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联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9379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致动器联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公开涉及一种致动器联接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0.2012/0058855公开了一种多模式驱动模块,其可选择性地以推进模式和扭矩主动分配模式使用,推进模式用于为一组车轮提供推进力,在扭矩主动分配模式,扭矩差被应用至该组车轮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线性致动器被用于经由移位拨叉将套筒在第一位置(以推进模式操作驱动模块)和第二位置(以扭矩主动分配模式操作驱动模块)之间移位。已经注意到,用于将线性致动器联接至移位拨叉的常规方法可能需要大体上拆卸驱动模块以移除移位拨叉。虽然这种构造实现了其预期目的,但是在本领域中仍然存在对改进的致动器联接机构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部分提供本公开的大致概要,并非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0004]在一种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具有马达、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以及模式致动器的驱动模块。所述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由输出轴驱动,并包括变速器组件和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差速器箱、第一差速器输出部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所述模式致动器具有移位元件、线性马达和致动器联接机构。所述移位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平移,第一位置使所述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以第一模式操作,在所述第一模式,第一输出构件、第二输出构件和所述差速器箱中的至少一个被所述马达驱动,第二位置使所述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以不同的第二模式操作。所述致动器联接机构为被设置在所述移位元件和所述线性马达之间的联结件,并包括驱动耳(drive lug)和第二杆,所述驱动耳延伸至形成在第一杆的端部中的U形凹部内,所述第二杆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周向延伸的槽。所述第二杆被接收在所述U形凹部中,使得所述驱动耳被接收在所述周向延伸的槽中,从而将所述第二杆联接至所述第一杆用于共同轴向移动。
[0005]在另一种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包括马达、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以及模式致动器的驱动模块。所述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由所述马达驱动,并包括变速器组件和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具有差速器箱、第一差速器输出部和第二差速器输出部。所述模式致动器具有移位元件、线性马达和致动器联接机构。所述移位元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平移,第一位置使所述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以第一模式操作,在所述第一模式,第一输出构件、第二输出构件和所述差速器箱中的至少一个被所述马达驱动,第二位置使所述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以不同的第二模式操作。所述致动器联接机构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联接至所述移位元件以便与所述移位元件一起平移,所述第二部分被联接至所述线性马达的输出部以便与该输出部一起平移。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一个限定槽,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接收在所述槽中。所述致动器联接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对配合驱动耳,其允许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落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中,以将所述移位元件以无需工具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线性马达的输出部。
[0006]在又一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包括移位元件、线性马达和致动器联接机构的模式致动器。所述移位元件沿平移轴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能平移。所述线性马达具有输出部。所述致动器联接机构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联接至所述移位元件以便与所述移位元件一起平移,所述第二部分被联接至所述线性马达的输出部以便与该输出部一起平移。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一个限定凹部,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另一个被接收在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沿所述平移轴线延伸。所述致动器联接机构还包括一对配合驱动耳,其允许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落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中,以将所述移位元件以无需工具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线性马达的输出部。
[0007]在进一步的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具有联接机构的联结件。所述联结件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联接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端部中的U形凹部。驱动耳可被联接至所述第一杆,并可延伸至所述U形凹部中。周向延伸的槽可被形成在所述第二杆的端部中。所述第二杆的所述端部可被接收在所述第一杆的所述端部中的U形凹部内,使得所述驱动耳被接收在所述周向延伸的槽中,从而将所述第二杆联接至所述第一杆以便共同轴向移动。在一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槽可被形成在所述第一杆的所述端部中,并且所述驱动耳可被联接所述第二杆并从所述第二杆径向向外延伸。
[0008]进一步的应用领域由在此所提供的描述将变得明显。在该概要中的描述和特定示例仅用于例示的目的,并非意欲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0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实施例而非例示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例示目的,并非意欲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0010]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具有驱动模块的示例性车辆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所示的驱动模块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1中所示的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该视图例示模式致动器的一部分;
[0013]图4是通过拨叉杆的端部纵向截取的模式致动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0014]图5是通过螺线管杆的端部纵向截取的模式致动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0015]图6是通过拨叉杆和螺线管杆纵向截取的模式致动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0016]相应的附图标记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始终表示相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附图的图1,示例性车辆10被例示为具有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驱动模块12。驱动模块12可被用于驱动一对车轮14a和14b。在提供的特定示例中,驱动模块12被用于选择性地驱动后车轮14a和14b (即驱动模块可为部分时间操作的第二驱动系统的一部分),而常规的内燃机16和变速器18全部时间均被用于驱动一组前车轮20。但是,将认识到,本公开的教导已经应用于多种车辆构造,如此,将理解,在此讨论并在附图中例示的特定示例仅仅是示例性的。
[0018]在图2中,驱动模块12可包括壳体30、马达32、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34、减速驱动器36、模式致动器38、第一输出构件40和第二输出构件42、以及驻车锁44。壳体30可被构造为容纳马达32以及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34。
[0019]马达32可为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任意类型的装置,诸如电动机或液压马达。马达32可被构造为以一种或多种模式驱动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34,诸如推进模式和/或扭矩主动分配模式。
[0020]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34可被构造为向第一输出构件40和第二输出构件42输出旋转动力,且可包括变速器组件50和差速器组件52。第一输出构件14a和第二输出构件14b可将旋转动力从变速器和差速器组合34分别传递至后车轮14a和14b。
[0021]变速器组件50可相对于第一输出构件40和第二输出构件42和/或差速器组件52同轴安装。变速器组件50可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56和第二行星齿轮组58。第一行星齿轮组56和第二行星齿轮组58可具有相同的齿数比,并且可被构造为使得第一行星齿轮组56的一个或更多部件能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8的相关部件互换。
[0022]第一行星齿轮组56可包括第一恒星齿轮60、多个第一行星齿轮62、第一环形齿轮64和第一行星架66。第一恒星齿轮60可为能围绕第一输出构件40同中心安装的大体中空结构。第一行星齿轮62可围绕第一恒星齿轮60周向隔开,使得第一行星齿轮62的齿啮合第一恒星齿轮60的齿。同样地,第一环形齿轮64可围绕第一行星齿轮62同中心设置,使得第一行星齿轮62的齿啮合第一环形齿轮64上的齿。第一环形齿轮64可被能旋转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30中。变速器壳体30可被不能旋转地联接到容纳差速器组件52的差速器壳体30。第一行星架66可包括第一架体72以及可被固定地联接到第一架体72的多个第一销74。第一架体72可被联接到第一输出构件40,使得第一架体72和第一输出构件40同步旋转。可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将第一架体72联接到第一输出构件40,包括焊接和配合齿或者花键。每个第一销74均可被接收到相关联一个第一行星齿轮62中,并且可支撑该相关联的一个第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