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1050856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属于悬架钢板弹簧技术领域。本发明可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各片主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副簧长度、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及主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KMAT,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平直段厚度进行设计。通过实例及仿真验证可知,该发明所提供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副簧根部厚度设计值,为副簧根部厚度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提高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设计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及车辆行驶平顺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专利说明】
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悬架钢板弹簧,特别是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 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为了满足变刚度的要求,通常将其设计为主副簧,并通 过主副簧间隙,确保在大于一定载荷之后,主副簧接触而一起共同工作,满足车辆悬架在不 同载荷情况下对钢板弹簧刚度的设计要求。由于少片变截面主簧的第1片其受力复杂,不仅 承受垂向载荷,同时还承受扭转载荷和纵向载荷,因此,实际所设计的第1片主簧的端部平 直段的厚度,通常比其他各片主簧的偏厚一些,即在实际设计和生产中,大都采用端部非等 构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目前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抛物线型,另 外一种是斜线型,其中,抛物线型的应力为等应力,其应力载荷比斜线型的更加合理。然而, 由于斜线型变截面钢板的加工工艺简单,只需要简单的设备便可加工,因此,在满足刚度和 强度的条件下,可采用斜线型的变截面钢板弹簧。对于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为了满足 不同复合刚度的设计要求,通常采用不同的副簧长度,即副簧与主簧的接触位置也不相同, 因此,根据主副簧的接触位置可分为端部平直段接触和在斜线段接触的主副簧,即端部接 触式和非端部接触式,其中,在相同副簧根部厚度情况下,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 主副簧的复合刚度比端部接触式的要小。在相同副簧长度情况下,副簧根部平直段的厚度 决定着主副簧复合刚度的大小,对悬架系统性能及车辆行驶平顺性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 于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构,且主副簧的长度不相等,当载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载荷之后,副 簧触点与主簧斜线段内某地相接触,主簧和副簧的变形和内力均存有耦合,各片主簧和副 簧的端点力及变形的分析计算非常复杂,目前国内外一直未给出精确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 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方法。尽管先前曾有人给出了少片斜线 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例如,彭莫,高军曾在《汽车工程》,1992年(第14卷)第3期, 提出了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端部等构的少片斜线型变截面 钢板弹簧进行设计,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满足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 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要求。目前大都是忽略主簧端部平直段的非等构,且忽略主副簧的 不等长,即将主副簧看作等长,直接对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进行近似设计,因此,难以得到 准确可靠的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值,不能满足车辆悬架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 变截面主副簧精确设计的要求。
[0003] 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精确、可靠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 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方法,满足车辆行业快速发展及对悬架变截面钢板弹簧精确设计的 要求,提高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确保主副簧的复合刚 度满足车辆悬架设计要求,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同时,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 发速度。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 可靠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其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非 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为对称结构,其一半对称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 括:主簧1,根部垫片2,副簧3,端部垫片4,主簧1和副簧3的各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是由 根部平直段、斜线段、端部平直段三段构成;主簧1的各片根部之间及副簧3的各片根部之间 设置有根部垫片2,主簧1的各片端部平直段之间设置有端部垫片4,端部垫片4的材料为碳 纤维复合材料,以防止工作时产生摩擦噪声。其中,各片主簧的一半长度为Lm,宽度为b,弹 性模量为E,安装间距的一半1 3,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为12M=LM-13;主簧片数为 m,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为h2M;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构,即第1片主簧的端部 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大于其他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各片主簧的端部平 直段的厚度为hu,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长度lu,各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为队= hli/h2M,i = l,2,…,m。各片副簧为等构结构,宽度为b,一半长度为LA,弹性模量为E,安装间 距的一半13,副簧斜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1 2A=La-13;副簧片数为n,各片副簧的斜 线段的厚度比为以,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 2A为待设计参数,端部平直段的厚度hA1,端部平直段 的长度为1m。副簧的一半长度La小于主簧的一半长度Lm,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 为1〇;主副簧间隙I当载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载荷时,副簧触点与主簧斜线段内某点相接触; 在各片主簧的结构参数、副簧片数、副簧长度、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及主副簧的复合刚度 设计要求值给定情况下,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进行 计算。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 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设计步骤:
[0006] (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l计算:
[0007]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 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 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i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 比&,i = 1,2,…,m,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6\1进行计算,即
[0008]
[0009] (2)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计算: [0010]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 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 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m片主簧的斜线段的 厚度比K,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〇,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 副簧接触点的变形系数G X-BC进行计算,SP
[0011]
[0012] (3)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仏-如》计算:
[0013]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 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 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m片主簧的斜线段的 厚度比K,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〇,对主副簧接触点处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 的端点变形系数进行计算,即
[0014]
[0015] (4)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 GkeCp.计算:
[0016]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 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 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m片主簧的斜线段的 厚度比K,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〇,对主副簧接触点处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 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进行计算,SP
[0017]
[0018] (5)端点受力情况下的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计算:
[0019]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一半长度La,副簧片数n,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 距的一半13,副簧斜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1 2A = La-13,各片副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 βΑ,对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进行计算,即
[0020]
[0021] (6)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平直段厚度h2A设计:
[0022] 根据主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KMAT,主簧片数m,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 度h2M,步骤(1)中计算所得到的G x-Dl,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GX-BC,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 G\_Dp";,步骤⑷中计算得到的Gx.bcv,:及步骤(5)中计算所得到的G x-dat,对所设计的η片副簧 的根部厚度h2A进行设计,ΒΡ
[0023]
[0024]本发明比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
[0025]由于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构,且主副簧的长度 不相等,当载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载荷之后,副簧触点与主簧斜线段内某点相接触,主簧和副 簧的变形和内力均存有耦合,因此,各片主簧和副簧的端点力及变形的分析计算非常复杂, 目前国内外一直未给出精确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平直段 厚度的设计方法。先前大都是将主簧的端部平直段近似看作为等构,且将主副簧看作等长, 直接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进行近似设计,因此,难 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值,不能满足车辆悬架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 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精确设计的要求。本发明可根据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 的各片主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副簧长度、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及主副簧复合刚度设 计要求值,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平直段的厚度进行设计。 通过实例及ANSYS仿真验证可知,该发明所提供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变截面主副簧的 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可得到准确可靠的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的设计 值,为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平直段厚度提供了可靠的设计方 法,利用该方法提高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设计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 及车辆行驶平顺性;同时,还可降低设计及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 图1是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流程图;
[0028] 图2是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一半对称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实施例一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变形仿真云图;
[0030] 图4是实施例二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变形仿真云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31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一:某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安装间距的一半13 = 55臟;其中,各片主簧的一半长度1^ = 5751111]1,主簧斜线段的 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LM-l3 = 520mm;主簧片数m = 2,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 1^=11111111,第1片主簧、第2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分别为1111 = 71111]1和1112 = 6111111,第1片主 簧和第2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分别为0i = hii/h2M=O.64和02 = 1112/1^=〇.55。副簧片数 n=l,一半长度La=375mm,g[J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2A=La_13 = 320mm;g[J簧的 斜线段的厚度比Pa=0.57,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 ο = Lm-La = 200mm。该主副簧的 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KMAT = 72.36N/mm,根据各片主簧的结构参数、弹性模量、副簧片数、副 簧长度、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及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对该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 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厚度进行设计。
[0033]本发明实例所提供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其设计 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0034] (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端点处变形系数Gx-Dl计算:
[0035]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520mm,主簧片数m = 2,其中,第1片主簧 的斜线段的厚度比fo = 〇.64,第2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β2 = 0.55,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 第1片主簧和第2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jPG x-D2分别进行计算,即
[0036] ,
[0037] t
[0038] (2)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 BC计算: [0039]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520mm,主簧片数m = 2,其中,第2片主簧 的斜线段的厚度比扮=0.55,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l〇 = 200mm,对端点受力情况 下的第2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进行计算,即
[0040]
[0041] (3)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计算:
[0042]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520mm,主簧片数m = 2,其中,第2片主簧 的斜线段的厚度比02 = 0.55,g[J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 0 = 200mm,对主副簧接触点 受力情况下的第2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_np2进行计算,即
[0043] -
[0044]
[0045] (4)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 计算:
[0046]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575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520mm,主簧片数m = 2,其中,第2片主簧 的斜线段的厚度比02 = 0.55,g[J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 0 = 200mm,对主副簧接触点 受力情况下的第2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泛^^进行计算,即
[0047]
[0048] (5)端点受力情况下的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计算:
[0049]根据副簧的片数n= 1,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一半长度LA = 375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副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A=320mm,g橫斜线段的 厚度比βΑ=〇. 57,对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进行计算,即
[0050]
[0051] (6)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平直段厚度h2A设计:
[0052]根据主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了 = 72.361'1/1111]1,主簧片数1]1 = 2,各片主簧的 根部厚度 h2M= 11mm,步骤(1)中计算所得到的 Gx-di = 101 · 68mm4/N 和 Gx-D2 = 109 · 72mm4/N,步 骤(2)中计算得到的Gx-bc = 43 · 24mm4/N,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G.v..Dp2=43.24mm"VN ·步骤(4) 中计算得到的i,=22.41 mm VN,及步骤(5)中计算所得到的Gx-dat= 27.83mm4/N,对该非端 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A进行设计,即
[0053]
[0054] 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该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主副簧结构参 数和材料特性参数,及设计得到的副簧根部厚度h 2 a = 14 mm,建立一半对称结构主副簧的 ANSYS仿真模型,划分网格,设置副簧端点与主簧接触,并在仿真模型的根部施加固定约束, 在主簧端点施加集中载荷F=1840N,对该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主副簧的变形进行 ANSYS仿真,所得到的主副簧的变形仿真云图,如图3所示,其中,主副簧在端点位置处的最 大变形量fDSmaχ = 50.50mm。可知,该主副簧复合刚度的仿真验证值KMAτ = 2F/fDSmaχ = 72.87N/ mm。可知,该主副簧复合刚度仿真验证值Kmat = 72.87N/mm,与设计要求值Kmat= 72.36N/mm相 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70%;结果表明该发明所提供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 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值是可靠的。
[0055] 实施例二:某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簧的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安装间距的一半l3 = 60mm,其中,各片主簧的一半长度LM = 600mm,主簧斜线段的 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LM-l3 = 540mm;主簧片数m = 2,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 h2M= 12mm,第1片主簧和第2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分别为hn = 8mm和hi2 = 7mm,第1片 主簧和第2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分别为0i = hii/h2M=〇.67和02 = 1112/1?=〇.58。副簧的 一半长度LA=410mm,g橫斜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12纟=1^-13 = 35〇111111,高橫片数11 = 1,副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Pa=0.62; g[J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 0 = Lm-La = 190mm。主 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KMAT = 80.26N/mm,根据主簧各片的结构参数、副簧片数、副簧长 度、副簧斜线段的厚度比、及主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对该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 变截面主副簧的副簧根部厚度进行设计。
[0056] 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对该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 副簧的副簧根部厚度进行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0057] (1)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l计算:
[0058]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 = 600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540mm,主簧片数m = 2,其中,第1片主簧 的斜线段的厚度比fo = 〇.67,第2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β2 = 0.58,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 第1片主簧和第2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jPGx-D2分别进行计算,即
[0059] ,
[0060] :
[0061] (2)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 BC计算:
[0062]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 = 600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540mm,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 10 = 190mm,主簧片数m = 2,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2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 形系数Gx-Be进行计算,SP
[0063]
[0064] (3)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_Dp2计算:
[0065]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 = 600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540mm,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 l〇=190mm,主簧片数m = 2,对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2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t._D|,2 进行计算,即
[0066]
[0067] (4)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 计算:
[0068]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 = 600mm,宽度b = 60mm,弹性模量E = 200GPa,主簧片数m = 2,主簧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l2M = 540mm,副簧触点与主簧 端点的水平距离l〇=190mm,对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2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 点处的变形系数仏+^。进行计算,SP
[0069]
[0070] (5)端点受力情况下的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计算:
[0071]根据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一半长度LA=410mm,副簧片数n=l,宽度b = 60mm,弹性 模量E = 200GPa,g橫斜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12A = 350mm,g橫斜线段的厚度比βΑ =0.62,对η片#加副箸的总端点夺形系教dnAT讲杆i+笪,即
[0072]

[0073] (6)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平直段厚度h2A设计:
[0074]根据主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1^1 = 80.261'1/1111]1,主簧片数1]1 = 2,各片主簧的 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l 2mm,步骤(1)中计算得到的Gx-di = 111.62mm4/N和Gx-D2 = 1 20 · 43mm4/N,步骤(2 )中计算得到的Gx -bc = 53 · 64mm4/N,步骤(3 )中计算得到的 Gk.-DP2=5 3.64mm4/N,步骤(4)中计算得到的(^(^=29.58mm4/N.,及步骤(5)中计算得到的 Gx 一 DAT = 35.09mm4/N,对该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厚度h2A进行设计,即
[0075]
[0076] 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该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主副簧结构参 数和弹性模量,及设计得到的副簧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 2A=13mm,建立一半对称结构主簧的 ANSYS仿真模型,划分网格,设置副簧端点与主簧接触,并在仿真模型的根部施加固定约束, 在主簧端点施加集中载荷F = 2000N,对该少片斜线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的主副簧的变形进行 ANSYS仿真,所得到的主副簧的变形仿真云图,如图4所示,其中,主副簧在端点位置处的最 大变形量fDSmax = 49.50mm。可知,该主副簧复合刚度的仿真验证值Kmat = 2F/fDSmax = 80.80N/ mm η
[0077] 可知,该主副簧的复合刚度仿真验证值Κματ = 80.26N/mm,与设计要求值Κματ = 83.44N/mm相吻合,相对偏差仅为0.67% ;结果表明该发明所提供的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 型变截面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值是准确可靠的。
【主权项】
1.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副簧根部厚度的设计方法,其中,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副 簧是由根部平直段、斜线段和端部平直段三段构成,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非等构,即第1 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大于其他各片主簧的端部平直段的厚度和长度;副簧 长度小于主簧长度,当载荷大于副簧起作用载荷时,副簧触点与主簧斜线段内某点相接触, 即主副簧为非端部接触式;在各片主簧的结构参数、副簧长度、副簧片数、副簧斜线段厚度 比、及主副簧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给定情况下,对非端部接触式少片斜线型主、副簧的副簧 根部厚度进行设计,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 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l计算: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斜线 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2M=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i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i =1,2,…,m,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各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i进行计算,即(2) 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计算: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主簧 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m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 比仏,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〇,对端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 接触点的变形系数GX- BC进行计算,SP(3) 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点变形系数Gx-Dpm计算: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主簧 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m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 比仏,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〇,对主副簧接触点处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的端 点变形系数G x-Dpm进行计算,SP(4) 主副簧接触点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x-BCp 计算: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主簧的一半长度Lm,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一半13,主簧 斜线段的根部到主簧端点的距离12m = Lm-13,主簧片数m,其中,第m片主簧的斜线段的厚度 比仏,副簧触点与主簧端点的水平距离1〇,对主副簧接触点处受力情况下的第m片主簧在斜 线段与副簧接触点处的变形系数G x-BCp进行计算,SP(5) 端点受力情况下的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计算: 根据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一半长度La,副簧片数n,宽度b,弹性模量E,安装间距的 一半13,副簧斜线段的根部到副簧端点的距离12A=La-13,各片副簧的斜线段的厚度比β Α,对 η片叠加副簧的总端点变形系数GX-DAT进行计算,即(6) 少片斜线型变截面副簧的根部厚度h2A设计: 根据主副簧的复合刚度设计要求值KMAT,主簧片数m,各片主簧的根部平直段的厚度h2M, 步骤⑴中计算所得到的Gx-Dl,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GX- BC,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Gx-Dpm,步 骤⑷中计算得到的G x-BCp,及步骤(5)中计算所得到的GX-DAT,对所设计的η片副簧的根部厚 度h 2A进行设计,ΒΡ
【文档编号】F16F3/02GK105864335SQ20161022899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4日
【发明人】汪晓, 王炳超, 周长城, 赵雷雷, 于曰伟, 安艳, 王凤娟
【申请人】周长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