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4650发布日期:2021-06-01 23:2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或油气混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



背景技术:

在油气混输和天然气等含气体杂质的介质输送中,气体渗透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渗透气体会在非粘接型管材环空中集聚,在高压下造成外层刺穿,在系统减压时内衬层坍塌、起泡,使管材失效。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降低了气体渗透,提高了复合管材的耐压能力,而且由于高聚物阻隔层、石墨烯改性层对气体分子的阻隔以及增强阻隔层玻纤的零渗透性,随着该层玻纤含量的提高,气体渗透量显著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包括管材管壁结构,所述管材管壁结构为多层结构,所述管材管壁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内层密封层和包覆层;

所述内层密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衬层外表面的第一密封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层外侧的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设置有高聚物阻隔层,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外表面缠绕有增强阻隔层,所述增强阻隔层与所述包覆层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高聚物阻隔层和所述增强阻隔层的外部均缠绕熔接有高纤含量的玻纤带,所述增强阻隔层外部的玻纤带外表面与所述包覆层内表面熔接接触。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的材质为pe材料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包覆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增强阻隔层的厚度,所述增强阻隔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聚物阻隔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内衬层的材质为pe材料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降低了气体渗透,提高了复合管材的耐压能力,而且由于玻纤的零渗透性,随着该层玻纤含量的提高,气体渗透量显著降低。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包括管材管壁结构,管材管壁结构为多层结构,管材管壁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1、内层密封层2和包覆层3;内层密封层2包括设置在内衬层1外表面的第一密封层21和设置在第一密封层21外侧的第二密封层22,第二密封层22与第一密封层21之间设置有高聚物阻隔层23,第二密封层22的外表面缠绕有增强阻隔层24,增强阻隔层24与包覆层3的内表面相接触;高聚物阻隔层23和增强阻隔层24的外部均缠绕熔接有高纤含量的玻纤带,增强阻隔层24外部的玻纤带外表面与包覆层3内表面熔接接触,包覆层的材质为pe材料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内衬层的材质为pe材料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因为石墨烯是片状结构,能够降低管壁可透过气体的有效面积,降低了气体渗透量,同时石墨烯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可有效降低紫外线对管材的损伤。所以包覆层和内衬层选用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既可以进一步降低气体渗透量,又可以提高野外曝晒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管材的耐候性。本实用新型的内衬层为以pe材料为基材(但不限于pe)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第一密封层外部设置有高聚物阻隔层,第二密封层的外部设置有增强阻隔层,高聚物阻隔层和增强阻隔层的外部缠绕熔接有高纤含量的玻纤带,在玻纤带外包覆熔接pe材料(但不仅限于pe)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对玻纤带进行保护,由于两个密封层的外部均含有阻隔层材料,会显著降低气体渗透,而在第二密封层的外部缠绕熔接增强阻隔层,不仅提高了复合管材的耐压能力,而且由于玻纤的零渗透性,随着该层玻纤含量的提高,气体渗透量显著降低,理想状态下会趋于零。

包覆层3的厚度小于增强阻隔层24的厚度,增强阻隔层24的厚度大于第二密封层22的厚度。第二密封层22的厚度大于高聚物阻隔层23的厚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降低了气体渗透,提高了复合管材的耐压能力,而且由于玻纤的零渗透性,随着该层玻纤含量的提高,气体渗透量显著降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包括管材管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材管壁结构为多层结构,所述管材管壁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内层密封层和包覆层;

所述内层密封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衬层外表面的第一密封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层外侧的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设置有高聚物阻隔层,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外表面缠绕有增强阻隔层,所述增强阻隔层与所述包覆层的内表面相接触;

所述高聚物阻隔层和所述增强阻隔层的外部均缠绕熔接有高纤含量的玻纤带,所述增强阻隔层外部的玻纤带外表面与所述包覆层内表面熔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材质为pe材料或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增强阻隔层的厚度,所述增强阻隔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聚物阻隔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的材质为pe材料或具有阻隔性的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天然气或油气混输的整体粘接型高压阻隔性管材,包括管材管壁结构,管材管壁结构为多层结构,管材管壁结构从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内层密封层和包覆层;内层密封层包括设置在内衬层外表面的第一密封层和设置在第一密封层外侧的第二密封层,第二密封层与第一密封层之间设置有高聚物阻隔层,第二密封层的外表面缠绕有增强阻隔层,增强阻隔层与包覆层的内表面相接触;高聚物阻隔层的外部缠绕熔接有高纤含量的玻纤带,玻纤带的外表面与包覆层内表面熔接接触。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降低了气体渗透,提高了复合管材的耐压能力,由于玻纤的零渗透性,随着该层玻纤含量的提高,气体渗透量显著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高长全;王迎涛;张建芳;周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建投宝塑管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