,膨胀螺栓42和密封胶层43;套环41通过膨胀螺栓42固定在混凝土墙1上,对套环41起到稳定的固定,且套环41对管道35起到支撑作用,保证管道35稳定运行,密封胶层43对套环41与管道35和防水层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提高防渗透结构的防渗透能力。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1),防水层(2),防渗机构(3),套环机构(4)和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开设在混凝土墙(1)上,且安装孔(5)贯穿至混凝土墙(1)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水层(2)粘接在混凝土墙(1)的右侧;所述防渗机构(3)安装在安装孔(5)的内部,且防渗机构(3)的两端贯穿至混凝土墙(1)的左右两侧;所述套环机构(4)套接在防渗机构(3)右端的外侧,且套环机构(4)通过螺栓与混凝土墙(1)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机构(3)包括套筒(31),止水环(32),密封环(33),防水胶泥层(34)和管道(35);所述套筒(31)卡接在安装孔(5)的内壁上;所述止水环(32)设置在套筒(31)外侧的中间位置,且止水环(32)位于混凝土墙(1)的内部;所述管道(35)设置在安装孔(5)的内部,且管道(35)位于套筒(31)的内侧;所述密封环(33)套接在管道(35)的外侧,且密封环(33)的外侧与套筒(31)的内壁贴合,该密封环(33)位于安装孔(5)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防水胶泥层(34)设置在套筒(31)和管道(35)之间,且防水胶泥层(34)位于密封环(33)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1)的尺寸与安装孔(5)的尺寸匹配;所述止水环(32)与套筒(31)为一体式设置;所述密封环(33)的尺寸与管道(35)的尺寸匹配;所述防水胶泥层(34)的厚度等于套筒(31)和管道(35)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机构(4)包括套环(41),膨胀螺栓(42)和密封胶层(43);所述套环(41)卡接在管道(35)右端的外侧,且套环(41)的末端通过膨胀螺栓(42)固定在混凝土墙(1)的右侧;所述密封胶层(43)粘接在套环(41)与防水层(2)和管道(35)的连接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41)的尺寸与管道(35)的尺寸匹配;所述膨胀螺栓(42)采用四个,且膨胀螺栓(42)位于套环(41)的左侧四角;所述密封胶层(43)的厚度等于套环(41)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防渗漏结构,包括混凝土墙,防水层,防渗机构,套环机构和安装孔。本实用新型防渗机构和套环机构的设置,防水胶泥层使管道和套筒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止水环避免水从套筒和混凝土墙之间进入建筑内,提高穿墙管道处的防渗透能力,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防止水渗透到建筑内墙而使内墙出现掉皮的现象,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套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墙上,套环对管道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避免管道出现晃动的现象,防止长时间使用使管道与防水胶泥层之间产生缝隙,提高防渗透结构的防渗透能力,在管道的外侧卡接密封圈,使管道和套筒之间保证准确的定位,且有利于往管道和套筒之间填充防水胶泥。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清妹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