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5780发布日期:2021-12-01 09:2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管道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保温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管道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管道保温的现有技术采用在管道表面包裹保温棉和保护层的方式以达到保温效果。这种保温方法有以下缺点:
3.1、管道保护层连接处易出现“起鼓儿”现象,管件等常有进水、进风现象;
4.2、管道保护层连接力不够,热胀冷缩时易开裂;
5.3、保温棉因重力塌陷达不到保温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支撑的管道保温装置,以解决传统管道在保温过程中进水、进风、连接力不足、塌陷、安装精度低等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保温棉固定包裹在管道的外部,管道保温装置衔接在保温棉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处,与保温棉共同构成管道的外部保温系统;所述管道保温装置由上防水支撑、下防水支撑、防风密封条、管道外保护层、金属绑扎带、防水支撑外保护层和内部支撑组成;
9.所述上防水支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上导水槽,对于少量的渗水可以起到导向排出的作用,上导水槽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内部支撑的凹槽,内部支撑使上防水支撑和管道之间相互受力,防止因重力问题导致管道保温装置塌陷的情况发生,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下防水支撑的定位孔;所述下防水支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能够与上导水槽相对应的下导水槽,对于少量的渗水可以起到导向排出的作用,下导水槽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凹槽的凸槽,凸槽通过定位孔与凹槽相互固定连接,利用结构连接从而提升安装效率;上防水支撑与下防水支撑的关系为上包下,避免在搭接处渗水;
10.所述管道外保护层固定设置在保温棉的外层,所述防水支撑外保护层固定设置在管道外保护层的外层;所述上防水支撑和管道通过设置在防水支撑外保护层外层的金属绑扎带相互受力,实现防止保温棉塌陷的功能。在安装时,此处为金属绑扎带的受力点,因此也起到了提高零件强度的作用。
11.所述上导水槽的背部设置有能够增加结构强度并定位管道外保护层的凸起限位条。
12.所述管道外保护层上设置有防水凹槽,防水凹槽设置在下导水槽内、凸起限位条的两侧。在安装时,防水凹槽的两侧留有余量,可以消除管道保温装置在热胀冷缩时的平移量,其功能类似于上导水槽,能够成为防水的第一道关卡,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在防水支撑外保护层的底部的漏液孔将水排出。
13.所述防风密封条直接粘接在凹槽和凸槽上,外层依次覆盖有管道外保护层和防水
支撑外保护层,并配合金属绑扎带捆扎固定,安装状态下,密封性满足gb/t7106

2019标准,从而实现防风功能。
14.所述防水支撑外保护层的两侧设置有能够满足管道保温国标的同时又能够限位金属绑扎带安装的凸起限位点、底部设置有能够使渗入管道保温装置内部的少量水及时排出的漏液孔,漏液孔同时满足上导水槽、下导水槽和防水凹槽的排水要求。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道保温装置能够配合传统管道保温的保温棉和管道外保护层共同使用,使得管道在保温过程中达到防水、防风、可平移、防塌陷等效果,上防水支撑和下防水支撑的独有结构设计,不但能够在安装时保证强度,还同时能够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定位功能,从而提升整个管道保温的安装精度和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17.图1为管道保温装置的安装效果图;
18.图2为安装在管道上的上防水支撑的局部剖面图;
19.图3为安装在管道上的下防水支撑的局部剖面图;
20.图4为上防水支撑与下防水支撑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

上防水支撑;2

下防水支撑;3

防风密封条;4

管道外保护层;5
‑ꢀ
金属绑扎带;6

防水支撑外保护层;7

内部支撑;8

保温棉;101

导水槽; 102

凹槽;103

凸起限位条;104

定位孔;201

下导水槽;202

凸槽;401
‑ꢀ
防水凹槽;601

凸起限位点;602

漏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23.如图1

4所示,管道保温装置,保温棉8固定包裹在管道的外部,管道保温装置衔接在保温棉8段与段之间的连接处,与保温棉8共同构成管道的外部保温系统;所述管道保温装置由上防水支撑1、下防水支撑2、防风密封条3、管道外保护层4、金属绑扎带5、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和内部支撑7 组成;
24.所述上防水支撑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上导水槽101,上导水槽101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内部支撑7的凹槽102,凹槽1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下防水支撑2的定位孔104;所述下防水支撑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能够与上导水槽101相对应的下导水槽201,下导水槽201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凹槽102的凸槽202,凸槽202通过定位孔 104与凹槽102相互固定连接;
25.所述管道外保护层4固定设置在保温棉8的外层,所述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固定设置在管道外保护层4的外层;所述上防水支撑1和管道通过设置在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外层的金属绑扎带5相互受力。
26.所述上导水槽101的背部设置有能够增加结构强度并定位管道外保护层 4的凸起限位条103。
27.所述管道外保护层4上设置有防水凹槽401,防水凹槽401设置在下导水槽201内、凸起限位条103的两侧。
28.所述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的两侧设置有凸起限位点601、底部设置有漏液孔602。
29.所述防风密封条3直接粘接在凹槽102和凸槽202上,外层依次覆盖有管道外保护层4和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并配合金属绑扎带5捆扎固定。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管道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棉(8)固定包裹在管道的外部,管道保温装置与保温棉(8)共同构成管道的外部保温系统;所述管道保温装置由上防水支撑(1)、下防水支撑(2)、防风密封条(3)、管道外保护层(4)、金属绑扎带(5)、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和内部支撑(7)组成;所述上防水支撑(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上导水槽(101),上导水槽(101)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内部支撑(7)的凹槽(102),凹槽(10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下防水支撑(2)的定位孔(104);所述下防水支撑(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能够与上导水槽(101)相对应的下导水槽(201),下导水槽(201)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能够卡扣并定位凹槽(102)的凸槽(202),凸槽(202)通过定位孔(104)与凹槽(102)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外保护层(4)固定设置在保温棉(8)的外层,所述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固定设置在管道外保护层(4)的外层;所述上防水支撑(1)和管道通过设置在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外层的金属绑扎带(5)相互受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水槽(101)的背部设置有管道外保护层(4)的凸起限位条(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保护层(4)上设置有防水凹槽(401),防水凹槽(401)设置在下导水槽(201)内、凸起限位条(103)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的两侧设置有凸起限位点(601)、底部设置有漏液孔(6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密封条(3)直接粘接在凹槽(102)和凸槽(202)上,外层依次覆盖有管道外保护层(4)和防水支撑外保护层(6),并配合金属绑扎带(5)捆扎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保温装置,管道保温装置由上防水支撑、下防水支撑、防风密封条、管道外保护层、金属绑扎带、防水支撑外保护层和内部支撑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道保温装置能够配合传统管道保温的保温棉和管道外保护层共同使用,使得管道在保温过程中达到防水、防风、可平移、防塌陷等效果,上防水支撑和下防水支撑的独有结构设计,不但能够在安装时保证强度,还同时能够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定位功能,从而提升整个管道保温的安装精度和使用年限。限。限。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强 何天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正强
技术研发日:2021.02.09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