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3200发布日期:2021-12-18 00:3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


背景技术:

2.目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主要采用钢带弯曲成型的圆圈,与内、外平带连续往一个方向螺旋缠绕,钢带顺着螺旋方向插于内、外壁之间的一种钢带增强管。
3.现有的钢带增强管由于产品内应力或者热胀冷缩易使钢带与塑料分层、开裂,进而导致钢带腐蚀。钢带增强管埋地至沟槽,通水后钢带腐蚀易塌方,导致管线堵塞,使得现在很多工程项目上使用的钢带管产品经常返工修复。因此也导致使用寿命比较短,一般在10年左右。此外,现有的钢带增强管在钢带涂塑包覆时需工业碱清洗处理表面油污后使用胶层与内、外平带粘接,生产对环境有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钢带通过胶层与聚乙烯粘接处易分层、开裂造成钢带腐蚀降低管材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钢带需使用工业碱清洗及涂布胶层造成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
5.一种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包含连续缠绕成型的内带材、外带材和增强管。所述增强管为聚丙烯材质的“u”形结构,所述增强管“u”形结构两侧的直线部分记为支撑边,所述增强管“u”形结构连接两条所述支撑边的部分记为顶边。
6.所述内带材是平壁,其外壁与所述增强管的“u”形开口侧熔融粘接。
7.所述外带材与所述增强管的外壁以及所述内带材的外壁贴合,与所述增强管的外壁以及所述内带材的外壁熔融粘接。
8.进一步的,所述增强管还包括侧边,所述侧边位于所述支撑边远离所述顶边一端分别向“u”形开口的外侧延伸。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边与所述内带材之间的夹角为45
°
~90
°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边长度为所述增强管宽度的1/4~1/3。
11.进一步的,所述顶边呈弧形或折线形。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通过聚丙烯材质“u”形结构的所述增强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钢带易腐蚀,相较于其他形状的增强管结构,增加了其环刚度,同时使产品重量减轻10%~15%,减低其施工难度。
13.所述增强管与所述内带材和所述外带材之间通过热熔粘接相较现有技术中钢带使用工业碱清洗表面后在表面涂胶,省去了胶层以及钢带清洗步骤,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
14.所述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为全塑产品,产品成型后无内应力,避免了产品的分层和开裂,进而提升产品使用寿命,避免在工程项目上因产品问题需要经常返工修复。
15.聚丙烯材质的所述增强管的结构设计相较于钢带更灵活,可以设计为多种形状,形成可以适应不同情况的管材。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三的横截面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四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实施例一:
22.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一的横截面示意图,包含连续缠绕成型的内带材1、外带材3和增强管2。所述增强管2为聚丙烯材质的“u”形结构,所述增强管2“u”形结构两侧的直线部分记为支撑边21,所述增强管2“u”形结构连接两条所述支撑边21的部分记为顶边22,所述支撑边21远离所述顶边22一端分别向“u”形开口的外侧延伸,形成侧边2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边23、所述支撑边21、所述顶边22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所述增强管2的结构关系,实际上所述增强管2是一体的。
23.所述内带材1是平壁,其外壁与所述增强管2的“u”形开口侧及所述侧边23熔融粘接。
24.所述外带材3与所述增强管2的外壁、所述侧边23以及所述内带材1的外壁贴合,与所述增强管2的外壁、所述侧边23以及所述内带材1的外壁熔融粘接。
25.所述侧边23宽度为所述增强管2宽度的1/4。所述支撑边与所述内带材1之间的夹角为70
°
。所述支撑边长度为所述增强管2宽度的1/3。所述顶边呈弧形。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示意图。
28.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边22由实施例一中的弧形变更为折线形。使产品在施工回填过程中,增加管材与沟槽基础接触面积,避免因受力面窄而使管材抗压变形。
29.实施例三:
30.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三的横截面示意图。
31.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管2去除了所述支撑边21,由弧形的所述顶边22与所述侧边23相连。在不降低管材环刚度的基础上减少所述增强管的材料用量。
32.实施例四:
33.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实施例四的横截面示意图。
34.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十字形加强边24。十字形的所述加强边24四个顶端分别与两条所述支撑边21的四个边缘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强边24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所述增强管2的结构关系,实际上与所述增强管2也是一体的。增强了管道对土壤负荷的抵抗力,提升管材环刚度。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属于全塑产品,其弹性模量较高,产品外壁呈“u”结构,大大增强了管材的环刚度,从而增强了管道对土壤负荷的抵抗力。相较于现有的钢带增强管,全塑产品在生产时能生产更大口径,同时根据不同环刚度等级要求能改变产品中的所述增强管2大小,不影响产品成型。安装、运输时由于全塑产品相比现有的钢带增强管重量更轻,方便安装和运输。该产品可使胶圈密封连接扩口头螺旋缠绕成型,形成扩口头与管材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产品密封性能和连接口强度。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包含连续缠绕成型的内带材、外带材和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管为聚丙烯材质的“u”形结构,所述增强管“u”形结构两侧的直线部分记为支撑边,所述增强管“u”形结构连接两条所述支撑边的部分记为顶边;所述内带材是平壁,其外壁与所述增强管的“u”形开口侧熔融粘接;所述外带材与所述增强管的外壁以及所述内带材的外壁贴合,与所述增强管的外壁以及所述内带材的外壁熔融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管还包括侧边,所述侧边位于所述支撑边远离所述顶边一端分别向“u”形开口的外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边与所述内带材之间的夹角为45
°
~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边宽度为所述增强管宽度的1/4~1/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边呈弧形或折线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衬聚丙烯螺旋缠绕结构增强管,包含连续缠绕成型的内带材、外带材和聚丙烯材质“U”形结构的增强管。所述内带材为平壁,所述内带材外壁与所述增强管“U”形开口侧熔融粘接,所述外带材与所述内带材的外壁以及所述增强管的外壁热熔粘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增强管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由于内应力和热胀冷缩容易使钢带与塑料分层、易腐蚀造成塌方,导致管线堵塞等问题。提升了管材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能通过内带材、外带材和增强管之间熔融粘接省去原本钢带与内带材和外带材之间的胶层,减低生产污染。生产污染。生产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赖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山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9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