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1560发布日期:2021-11-10 09:0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脉冲阻尼器,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用于隔膜泵的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


背景技术:

2.现阶段的脉冲阻尼器需要手动控制脉冲阻尼器上的进气阀门,操作及其不便,且容易误操作导致脉冲阻尼器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由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其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包括轴套、活塞、上盖、下盖、膜片、夹板,所述轴套安装于上盖顶部中心位置且所述轴套中心设有一沉孔;所述活塞安装于轴套的沉孔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安装有膜片并通过膜片将上盖和下盖之间分割成空气腔和流体腔;所述膜片中心通过夹板与活塞端面连接固定。
5.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上设有进气孔一、进气孔二、排气孔一、排气孔二;所述进气孔一连通至空气腔;所述进气孔二、排气孔一、排气孔二都连通至轴套上的沉孔。
6.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至空气腔。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在轴套上增加了进气孔二和排气孔二且通过活塞的上下滑动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的进气和排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套的剖面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包括轴套1、活塞2、上盖3、下盖4、膜片5、夹板6,所述轴套1安装于上盖3顶部中心位置且所述轴套1中心设有一沉孔15;所述活塞2安装于轴套1的沉孔15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盖3和下盖4之间安装有膜片5并通过膜片5将上盖3和下盖4之间分割成空气腔7和流体腔8;所述膜片5中心通过夹板6与活塞2端面连接固定。
14.如图1、图2所示,所述轴套1上设有进气孔一11、进气孔二12、排气孔一13、排气孔二14;所述进气孔一11连通至空气腔7;所述进气孔二12、排气孔一13、排气孔二14都连通至轴套1上的沉孔15。
15.如图1、图3所示,所述活塞2上设有通气孔21;所述通气孔21连通至空气腔7。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被输送液体进入流体腔8的同时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孔一11进入空气腔7,压缩空气与被输送液体的压力相互抵消消除脉冲,当被输送液体压力过大时,膜片5带动活塞2向上运动,当运动至设定行程后,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孔二12进入空气腔7补偿压力,当被输送液体压力过小时,膜片5带动活塞2向下运动,当运动至设定行程后,压缩空气通过排气孔二14释放压力。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将轴套1上设有进气孔二12和排气孔二14,起到自动补偿压力和释放压力的作用,从而实现脉冲阻尼器的自动控制。
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包括轴套、活塞、上盖、下盖、膜片、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安装于上盖顶部中心位置且所述轴套中心设有一沉孔;所述活塞安装于轴套的沉孔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安装有膜片并通过膜片将上盖和下盖之间分割成空气腔和流体腔;所述膜片中心通过夹板与活塞端面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上设有进气孔一、进气孔二、排气孔一、排气孔二:所述进气孔一连通至空气腔;所述进气孔二、排气孔一、排气孔二都连通至轴套上的沉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至空气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提出一种自动控制脉冲阻尼器,包括轴套、活塞、上盖、下盖、膜片、夹板,所述轴套安装于上盖顶部中心位置且所述轴套中心设有一沉孔;所述活塞安装于轴套的沉孔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安装有膜片并通过膜片将上盖和下盖之间分割成空气腔和流体腔;所述膜片中心通过夹板与活塞端面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将轴套上设有进气孔二和排气孔二,起到自动补偿压力和释放压力的作用,从而实现脉冲阻尼器的自动控制。实现脉冲阻尼器的自动控制。实现脉冲阻尼器的自动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梁凯 李银玲 刘成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方顿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9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