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起翘装置及顶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975发布日期:2021-07-27 15:3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防起翘装置及顶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顶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起翘装置及顶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顶管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在顶进过程中,顶管机与管道的连接位置或者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容易跑偏,使得顶管机头起翘或者管道起翘,这时需要吊车将重物压在管道与顶管机头的连接位置,操作复杂,不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起翘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管机头或者管道易起翘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该防起翘装置的顶管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起翘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体、至少两个减阻机构和两个紧固机构;其中,各弧形体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用于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两个柱状体的底部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各减阻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弧形体的内侧且与柱状体相接触,以在两个柱状体移动时减少阻力;两个紧固机构分别与置于环形结构开口处的两个弧形体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两个紧固机构共同作用用于使环形结构与导轨相紧固,以限制两个柱状体翘起。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每个减阻机构均包括:支架和滚轮;其中,支架设置于弧形体的内侧,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且与柱状体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任意相邻两个弧形体之间均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卡接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卡合体、第一转动杆和第一锁紧件;其中,第一基座设置于其中一个弧形体的端部,并且,第一基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卡合体设置于另一个弧形体的端部,第一卡合体开设有贯穿第一卡合体的第一卡合槽,第一卡合槽与第一凹槽可对合连通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转动杆夹设于第一通道内且第二端置于第一卡合体外,第一锁紧件设置于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以将第一转动杆与第一卡合体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一锁紧件为锁紧螺母,第一转动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一转动杆且与第一卡合体相抵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每个紧固机构均包括:本体和紧固组件;其中,本体为l型,本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弧形体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卡接连接,紧固组件设置本体的第二端,紧固组件用于使本体与导轨相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导轨包括:两个工字钢,两个工字钢与两个紧固机构一一对应;紧固组件包括:紧固螺栓和设置于紧固螺栓端部的紧固板;本体的第二端置于对应的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之间且开设有螺纹孔,紧固螺栓螺接于螺纹孔,紧固螺栓用于推动紧固板与其中一个翼缘板相接触,并使环形结构与导轨相顶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卡合体、第二转动杆和第二锁紧件;其中,第二基座设置于弧形体的端部,并且,第二基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卡合体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端,第二卡合体开设有贯穿第二卡合体的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凹槽可对合连通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二转动杆夹设于第二通道内且第二端置于第二卡合体外,第二锁紧件设置于第二转动杆的第二端,以将第二转动杆与第二卡合体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二锁紧件为锁紧螺母,第二转动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二转动杆且与第二卡合体相抵紧。

本发明中,各弧形体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以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位,两个紧固机构共同作用使得环形结构与柱状体底部的导轨相紧固,即使得环形结构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持续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制,避免两个柱状体在连接处翘起,减阻机构的设置能够保证在对两个柱状体进行限位的同时减少移动时的阻力,保证两个柱状体的正常移动,当应用于顶管系统时,能够有效地防止顶管机的机头起翘或者管道起翘,防止顶管机的机头或者管道跑偏,无需重物压住机头,保证顶管的顺利顶进,操作简单,便于安装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管机的机头或者混凝土管道易起翘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顶管系统,该系统包括:顶管机、至少一个管道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种防起翘装置;其中,顶管机与各管道依次串联接触,各防起翘装置分别设置于顶管机与相邻管道之间或者相邻两个管道之间。

由于防起翘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防起翘装置的顶管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起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起翘装置中,第一卡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起翘装置中,第一卡扣组件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起翘装置中,第一卡扣组件卡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起翘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起翘装置使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防起翘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6,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防起翘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防起翘装置可以应用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具体实施时,防起翘装置也可以应用于顶管机7与管道8之间,或者相邻两个管道8之间。防起翘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体1、至少两个减阻机构2和两个紧固机构3。其中,各弧形体1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具体地,弧形体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各弧形体1连接在一起之后呈环形,但是环形结构并不是闭合状态,而是具有开口。环形结构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当应用于顶管系统时,环形结构可以套设于顶管机7与管道8之间的连接处,或者相邻两个管道8之间的连接处。

两个柱状体的底部设置有导轨6,两个柱状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6,则两个柱状体可以沿导轨6移动。当应用于顶管系统时,两个柱状体可以为两个管道8,也可以为顶管机7的机头71与管道8,则顶管机7的机头71与各管道8均设置于导轨6上,并可沿导轨6移动。具体实施时,顶管系统包括:油缸9和千斤顶10,油缸9与千斤顶10相连接,千斤顶10通过至少一个管道8与顶管机7的机头71相接触,油缸9推动千斤顶10进而推动管道8和顶管机7进行顶进。

减阻机构2的数量与弧形体1的数量相同,各减阻机构2与各弧形体1一一对应,每个减阻机构2均设置于对应的弧形体1的内侧,并且,每个减阻机构2均与柱状体相接触,在两个柱状体移动时,减阻机构2用于减少两个柱状体移动时的阻力。

两个紧固机构3分别与置于环形结构开口处的两个弧形体1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两个紧固机构3均对应于环形结构的开口处,其中一个紧固机构3与开口处的其中一个弧形体1可拆卸连接,另一个紧固机构3与开口处的另一个弧形体1可拆卸连接。在环形结构套设于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之后,两个紧固机构3共同作用使环形结构与导轨6相紧固,以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位,进而限制两个柱状体翘起。

具体地,导轨6可以包括:两个轨道,两个轨道并列设置且间隔一定距离。两个紧固机构3与两个轨道一一对应。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各弧形体1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以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位,两个紧固机构3共同作用使得环形结构与柱状体底部的导轨6相紧固,即使得环形结构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持续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制,避免两个柱状体在连接处翘起,减阻机构2的设置能够保证在对两个柱状体进行限位的同时减少移动时的阻力,保证两个柱状体的正常移动,当应用于顶管系统时,能够有效地防止顶管机7的机头71起翘或者管道8起翘,防止顶管机7的机头71或者管道8跑偏,无需重物压住机头71,保证顶管的顺利顶进,操作简单,便于安装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管机的机头或者混凝土管道易起翘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6,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减阻机构2均可以包括:支架21和滚轮22。其中,支架21设置于弧形体1的内侧,优选的,支架21置于弧形体1内侧的中心位置处。滚轮2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21,并且,滚轮22与柱状体相接触。这样,柱状体移动时,滚轮22与柱状体之间的滚动连接,能够保证柱状体的稳定移动,并减少移动阻力。

参见图1至图4、图6,上述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弧形体1之间均通过第一卡扣组件4卡接连接,以实现两个弧形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第一卡扣组件4可以包括:第一基座41、第一卡合体42、第一转动杆43和第一锁紧件44。其中,第一基座41设置于其中一个弧形体1的端部,第一基座41开设有第一凹槽411,该第一凹槽411沿弧形体1的周向延伸且贯穿第一基座41,以使第一基座41的截面呈“凹”形。具体地,第一凹槽411沿弧形体1的弧形开设,则第一凹槽411为弧形。

第一卡合体42设置于另一个弧形体1的端部,第一卡合体42开设有第一卡合槽421,第一卡合槽421沿弧形体1的周向延伸且贯穿第一卡合体42,以使第一卡合槽421的截面呈“凹”形。具体地,第一卡合槽421沿弧形体1的弧形开设,则第一卡合槽421为弧形。在两个弧形体1相对合时,第一卡合槽421与第一凹槽411可相对合,并在对合后呈连通状态,则第一卡合槽421与第一凹槽411连通后形成第一通道。

第一转动杆43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凹槽411内,则第一转动杆43可在第一凹槽411内转动。第一转动杆43夹设于第一通道内,即第一转动杆43可转动至夹设于第一卡合槽421与第一凹槽411内。第一转动杆43具有预设长度,则第一转动杆43的第二端置于第一卡合体42的外部。第一锁紧件44设置于第一转动杆43的第二端,即第一锁紧件44设置于第一转动杆43置于第一卡合体42外的部分,第一锁紧件44用于将第一转动杆43与第一卡合体42相锁紧,即使得两个弧形体1之间稳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锁紧件44为锁紧螺母,第一转动杆43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一转动杆43,锁紧螺母与第一卡合体42相抵紧。具体地,锁紧螺母拧动于第一转动杆43且向第一卡合体42处拧动,直至锁紧螺母与第一卡合体42相抵紧,使得第一转动杆43与第一卡合体42相锁紧,进而保证两个弧形体1之间的连接。

当需要将两个弧形体1进行连接时,将第一转动杆43转动至夹设于第一卡合槽421与第一凹槽411内,这时第一转动杆43的第二端置于第一卡合体42的外部,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一转动杆43的第二端,并不断拧动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与第一卡合体42相抵紧,这时第一转动杆43与第一卡合体42相锁紧,则两个弧形体1稳定连接。当需要解除两个弧形体1之间的连接时,松开锁紧螺母,转动第一卡合体42,使得第一卡合体42脱离第一卡合槽421,则两个弧形体1为自由状态。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组件4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第一转动杆43转动至第一通道内,第一锁紧件44将第一转动杆43与第一卡合体42相锁紧,使得两个弧形体1之间稳定连接,避免两个弧形体1相分离。

参见图1和图6,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紧固机构3可以包括:本体31和紧固组件32。其中,本体31为l型,本体31的第一端与对应的弧形体1通过第二卡扣组件5卡接连接,以实现本体31与环形结构对应的弧形体1之间稳定连接。紧固组件32设置于本体31的第二端,紧固组件32用于使本体31与导轨6相紧固。

导轨6可以包括:两个工字钢61,即每个轨道均可以为工字钢61。两个工字钢61与两个紧固机构3一一对应。具体地,两个工字钢61与两个本体31的第二端一一对应,每个工字钢61均通过一个紧固组件32与本体31的第二端相紧固。

紧固组件32可以包括:紧固螺栓321和紧固板322。其中,紧固螺栓321的一端具有帽体,紧固螺栓3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紧固板322设置于紧固螺栓321的另一端的端部。本体31的第二端置于工字钢61的两个翼缘板之间,并且,本体31的第二端开设有螺纹孔,紧固螺栓321螺接于该螺纹孔,并且,紧固板322与工字钢61的其中一个翼缘板相接触。紧固螺栓321用于推动紧固板322与其中一个翼缘板相接触,并使环形结构与导轨6相顶紧。

具体地,当环形结构套设于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时,环形结构的开口处的两个弧形体1分别与两个本体31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以使环形结构与两个本体31相连接。两个本体31的第二端与两个工字钢61一一对应,以其中一个本体31和一个工字钢61的连接为例,紧固螺栓321穿设于本体31的第二端的螺纹孔,拧动紧固螺栓321,则紧固螺栓321推动紧固板322与工字钢61的其中一个翼缘板相接触,继续拧动紧固螺栓321,由于环形结构套设于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所以,在拧动紧固螺栓321时通过紧固板322与翼缘板紧紧接触,使得环形结构通过两个本体31与两个工字钢61相顶紧,即实现了环形结构与导轨6的紧固固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每个紧固机构3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每个紧固机构3中的本体31与弧形体1可拆卸连接,本体31再通过紧固组件32与导轨6相紧固,在环形结构套设于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后,紧固螺栓321螺接于本体31的第二端且推动紧固板322与工字钢61的翼缘板相接触,使得环形结构与两个工字钢61相顶紧,进而使得环形结构与导轨6之间相紧固,保证环形结构的稳定,进而确保环形结构稳定地对两个柱状体进行限位。

优选的,第二卡扣组件5包括:第二基座51、第二卡合体52、第二转动杆53和第二锁紧件54。其中,第二基座51设置于弧形体1的端部,第二基座51开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沿弧形体1的周向延伸且贯穿第二基座51,以使第二基座51的截面呈“凹”形。具体地,第二凹槽沿弧形体1的弧形开设,则第二凹槽为弧形。

第二卡合体52设置于本体31的第一端,第二卡合体52开设有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合槽贯穿第二卡合体52,以使第二卡合槽的截面呈“凹”形。在弧形体1与本体31的第一端相对合时,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凹槽可相对合,并在对合后呈连通状态,则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凹槽连通后形成第二通道。

第二转动杆53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内,则第二转动杆53可在第二凹槽内转动。第二转动杆53夹设于第二通道内,即第二转动杆53可转动至夹设于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凹槽内。第二转动杆53具有预设长度,则第二转动杆53的第二端置于第二卡合体52的外部。第二锁紧件54设置于第二转动杆53的第二端,即第二锁紧件设置于第二转动杆53置于第二卡合体52外的部分,第二锁紧件用于将第二转动杆53与第二卡合体52相锁紧,即使得弧形体1与本体31之间稳定连接。

优选的,第二锁紧件54为锁紧螺母,第二转动杆53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二转动杆53,锁紧螺母与第二卡合体52相抵紧。具体地,锁紧螺母拧动于第二转动杆53且向第二卡合体52处拧动,直至锁紧螺母与第二卡合体52相抵紧,使得第二转动杆53与第二卡合体52相锁紧,进而保证弧形体1与本体31之间的连接。

需要将弧形体1与本体31进行连接时,将第二转动杆53转动至夹设于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凹槽内,这时第二转动杆53的第二端置于第二卡合体52的外部,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二转动杆53的第二端,并不断拧动锁紧螺母,使得锁紧螺母与第二卡合体52相抵紧,这时第二转动杆53与第二卡合体52相锁紧,则弧形体1与本体31稳定连接。当需要解除弧形体1与本体31之间的连接时,松开锁紧螺母,转动第二卡合体52,使得第二卡合体52脱离第二卡合槽,则弧形体1与本体31均为自由状态。

具体实施时,第二卡扣组件5的结构与第一卡扣组件4的结构相近似,第二卡扣组件5的结构可参见图2至图4。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组件5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第二转动杆53转动至第二通道内,第二锁紧件54将第二转动杆53与第二卡合体52相锁紧,使得弧形体1与本体31之间稳定连接,避免弧形体1与本体31相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各弧形体1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以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位,两个紧固机构3共同作用使得环形结构与柱状体底部的导轨6相紧固,即使得环形结构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持续对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进行限制,避免两个柱状体在连接处翘起,减阻机构2的设置能够保证在对两个柱状体进行限位的同时减少移动时的阻力,保证两个柱状体的正常移动,当应用于顶管系统时,能够有效地防止顶管机7的机头71起翘或者管道8起翘,防止顶管机7的机头71或者管道8跑偏,无需重物压住机头71,保证顶管的顺利顶进,操作简单,便于安装拆卸。

顶管系统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顶管系统,参见图1、图5和图6,该顶管系统包括:顶管机7、至少一个管道8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种防起翘装置。其中,顶管机7与各管道8依次串联接触,则顶管机7的机头71与其中一个管道8相接触,其余管道8依次接触。各防起翘装置分别设置于顶管机7与相邻管道8之间或者相邻两个管道8之间,具体地,防起翘装置中的各弧形体1形成的环形结构套设于顶管机7与相邻管道8之间的连接处,或者套设于相邻两个管道8之间的连接处。

其中,防起翘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顶管系统还包括:油缸9和千斤顶10。油缸9与千斤顶10相连接,千斤顶10通过至少一个管道8与机头71相接触,油缸9推动千斤顶10进而推动管道8和顶管机7进行顶进。

由于防起翘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防起翘装置的顶管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防起翘装置及具有该防起翘装置的顶管系统的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