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50296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包括液压阻尼器和阻尼调节装置;液压阻尼器包括缸筒、活塞杆和设置于缸筒内的活塞总成;阻尼调节装置是与液压阻尼器连接,且用于向活塞总成提供调节其与缸筒内壁之间间隙大小的压力油。本发明的阻尼装置,通过设置阻尼调节装置为液压阻尼器提供压力油,用以调节液压阻尼器内的活塞总成与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能够调节阻尼通道的开度大小,进而使得阻尼器的阻尼力也得到改变,达到调节阻尼的目的。
【专利说明】
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阻尼器的研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阻尼器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阻尼器可分为弹簧阻尼器、液压阻尼器、脉冲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风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其中弹簧阻尼器不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并且有效耗散能量,并且弹簧多次伸缩,很容易产生塑性变形。液压阻尼器不能对低频高幅或者高频低幅的振动有效的控制。脉冲阻尼器是一种液压容器,由于材料、制造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的限制,其工作范围极其有限。旋转阻尼器基本上只能运用于小翻盖类零件旋转,并且其受温度影响较为明显。风阻尼器目前基本上只能运用于高层建筑上。沾滞阻尼器虽然目前运用较广,但是沾滞阻尼器相对制造技术要求较高。对于传统的这些阻尼器,阻尼力不能自动调节,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因此,为了阻尼器能高效环保的发挥作用,需要研究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状况而自我调节阻尼力的新型阻尼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阻尼力可调的阻尼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包括:
[0005]液压阻尼器,其包括缸筒和设置于缸筒内的活塞总成;以及
[0006]阻尼调节装置,其与液压阻尼器连接,且用于向活塞总成提供调节其与缸筒内壁之间间隙大小的压力油。
[0007]所述液压阻尼器还包括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的活塞杆,所述阻尼调节装置与活塞杆连接,阻尼调节装置提供的压力油经活塞杆流动至活塞总成内。
[0008]所述活塞总成包括与所述活塞杆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体,第一活塞体至少设置两个,活塞杆内具有让压力油进入且位于所有第一活塞体之间的压力调节腔,进入压力调节腔中的压力油推动第一活塞体朝向活塞杆外侧移动。
[0009]所述压力调节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体连接且用于使第一活塞体回位的复位元件。
[0010]所述液压阻尼器还包括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的辅助活塞。
[0011]所述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液压阻尼器连接的压力调节阀和与压力调节阀连接的驱动机构。
[0012]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插设于阀体内的阀杆和可移动的设置于阀体内且与阀杆连接的阀芯,所述驱动机构与阀杆连接且用于对阀杆提供使其在阀体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所需的驱动力,阀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阀芯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所述液压阻尼器与阀体的出油口连接。
[0013]所述阀体内具有由所述阀芯分隔开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第二阀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阀芯具有用于连通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且沿周向分布的多个油道,各个油道的长度不同,且至少有一个油道与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同时连通。
[0014]所述阀体具有多个溢流口,各个溢流口分别与一个溢流阀连接,且各个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不同。
[0015]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还包括信号采集装置。
[0016]本发明的阻尼装置,通过设置阻尼调节装置为液压阻尼器提供压力油,用以调节液压阻尼器内的活塞总成与缸筒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能够调节阻尼通道的开度大小,进而使得阻尼器的阻尼力也得到改变,达到调节阻尼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8]图1是本发明阻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液压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液压阻尼器的纵截面图;
[0021 ]图4是液压阻尼器的另一纵截面图;
[0022]图5是液压阻尼器的横截面图;
[0023]图6是液压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活塞杆与活塞总成的剖视图;
[0025]图8是复位元件与活塞总成的剖视图;
[0026]图9是阻尼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调节杆与阀杆、阀芯的装配图;
[0028]图11是压力调节阀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0029]图12是压力调节阀处于提供一级油压时的剖视图;
[0030]图13是压力调节阀处于提供二级油压时的剖视图;
[0031 ]图14是压力调节阀处于提供三级油压时的剖视图;
[0032]图15是信号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是信号采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是图16中A处放大图;
[0035]图18是第一棘轮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是第二棘轮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标记为:
[0038]1、油管;2、液压阻尼器;21、复位元件;22、活塞杆;221、活塞杆体;222、连接座;223、压力调节腔;224、油道;23、活塞总成;231、第一活塞体;232、限位块;233、连接杆;234、活塞本体;235、第一侧面;236、第二侧面;24、辅助活塞;241、第二活塞体;25、缸筒;26、内腔;27、进油口; 3、阻尼调节装置;31、调节杆;32、螺母;33、电动机;34、阀体;35、阀杆;36、阀芯;37、第一油道;38、第二油道;39、第三油道;310、第一溢流口;311、第二溢流口;312、第三溢流口; 313、进油口; 314、出油口; 315、第一阀腔;316、第二阀腔;317、第一溢流阀;318、第二溢流阀;319、第三溢流阀;320、封堵件;4、信号采集装置;41、支架;42、升降杆;43、第一轴;44、第二轴;45、第一信号齿轮;46、第二信号齿轮;47、第一棘轮齿轮;471、第一外齿圈;472、第一内旋齿;48、第二棘轮齿轮;481、第二外齿圈;482、第二内旋齿;49、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40]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包括液压阻尼器和阻尼调节装置;液压阻尼器包括缸筒25、活塞杆22和设置于缸筒25内的活塞总成23;阻尼调节装置是与液压阻尼器连接,且用于向活塞总成23提供调节其与缸筒25内壁之间间隙大小的压力油。
[0041]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液压阻尼器的缸筒25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筒体,缸筒25内部中空部分为储存油液的内腔26。活塞总成23设置于缸筒25的内腔26中,活塞杆22的下端插入缸筒25内与活塞总成23固定连接,活塞杆22的上端伸出于缸筒25外。活塞杆22为内部中空的结构,阻尼调节装置与活塞杆22连接,阻尼调节装置提供的压力油经活塞杆22流动至活塞总成23内。
[0042]如图3和图8所示,活塞总成23包括与活塞杆22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体231,第一活塞体231至少设置两个,活塞杆22内具有让压力油进入且位于所有第一活塞体231之间的压力调节腔223和与压力调节腔223连通且将由阻尼调节装置提供的压力油引导至压力调节腔223中的油道224,进入压力调节腔223中的压力油推动第一活塞体231朝向活塞杆22的外侧移动,也即第一活塞体231朝向缸筒25的内壁处移动,从而能够减小与缸筒25内部之间的间隙。活塞总成23的外壁面与缸筒25的内壁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形成让油液通过的阻尼通道,阻尼通道使内腔26的上腔室和下腔室能够连通。由于活塞总成23与缸筒25内壁之间的间隙能够调节,则阻尼通道的开度大小能够调节,从而可以改变液压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大小。
[0043]作为优选的,如图7和图8所示,液压阻尼器还包括设置于压力调节腔223内且用于使第一活塞体231回位的复位元件21,复位元件21与第一活塞体231连接且用于对第一活塞体231施加使其朝向远离缸筒25内壁的方向移动的驱动力。从而在压力调节腔223内的压力油减少时,复位元件21拉动第一活塞体231朝向缸筒25的中心处移动,可使第一活塞体231与缸筒25内壁之间的间隙增大。
[0044]作为优选的,如图6和图7所示,活塞杆22包括活塞杆体221和与活塞杆体221的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座222,活塞总成23的第一活塞体231与连接座222为滑动连接,且第一活塞体231的移动方向与缸筒25和活塞杆22的轴向相垂直。压力调节腔223设置于连接座222的内部,压力调节腔223位于缸筒25的内部。活塞杆体221为插设于缸筒25内的长直杆,活塞杆体221的一端与连接座222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出至缸筒25的外侧。活塞杆体221为一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杆,活塞杆体221的开口端与连接座222固定连接,活塞杆体221的内腔为与连接座222内的压力调节腔223连通的油道224,活塞杆体221的伸出部的侧壁上设有一个与阻尼调节装置连接的进油口 27,该进油口并与油道224连通,阻尼调节装置提供的压力油经活塞杆体221上的进油口 27、油道224流动至压力调节腔223中。
[0045]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活塞体231包括设置于压力调节腔223中的限位块232、设置于连接座222外部的活塞本体234以及与限位块232和活塞本体234连接的连接杆233,连接杆233的长度方向与活塞杆22和缸筒25的轴线相垂直。连接杆233插设于连接座222上,连接杆233的一端插入压力调节腔223中并与限位块2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为与连接座222外并与活塞本体234固定连接。活塞总成23的两个第一活塞体231是以活塞杆22的轴线为中心线沿周向均匀分布,即两个第一活塞体231为对称设置,复位元件21为与两个限位块232之间,且复位元件21与两个限位块232连接,复位元件21用于对两个第一活塞体231施加使两个限位块232相向移动的作用力。复位元件21优选采用横置在两个限位块232之间的螺旋弹簧。
[0046]作为优选的,如图3至图5所示,缸筒25的内腔为横截面呈矩形的腔体,即缸筒25的内腔为一个长矩形孔,活塞本体234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第一侧面235和一个第二侧面236,第一侧面235和第二侧面236为与缸筒25和活塞杆22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第二侧面236位于两个第一侧面235之间且与两个第一相垂直,第一活塞体231的移动方向与第二侧面236相垂直。缸筒25具有与其轴线相平行的四个内壁面,四个内壁面两两相对。活塞本体234的两个第一侧面235与缸筒25的两个相对的内壁面相平行且分别接触,两个活塞本体234的第二侧面236与缸筒25的另外两个相对的内壁面之间分别具有间隙,形成阻尼通道,从而缸筒25内的油液在上、下腔室之间流动时仅能从活塞总成23的两个第二侧面236与缸筒25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通过,活塞总成23周向上的其余表面与缸筒25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座222封闭两个活塞本体234之间的缺口,避免油液从两个活塞本体234和两个第二活塞体241之间的缺口中通过。
[0047]如图2至图4所示,液压阻尼器还包括设置于缸筒25内部且与活塞总成23固定连接的辅助活塞24,辅助活塞24并位于活塞总成23与缸筒25的底壁之间。辅助活塞24主要是由与第一活塞体231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塞体241构成,第二活塞体241大致呈矩形结构。第二活塞体241的外表面与缸筒25内壁之间也具有间隙,形成阻尼通道,第二活塞体241随第一活塞体231同步移动。
[0048]如图1所示,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与液压阻尼器连接的压力调节阀和与压力调节阀连接的驱动机构,压力调节阀通过油管I与活塞杆22上的进油口 27连接。如图9和图10所示,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34、插设于阀体34内的阀杆35和可移动的设置于阀体34内且与阀杆35连接的阀芯36,驱动机构与阀杆35连接且用于对阀杆35提供使其在阀体34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所需的驱动力,阀体34具有一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 314,进油口设置于阀体34的一端,出油口 314设置于阀体34的另一端,阀芯36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 314之间。油管I的一端与阀体34的出油口 314连接,另一端与活塞杆22上的进油口 27连接。阀体34上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液压系统的油栗连接,油栗为压力调节阀提供压力油。
[0049]如图10和图11所示,阀体34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其内部具有由阀芯36分隔开的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第一阀腔315与进油口连通且两者处于阀芯36的一侧,第二阀腔316与出油口 314连通且两者处于阀芯36的另一侧。阀芯36具有用于连通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且沿周向分布的多个油道,各个油道的长度不同,且至少有一个油道与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同时连通。阀体34具有多个与第一阀腔315连通的溢流口,溢流口和进油口处于阀芯36的同一侧,溢流口的数量与阀芯36上的油道的数量相等,各个溢流口分别与一个溢流阀连接,溢流阀用于控制压力油的压力,且各个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不同,溢流阀并与液压系统的油箱连接。
[0050]如图9至图11所示,阀芯36为圆柱形结构,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均为圆柱形腔体,第二阀腔316的直径并大于第一阀腔315的直径且两者同轴,第一阀腔315的直径与阀芯36的外直径大小相等。阀芯36上具有沿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的长度方向与阀芯36的轴线相平行。第一油道37为从阀芯36的一端面开始延伸至阀芯36的另一端面,从而第一油道37可以使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保持连通的状态。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为在阀芯36的外圆面上设置且均是从阀芯36的位于第一阀腔315中的端面开始沿轴向延伸,第一油道37的长度最大,第二油道38的长度次之,第三油道39的长度最短。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并在阀芯36的外圆面上形成开口,当阀芯36沿轴向朝向出油口314处移动直至使第二油道38进入第二阀腔316中后,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通过第一油道37和第二油道38连通,第一阀腔315中的压力油经第一油道37和第二油道38进入第二阀腔316中;当阀芯36继续沿轴向朝向出油口 314处移动直至使第三油道39进入第二阀腔316中后,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通过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连通,第一阀腔315中的压力油经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进入第二阀腔316中。
[0051]如图9和图12所示,阀体34的侧壁上沿与轴向设有三个溢流口,分别为第一溢流口310、第二溢流口 311和第三溢流口 312,第二溢流口 311位于第一溢流口 310和第三溢流口312之间,且第三溢流口 312位于第二溢流口 311与阀芯36之间。第一溢流口 310与第一溢流阀317连接,第二溢流口 311与第二溢流阀318连接,第三溢流口 312与第三溢流阀319连接,第三溢流阀319的开启压力P3为最大,第二溢流阀318的开启压力P2小于P3,第一溢流阀317的开启压力Pl为最小,小于P2和P3。如图10所示,作为优选的,阀杆35上设有一个用于控制第一溢流口 310和第二溢流口 311的开闭的封堵件320,该封堵件320和阀芯36与阀杆35连接成一体,在阀芯36朝向出油口 314处移动时,封堵件320会依次将第一溢流口 310和第二溢流口 311封闭。
[0052]如图12所示,压力调节阀处于提供一级油压的工作状态,此时封堵件320处于阀体34的端部与第一溢流口310之间,阀芯36处于距离出油口314最远的位置处,因为第一溢流阀317的开启压力最小,当进入第一阀腔315中的压力油油压较大且超过第一溢流阀317的开启压力Pl时,第一溢流阀317工作,此时阀芯36上仅通过第一油道37连通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压力油流到活塞杆22中速度较慢,稳定时,压力油并保持Pl压力。
[0053]如图13所示,压力调节阀处于提供二级油压的工作状态,在此工作状态时需先调节阀芯36的位置使第一油道37和第二油道38均与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连通,而且封堵件320将第一溢流口310关闭;同理,当进入第一阀腔315中的压力油油压较大且超过第二溢流阀318的开启压力P2时,第二溢流阀318工作,此时,阀芯36上有两个油道导通,压力油流速适中,稳定时压力油并保持P2压力,使活塞总成23与缸筒25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小。
[0054]如图14所示,压力调节阀处于提供三级油压的工作状态,在此工作状态时需先调节阀芯36的位置使第一油道37、第二油道38和第三油道39均与第一阀腔315和第二阀腔316连通,而且封堵件320将第一溢流口 310和第二溢流口 311关闭;三级油压时,当进入第一阀腔315中的压力油油压较大且超过第三溢流阀319的开启压力P3时,第三溢流阀319工作,此时阀芯36上三个油道全部导通,压力油流速较快,稳定时压力油并保持P3压力,使活塞总成23与缸筒25内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小。
[0055]压力调节阀的作用就是根据不同状况提供不同压力的压力油给液压阻尼器,调节活塞总成23与缸筒25内壁之间的间隙。活塞总成23的两个第一活塞体231会在油压的作用下向两边移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弹簧的拉力与油压压力会达到一个平衡。对于压力调节腔223中具有Pl、P2、P3三种不同的油压,第一活塞体231会有三个不同的位置,活塞总成23与缸筒25内壁就会有对应的三个不同间隙。间隙不同,工作时的阻尼力也会不同,阻尼效果不同。
[0056]上述结构的压力调节阀,工作时,当向更高压力级别换级时,同时导通的油道数量增加,此时活塞杆22内腔中需要更多的油液,此结构可以更快充油,也就是能使阻尼器响应更快。当高压换到低压时,导通的油道数量减少,活塞杆22中的油液回油稍缓,降低溢流阀工作强度,使溢流阀工作更稳定。
[0057]作为优选的,如图9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33、与阀杆35连接的调节杆31和套设于调节杆31上且与调节杆31构成螺旋传动的螺母32,电动机33与螺母32连接且用于对螺母32提供使其做旋转运动的驱动力。阀杆35的一端位于阀体34内部,另一端伸出至阀体34外侧且与调节杆31为同轴固定连接。调节杆31为螺杆,螺母32位于阀体34的一端且相对于阀体34仅能做旋转运动,螺母32与调节杆31构成螺旋传动,且具有自锁功能,有利于压力调节阀的保压。做旋转运动的螺母32可驱动调节杆31做往复直线运动,调节杆31进而带动阀杆35和阀芯36在阀体34内部做往复直线运动。
[0058]如图10和图12所示,封堵件320除了用于控制第一溢流口 310和第二溢流口 311的开闭外,还用于对阀杆35起到导向作用,封堵件320朝向阀杆35的外侧凸出,相应在阀体34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让封堵件320嵌入的导向槽,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阀体34的轴线相平行,且导向槽与阀体34上的三个溢流口处于同一直线上并延伸至对应第一溢流口 310和第二溢流口 311的位置处。封堵件320限制了调节杆31和阀杆35的自由度,使调节杆31和阀杆35仅做直线运动。
[0059]如图9所示,电动机33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母32连接,传动机构为齿轮机构,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电动机33的主轴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端与螺母32固定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
[0060]当本发明的阻尼装置用于车辆悬架系统中起减振作用时,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阻尼装置还可以包括信号采集装置。如图14和图15所示,该信号采集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杆42、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架41上的第一轴43和第二轴44、设置于第一轴43上的第一棘轮齿轮47和第一信号齿轮45、设置于第二轴44上的第二棘轮齿轮48和第二信号齿轮46以及设置于支架41上且分别与第一信号齿轮45和第二信号齿轮46相配合的传感器。第一轴43和第二轴44相平行,升降杆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轴43和第二轴44的轴线相垂直,升降杆42具有与第一棘轮齿轮47啮合的齿条,第二棘轮齿轮48与第一棘轮齿轮47啮合,第二棘轮齿轮48并位于第一棘轮齿轮47的下方。
[0061 ]由于升降杆42是做升降运动的,因此将第一棘轮齿轮47和第二棘轮齿轮48设置成仅对第一轴43和第二轴44产生单向的驱动力。升降杆42下降时,升降杆42上的齿条驱动第一棘轮齿轮47顺时针转动,第一棘轮齿轮47通过第一轴43带动第一信号齿轮45同步转动,与第一信号齿轮45相配合的传感器检测到信号,而在第一棘轮齿轮47转动时且使第一轴43同步旋转时,第二棘轮齿轮48不能使第二轴44转动;升降杆42上升时,驱动第二棘轮齿轮48逆时针转动,但第一轴43不转动,第二棘轮齿轮48带动啮合的第一棘轮齿轮47顺时针转动,第二棘轮齿轮48通过第二轴44带动第二信号齿轮46同步转动,与第二信号齿轮46相配合的传感器检测到信号。
[0062]第一棘轮齿轮47和第二棘轮齿轮48的结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类似于现有技术的内啮合棘轮,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棘轮齿轮47的结构如图17所示,第一棘轮齿轮47包括与齿条啮合的第一外齿圈471和处于第一外齿圈471的中心部分且与第一信号齿轮45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内旋齿472,第一内旋齿472在径向上有一定缩放弹性,第一外齿圈471的内侧为与第一内旋齿472相咬合的棘圈;棘圈和第一内旋齿472按设定的方向咬合,第一外齿圈471只能驱动第一内旋齿472单向旋转,因此只能向第一轴43传递设定方向的转矩。如图18所示,第二棘轮齿轮48与第一棘轮齿轮47的结构相同,第二棘轮齿轮48包括与齿条嗤合的第二外齿圈481和处于第二外齿圈481的中心部分且与第二信号齿轮46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内旋齿482,第二内旋齿482在径向上有一定缩放弹性,第二外齿圈481的内侧为与第二内旋齿482相咬合的棘圈;棘圈和第二内旋齿482按设定的方向咬合,第二外齿圈481只能驱动第二内旋齿482单向旋转,因此只能向第二轴44传递设定方向的转矩。
[0063]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竖直设置于升降杆42下端的顶升弹簧(图中未示出),顶升弹簧的作用是用于对升降杆42提供使其向上移动的弹性作用力,顶升弹簧优选为圆柱螺旋弹簧。信号采集装置安装至车辆悬架系统时,升降杆42的上端与车辆的簧载质量连接,顶升弹簧为夹在升降杆42与车辆的非簧载质量之间,支架41设置于车辆的非簧载质量上。信号采集装置的传感器和驱动机构的电动机33与车身控制器连接,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传递至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判断车身的垂向振动状态和车辆的行驶状态,车身控制器并发送信号至电机控制器,控制电动机33的运转情况,进而控制压力调节阀的工作状态,使液压阻尼器的阻尼力根据不同情形进行相应调节,使悬架系统在各种工况和路况下都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006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阻尼器,其包括缸筒和设置于缸筒内的活塞总成;以及 阻尼调节装置,其与液压阻尼器连接,且用于向活塞总成提供调节其与缸筒内壁之间间隙大小的压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器还包括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的活塞杆,所述阻尼调节装置与活塞杆连接,阻尼调节装置提供的压力油经活塞杆流动至活塞总成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包括与所述活塞杆为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体,第一活塞体至少设置两个,活塞杆内具有让压力油进入且位于所有第一活塞体之间的压力调节腔,进入压力调节腔中的压力油推动第一活塞体朝向活塞杆外侧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体连接且用于使第一活塞体回位的复位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器还包括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的辅助活塞。6.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液压阻尼器连接的压力调节阀和与压力调节阀连接的驱动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阀体、插设于阀体内的阀杆和可移动的设置于阀体内且与阀杆连接的阀芯,所述驱动机构与阀杆连接且用于对阀杆提供使其在阀体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所需的驱动力,阀体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阀芯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所述液压阻尼器与阀体的出油口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具有由所述阀芯分隔开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第一阀腔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第二阀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阀芯具有用于连通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且沿周向分布的多个油道,各个油道的长度不同,且至少有一个油道与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同时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多个溢流口,各个溢流口分别与一个溢流阀连接,且各个溢流阀的开启压力不同。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阻尼可调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采集目.ο
【文档编号】F16F9/44GK105909719SQ20161049654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肖平, 荣超华, 张荣芸, 高洪, 时培成, 韩利敏, 张余良, 潘道远, 唐冶, 王刚
【申请人】安徽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