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连接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0200发布日期:2021-03-30 19:3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连接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万向连接夹。



背景技术:

地理测绘中经常使用到各种测绘辅助部件,比如测绘平板电脑。这些辅助部件若手持使用,既影响测绘人员进行其他操作,又增加测绘人员的身体负担,长久如此劳身劳力。现有技术中采用托架等夹具将这些测绘辅助部件直接夹持在对中杆上使用,解放了人力。但是,现有的这些托架虽具备固定测绘平板电脑的功能,但是很少有调整测绘平板电脑放置角度的功能,随着测绘时间的不同,太阳照射角度发生变化,如不能调整测绘平板电脑的放置角度,将因为太阳光线原因导致操作视野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调节现有托架的角度,继而达到调节测绘平板电脑角度,以获得最佳使用视野的万向连接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万向连接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万向连接夹,包括:第一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结构对称的第二夹持件、螺杆、垫片、旋钮和弹簧;

第一夹持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夹持端,第一夹持件的内表面中央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四周为连接端面,对接槽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夹持端上设有内表面为弧面的夹持槽,两个夹持槽分别位于对接槽的上方及下方,连接端面高于夹持端的端面;

螺杆的左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件的连接通孔内,右端穿出第二夹持件的连接通孔后与旋钮螺纹连接,弹簧套设于位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螺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紧抵第一夹持件的内表面和第二夹持件的内表面,垫片位于第二夹持件的外表面与旋钮之间。

优选的,第一夹持件的连接端面与第二夹持件的连接端面贴合后,第一夹持件上的夹持端与第二夹持件上的夹持端拼接后形成体积大于1/2球体的夹持腔。

更为优选的,旋钮中部开设有横向分布的通孔,螺杆的右端设有限位螺母,螺杆的右端穿过通孔后与限位螺母连接。

最为优选的,第一夹持件为浇筑而成的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连接牢固,两端均可用于连接球状部件,而且可以灵活调整所连接部件的方位,以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

本技术:
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第一夹持件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夹持件;11、夹持槽;111、夹持端;12、对接槽;121、连接端面;122、连接通孔;2、第二夹持件;3、螺杆;4、垫片;5、旋钮;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共同所示:一种万向连接夹,包括:第一夹持件1、与第一夹持件1结构对称的第二夹持件2、螺杆3、垫片4、旋钮5和弹簧6;

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夹持端111,第一夹持件1的内表面中央设有对接槽12,对接槽12四周为连接端面121,对接槽12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122,夹持端111上设有内表面为弧面的夹持槽11,两个夹持槽11分别位于对接槽12的上方及下方,连接端面121高于夹持端111的端面;

如图3所示:螺杆3的左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件1的连接通孔122内,右端穿出第二夹持件2的连接通孔后与旋钮5螺纹连接,弹簧6套设于位于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之间的螺杆3上,弹簧6的两端分别紧抵第一夹持件1的内表面和第二夹持件2的内表面,垫片4位于第二夹持件2的外表面与旋钮5之间。

使用前,将旋钮5向外拧动,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之间相对距离变大,将球形待夹持部置于两个对接槽12内之后向里拧动旋钮5,相对的两个连接端面121逐渐靠近并贴合,此时球形待夹持部被牢固固定;需要调节位置时,旋松旋钮5调整球形待夹持部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一端连接夹具(现有任何带有球形连接端、可以夹持在对中杆杆体上的夹具均可。)、另一端连接托架(任何现有带有球形连接端、可以用来固定测绘平板电脑的托架均可。),方便灵活调整托架的位置,继而达到调整测绘平板电脑的位置以获得最大操作视野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第一夹持件1的连接端面121与第二夹持件2的连接端面贴合后,第一夹持件1上的夹持端111与第二夹持件2上的夹持端拼接后形成体积大于1/2球体的夹持腔,各种待夹持部件上设置球形的夹持端,将该球形夹持端置于夹持腔内,通过旋钮5旋紧即可达到两个夹持端111夹紧球形夹持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旋钮5中部开设有横向分布的通孔,螺杆3的右端设有限位螺母,螺杆3的右端穿过通孔后与限位螺母连接,限位螺母可以防止旋钮5旋出螺杆3而掉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夹持件1为浇筑而成的一体化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万向连接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1)、与第一夹持件(1)结构对称的第二夹持件(2)、螺杆(3)、垫片(4)、旋钮(5)和弹簧(6);

第一夹持件(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夹持端(111),第一夹持件(1)的内表面中央设有对接槽(12),对接槽(12)四周为连接端面(121),对接槽(12)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122),夹持端(111)上设有内表面为弧面的夹持槽(11),两个夹持槽(11)分别位于对接槽(12)的上方及下方,连接端面(121)高于夹持端(111)的端面;

螺杆(3)的左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件(1)的连接通孔(122)内,右端穿出第二夹持件(2)的连接通孔后与旋钮(5)螺纹连接,弹簧(6)套设于位于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之间的螺杆(3)上,弹簧(6)的两端分别紧抵第一夹持件(1)的内表面和第二夹持件(2)的内表面,垫片(4)位于第二夹持件(2)的外表面与旋钮(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连接夹,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件(1)的连接端面(121)与第二夹持件(2)的连接端面贴合后,第一夹持件(1)上的夹持端(111)与第二夹持件(2)上的夹持端拼接后形成体积大于1/2球体的夹持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连接夹,其特征在于:旋钮(5)中部开设有横向分布的通孔,螺杆(3)的右端设有限位螺母,螺杆(3)的右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限位螺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连接夹,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件(1)为浇筑而成的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万向连接夹,包括:第一夹持件、与第一夹持件结构对称的第二夹持件、螺杆、垫片、旋钮和弹簧;第一夹持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为夹持端,第一夹持件的内表面中央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四周为连接端面,对接槽的中部开设有连接通孔,夹持端上设有内表面为弧面的夹持槽,两个夹持槽分别位于对接槽的上方及下方,连接端面高于夹持端的端面;螺杆的左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件的连接通孔内,右端穿出第二夹持件的连接通孔后与旋钮螺纹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紧抵第一夹持件的内表面和第二夹持件的内表面,垫片位于第二夹持件的外表面与旋钮之间。本实用新型两端均可用于连接球状部件,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连接部件的方位,以方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段建民;路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万瑞欧测量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