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穿墙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0814发布日期:2020-08-25 19:3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穿墙套管的制作方法

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尤其涉及一种在水利、市政给排水及其他工矿企业大口径管道工程中,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构筑物的管道穿墙处渗入构筑物的内部,保证构筑物内设备安全运行的防水穿墙套管。



背景技术:

在水利、市政给排水工程及其他工矿企业大口径管道中,埋地管道穿越构筑物墙体时,需要在穿墙处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水从管道穿墙位置渗入到构筑物内部,进而对构筑物内部的设备、阀门等造成破坏。现有工程技术手段主要采取在穿墙管穿墙部位外周加装一个更大口径的钢制套管,利用油麻、密封膏、水泥砂浆等材料对穿墙管道与套管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这类通过填塞封堵材料的防水套管技术有以下弊端:

第一,穿墙套管因环境温度或内部流体压力变化会发生周期性涨缩,运行一段时间后密封材料与管道、套管间会产生间隙,无法防止地下水渗入构筑物内部,造成水淹设备;

第二,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因安装误差导致穿墙套管与防水套管出现偏心时,封堵材料填充空间不均,油麻缠绕管道的施工工艺无法保证完全填满穿墙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从而导致渗水;

第三,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对施工成果进行检验,管道穿墙处是否渗水需要到管道回填后或工程主体运行期间才能得到检验,构筑物内设备、阀门等安全运行难以保障;

第四,穿墙管道管径较大时,穿墙套管的管径会更大,现有穿墙套管生产时需要用钢板弯卷成型后焊接而成,生产工艺比较复杂;

第五,现有穿墙套管成型后为圆形管道,在运输过程中,需特殊固定,会增加运输环节的难度和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防水穿墙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其包括套管、翼环、柔性止水圈、挡环、连接板、柔性垫层、螺栓连接件、加强肋、打压孔,其中所述翼环与所述套管、所述连接板焊接连接,所述挡环与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加强肋与所述连接板、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柔性垫层与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连接。

所述两道柔性止水圈与所述套管合围成封闭的打压空间,所述柔性止水圈嵌入所述挡环合围成的空间中。

所述打压孔置于所述两道柔性止水圈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穿墙套管因环境温度或内部流体压力变化而发生涨缩时,柔性止水圈会相应发生涨缩变形,确保止水圈与套管、穿墙钢管之间紧密连接,可有效防止渗水。

通过设置打压孔、柔性止水圈、挡环,在施工完成后即可对本实用新型套管进行打压实验检测,确保管道穿墙处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套管采用分瓣结构,由两块半圆形钢板组合而成,无需卷焊,生产工艺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套管采用分瓣结构,由两块半圆形钢板组合而成,运输过程中,半圆形套管可堆砌运输,运输方式简便,可较大节约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套管,(2)为翼环,(3)为柔性止水圈,(4)为挡环,(5)为连接板,(6)为柔性垫层,(7)为螺栓连接件,(8)为加强肋,(9)为打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包括套管(1)、翼环(2)、柔性止水圈(3)、挡环(4)、连接板(5)、柔性垫层(6)、螺栓连接件(7)、加强肋(8)、打压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环(2)与所述套管(1)、所述连接板(5)焊接连接,所述挡环(4)与所述套管(1)焊接连接,所述加强肋(8)与所述连接板(5)、所述套管(1)焊接连接,所述柔性垫层(6)与所述连接板(5)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7)连接,所述柔性止水圈(3)嵌入所述挡环(4)合围成的空间中,所述打压孔(9)置于所述两道柔性止水圈(3)之间。

安装完毕后,通过打压孔(9)对套管(1)、两道柔性止水圈(3)所合围成的空间进行打压,确保柔性止水圈(3)与套管(1)之间的连接不漏气、不渗水。

每个柔性止水圈(3)设置两道挡环(4),确保柔性止水圈的位置固定,防止其滑移,造成密封不严。

加强肋(8)与连接板(5)焊接连接,以确保连接板的整体刚度足够承受螺栓连接件施加的紧固力。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已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其包括套管(1)、翼环(2)、柔性止水圈(3)、挡环(4)、连接板(5)、柔性垫层(6)、螺栓连接件(7)、加强肋(8)、打压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环(2)与所述套管(1)、所述连接板(5)焊接连接,所述挡环(4)与所述套管(1)焊接连接,所述加强肋(8)与所述连接板(5)、所述套管(1)焊接连接,所述柔性垫层(6)与所述连接板(5)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7)连接,所述柔性止水圈(3)嵌入所述挡环(4)合围成的空间中,所述打压孔(9)置于所述两道柔性止水圈(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穿墙套管,其特征是在于,所述的套管(1)为分瓣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穿墙套管,其特征是在于,所述的两道柔性止水圈(3)合围形成封闭打压空间,且形成两道止水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穿墙套管,其包括套管、翼环、柔性止水圈、挡环、连接板、柔性垫层、螺栓连接件、加强肋、打压孔,其中所述翼环与所述套管、所述连接板焊接连接,所述挡环与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加强肋与所述连接板、所述套管焊接连接,所述柔性垫层与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连接,所述两道柔性止水圈与所述套管合围成封闭的打压空间,所述柔性止水圈嵌入所述挡环合围成的空间中,所述打压孔置于所述两道柔性止水圈之间。它能够避免管道穿墙处发生渗水,并且可以在施工之前通过打压检验安装质量,进而保证地下构筑物内设备、阀门的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铭;薛超;赵海鹏;杨丽娜;王一鑫;唐振晨;胡陈;李玥;吴则莽;潘健;李梦龙;雷秋寒;荆淼;万强强;周巾棋;李贺;王信普;邵云琦;付宏亮;胡荣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原名称为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辽宁西北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1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