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1888发布日期:2022-08-16 21:4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


背景技术:

2.对于脑中卒造成的上肢偏瘫患者来说,后期的康复治疗非常关键,通过长期科学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现实生活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多为借助日常生活中已经拥有的上肢肌力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如申请号为cn201621001483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上肢肌力训练装置,极大方便了患者的康复训练,然而目前的上肢肌力训练机构缺乏刹车系统,当设备电源中断及恢复通电后,训练单元不能保持在停止时的状态,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亟待改进。因此,设计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的上肢肌力训练机构缺乏刹车系统,当设备电源中断及恢复通电后,训练单元不能保持在停止时的状态,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当设备电源中断及恢复通电后,训练单元均保持在停止时的状态,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单元、训练单元和刹车系统,所述动力单元通过连接轴与训练单元相连,所述连接轴和动力单元通过多楔带相连,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下方的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多楔带轮和一组张紧轮,一组所述张紧轮位于多楔带轮的同一侧,所述多楔带穿过张紧轮后绕设在多楔带轮上;
6.所述多楔带轮通过内孔套装在转轴一上,所述转轴一通过轴承一安装在立板上,转轴一的一端穿出至立板外部并连接有一离合器;张紧轮通过轴承二套装在转轴二上,所述轴承一和多楔带轮之间设置有隔套一,所述转轴二通过隔套二穿设在立板之间,转轴二的一端穿出至隔套二外部并通过螺母锁紧。
7.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可以有效地调节多楔带的松紧。
8.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器固定在立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一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在立板上,对转轴一起到了限位作用。
10.进一步地,所述多楔带轮和转轴一之间通过平键相连,方便拆装。
11.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和隔套二之间设置有压板,防止螺母松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中刹车系统安装于机架上,多楔带依次穿过张紧轮和多楔带轮,同时通过在刹车系统中设置离合器,针对性地解决了当设备电源中断及恢复通电后,训练单元应保持在停止时的状态的问题,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安全性高,而且刹车系统的结构简单、易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中刹车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中刹车系统的左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图3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图3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19.附图中标号为:
20.1为机架,2为训练单元,3为连接轴,4为多楔带,5为安装板,6为立板,7为多楔带轮,8为张紧轮,9为转轴一,10为轴承一,11为离合器,12为轴承二,13为转轴二,14为隔套一,15为隔套二,16为螺母,17为盖板,18为平键,19为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动力单元、训练单元2和刹车系统,所述动力单元通过连接轴3与训练单元2相连,所述连接轴3和动力单元通过多楔带4相连,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安装板5和设置在安装板5下方的两个立板6,两个所述立板6之间设置有多楔带轮7和一组张紧轮8,一组所述张紧轮8位于多楔带轮7的同一侧,所述多楔带4穿过张紧轮8后绕设在多楔带轮7上。
24.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多楔带轮7通过内孔套装在转轴一9上,所述转轴一9通过轴承一10安装在立板6上,转轴一9的一端穿出至立板6外部并连接有一离合器11。
25.请再次参阅图5,张紧轮8通过轴承二12套装在转轴二13上,所述轴承一10和多楔带轮7之间设置有隔套一14,所述转轴二13通过隔套二15穿设在立板6之间,转轴二13的一端穿出至隔套二15外部并通过螺母16锁紧。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轮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可以有效地调节多楔带4的松紧,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性。
27.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所述离合器11固定在立板6上,另一方面,所述转轴一9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固定在立板6上,对转轴一9起到了限位作用。
28.另外,所述多楔带轮7和转轴一9之间通过平键18相连,方便拆装,同时所述螺母16和隔套二15之间设置有压板19,进一步防止螺母16松动。
29.实际应用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动力单元通过连接轴3与训练单元2相连,所述
连接轴3和动力单元通过多楔带4相连,上述刹车系统安装于机架1上,请再次参阅图3,多楔带4穿过张紧轮8并绕设在多楔带轮7上,患者在进行训练时,张紧轮8、多楔带轮7和多楔带4均处在转动状态,此时,多楔带4通过连接轴3将动力单元产生的动力传递至训练单元2,一方面,当设备电源中断时离合器11闭合,转轴一9立即停止旋转,其上套装的多楔带4也立即停止运动,训练单元2保持在停止的状态;另一方面,设备恢复通电后,离合器11仍然处在闭合状态,只有当点击设备上的开始按钮,离合器11才能启动,接着多楔带轮7带动多楔带4转动,训练单元2开始动作,综上所述,当设备电源中断及恢复通电后,训练单元2均保持在停止时的状态,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30.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动力单元、训练单元(2)和刹车系统,所述动力单元通过连接轴(3)与训练单元(2)相连,所述连接轴(3)和动力单元通过多楔带(4)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系统包括安装板(5)和设置在安装板(5)下方的两个立板(6),两个所述立板(6)之间设置有多楔带轮(7)和一组张紧轮(8),一组所述张紧轮(8)位于多楔带轮(7)的同一侧,所述多楔带(4)穿过张紧轮(8)后绕设在多楔带轮(7)上;所述多楔带轮(7)通过内孔套装在转轴一(9)上,所述转轴一(9)通过轴承一(10)安装在立板(6)上,转轴一(9)的一端穿出至立板(6)外部并连接有一离合器(11);张紧轮(8)通过轴承二(12)套装在转轴二(13)上,所述轴承一(10)和多楔带轮(7)之间设置有隔套一(14),所述转轴二(13)通过隔套二(15)穿设在立板(6)之间,转轴二(13)的一端穿出至隔套二(15)外部并通过螺母(16)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8)的数量设置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11)固定在立板(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一(9)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固定在立板(6)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楔带轮(7)和转轴一(9)之间通过平键(18)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6)和隔套二(15)之间设置有压板(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刹车系统上肢肌力训练机构,包括机架、动力单元、训练单元和刹车系统,动力单元通过连接轴与训练单元相连,连接轴和动力单元通过多楔带相连,刹车系统包括安装板和设置在安装板下方的两个立板,两个立板之间设置有多楔带轮和一组张紧轮,多楔带穿过张紧轮后绕设在多楔带轮上;多楔带轮套装在转轴一上,转轴一的一端穿出至立板外部并连接有一离合器,张紧轮通过轴承二套装在转轴二上。本实用新型针对性地解决了当设备电源中断及恢复通电后,训练单元应保持在停止时的状态的问题,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 董鹏举 陈立春 屈志鑫 王伟锋 田国政 熊李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优德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