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7036发布日期:2021-07-20 15:5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轴传动装置,如中国专利号201520903767.5于2016年6月3日公告的一种自行车轴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轴和输入齿轮箱,所述输入齿轮箱内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齿轮位于输入齿轮箱内,第二伞齿轮位于输出齿轮箱内,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轴与主动齿轮之间设有单向棘轮机构,但是现有的轴传动装置却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于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是长期的机械啮合传动,十分容易磨损,因此常需要机油润滑,而现有的轴传动装置的输入齿轮箱不具有护油结构,导致润滑油严重泄露,最终导致主动齿轮和第一齿轮磨损严重,轴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现有的轴传动装置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油、护油、使用寿命长的轴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轴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轴、传动轴、护油箱和输入齿轮箱,所述主动轴贯穿输入齿轮箱,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伞齿轮,所述护油箱位于输入齿轮箱内,所述主动轴贯穿护油箱,所述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位于护油箱内,所述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护油箱上设有注油孔,从而便于用户自己不时地给护油箱补充润滑油。

所述输入齿轮箱对应注油孔的位置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与注油孔连通,从而使得用户注入输入齿轮箱内的油,直接进入到护油箱内。

所述注油孔位于护油箱的顶部,因此注入护油箱内的油顺流而下,先给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顶部的齿牙润滑,保证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顶部的齿牙能被润滑到,油能顺着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的齿牙往下流。

所述护油箱包括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所述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相向合拢构成所述护油箱。

所述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是塑料盖。

所述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的啮合处与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的接合处的位置对应,所述注油孔位于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的接合处的顶部,因此,注入护油箱内的油是直接加在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的啮合处,从而实现润滑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润滑效果好。

所述加油孔上设有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向下插入加油孔并与注油孔螺纹连接,所述注油嘴连通加油孔并与注油孔。

所述加油孔上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连通加油孔与注油孔,因此油能通过注油管直接注入到护油箱内,从而防止部分油没注入护油箱内,造成浪费。

所述主动轴贯穿护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所述第一护油盖上设有与主动伞齿轮形状匹配的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二护油盖上设有与主动伞齿轮形状匹配的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一喇叭口与第二喇叭口合拢,所述第二护油盖上设有与第二喇叭口垂直贯通的第三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护油箱能达到省油、护油的作用,有效防止齿轮啮合处的润滑油严重泄露,从而防止齿轮机械磨损严重,避免齿轮使用寿命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传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传动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的护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油箱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轴的护油箱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轴传动装置,包括左壳体1、右壳体2、主动轴3、传动轴4和护油箱5,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均为长型金属壳体,所述左壳体1和右壳体2左右合拢,合拢后,左壳体1和右壳体2的前端构成输入齿轮箱6,左壳体1和右壳体2的后端构成输出齿轮箱7,所述护油箱5位于输入齿轮箱6内,所所述主动轴3贯穿输入齿轮箱6和护油箱5,所述主动轴3上设有主动伞齿轮8,所述传动轴4设于左壳体1、右壳体2内,所述传动轴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9和第二伞齿轮10,所述主动伞齿轮8和第一伞齿轮9位于护油箱5内,所述主动伞齿轮8和第一伞齿轮9位于护油箱5内,所述主动伞齿轮8与第一伞齿轮9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10位于输出齿轮箱7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护油箱5上设有注油孔11,所述输入齿轮箱6对应注油孔11的位置设有加油孔12,所述加油孔12与注油孔11连通。所述注油孔11位于护油箱5的顶部。

所述护油箱5包括第一护油盖13和第二护油盖14,所述第一护油盖13和第二护油盖14相向合拢构成所述护油箱5。

所述主动伞齿轮8与第一伞齿轮9的啮合处与第一护油盖13和第二护油盖14的接合处的位置对应。所述注油孔11位于第一护油盖13和第二护油盖14的接合处的顶部。

所述第一护油盖13和第二护油盖14是塑料盖。

所述加油孔12上设有注油嘴15,所述注油嘴15向下插入加油孔12并与注油孔11螺纹连接,所述注油嘴15连通加油孔12并与注油孔11。所述注油嘴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加油孔12上设有注油管16,所述注油管16连通加油孔12与注油孔11。

所述主动轴3贯穿护第一护油盖13和第二护油盖14,所述第一护油盖13上设有与主动伞齿轮8形状匹配的第一喇叭口131,所述第二护油盖14上设有与主动伞齿轮8形状匹配的第二喇叭口141,所述第一喇叭口131与第二喇叭口141合拢,所述第二护油盖14上设有与第二喇叭口141垂直贯通的第三喇叭口142。



技术特征:

1.一种轴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轴、传动轴和输入齿轮箱,所述主动轴贯穿输入齿轮箱,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伞齿轮,其特征是,还包括护油箱,所述护油箱位于输入齿轮箱内,所述主动轴贯穿护油箱,所述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位于护油箱内,所述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护油箱包括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所述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相向合拢构成所述护油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护油箱上设有注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入齿轮箱对应注油孔的位置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与注油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注油孔位于护油箱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的啮合处与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的接合处的位置对应,所述注油孔位于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的接合处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是塑料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油孔上设有注油嘴,所述注油嘴向下插入加油孔并与注油孔螺纹连接,所述注油嘴连通加油孔并与注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油孔上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连通加油孔与注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轴贯穿护第一护油盖和第二护油盖,所述第一护油盖上设有与主动伞齿轮形状匹配的第一喇叭口,所述第二护油盖上设有与主动伞齿轮形状匹配的第二喇叭口,所述第一喇叭口与第二喇叭口合拢,所述第二护油盖上设有与第二喇叭口垂直贯通的第三喇叭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传动装置。它包括主动轴、传动轴、输入齿轮箱和护油箱,所述主动轴贯穿输入齿轮箱,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伞齿轮,所述护油箱位于输入齿轮箱内,所述主动轴贯穿护油箱,所述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位于护油箱内,所述主动伞齿轮和第一伞齿轮位于护油箱内,所述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的护油箱能达到省油、护油的作用,有效防止齿轮啮合处的润滑油严重泄露,从而防止齿轮机械磨损严重,避免齿轮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研发人员:黄昭睿;胡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佳德兴自行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9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