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阻力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939发布日期:2021-07-27 15:32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阻力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流体止回阀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微阻力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阀瓣运动方式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升降式止回阀与截止阀结构类似,仅缺少带动阀瓣的阀杆,介质从进口端下侧流入,从出口端上侧流出,当进口压力大于阀瓣重量及其流动阻力之和时,阀门被开启。反之,介质倒流时阀门则关闭,旋启式止回阀有一个斜置并能绕轴旋转的阀瓣,工作原理与升降式止回阀相似,止回阀常用作抽水装置的底阀,阻止水的回流,止回阀与截止阀组合使用,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单向阀为液体、气体等流体中广泛采用的一个部件,使流体流向只沿着需要方向流动,流体不能倒流,流体阻力的大小影响能效耗能,比如现有的止回阀,流体阻力大,严重影响流体的效率,止回阀普遍存在密封性能差,及止回阀的灵敏度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止回阀流体阻力大,严重影响流体的工作效率,阀板的密封性能差,以及止回阀的灵敏度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微阻力止回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阻力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阻挡单元,所述阀体呈矩形设计;所述阀体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矩形环;所述矩形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设计的橡胶垫;所述阀体右侧壁中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梯形槽;所述第一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与第一梯形槽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梯形槽上方开设有第二梯形槽;所述第二梯形槽位于条形槽右侧壁中;所述第二梯形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右侧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于第二梯形槽表面;

所述阻挡单元包括阻挡板和拉簧;所述第一滑板左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远离第一滑板一端铰动连接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与矩形环配合设计;所述阻挡板下表面与阀体内壁靠近铰接板处密封固定连接有弹性膜,通过弹性膜实现阻挡板上方空间的水无法通过阻挡板和铰接板铰接处进入阻挡板下表面空间;所述阻挡板上表面与第二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初始状态下为压缩状,用于支撑阻挡板使阻挡板与橡胶垫充分贴合;

工作时,由于阻挡板与铰接板是铰动连接的,当水源从阀体下方流向阀体上方时,受水源冲力影响,阻挡板向阀体上方向摆动,当水源停止向阀体上方流动时,在阻挡板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阻挡板向下摆动至矩形环上表面,通过在矩形环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垫,配合固定在条形槽侧壁上的拉簧,使得阻挡板与橡胶垫充分贴合,提高阻挡板与橡胶垫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阻挡板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下表面空间,通过在铰接板与阻挡板铰接处密封固定连接弹性膜;利用弹性膜的弹力,使得阻挡板能够流畅摆动,由于弹性膜是密封连接于阻挡板和阀体内壁表面的,能够有效避免阻挡板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下表面空间,进一步提高阻挡板的密封性,通过在阀体右侧壁中开设有条形槽,利用水源的冲力,阻挡板向上摆动直至阻挡板上表面贴合条形槽表面,使得阻挡板与阀体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减小,同理阻挡板对水源的阻力随之减小,水源的出水速度越快,通过第一滑板与第一梯形槽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阻挡板向上摆动过程中,利用水源的冲力带动第一滑板向第一梯形槽方向移动,进一步减小阻挡板与阀体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提高水源的出水效率。

优选的,所述阻挡板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侧壁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连通于阻挡板上表面;所述贯穿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阻挡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条形槽侧壁上;所述拉绳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块侧面;初始状态下所述浮块位于凹槽内,且浮块与凹槽相配合设计;工作时,当水源从阀体下方向阀体上方流动时,利用水源的冲力和浮块自身的浮力,带动浮块向阻挡板远离铰接板一端移动,由于浮块侧面的拉绳固定连接于条形槽的侧壁上,通过浮块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拉绳同步移动,使得阻挡板向上摆动速度加快,阻挡板向上摆动的速度越快,灵敏度越高,同时出水效率同步提升,当水源停止向阀体上方流动时,通过在阻挡板底部开设有与浮块对应设计的凹槽,阻挡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使得浮块返回初始位置,位于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阻挡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为锯齿状设计;所述条形槽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二弹性板与第一弹性板对应设计;工作时,阀体下表面水压较大时,水的瞬时冲力随之增加,导致阻挡板快速向上摆动撞击条形槽侧壁,通过在阻挡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使得阻挡板撞击条形槽侧壁时,能够有效避免阻挡板和条形槽瞬间撞击造成零部件损坏,由于条形槽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板,通过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配合设计,进一步减小阻挡板瞬时冲击力,同步提高阻挡板与条形槽的使用寿命,当水源停止向阀体上方流动时,没有水源冲力的支持,利用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的弹力,使得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分离,同步使得阻挡板能够快速向下摆动,进一步提高阀体的灵敏性和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浮块呈梯形设计;所述浮块连接有拉绳一侧垂直于阻挡板下表面;所述浮块下表面直径大于浮块上表面直径;工作时,通过浮块连接有拉绳一端垂直于阻挡板下表面,使得浮块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加浮块对水源的阻力,阻力越大浮块向上摆动的速度越快,通过浮块下表面直径大于浮块上表面的在直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浮块上表面与阻挡板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加快浮块移动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阀体的灵敏度。

优选的,所述阀体周侧侧壁中均开设有气槽;所述气槽数量为四;每个所述气槽上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通于阀体外空间;每个所述气槽内壁中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延伸至阀体上表面,通过转动螺栓控制挤压板移动;所述气槽靠近矩形环一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于橡胶垫内部;所述橡胶垫内部开设有气囊,且气囊与第二通气孔连通;工作时,通过转动阀体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螺栓,使得气槽内部的挤压板向下移动,由于挤压板是密封滑动连接的,挤压板向下移动过程中,压缩挤压板下方空间的空气,由于第二通气孔连通于气囊内部,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流入气囊内空间,使得气囊向周侧膨胀,配合条形槽侧壁上的拉簧支撑阻挡板,使得橡胶垫与阻挡板充分贴合,进一步提高阻挡板与橡胶垫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阀体外表面周侧均固定连接有膨胀膜,且膨胀膜数量为四;所述气槽底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孔,且第一通气孔直径大于第二通气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于膨胀膜内空间;工作时,挤压板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通气孔直径大于第二通气孔的直径设计,使得压缩的空气大部分沿第一通气孔流入膨胀膜内空间,同步使得膨胀膜向周侧膨胀,增强阀体的牢固性能,通过在阀体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膨胀膜,膨胀膜进气后向周侧膨胀,使得阀体外表面产生形变,从而提高阀体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阻力止回阀,通过在矩形环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垫,配合固定在条形槽侧壁上的拉簧,使得阻挡板与橡胶垫充分贴合,提高阻挡板与橡胶垫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阻挡板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下表面空间,通过在铰接板与阻挡板铰接处密封固定连接弹性膜;利用弹性膜的弹力,使得阻挡板能够流畅摆动,由于弹性膜是密封连接于阻挡板和阀体内壁表面的,能够有效避免阻挡板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下表面空间,进一步提高阻挡板的密封性能。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阻力止回阀,通过在阀体右侧壁中开设有条形槽,利用水源的冲力,阻挡板向上摆动直至阻挡板上表面贴合条形槽表面,使得阻挡板与阀体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减小,同理阻挡板对水源的阻力随之减小,水源的出水速度越快,通过第一滑板与第一梯形槽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阻挡板向上摆动过程中,利用水源的冲力带动第一滑板向第一梯形槽方向移动,进一步减小阻挡板与阀体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提高水源的出水效率。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阻力止回阀,通过浮块连接有拉绳一端垂直于阻挡板下表面,使得浮块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加浮块对水源的阻力,阻力越大浮块向上摆动的速度越快,通过浮块下表面直径大于浮块上表面的在直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浮块上表面与阻挡板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加快浮块移动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阀体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开启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阀体1、矩形环2、橡胶垫3、条形槽4、阻挡板5、拉绳6、拉簧7、第一梯形槽8、第二梯形槽9、第一滑板10、第二滑板11、铰接板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螺栓15、螺纹孔16、浮块17、第一弹性板18、凹槽19、气囊20、气槽21、第一通气孔22、第二通气孔23、膨胀膜24、弹性膜25、第二弹性板26、贯穿孔27、挤压板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阻力止回阀,包括阀体1和阻挡单元,所述阀体1呈矩形设计;所述阀体1内壁中固定连接有矩形环2;所述矩形环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设计的橡胶垫3;所述阀体1右侧壁中开设有条形槽4;所述条形槽4底部开设有第一梯形槽8;所述第一梯形槽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10;所述第一滑板10与第一梯形槽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梯形槽8上方开设有第二梯形槽9;所述第二梯形槽9位于条形槽4右侧壁中;所述第二梯形槽9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11;所述第二滑板11右侧通过第二弹簧14固定连接于第二梯形槽9表面;

所述阻挡单元包括阻挡板5和拉簧7;所述第一滑板10左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板12;所述铰接板12远离第一滑板10一端铰动连接有阻挡板5;所述阻挡板5与矩形环2配合设计;所述阻挡板5下表面与阀体1内壁靠近铰接板12处密封固定连接有弹性膜25,通过弹性膜25实现阻挡板5上方空间的水无法通过阻挡板5和铰接板12铰接处进入阻挡板5下表面空间;所述阻挡板5上表面与第二滑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7;所述拉簧7初始状态下为压缩状,用于支撑阻挡板5使阻挡板5与橡胶垫3充分贴合;

工作时,由于阻挡板5与铰接板12是铰动连接的,当水源从阀体1下方流向阀体1上方时,受水源冲力影响,阻挡板5向阀体1上方向摆动,当水源停止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在阻挡板5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阻挡板5向下摆动至矩形环2上表面,通过在矩形环2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垫3,配合固定在条形槽4侧壁上的拉簧7,使得阻挡板5与橡胶垫3充分贴合,提高阻挡板5与橡胶垫3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阻挡板5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5下表面空间,通过在铰接板12与阻挡板5铰接处密封固定连接弹性膜25;利用弹性膜25的弹力,使得阻挡板5能够流畅摆动,由于弹性膜25是密封连接于阻挡板5和阀体1内壁表面的,能够有效避免阻挡板5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5下表面空间,进一步提高阻挡板5的密封性,通过在阀体1右侧壁中开设有条形槽4,利用水源的冲力,阻挡板5向上摆动直至阻挡板5上表面贴合条形槽表面,使得阻挡板5与阀体1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减小,同理阻挡板5对水源的阻力随之减小,水源的出水速度越快,通过第一滑板10与第一梯形槽8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3,阻挡板5向上摆动过程中,利用水源的冲力带动第一滑板10向第一梯形槽8方向移动,进一步减小阻挡板5与阀体1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提高水源的出水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阻挡板5下表面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侧壁开设有贯穿孔27,且贯穿孔27连通于阻挡板5上表面;所述贯穿孔2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拉绳6;所述拉绳6远离阻挡板5一端固定连接于条形槽4侧壁上;所述拉绳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浮块17侧面;初始状态下所述浮块17位于凹槽19内,且浮块17与凹槽19相配合设计;工作时,当水源从阀体1下方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利用水源的冲力和浮块17自身的浮力,带动浮块17向阻挡板5远离铰接板12一端移动,由于浮块17侧面的拉绳6固定连接于条形槽4的侧壁上,通过浮块17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拉绳6同步移动,使得阻挡板5向上摆动速度加快,阻挡板5向上摆动的速度越快,灵敏度越高,同时出水效率同步提升,当水源停止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通过在阻挡板5底部开设有与浮块17对应设计的凹槽19,阻挡板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使得浮块17返回初始位置,位于凹槽19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阻挡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第一弹性板18;所述第一弹性板18为锯齿状设计;所述条形槽4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板26;所述第二弹性板26与第一弹性板18对应设计;工作时,阀体1下表面水压较大时,水的瞬时冲力随之增加,导致阻挡板5快速向上摆动撞击条形槽4侧壁,通过在阻挡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18,使得阻挡板5撞击条形槽4侧壁时,能够有效避免阻挡板5和条形槽4瞬间撞击造成零部件损坏,由于条形槽4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板26,通过第一弹性板18和第二弹性板26配合设计,进一步减小阻挡板5瞬时冲击力,同步提高阻挡板5与条形槽4的使用寿命,当水源停止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没有水源冲力的支持,利用第一弹性板18和第二弹性板26的弹力,使得第一弹性板18和第二弹性板26分离,同步使得阻挡板5能够快速向下摆动,进一步提高阀体1的灵敏性和密封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浮块17呈梯形设计;所述浮块17连接有拉绳6一侧垂直于阻挡板5下表面;所述浮块17下表面直径大于浮块17上表面直径;工作时,通过浮块17连接有拉绳6一端垂直于阻挡板5下表面,使得浮块17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加浮块17对水源的阻力,阻力越大浮块17向上摆动的速度越快,通过浮块17下表面直径大于浮块17上表面的在直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浮块17上表面与阻挡板5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加快浮块17移动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阀体1的灵敏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体1周侧侧壁中均开设有气槽21;所述气槽21数量为四;每个所述气槽21上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16;所述螺纹孔16连通于阀体1外空间;每个所述气槽21内壁中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挤压板28;所述挤压板2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延伸至阀体1上表面,通过转动螺栓15控制挤压板28移动;所述气槽21靠近矩形环2一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气孔23;所述第二通气孔23连通于橡胶垫3内部;所述橡胶垫3内部开设有气囊20,且气囊20与第二通气孔23连通;工作时,通过转动阀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螺栓15,使得气槽21内部的挤压板28向下移动,由于挤压板28是密封滑动连接的,挤压板28向下移动过程中,压缩挤压板28下方空间的空气,由于第二通气孔23连通于气囊20内部,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23流入气囊20内空间,使得气囊20向周侧膨胀,配合条形槽4侧壁上的拉簧7支撑阻挡板5,使得橡胶垫3与阻挡板5充分贴合,进一步提高阻挡板5与橡胶垫3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阀体1外表面周侧均固定连接有膨胀膜24,且膨胀膜24数量为四;所述气槽21底部开设有第一通气孔22,且第一通气孔22直径大于第二通气孔23的直径;所述第一通气孔22连通于膨胀膜24内空间;工作时,挤压板28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通气孔22直径大于第二通气孔23的直径设计,使得压缩的空气大部分沿第一通气孔22流入膨胀膜24内空间,同步使得膨胀膜24向周侧膨胀,增强阀体1的牢固性能,通过在阀体1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膨胀膜24,膨胀膜24进气后向周侧膨胀,使得阀体1外表面产生形变,从而提高阀体1的使用范围。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由于阻挡板5与铰接板12是铰动连接的,当水源从阀体1下方流向阀体1上方时,受水源冲力影响,阻挡板5向阀体1上方向摆动,当水源停止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在阻挡板5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阻挡板5向下摆动至矩形环2上表面,通过在矩形环2上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垫3,配合固定在条形槽4侧壁上的拉簧7,使得阻挡板5与橡胶垫3充分贴合,提高阻挡板5与橡胶垫3之间的密封性能,避免阻挡板5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5下表面空间,通过在铰接板12与阻挡板5铰接处密封固定连接弹性膜25;利用弹性膜25的弹力,使得阻挡板5能够流畅移动,由于弹性膜25是密封连接于阻挡板5和阀体1内壁表面的,能够有效避免挡板上表面空间的水源渗入阻挡板5下表面空间,进一步提高阻挡板5的密封性,通过在阀体1右侧壁中开设有条形槽4,利用水源的冲力,阻挡板5向上摆动直至阻挡板5上表面贴合条形表面,使得阻挡板5与阀体1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减小,同理阻挡板5对水源的阻力随之越小,水源的出水速度越快,通过第一滑板10与第一梯形槽8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3,阻挡板5向上摆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滑板10向第一梯形槽8方向移动,进一步减小阻挡板5与阀体1左侧内壁之间的角度,提高水源的出水速度越快。

当水源从阀体1下方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利用水源的冲力和浮块17自身的浮力,带动浮块17向阻挡板5远离铰接板12一端移动,由于浮块17侧面的拉绳6固定连接于条形槽4的侧壁上,通过浮块17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拉绳6同步移动,当水源停止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通过在阻挡板5底部开设有与浮块17对应设计的凹槽19,阻挡板5自身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摆动,使得浮块17返回初始位置,位于凹槽19内部。

阀体1下表面水压较大时,水的瞬时冲力随之增加,导致阻挡板5快速向上摆动撞击条形槽4侧壁,通过在阻挡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18,使得阻挡板5撞击条形槽4侧壁时,能够有效避免阻挡板5和条形槽4瞬间撞击造成零部件损坏,由于条形槽4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板26,通过第一弹性板18和第二弹性板26配合设计,进一步减小阻挡板5瞬时冲击力,当水源停止向阀体1上方流动时,没有水源冲力的支持,利用第一弹性板18和第二弹性板26的弹力,使得第一弹性板18和第二弹性板26分离,同步使得阻挡板5能够快速向下摆动。

通过浮块17连接有拉绳6一端垂直于阻挡板5下表面,使得浮块17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加浮块17对水源的阻力,阻力越大浮块17向上摆动的速度越快,通过浮块17下表面直径大于浮块17上表面的在直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浮块17上表面与阻挡板5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通过转动阀体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螺栓15,使得气槽21内部的挤压板28向下移动,由于挤压板28是密封滑动连接的,挤压板28向下移动过程中,压缩挤压板28下方空间的空气,由于第二通气孔23连通于气囊20内部,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23流入气囊20内空间,使得气囊20向周侧膨胀,配合条形槽4侧壁上的拉簧7支撑阻挡板5,使得橡胶垫3与阻挡板5充分贴合。

挤压板28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通气孔22直径大于第二通气孔23的直径设计,使得压缩的空气大部分沿第一通气孔22流入膨胀膜24内空间,同步使得膨胀膜24向周侧膨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