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以及起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2966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减震装置以及起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括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位于第一弹性体的内侧且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弹性体的减震装置,以及具有该减震装置的起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该减震装置公知有具备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该动态减震器具有与构成减震装置的某个旋转构件连结的第三弹性体以及与该第三弹性体连结的质量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减震装置中,构成动态减震器的第三弹性体配置于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以及第二弹性体的径向的外侧或内侧,或者在径向上配置在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
[0003]另外,以往公知有一种液力变矩器,该液力变矩器具有减震组件,该减震组件包括输出凸缘、第一罩板、固定安装在涡轮壳上的第一驱动板、与第一罩板卡合的多个第一弹簧、与第一罩板及输出凸缘卡合的多个第二弹簧、与第一罩板及第一驱动板卡合的多个第三弹簧、从由第一驱动板形成的涡轮壳至减震组件的I个扭矩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液力变矩器中,多个第二弹簧和与涡轮一起构成动态减震器的多个第三弹簧配置为在半径方向上距离该液力变矩器的旋转轴线相同的距离的位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76168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37963

【发明内容】

[0008]但是,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减震装置,若将构成动态减震器的第三弹性体配置于与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以及第二弹性体不同的径向位置,则增加减震装置的外径,很难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减震装置中,由于第二弹簧和构成动态减震器的第三弹簧在半径方向上配置为距离旋转轴线相同的距离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减震装置的外径增加。但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减震装置中,输出板在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与第二弹簧的中央部错开的位置与该第二弹簧抵接,第一驱动板在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与第三弹簧的中央部错开的位置与该第二弹簧抵接。因此,可能不能够使第二以及第三弹簧沿着轴心适当地伸缩,不能够良好地使振动衰减。
[0009]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具有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小型化,并且使动态减震器、减震装置的弹性体更恰当地伸缩来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性能。
[0010]本发明的减震装置,包括输入构件、从该输入构件传递来动力的第一弹性体、配置在该第一弹性体的内侧的第二弹性体、将来自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中间构件以及从所述第二弹性体传递动力并且固定在输出部件上的输出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动态减震器,该动态减震器包括质量体、能够与所述中间构件或所述输出构件抵接的第三弹性体和连结构件,该连结构件具有固定在所述质量体上的固定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弹性体的至少一端抵接的多个弹性体抵接部,所述中间构件包括板状的板部,该板部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弹性体容纳部和配置在经过所述弹性体容纳部的圆周上的开口部,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弹性体抵接部从所述固定部经由弯曲部延伸出,配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板部的所述开口部内,并且与以在周向上与所述第二弹性体并排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开口部内的所述第三弹性体的端部抵接,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板部和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弹性体抵接部在两者的厚度方向上至少局部重合,所述第二弹性体以及所述第三弹性体的轴心处于所述板部和所述弹性体抵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重合范围内。
[0011]该减震装置包括动态减震器,该动态减震器具有被连结构件支撑且能够与中间构件或输出构件抵接的第三弹性体以及经由该连结构件与第三弹性体连结的质量体。另外,该减震装置的中间构件包括板状的板部,该板部具有容纳第二弹性体的弹性体容纳部和配置在经过弹性体容纳部的圆周上的开口部。另外,连结构件的弹性体抵接部从固定部经由弯曲部延伸出,配置在中间构件的板部的开口部内,并且与以在周向上与第二弹性体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开口部内的第三弹性体的端部抵接。另外,中间构件的板部和连结构件的弹性体抵接部在两者的厚度方向上至少局部重合,第二弹性体以及第三弹性体的轴心处于板部和弹性体抵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重合范围内。
[0012]这样,通过在周向上将动态减震器的第三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并排配置,比将该第三弹性体配置在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径向上的外侧或内侧,或在径向上配置在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减震装置的外径增加,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通过从固定在质量体上的连结构件的固定部经由弯曲部延伸出弹性体抵接部,并且将该弹性体抵接部配置在形成于中间构件的板部上的开口部内,能够不使该板部和连结构件的弹性体抵接部在减震装置的轴向上并排。由此,能够抑制减震装置的轴长增加,使装置整体小型化。而且,在本减震装置中,由于第二弹性体以及第三弹性体的轴心处于板部和弹性体抵接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范围内,所以能够使中间构件和容纳在板部的弹簧容纳部中的第二弹性体在经过该第二弹性体的轴心的中心线附近抵接,且使连结构件的弹性体抵接部和第三弹性体在经过该第三弹性体的轴心的中心线附近抵接。由此,能够更恰当地使第二弹性体和第三弹性体伸缩,进一步提高包括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的振动的衰减性能。结果,能够使具有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小型化并且使动态减震器或减震装置的弹性体更加恰当地伸缩,进一步提高振动的衰减性能。
[0013]另外,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板部、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弹性体抵接部、所述第二弹性体以及所述第三弹性体可以被配置为,所述板部以及所述弹性体抵接部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弹性体以及所述第三弹性体的轴心处于与所述减震装置的轴心垂直的同一平面内。由此,能够抑制减震装置的轴长的增加进一步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另外,在该减震装置中,能够使中间构件和容纳在板部的弹簧容纳部中的第二弹性体在经过该第二弹性体的轴心的中心线上抵接,且使连结构件的弹性体抵接部在经过该第三弹性体的轴心的中心线上支撑第三弹性体。结果,能够更加恰当地使第二弹性体或第三弹性体伸缩,进一步提高包括动态减震器的减震装置的振动的衰减性能。而且,若使减震装置的轴心和第二弹性体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与减震装置的轴心和第三弹性体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则能够更加良好地抑制减震装置的外径增加。但是,只要第二弹性体在周向上与第三弹性体并排配置,则可以配置在第三弹性体的(稍微)径向外侧。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二弹性体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减震装置整体的衰减性能。
[0014]另外,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板部可以形成为环状,并且具有多个所述弹性体容纳部以及多个所述开口部,所述弹性体容纳部和所述开口部可以以交替排列的方式配设在所述板部。
[0015]而且,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可以形成为环状,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多个弹性体抵接部可以从所述固定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
[0016]另外,所述连结构件可以具有以引导所述第二弹性体的方式从所述固定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引导部。
[0017]而且,所述连结构件可以具有以引导所述第三弹性体的方式形成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弹性体抵接部之间的引导部。
[0018]另外,所述输出构件可以包括相互连结的第一输出板以及第二输出板,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板部和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弹性体抵接部可以配置在所述第一输出板与所述第二输出板之间。由此,能够使第一输出板以及第二输出板的输出侧抵接部在相对于经过第二弹性体的轴心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与第二弹性体抵接,并且使第一以及第二输出板的输出侧抵接部在相对于经过第三弹性体的轴心的中心线对称的位置与第三弹性体抵接,能够更恰当地使第二以及第三弹性体伸缩,进一步提高减震装置的振动的衰减性能。
[0019]而且,所述第一输出板可以固定在所述输出部件上,所述第二输出板可以配置为从径向外侧包围所述连结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将多个振子质量体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所述第二输出板与该振子质量体一起构成离心摆式吸振装置。由此,通过动态减震器以及离心摆式吸振装置能够良好地使减震装置整体的振动衰减(吸收)。另外,通过以包围连结构件的固定部的方式配置第二输出板,不使两者在减震装置的轴向上并排,能够抑制减震装置的轴长增加,由此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0020]另外,所述第一输出板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板可以分别具有对所述第二弹性体或所述第三弹性体进行引导的多个引导部。
[0021]本发明的起步装置具有上述某个减震装置、与输入构件连结的栗轮、与该栗轮一起构成流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