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8440阅读:来源:国知局
置于中心侧的第一太阳齿轮11、配置于太阳齿轮半径方向外侧的第一齿圈12、配置于第一太阳齿轮11及第一齿圈12之间并旋转自如地支承与这两方啮合的多个第一小齿轮13的第一行星架14。
[0042]在此,第一行星齿轮组I的齿数比α I (第一太阳齿轮11的齿数比/第一齿圈12的齿数比)例如设定为0.563。
[0043]第二行星齿轮组2为所谓的拉维瑙型的行星齿轮组,具有:在中心侧沿轴方向相互分开配置的第二太阳齿轮21及第三太阳齿轮26、在第二太阳齿轮21的外周侧与第二太阳齿轮21及第三太阳齿轮26啮合的多个第二内侧行星齿轮23、配置于第二内侧行星齿轮23及第三太阳齿轮26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与它们啮合的多个第二外侧行星齿轮24、旋转自如地支承第二内侧行星齿轮23及第二外侧行星齿轮24的第二行星架25、配置于第二外侧行星齿轮24的半径方向外侧并与其啮合的第二齿圈22。
[0044]在此,第二行星齿轮组2可以看作是利用由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齿圈22、第二内侧行星齿轮23、及第二外侧行星齿轮24构成的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和由第三太阳齿轮26、第二齿圈22、及第二外侧行星齿轮24构成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组构成,该情况下,各自的齿数比α 2、α 3例如设定为0.363、0.469。
[0045]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I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各旋转元件如以下所说明那样,为分别连结、可连结、可固定。
[0046]首先,第一行星齿轮组I中,第一太阳齿轮11通过第一制动器3的联接可固定于箱体8,第一齿圈12总是与第二行星架25连结,并且通过第二制动器6可固定于箱体8,第一行星架14总是与输入轴I连结。
[0047]第二行星齿轮组2中,第二太阳齿轮21通过第一离合器4的联接而可与输入轴I连结,第二齿圈22与第二外侧行星齿轮24啮合,第二行星架25如上述与第一齿圈12连结,第三太阳齿轮26通过第二离合器5的联接而可与输入轴I连结且通过第三制动器7的联接可固定于箱体8。
[0048]如上述那样连结的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各摩擦联接元件的联接、释放如图2的动作表所示。就动作表而言,在其横方向上对各速度级表示从第一速到第六速、及后退,在纵方向上,各摩擦联接元件被排列。动作表中,O标记表示该摩擦联接元件为联接状态,另外,空白表示该摩擦联接元件为释放状态。此外,动作表的下方记载了各变速级的齿轮比、自动变速器的变速范围(R/C:全变速比幅度,前进I速的齿轮比除以最高变速级的齿轮比所得的值)、及倒档比/I速比(Rev/lst) ο
[0049]另外,上述各摩擦联接元件通过来自由未图示的控制器电子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阀的压力油的供给、排出,来控制它们的联接、释放。这些控制器及控制阀的结构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0050]接着,使用此时的共通速度线图说明各变速级的动力的传递路径。此外,为便于说明,第二行星齿轮组2如上述分为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组及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组描
?κ O
[0051]在此,共通速度线图是指纵轴取各旋转元件的旋转速度,对横轴按第一?第三行星齿轮组I?3的齿数比α I?α 3的大小分配了这些旋转元件的线图。
[0052]S卩,在横轴上,在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组的情况下,将齿圈、行星架、太阳齿轮这三个旋转元件的旋转速度轴按顺序(可以是左右任意方向)进行配置,在将齿圈及行星架间的大小设为该行星齿轮组的齿数比α的情况下,将它们以行星架及太阳齿轮间的大小为I的比例分别分开配置。
[0053]该情况下,在纵轴上,在旋转速度零的上方取与发动机相同的旋转方向的旋转速度,在旋转速度零的下方取与发动机反旋转方向的旋转速度。
[0054]共通速度线图中,齿圈、小齿轮、太阳齿轮各自的啮合关系为齿和齿以I对I啮合的线性的关系,因此,如果连结各旋转元件的旋转速度,则为直线关系。
[0055]另外,在表示各变速级的共通速度线图的图3?图9中,同图中,从左侧到右侧按顺序配置有第一行星齿轮组1、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组,这些太阳齿轮由S表示,行星架由C表示,齿圈由R表示,它们的后标1、2表示分别所属的行星齿轮组的编号(第一、第二)。
[0056]S卩,第一行星齿轮组I的太阳齿轮11由SI表示,行星架14由Cl表示,齿圈12由Rl表示,它们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三元件。另外,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第二太阳齿轮由S2表示,第二齿圈22由R2表示,第二行星架25由C2表示。其中,仅第三太阳齿轮由S3表示。
[0057]因此,共通速度线图在图3?图9所有图中,在同图中,从左侧到右侧,与第一太阳齿轮11 (第一元件)、第一行星架14 (第二元件)、第一齿圈12 (第三元件)、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齿圈22、第二行星架25、第三太阳齿轮26分别对应的速度轴S1、C1、R1、S2、R2、C2、S3、C2、R2按顺序排列。此外,图3?图9的各共通速度线图中,输入由〇表示,另外输出由Λ表示。就输入轴I的旋转速度而言,为了容易计算齿轮比,在共通速度线图中为I。另外,以下的各变速级的齿轮比为将α I?α 3分别如上述设定为0.563,0.363,0.469的情况下的值。
[0058]首先,在自动变速器处于N(空档)位置或P(停车)位置时,未向所有的摩擦联接元件供给联接压,因此,第一行星齿轮组I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均处于自由状态,它们未传递动力。其结果,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未向输出部件O传递。
[0059]如果驾驶员将未图示的选档杆移动到D (驱动、即前进行驶)位置,则车辆起步。在该起步时,车速低,因此,首先第一速成立。
[0060]S卩,在第一速,联接第一离合器4及第二制动器6。
[0061]因此,在第一行星齿轮组I中,第一行星架14与输入轴I连结,以与输入轴I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第一齿圈12通过第二制动器6的联接而固定于箱体8,旋转速度为O。因此,第一太阳齿轮11以超速传动旋转速度旋转。
[0062]在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双小齿轮侧,通过第一离合器4的联接,第二太阳齿轮21与输入轴I连结,以与输入轴I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第二行星架25与第一齿圈12连结,且通过第二制动器6的联接固定于箱体8,旋转速度为O。因此,该第二齿圈22及输出部件以减速旋转速度即第一速(齿轮比2.759)旋转。
[0063]此外,就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单小齿轮侧的第三太阳齿轮26而言,由于第二齿圈22以上述减速旋转速度旋转且第二行星架25固定,所以以发动机的驱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减速旋转速度旋转。
[0064]当车速上升时,则控制器释放第二制动器6,联接第三制动器7,从第一速转换到第二速。此时,第一离合器4的联接仍为第一速。图4表示该状态下的共通速度线图。
[0065]此时,在第一行星齿轮组I及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双小齿轮侧,通过第一离合器4的联接而第二太阳齿轮21与输入轴I连结,第一行星架14以与其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第一齿圈12与第二行星架25连结,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此时,第二行星齿轮组2的单小齿轮侧的第三太阳齿轮26通过第三制动器7的联接,旋转速度为O。
[0066]因此,第一太阳齿轮11以超速传动旋转速度旋转,第一齿圈12及第二行星架25以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第二齿圈22及输出部件以第一齿圈12及第二行星架25的减速旋转速度或比第一速快的减速旋转速度即第二速(齿轮比1.561)旋转。
[0067]进而,当车速上升,控制器释放第三制动器7,联接第二离合器5时,则自动变速器从第二速变为第三速。此时,第一离合器4的联接仍持续。图5表示该状态下的共通速度线图。
[0068]即,在第三速,通过第一行星架14、第一离合器4的联接,且通过第二太阳齿轮2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