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9669发布日期:2021-12-01 13:5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对车身上的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通常是将管类零件通过卡箍或者扎带固定安装于车身上,但目前采用卡箍或者扎带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存在以下问题:1)当采用扎带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由于扎带自身强度不够容易断裂,导致管类零件从车身脱落;2)当采用卡箍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卡箍与车身件之间的连接一般是采用螺纹或者螺栓进行固定,对安装孔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当安装孔的精度不够是,容易导致卡箍在车身件上难以安装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扎带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由于扎带自身强度不够容易断裂,导致管类零件从车身脱落,以及采用卡箍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卡箍与车身件之间的连接一般是采用螺纹或者螺栓进行固定,对安装孔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当安装孔的精度不够是,容易导致卡箍在车身件上难以安装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包括卡箍本体、连接圆盘、限位部及减震环,所述卡箍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的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的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均有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限位扣及一个第二限位扣,所述限位杆的两侧端面上的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交错设置,所述连接圆盘的边缘沿其周向固定安装有一圈减震环,所述减震环呈锥形的圆台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卡箍本体为中空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卡箍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管道入口,所述管道入口的一侧呈“八”字形结构,另一侧与所述卡箍本体的内环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卡箍本体外侧端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一圈加强筋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卡箍本体、连接圆盘、限位部及减震环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扣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扣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扣为“l”形结构,所述第二限位扣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的中部。
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稳定,不容易发生卡箍断裂的现象,保证了管类零件在车身件上的安装的稳定性,且可快速完成卡箍在车身件上的安装,对车身上的安装孔的精度要求较小。当需要采用该装置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可先将限位部的一端对齐穿过安装孔,限位部穿过安装孔时,可先将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朝限位杆的一侧
按压,使得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顺利通过车身件上的安装孔,然后再松开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此时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压附于车身件的上端面上,卡箍本体位于车身件的下端,减震环贴附于车身件的下端面上,最后将管类零件对齐卡箍本体上的管道入口嵌入卡箍本体内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可对卡箍在车身件上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减震环的设计可使得车辆在经过颠簸路面时,对管类零件对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之间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管类零件对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的作用力,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主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在车身件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卡箍本体,2、连接圆盘,3、限位部,31、限位杆,32、第一限位扣,33、第二限位扣,4、减震环,5、管道入口,6、加强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如图1

3所示的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包括卡箍本体1、连接圆盘2、限位部3及减震环4,所述卡箍本体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2的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3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2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3包括限位杆31、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所述限位杆3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2的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均有两个,所述限位杆31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限位扣32及一个第二限位扣33,所述限位杆31的两侧端面上的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交错设置,所述连接圆盘2的边缘沿其周向固定安装有一圈减震环4,所述减震环4呈锥形的圆台结构;所述卡箍本体1为中空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卡箍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管道入口5,所述管道入口5的一侧呈“八”字形结构,另一侧与所述卡箍本体1的内环相连通;所述卡箍本体1外侧端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一圈加强筋结构6;所述卡箍本体1、连接圆盘2、限位部3及减震环4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扣32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扣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31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扣33为“l”形结构,所述第二限位扣3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31的中部。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稳定,不容易发生卡箍断裂的现象,保证了管类零件在车身件上的安装的稳定性,且可快速完成卡箍在车身件上的安装,对车身上的安装孔的精度要求较小。当需要采用该装置对管类零件进行固定时,可先将限位部3的一端对齐穿过安装孔,限位部3穿过安装孔时,可先将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朝限位杆31的一侧按压,使得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顺利通过车身件上的安装孔,然后再松开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此时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压附于车身件的上端面上,卡箍本体1位于车身件的下端,减震环4贴附于车身件的下端面上,最后将管类零件对齐卡箍本体1上的管道入口5嵌入卡箍本体1内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
扣33可对卡箍在车身件上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减震环4的设计可使得车辆在经过颠簸路面时,对管类零件对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之间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管类零件对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的作用力,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19.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包括卡箍本体(1)、连接圆盘(2)、限位部(3)及减震环(4),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本体(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2)的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3)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2)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3)包括限位杆(31)、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所述限位杆(31)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2)的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均有两个,所述限位杆(31)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限位扣(32)及一个第二限位扣(33),所述限位杆(31)的两侧端面上的第一限位扣(32)及第二限位扣(33)交错设置,所述连接圆盘(2)的边缘沿其周向固定安装有一圈减震环(4),所述减震环(4)呈锥形的圆台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本体(1)为中空的圆环形结构,所述卡箍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管道入口(5),所述管道入口(5)的一侧呈“八”字形结构,另一侧与所述卡箍本体(1)的内环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本体(1)外侧端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一圈加强筋结构(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本体(1)、连接圆盘(2)、限位部(3)及减震环(4)均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扣(32)为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限位扣(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31)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扣(33)为“l”形结构,所述第二限位扣(3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杆(31)的中部。

技术总结
一种新型汽车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包括卡箍本体、连接圆盘、限位部及减震环,所述卡箍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的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所述限位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圆盘的一侧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均有两个,限位杆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限位扣及一个第二限位扣,限位杆的两侧端面上的第一限位扣及第二限位扣交错设置,连接圆盘的边缘沿其周向固定安装有一圈减震环,减震环呈锥形的圆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快速完成卡箍在车身件上的安装,且卡箍与车身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好,可有效防止由于卡箍断裂导致管件脱落的问题。件脱落的问题。件脱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隆娇 陈晓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9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