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5644发布日期:2021-10-16 09:3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油循环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2.模具的加热是利用热油循环机来完成的,但是传统的油进管道与回油管道多为一路或者两路,但是由于模具设计原因,油路复杂且分散,对后期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循环结构,方便了日后的维护。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油循环结构,包括输油管主体;
7.所述输油管主体的一侧的管口为第一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的管口为第一出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第一侧壁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第一侧壁的另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出油口。
8.进一步地,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三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油口。
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进油连接管、第二进油管、第二进油螺帽、第二出油连接管、第二出油螺帽、第二出油管、第三进油连接管、第三进油螺帽、第三进油管和第三出油连接管、第三出油螺帽和第三出油管;
10.所述第二进油管通过所述第二进油螺帽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
11.所述第二出油管通过所述第二出油螺帽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进油管通过所述第三进油螺帽与所述第三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油管通过所述第三出油螺帽与所述第三出油口连接;
12.所述第二进油管的外侧壁、第二出油管的外侧壁、第三进油管的外侧壁和第三出油管的外侧壁均设有螺纹。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出油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进油管和第三出油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进油管的管口朝向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的管口朝向相垂直。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油口的数量有五个,所述第二出油口的数量有五个。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输油管主体的管口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并在输油管主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从而使多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集中在输油管主体上,使原本复杂的油路变得清晰明了,方便了日后的
维护。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循环结构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循环结构的侧视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输油管主体;2、第一进油口;3、第一粗油口;41、第二进油口;
21.51、第二出油口;52、第二出油连接管;53、第二出油螺帽;54、第二出油管;
22.61、第三进油口;62、第三进油连接管;63、第三进油螺帽;64、第三进油管;
23.71、第三出油口;72、第三出油连接管;73、第三出油螺帽;74、第三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5.实施例一
26.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循环结构,包括输油管主体1;
27.所述输油管主体1的一侧的管口为第一进油口2,所述输油管主体1的另一侧的管口为第一出油口3,所述输油管主体1的第一侧壁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41,所述输油管主体1的第一侧壁的另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出油口51。
2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输油管主体1的管口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油口2和第一出油口3,并在输油管主体1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41和第二出油口51,从而使多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集中在输油管主体1上,使原本复杂的油路变得清晰明了,方便了日后的维护。
29.其中,所述输油管主体1的另一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三进油口61,所述输油管主体1的另一侧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油口71。
30.其中,还包括第二进油连接管、第二进油管、第二进油螺帽、第二出油连接管52、第二出油螺帽53、第二出油管54、第三进油连接管62、第三进油螺帽63、第三进油管64和第三出油连接管72、第三出油螺帽73和第三出油管74;
31.所述第二进油管通过所述第二进油螺帽与所述第二进油口41连接,
32.所述第二出油管54通过所述第二出油螺帽53与所述第二出油口51连接,所述第三进油管64通过所述第三进油螺帽63与所述第三进油口61连接,所述第三出油管74通过所述第三出油螺帽73与所述第三出油口71连接;
33.所述第二进油管的外侧壁、第二出油管54的外侧壁、第三进油管64的外侧壁和第三出油管74的外侧壁均设有螺纹。
34.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二进油管的外侧壁、第二出油管54的外侧壁、第三进油管64的外侧壁和第三出油管74的外侧壁上设置螺纹,方便与外部管道对接,且通过螺帽的方式将各个进/出油口分别与进/出油管连接,装卸起来简单方便,且牢固性强。
35.其中,所述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出油管54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进油管64和第三出油管74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进油管64的管口朝向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的管口朝向
相垂直。
36.从上述描述可知,各个进油管的管口朝向和出油管的管口朝向垂直,使得输油管主体1可靠墙进行安装,且方便对接外部管口。
37.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41的数量有五个,所述第二出油口51的数量有五个。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循环结构,在输油管主体的管口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并在输油管主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从而使多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集中在输油管主体上,使原本复杂的油路变得清晰明了,方便了日后的维护。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油管主体;所述输油管主体的一侧的管口为第一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的管口为第一出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第一侧壁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第一侧壁的另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出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三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壁的另一侧设有第三出油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进油连接管、第二进油管、第二进油螺帽、第二出油连接管、第二出油螺帽、第二出油管、第三进油连接管、第三进油螺帽、第三进油管和第三出油连接管、第三出油螺帽和第三出油管;所述第二进油管通过所述第二进油螺帽与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油管通过所述第二出油螺帽与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进油管通过所述第三进油螺帽与所述第三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油管通过所述第三出油螺帽与所述第三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的外侧壁、第二出油管的外侧壁、第三进油管的外侧壁和第三出油管的外侧壁均设有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管和第二出油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进油管和第三出油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进油管的管口朝向与所述第二进油管的管口朝向相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油口的数量有五个,所述第二出油口的数量有五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循环结构,包括输油管主体;所述输油管主体的一侧的管口为第一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另一侧的管口为第一出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第一侧壁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所述输油管主体的第一侧壁的另一侧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出油口。在输油管主体的管口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并在输油管主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从而使多个进油口和多个出油口集中在输油管主体上,使原本复杂的油路变得清晰明了,方便了日后的维护。方便了日后的维护。方便了日后的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潘涵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