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9521发布日期:2022-01-22 12:1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润滑,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属于汽车变
2.速器润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在变速器壳体内各部件的润滑,主要依靠主减速齿轮转动时搅动箱体底部的润滑油形成的飞溅润滑来提供润滑油。但是,在中间轴齿轮上方空间和与之相连的输入轴齿轮外周空间并没有需要润滑的部件,飞溅的润滑油进入这些空间没有任何必要,反而降低了需要飞溅润滑油的空间的溅油量。
4.若能够将这些区域屏蔽,则能够有效提高输入轴齿轮和输出轴齿轮的供油量,尤其是变速器前后壳体上为各轴承座供油设置的油槽将能够获得明显增加的油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如何屏蔽中间轴齿轮上方空间和输入轴齿轮外周空间,避免飞溅润滑油进入的问题。
6.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在变速器前壳体的前内壁设置有向后隆起的用于拦挡飞溅润滑油的前围隔,其右端位于主减齿轮上方并与前壳体的上部的前壳侧壁连接,其左端位于输入轴齿轮下方,其中段过中间轴齿轮上方并绕过输入轴齿轮的左上方;对应地,在变速器后壳体的后内壁,设置有后围隔;当前壳体与后壳体扣合装配时,前围隔的后端面与后围隔的前端面相贴合。
7.进一步地,在中间轴齿轮上方的前围隔和后围隔的中段呈v形下凹,在前围隔和后围隔下侧面分别形成能够结成油滴的前凸棱和后凸棱。
8.进一步地,所述前凸棱的前端低于后端;所述后凸棱的后端低于前端。
9.进一步地,所述前围隔的中段与前壳体的前壳侧壁之间以及后围隔的中段与后壳体的后壳侧壁之间均设有加强筋。
10.有益效果:能够加大中间轴齿轮(7)和输入轴齿轮(6)所在区域的溅油量,使中间轴齿轮(7)和输入轴齿轮(6)以及它们在前壳体(4)的前内壁(401)和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上的各个轴承座(10)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润滑油。
附图说明
11.图1为加设前围隔的前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12.图2为加设前围隔的前壳体的平面示意图;
13.图3为加设前围隔的前壳体的平面示意图,图中简略示出输入轴齿轮、中间轴齿轮、主减齿轮的位置关系,图中主减齿轮外周的曲线箭头为主减齿轮旋转方向;
14.图4为加设后围隔的后壳体的平面示意图,图中主减齿轮(本图未示出)外周的曲线箭头为主减齿轮旋转方向。
15.图中:1、前围隔;101、后端面;102、前凸棱;103、右端;104、左端;2、后围隔;201、前端面;202、后凸棱;3、加强筋;4、前壳体;401、前内壁;402、前壳侧壁;5、后壳体;501、后内壁;502、后壳侧壁;6、输入轴齿轮;7、中间轴齿轮;8、主减齿轮;9、油道;10、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17.如图1、2 所示,在变速器内,具有安装在输入轴上的输入轴齿轮6,安装在中间轴上的中间轴齿轮7以及安装在主减速轴上的主减齿轮8。按前壳体4视图方向,主减齿轮8位于右侧偏下的位置,输入轴齿轮6位于左侧偏上的位置,中间轴齿轮7位于输入轴齿轮6与主减齿轮8之间并分别与输入轴齿轮6与主减齿轮8啮合。主减齿轮8下部浸没在变速器底部的润滑油内,按前壳体4视图方向,主减齿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搅动润滑油向中间轴齿轮7和输入轴齿轮6上方空间形成飞溅润滑油。飞溅润滑油除了部分溅落到中间轴齿轮7和输入轴齿轮6作齿轮润滑外,另一部分溅落到前壳体4的前内壁401和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并在前壳体4前内壁401和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向下流动时,落入在前壳体4的前前内壁401和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开设的油道9中,这些油道通向设在前壳体4的前内壁401和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上的各个轴承座10,为轴承座10内的轴承提供润滑。
18.如图1—4所示, 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是在变速器前壳体4的前内壁401设置有向后隆起的用于拦挡飞溅润滑油的前围隔1,前围隔1右端103位于主减齿轮8上方并与前壳体4的上部的前壳侧壁402连接,前围隔1左端104位于输入轴齿轮6下方,前围隔1的中段过中间轴齿轮7上方并绕过输入轴齿轮6的左上方;对应地,在变速器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设置有后围隔2;当前壳体4与后壳体5扣合装配时,前围隔1的后端面101与后围隔2的前端面201相贴合。这样,前围隔1与后围隔2共同形成一个挡油屏障,避免飞溅润滑油进入到前围隔1与前壳侧壁402之间以及后围隔2与后壳侧壁502之间的空间中,能够加大中间轴齿轮7和输入轴齿轮6所在空间的溅油量,能够使中间轴齿轮7和输入轴齿轮6以及它们在前壳体4的前内壁401和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上的各个轴承座10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润滑油。
19.在中间轴齿轮7上方的前围隔1和后围隔2的中段呈v形下凹,这样能够加大前围隔1和后围隔2上方被屏蔽的空间。在前围隔1和后围隔2下侧面分别形成能够结成油滴的前凸棱102和后凸棱202,这样可以让结成的油滴一部分直接滴落到中间轴齿轮7上。
20.所述前凸棱102的前端低于后端;所述后凸棱202的后端低于前端,这样可以使前凸棱102和后凸棱202上结成的油滴的一部分沿前凸棱102和后凸棱202分别流到前壳体的前内壁401和后壳体的后内壁501,为设在前内壁401和后内壁501上的油道提供更多的润滑油。
21.在前围隔1的中段与前壳体4的前壳侧壁402之间以及后围隔2的中段与后壳体5的后壳侧壁502之间均设有加强筋3。
22.上述实施例只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任何等价形式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涵盖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变速器前壳体(4)的前内壁(401)设置有向后隆起的用于拦挡飞溅润滑油的前围隔(1);所述前围隔(1)的右端(103)位于主减齿轮(8)上方并与前壳体(4)的上部的前壳侧壁(402)连接,其的左端(104)位于输入轴齿轮(6)下方,其中段经过中间轴齿轮(7)上方并绕过输入轴齿轮(6)的左上方;对应地,在变速器后壳体(5)的后内壁(501),设置有后围隔(2);当前壳体(4)与后壳体(5)扣合装配时,前围隔(1)的后端面(101)与后围隔(2)的前端面(201)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轴齿轮(7)上方的前围隔(1)和后围隔(2)的中段呈v形下凹,在前围隔(1)和后围隔(2)下侧面分别形成能够结成油滴的前凸棱(102)和后凸棱(202)。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棱(102)的前端低于后端;所述后凸棱(202)的后端低于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隔(1)的中段与前壳体(4)的前壳侧壁(402)之间以及后围隔(2)的中段与后壳体(5)的后壳侧壁(502)之间均设有加强筋(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内空间挡油结构,在变速器前壳体的前内壁设置有向后隆起的用于拦挡飞溅润滑油的前围隔,其右端位于主减齿轮上方并与前壳体的上部的前壳侧壁连接,其左端位于输入轴齿轮下方,其中段过中间轴齿轮上方并绕过输入轴齿轮的左上方;对应地,在变速器后壳体的后内壁,设置有后围隔;当前壳体与后壳体扣合装配时,前围隔的后端面与后围隔的前端面相贴合。其优点在于:能够加大中间轴齿轮和输入轴齿轮所在区域的溅油量,使中间轴齿轮和输入轴齿轮以及它们在前壳体的前内壁和后壳体的后内壁上的各个轴承座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润滑油。得更多的润滑油。得更多的润滑油。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 张广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