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换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086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面换向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斜面换向节,特别适用于各类机械、夹具、工装在三维空间的换向和定位。
目前使用的联接换向装置有球形铰链,平面铰链,十字铰链和各种刚性的联轴节等,但它们都只能在平面坐标系内进行变向。球形万向节虽然能在三坐标系内进行换向,但其定位困难。另外,上述的换向装置在换向的同时都不能在其内部传递动力,液压和气压。即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换向装置均只能完成特定的运动,而不能在完成特定运动的同时传递动力、液压和气压,这在某种程度上给高科技、高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斜面换向节,其结构简单,换向灵活,定位可靠,运动轨迹为四维空间且在变向的同时传递动力、液压和气压,以弥补上述已有换向装置的不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图中1——下滑块;2——下滑环;3——轴承座;4——超轻型轴承;5——上滑环;6——挡圈;7——衬套;8——上滑块;9——弹簧;10——碰珠。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斜面换向节,如图1所示由下滑块(1)、超轻型轴承(4)、衬套(7)、轴承座(3)、下滑环(2)、上滑环(5)、挡圈(6)、上滑块(8)、弹簧(9)、碰珠(10)组合而成。其上滑块(8)与下滑块(1)的斜面角α可在0°≤α<90°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剖切。上滑环(5)与下滑环(2)胶固在上滑块(8)、下滑块(1)上,并与轴承座(3)的外圓柱面作动配合,挡圈(6)与轴承座(3)的小端外圓柱面作过盈配合,上、下滑环(5、2)套在轴承座(3)上,超轻型轴承(4)与轴承座(3)的大端内圓面作静配合,衬套(7)的外圓柱面与超轻型轴承(4)的内圓面作静配合,下滑块(1)的斜剖面上划有碰珠定位窩和动力,液压、气压通孔11和连接孔12,上滑块(8)的斜剖面上钻有安装弹簧(9)、碰珠(10)的孔,并钻有动力、液压、气压通孔11和连接孔12。
此换向节工作时,用手板动上、下滑块(8、1),则上、下滑环(5、2)以轴承座(3)为转轴进行旋转,换向到位时,碰珠(10)在弹簧(9)的作用下落入下滑块(1)的碰珠窩内进行定位,与此同时,外界动力可用软轴经衬套(7)进行传动,液压或气压则可用软管经衬套(7)进行传递,以实现在换向的同时传递动力、液压和气压的功能。其外观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圓形,椭圓形或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边形)。其内部结构还可按其实际需要进行变形设计,如可将上、下滑环(5、2)制成一付电磁铁,使上、下滑块接触面的旋转角度达到无极分度和定位的要求。除轴承(4),碰珠(10)、弹簧(9)采用金属标准件而外,其余部件均可采用工程塑料或金属制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斜面换向节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使用时可在四维空间作任意旋转和定位,故特别适合各类机械、夹具、工装在换向的同时传递动力、液压或气压。
权利要求1.斜面换向节是一种联接换向装置,特别适用于各类机械、夹具、工装在三维空间的换向和定位,其特征在于其由下滑块(1)、超轻型轴承(4)、衬套(7)、轴承座(3)、下滑环(2)、上滑环(5)、挡圈(6)、上滑块(8)、弹簧(9)、碰珠(10)等组合而成,上、下滑环(5、2)胶固在上、下滑块(8、1)上,并与轴承座(3)的外圆柱面作动配合,挡圈(6)与轴承座(3)的小端外圆柱面作过盈配合,将上、下滑环(5、2)套在轴承座(3)上,超轻型轴承(4)与轴承座(3)的大端内圆面作静配合,下滑块(1)的斜剖面上划有碰珠定位窝和动力、液压、气压通孔11和连接孔12,上滑块(8)的斜剖面上钻有安装弹簧(9)和碰珠(10)的孔,并钻有动力、液压、气压通孔11和连接孔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换向节,其特征在于上、下滑块(8、1)上所钻的通孔11为偏心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斜面换向节,其特征在于上、下滑块(8、1)之间的斜面角α可按0°≤α<90°范围内任意剖切。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换向节,其特征在于上、下滑块(8、1)接触面的形状可制成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边形或圆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换向节,其特征在于上滑环(5)、下滑环(2)可采用电磁铁。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面换向节,其特征在于除轴承(4)、碰珠(10)、弹簧(9)采用金属标准件外,其余部件均可采用工程塑料或金属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斜面换向节,特别适用于各类机械、夹具、工装在三维空间的换向和定位。本换向节内部设有动力、液压、气压的传递装置。所以在换向的同时,其内部可以传递动力、液压或气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使用时可在四维空间作任意旋转和定位,特别适用于各类机械、夹具、工装在换向的同时传递动力、液压或气压。
文档编号F16D3/16GK2056467SQ8920609
公开日1990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0日
发明者黄建余 申请人:黄建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