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气螺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6446发布日期:2022-04-09 10:0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气螺塞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气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气螺塞。


背景技术:

2.螺塞指的是在对产品进行连接的同时,能保持产品内部与外部通气的一种连接件。常用通气螺塞的结构可以达到螺塞内外连通后的压力平衡,仅仅用一个转弯的孔连接即可实现上述通气效果,结构简单,但是如果内部有运动件导致润滑油飞溅,则润滑油会很容易地通过简单的通气孔外漏到外界环境,影响使用安全性,并且容易发生故障,缩短使用寿命,降低工作效率。
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通气螺塞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润滑油有外漏,提高使用安全性的通气螺塞。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通气螺塞,包括螺塞本体以及设置在螺塞本体顶部的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塞本体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下端构成为旋塞部,上端构成为配接部,其中,旋塞部的外壁形成有螺纹,内部型腔构成为第一通道,配接部的型腔中间设有叶片轴,在叶片轴上沿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上下部分重叠且重叠后的垂直投影覆盖配接部型腔的整个横截面,配接部型腔中由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分隔而成的间隙构成为第二通道,所述的塞盖盖设在配接部外,并且塞盖的顶内壁与配接部的顶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三通道,塞盖的内侧壁与配接部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四通道,该第四通道与外界连通。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螺塞本体在外侧壁上且对应旋塞部和配接部的交界处设有一圈凸缘,所述的凸缘与塞盖的底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的第四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叶片组具有多个第一螺旋叶片,多个第一螺旋叶片围绕叶片轴间隔分布并倾斜延伸至配接部的内侧壁;所述的第二叶片组具有多个第二螺旋叶片,多个第二螺旋叶片同样围绕叶片轴间隔分布并倾斜延伸至配接部的内侧壁,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上下部分重叠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配接部在顶部的外缘位置朝向所述的塞盖设置有若干榫头,所述的塞盖的顶内壁上且对应榫头设置有榫槽块,所述的榫槽块的中间形成与所述的榫头适配安装的榫槽。
9.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配接部在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块,并在连接块的外侧壁上开设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的塞盖在内侧壁上对应所述的凹槽形成有与凹槽适配安装的凸棱。
10.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在螺塞本体内形成有多路相互弯折连通的气体通道,并在气体通道中采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构成挡油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螺塞内外的气流沟通和压力平衡,但又避免了螺塞内外直接连通,有效保证了运动件飞溅带出的部分油滴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回流到螺塞内部而不溢出。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13.图中:1.螺塞本体、11.旋塞部、111.螺纹、12.配接部、121.叶片轴、122.第一螺旋叶片、123.第二螺旋叶片、124.榫头、125.连接块、126.凹槽、13.凸缘;2.塞盖、21.榫槽块、211.榫槽、22.凸棱;3.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5.第三通道;6.第四通道;7.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5.在下面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1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气螺塞,包括螺塞本体1以及设置在螺塞本体1顶部的塞盖2。所述的螺塞本体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下端构成为旋塞部11,上端构成为配接部12。所述的旋塞部11的外壁形成有用于与设备连接安装的螺纹111,内部型腔构成为第一通道3。所述的配接部12的型腔中间设有叶片轴121,在叶片轴121上沿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叶片组具有多个第一螺旋叶片122,多个第一螺旋叶片122围绕叶片轴121间隔分布并倾斜延伸至配接部12的内侧壁;所述的第二叶片组具有多个第二螺旋叶片123,多个第二螺旋叶片123同样围绕叶片轴121间隔分布并倾斜延伸至配接部12的内侧壁。第一螺旋叶片122和第二螺旋叶片123上下部分重叠设置,并且重叠后的垂直投影覆盖配接部12型腔的整个横截面。配接部12型腔中由第一螺旋叶片122和第二螺旋叶片123分隔而成的间隙构成为第二通道4。所述的塞盖2盖设在配接部12外,并且塞盖2的顶内壁与配接部12的顶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三通道5,塞盖2的内侧壁与配接部1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四通道6。所述的螺塞本体1在外侧壁上且对应旋塞部11和配接部12的交界处设有一圈凸缘13,所述的凸缘13与塞盖2的底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的第四通道6连通的出气口7,所述的出气口7与外界连通。
17.进一步地,所述的配接部12在顶部的外缘位置朝向所述的塞盖2设置有若干榫头124,所述的塞盖2的顶内壁上且对应榫头124设置有榫槽块21,所述的榫槽块21的中间形成与所述的榫头124适配安装的榫槽211。所述的配接部12在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块125,并在连接块125的外侧壁上开设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槽126,所述的塞盖2在内侧壁上对应所述的凹槽126形成有与凹槽126适配安装的凸棱22。所述的塞盖2通过榫头124与榫槽211以及凸棱22与凹槽126的配合实现与螺塞本体1的结合。
18.请继续参阅图1,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内部气流上升进入第一通道3,然后折弯绕过第二通道4后到达塞盖2的位置,再由第三通道5向下折弯进入第四通道6,最后折弯90度后通过出气口7与外界想通,此时内外压力平衡。同时,油蒸汽在这么多的折弯过程中不容易向外流出。具体的,当下方有飞溅的润滑油滴向上运动时,因为第一螺旋叶片122和第二螺旋叶片123部分重叠, 投影效果完全遮挡螺塞本体1横截面,这样就能杜绝油滴直接进入顶端的塞盖2位置,油滴只会碰触到第一螺旋叶片122和第二螺旋叶片123的下表面,而且粘在叶片上的油滴由于重力作用会沿倾斜面向下滴落,第一螺旋叶片122上的油滴一部分下落到第二螺旋叶片123上,另一部分则直接汇流入螺塞本体1的内部型腔;而落到第二螺旋叶片123上的油滴,不论是在上表面还是下表面,最终都会由于重力作用而沿倾斜面下落至螺塞本体1的内部型腔中。上述结构保证了螺塞本体1内外的气流沟通和压力平衡, 同时有效保证了运动件飞溅带出的部分油滴可以返回进入螺塞本体1内部空间而不溢出去。


技术特征:
1.一种通气螺塞,包括螺塞本体(1)以及设置在螺塞本体(1)顶部的塞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塞本体(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下端构成为旋塞部(11),上端构成为配接部(12),其中,旋塞部(11)的外壁形成有螺纹(111),内部型腔构成为第一通道(3),配接部(12)的型腔中间设有叶片轴(121),在叶片轴(121)上沿高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有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上下部分重叠且重叠后的垂直投影覆盖配接部(12)型腔的整个横截面,配接部(12)型腔中由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分隔而成的间隙构成为第二通道(4),所述的塞盖(2)盖设在配接部(12)外,并且塞盖(2)的顶内壁与配接部(12)的顶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三通道(5),塞盖(2)的内侧壁与配接部(12)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四通道(6),该第四通道(6)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塞本体(1)在外侧壁上且对应旋塞部(11)和配接部(12)的交界处设有一圈凸缘(13),所述的凸缘(13)与塞盖(2)的底部之间形成与所述的第四通道(6)连通的出气口(7),所述的出气口(7)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叶片组具有多个第一螺旋叶片(122),多个第一螺旋叶片(122)围绕叶片轴(121)间隔分布并倾斜延伸至配接部(12)的内侧壁;所述的第二叶片组具有多个第二螺旋叶片(123),多个第二螺旋叶片(123)同样围绕叶片轴(121)间隔分布并倾斜延伸至配接部(12)的内侧壁,第一螺旋叶片(122)和第二螺旋叶片(123)上下部分重叠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接部(12)在顶部的外缘位置朝向所述的塞盖(2)设置有若干榫头(124),所述的塞盖(2)的顶内壁上且对应榫头(124)设置有榫槽块(21),所述的榫槽块(21)的中间形成与所述的榫头(124)适配安装的榫槽(2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接部(12)在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块(125),并在连接块(125)的外侧壁上开设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凹槽(126),所述的塞盖(2)在内侧壁上对应所述的凹槽(126)形成有与凹槽(126)适配安装的凸棱(22)。

技术总结
一种通气螺塞,属于通气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螺塞本体以及设置在螺塞本体顶部的塞盖,所述的螺塞本体下端构成为旋塞部,上端构成为配接部,旋塞部的型腔构成为第一通道,配接部的型腔中间设有叶片轴,在叶片轴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上下部分重叠且重叠后的垂直投影覆盖配接部型腔的整个横截面,配接部型腔中由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分隔而成的间隙构成为第二通道,所述的塞盖的顶内壁与配接部的顶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三通道,塞盖的内侧壁与配接部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构成为第四通道,该第四通道与外界连通。优点:保证了螺塞内外的压力平衡,又有效保证了运动件飞溅带出的部分油滴不溢出。部分油滴不溢出。部分油滴不溢出。


技术研发人员:袁聪 王国清 高峰 施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沧海真空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