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1518发布日期:2022-07-23 10:4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的制作方法
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


背景技术:

2.现有的pe给水管由聚乙烯材料热熔挤压成型,长管体的强度不高容易发生弯折变形断裂,或者由于过度弯折导致管接头处的密封失效,鉴于现有的不足故提出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包括聚乙烯内管、第一碳纤维薄膜、第二碳纤维薄膜,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由pan基碳纤维布和热熔填充于其内部的粘胶短纤组成,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由所述pan基碳纤维布和热熔填充在其内部的所述粘胶长纤组成,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和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呈螺旋状交替缠绕于所述聚乙烯内管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呈垂直交错状设置。
6.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与所述聚乙烯内管之间填充设有环氧树脂胶层,所述环氧树脂胶层的厚度至少为一毫米。
7.优选的,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的外部套装设有聚乙烯外筒,所述聚乙烯外筒的截面厚度不大于所述聚乙烯内管的截面厚度。
8.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外筒套装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的外部且为间隙配合,使所述聚乙烯外筒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之间至少形成有气密填充层。
9.优选的,所述气密填充层内灌注有所述压敏胶层。
10.优选的,所述气密填充层内灌注有丙烯酸酯型压敏胶层或是橡胶型压敏胶层。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第一碳纤维薄膜和第二碳纤维薄膜的层叠式螺旋缠绕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长度上的管体强度,使管体接头处的延伸变形减小,不易发生测漏,同时通过环氧树脂胶层提高了管体的抗腐蚀性能,利用压敏胶层减小了第一碳纤维薄膜和第二碳纤维薄膜层面之间的拉扯或者干涉力,解决了因管体弯曲变形导致第一碳纤维薄膜或第二碳纤维薄膜表面干摩擦的自损耗现象。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3中第一碳纤维薄膜与第二碳纤维薄膜的方位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聚乙烯内管;11、环氧树脂胶层;12、第一碳纤维薄膜;13、压敏胶层;14、第二碳纤维薄膜;15、气密填充层;16、聚乙烯外筒;17、pan基碳纤维布;18、粘胶长纤;19、粘胶短纤。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包括聚乙烯内管10、第一碳纤维薄膜12、第二碳纤维薄膜14,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由pan基碳纤维布17和热熔填充于其内部的粘胶短纤19组成,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由所述pan基碳纤维布17和热熔填充在其内部的所述粘胶长纤18组成,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和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呈螺旋状交替缠绕于所述聚乙烯内管10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的外部,且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呈垂直交错状设置。
21.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与所述聚乙烯内管10之间填充设有环氧树脂胶层11,所述环氧树脂胶层11的厚度至少为一毫米;通过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和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的交叉设置提供良好的各方向上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和抗屈服性能,而通过所述环氧树脂胶层11的补充可在管道承受弯折时对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的变形进行缓冲和适当补偿,同时防止水汽的进入侵蚀。
22.优选的,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的外部套装设有聚乙烯外筒16,所述聚乙烯外筒16的截面厚度不大于所述聚乙烯内管10的截面厚度。
23.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外筒16套装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的外部且为间隙配合,使所述聚乙烯外筒16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之间至少形成有气密填充层15。
24.优选的,所述气密填充层15内灌注有所述压敏胶层13。
25.优选的,所述气密填充层15内灌注有丙烯酸酯型压敏胶层或是橡胶型压敏胶层,通过其良好的相容性、压敏性和抗蠕变性在所述聚乙烯外筒16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之间起到过渡作用,避免局部的突变冲击力/压力对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照成脆性破坏。
26.具体实施时,通过第一碳纤维薄膜12和第二碳纤维薄膜14的层叠式螺旋缠绕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长度上的管体强度,使管体接头处的延伸变形减小,不易发生测漏,同时通过环氧树脂胶层11提高了管体的抗腐蚀性能,利用压敏胶层13减小了第一碳纤维薄膜12和第二碳纤维薄膜14层面之间的拉扯或者干涉力,解决了因管体弯曲变形导致第一碳纤维薄膜12或第二碳纤维薄膜14表面干摩擦的自损耗现象。
27.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聚乙烯内管(10)、第一碳纤维薄膜(12)、第二碳纤维薄膜(14),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和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呈螺旋状交替缠绕于所述聚乙烯内管(1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完全包覆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的外部,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呈垂直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薄膜(12)与所述聚乙烯内管(10)之间填充设有环氧树脂胶层(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的外部套装设有聚乙烯外筒(16),所述聚乙烯外筒(16)的截面厚度不大于所述聚乙烯内管(10)的截面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外筒(16)套装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的外部且其两者为间隙配合,所述聚乙烯外筒(16)与所述第二碳纤维薄膜(14)之间形成有气密填充层(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填充层(15)内设有压敏胶层(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填充层(15)内灌注有丙烯酸酯型压敏胶层或是橡胶型压敏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密封碳纤缠绕复合PE给水管,本实用新型包括聚乙烯内管、第一碳纤维薄膜、第二碳纤维薄膜,第二碳纤维薄膜由PAN基碳纤维布和热熔填充于其内部的粘胶短纤组成,第一碳纤维薄膜由PAN基碳纤维布和热熔填充在其内部的粘胶长纤组成,第一碳纤维薄膜和第二碳纤维薄膜呈螺旋状交替缠绕于聚乙烯内管的外表面上,且第二碳纤维薄膜完全包覆于第一碳纤维薄膜的外部,且第二碳纤维薄膜与第一碳纤维薄膜呈垂直交错状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碳纤维薄膜和第二碳纤维薄膜的层叠式螺旋缠绕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长度上的管体强度,使管体接头处的延伸变形减小,不易发生测漏。不易发生测漏。不易发生测漏。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杰 谢锋 袁勇 陈辉 何建伟 傅铁平 俞岳峰 胡益骅 蒋少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海祖管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7
技术公布日:2022/7/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