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826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其包括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一支架(2)的第一摩擦元件(1)和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二支架(4)的第二摩擦元件(3),它们作为具有重合的摩擦面的摩擦配合件,它们为了传递转矩能相互接触,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3)具有一个大致环形构造的摩擦面(7),并且相应另一摩擦元件(1、3)具有至少一个大致径向伸入重合区域中的摩擦面元件(5)作为对应的摩擦面。
【专利说明】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在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详细定义类型的、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
【背景技术】
[0002]例如由文献DE102009001101A1公开一种包括多个摩擦锁合切换元件的变速器用于形成不同的传动比。摩擦锁合切换元件构造为摩擦片式切换元件,在此,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设有无衬面的摩擦面,以便提高允许的表面压力,从而切换元件在相同的传输能力下可具有更小的尺寸并且在打开运行状态中引起较小的拖曳力矩。
[0003]此外,由文献DE102009027017A1公开一种用于摩擦片式制动器或摩擦片式离合器的摩擦片组,其中,弹性作用集成到摩擦片中,从而在摩擦片组的打开状态中也在摩擦片之间设置希望的间隔。由此在整个摩擦片组中产生气隙。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其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制造并且引起尽可能少的拖曳力矩。
[0005]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有利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给出。
[0006]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变速器尤其是自动变速器的、例如以摩擦片结构方式或类似方式的摩擦切换元件。设置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一支架、如内摩擦片支架或外摩擦片支架的第一摩擦元件和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二支架、如外摩擦片支架或内摩擦片支架的第二摩擦元件,第一摩擦元件(如内摩擦片或外摩擦片)和第二摩擦元件(如外摩擦片或内摩擦片)作为具有重合摩擦面的摩擦配合件为了传递转矩能相互接触。多个摩擦元件构成一个摩擦片组,在此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交替沿轴向相继设置并且通过操作可在摩擦切换元件的闭合状态中相互压紧,以便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组之间传递转矩。
[0007]根据本发明规定,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具有一个大致环形构造的摩擦面,相应另一摩擦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径向伸入重合区域中的摩擦面元件或类似物作为对应的摩擦面。
[0008]通过这种方式减小两个摩擦元件之间的接触面或者说对应的摩擦面,因为通过在摩擦元件之一即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上设置多个单个的摩擦突起或摩擦齿使摩擦面沿圆周方向多次中断。沿圆周方向的中断例如通过所设置的摩擦面元件或者说摩擦突起或摩擦齿之间的缺口实现。因此,可相互摩擦锁合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除了各突出的摩擦面元件之外沿径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以便减小重合区域或者说减小彼此重合的摩擦面。由此,冷却剂和/或润滑剂、如油或类似物可几乎无阻碍地径向穿流。此外,接触面被限制到最小,在所述接触面中通过剪切冷却和润滑剂产生拖曳力矩。
[0009]优选相应设置的摩擦面元件可一体成型在相应摩擦元件上。由此可在制造所提出的摩擦切换元件时产生进一步的成本优势。
[0010]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实施方式范畴中优选可规定,摩擦切换元件构造为湿式运行的摩擦切换元件,其中,流体、优选用于润滑和冷却的油在摩擦面区域中通过摩擦元件组或者说摩擦片组。
[0011 ]优选所提出的摩擦切换元件可在自动变速器中用作断开的切换元件,因为借助这种切换元件可无缺陷地无动力中断地切换,而该摩擦切换元件不承受热负荷。断开的切换元件的特征在于,该摩擦切换元件在最低挡中闭合、在最高挡中打开并且在所有挡位的顺序换挡中仅改变切换状态一次。
[0012]因此,在所提出的切换元件中产生特别小的拖曳力矩,由此显著减小了车辆燃料消耗。此外,减小的摩擦面导致重量减轻、安装空间需求减少以及制造成本降低。此外也减小了惯性矩,从而在设有具有本发明摩擦切换元件的变速器的车辆中可改善行驶动力学。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规定,至少一个摩擦元件与相应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在相互面对的摩擦面上在横截面中或者说沿轴向方向斜切、构造成锥形或者说轴向变细的。通过例如削平或以类似方式构造内摩擦元件和/或外摩擦元件,可节省轴向安装空间。同时还可提高强度,因为摩擦片或者说摩擦元件在承受高负荷的区域中构造得更厚。承受高负荷的区域尤其是指摩擦元件上设有传动齿部的区域。此外可改善散热,因为摩擦面元件以更大面积连接到每个摩擦元件的环形横截面上,由此可承受更高的热负荷。通过削平或者说锥度效应以有利方式减小了用于闭合摩擦元件所需的轴向压紧力。此外在制造摩擦切换元件时需要较小的变形度。
[0014]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在所提出的摩擦切换元件中设置强制隔开器,由此相邻的摩擦元件也在打开状态中保持距离并且在被加载状态中、即在摩擦切换元件闭合时不起作用。强制隔开器例如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在至少一个摩擦面元件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个沿摩擦元件的轴向方向有弹性的弹簧接片元件或类似物。通过摩擦元件的该强制隔开器在摩擦片组中冷却剂和/或润滑剂能以较小的流动阻力径向穿流。由此降低了空隙中的剪切力以及拖曳力矩。
[0015]摩擦切换元件可液压、气动、机电或机械地操作。优选液压地操作湿式运行的摩擦切换元件,因为作为液压介质可使用已有冷却和润滑剂。所提出的摩擦切换元件的摩擦元件可由金属板、钢或类似物制成。钢可含有碳、如C15、C60、C75。摩擦元件可被硬化、如氮碳共渗或气体渗氮。类似于同步装置作为摩擦元件的涂层可设置烧结物、钼、碳或类似物。此外,类似于纸衬,至少一个摩擦元件可具有槽或类似物、如平行槽、格栅槽、瓶颈槽。
[0016]所提出的摩擦切换元件可用于无动力中断换挡变速器中。也可想到,摩擦切换元件用于无级的多范围变速器或车辆电动驱动装置中。其它可能的应用是全轮解耦装置、减速器解耦装置、换向齿轮组和范围齿轮组。
[0017]除了上述摩擦切换元件外,本发明也要求保护一种用于车辆的包括如此构造的摩擦切换元件的自动变速器。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如下:
[0019]图1和2示出本发明摩擦切换元件的不同局部图,其包括构造为内摩擦片的、具有多个径向向外突出的摩擦面元件的摩擦元件;
[0020]图3和4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多个局部图,其包括构造为外摩擦片的、具有多个径向向内突出的摩擦面元件的摩擦元件;
[0021]图5和5A示出在多个半径上成型在内摩擦片上的摩擦面元件的多个局部图;
[0022]图6和7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多个局部图,其包括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摩擦面元件两侧的肋状加强部;
[0023]图8至16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不同局部图,其包括沿圆周方向成型在摩擦面元件上的弹簧接片元件用于强制隔开相邻的摩擦元件;
[0024]图17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示意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在相应传动齿部区域中通过弹簧元件强制隔开的摩擦元件;
[0025]图18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示意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在相对应摩擦面上斜切和因此锥形的摩擦元件;
[0026]图19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示意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在摩擦面元件区域中具有较小轴向厚度的摩擦元件;
[0027]图20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示意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在环形摩擦面区域中具有较小轴向厚度的摩擦元件;
[0028]图21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示意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在环形摩擦面区域中并且在摩擦面元件区域中具有较小轴向厚度的摩擦元件;
[0029]图22和23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多个细节图,其设有沿圆周方向在入口和出口区域上具有倒角或半径的摩擦面元件;
[0030]图24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示意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固定在一个共同支架上的摩擦元件,所述摩擦元件具有沿轴向方向重合地相继设置的摩擦面元件;
[0031]图25示出抗扭地容纳图24所示内摩擦元件的内摩擦片支架的示意图,其具有匹配的传动齿部;
[0032]图26和27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不同示意局部图,其作为摩擦片组设有设置在摩擦片组端部上并且与中间摩擦面半径向外沿沿轴向方向间隔开的支撑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图1至27中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的不同实施方式示例性地作为摩擦片式切换元件示出。
[0034]摩擦切换元件包括多个抗扭地固定在第一支架2上的第一摩擦元件I和多个抗扭地固定在第二支架4上的第二摩擦元件3。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3交替相继地作为摩擦片组设置,从而在第一摩擦元件I和第二摩擦元件3之间分别产生重合的摩擦面。为了传递转矩,摩擦元件I和3在轴向上被压紧在一起。
[0035]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3分别具有一个大致环形构造的摩擦面,相应另一摩擦元件1、3分别具有多个径向的伸入重合区域中的摩擦面元件5作为对应的摩擦面。
[0036]在图1和2中设置一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摩擦元件I构造为外摩擦片并且第二摩擦元件3构造为内摩擦片,分别大致环形构造的外摩擦片具有一个用于与外摩擦片支架2连接的外传动齿部6和一个大致环形的摩擦面7。内摩擦片、即第二摩擦元件3具有一个用于与内摩擦片支架4连接的内传动齿部8和多个在圆周上分布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并且与外摩擦片的环形摩擦面7重合的摩擦面元件5。
[0037]与图1和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反,在图3和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摩擦面元件5设置在构造为外摩擦片的第一摩擦元件I上并且环形摩擦面7设置在构造为内摩擦片的第二摩擦元件3上。摩擦面元件5在圆周上分布地、径向向内突出地并且与环形摩擦面7重合地设置。图2和4中所示的摩擦片组上的箭头表示用于闭合本发明摩擦切换元件的作用轴向力。
[0038]与根据图1至4的两种实施方式无关地规定,可相互摩擦锁合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3除了突出的摩擦面元件5之外沿径向方向相互间隔开。
[0039]摩擦面元件5—体成型在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3上,以致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分开的齿状摩擦面或接触面,它们可在摩擦切换元件的闭合状态中与大致环形的摩擦面7相互接触。摩擦面元件5可在长宽比、角度、边缘形状和表面结构方面优化,以便提供可尽可能低成本制造的并且具有小拖曳力矩的摩擦切换元件。
[0040]图5和5A示出根据图1和2的实施方式的成型在第二摩擦元件3基体上的摩擦面元件5的细节图。为了提高与摩擦面元件5—体构造的摩擦元件3的机械强度而规定,环形横截面朝向摩擦面元件5方向增大。这表示,在图5和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大致环形的摩擦元件3的外圆周在成型的摩擦面元件5的区域中增大。在图5A中,齿状摩擦面元件5通过相继不同的半径Rl、R2成型在环形摩擦元件3上。摩擦元件3的环形基体的外圆周区域中的半径大于摩擦面元件5齿状摩擦面端部上的半径。通过这种方式,突出的摩擦面元件5到基体的过渡在其应力曲线方面被优化。环形横截面朝向摩擦面元件5方向增大,由此摩擦片组总体上可在径向上构造得更为紧凑。因此摩擦面元件5在力传递中将弯曲力矩导入环形几何形状中。为了有利地设计摩擦元件3上由此产生的应力曲线,有意义的是,曲率从环形几何形状起首先以较大的半径Rl (长箭头)开始并且以较小的半径R2(短箭头)朝向摩擦面元件5方向延伸。摩擦面元件5上的几何形状曲线或者说半径曲线在摩擦齿或者说摩擦面元件5的两侧可构造成不同的(优先旋转方向)。
[0041]图6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侧视图,图7示出沿切线VI1-VII的剖面图。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沿圆周方向在摩擦面元件5两侧成型肋状加强部9。因此具有减小的摩擦片宽度或者说摩擦片厚度的区域邻接向外突出的摩擦面元件5的区域,以便在不增大摩擦面元件5摩擦面的情况下提高强度。减小的摩擦片宽度例如可作为倾斜部在摩擦面元件5本来的摩擦面旁通过成型技术产生。由此形成的肋部机械支撑摩擦面元件5。通过该强度增加摩擦片组可附加地设计得更为紧凑。这另外是低成本的并且提高了材料强度或冷作硬化。
[0042]图8以俯视图示出设有摩擦面元件5的摩擦元件1、3,在此沿圆周方向在摩擦面元件5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强制隔开的弹簧接片元件10和10A。
[0043]尤其是由图8、10、12至15可见,弹簧接片元件10、1A在相应摩擦元件1、3的轴向方向上构造成有弹性的并且在摩擦切换元件未被操作的状态中沿轴向方向突出于摩擦元件I或3的摩擦面。优选弹簧接片元件10、10A与摩擦面元件5—体构造,尤其是由图9、11、14和16可见。
[0044]优选每个摩擦面元件5上的各弹簧接片元件10、10A沿轴向方向相反地突出于相应摩擦元件1、3设置。在由多个摩擦元件1、3构成的摩擦片组中,尤其是如由图10和15所示,在一个摩擦元件I或3上的各弹簧接片元件10、10A沿轴向相反地作用于同一摩擦片支架2或4的各相邻摩擦元件I或3上。摩擦切换元件在图10和15中打开、即摩擦片或者说摩擦元件1、3处于卸载状态中。可以看出,弹簧接片元件10、1A使相邻的摩擦元件I保持距离。通过该被保持的距离,穿流空隙的冷却和润滑油受到较少剪切并且因此产生较小拖曳力矩。
[0045]与弹簧接片元件10、10A的相应实施方式无关,相邻的摩擦元件1、3保持距离。在加载状态中、即在摩擦切换元件的闭合状态中,弹簧接片元件10、1A被挤压或者说被压开并且本来的摩擦面相互接触。为了确保特别好的强制隔开功能,优选弹簧接片元件10、10A构造得薄于摩擦元件1、3或摩擦面元件5。理想的是,多个这种弹簧接片元件10、10A在圆周上分布地设置,以便在卸载状态中实现摩擦元件1、3的按规定分离。弹簧接片元件10、10A并非必须如在此所示固定在摩擦面元件5上。也可使用专门用于容纳弹簧接片元件10、10A的携动器或类似物。在此情况下,用于弹簧接片元件10、1A的容纳部也构造得薄于摩擦元件1、3其余部分。
[0046]整个摩擦片组的设计气隙可大于各摩擦元件1、3的弹簧行程总和。这表示,在摩擦切换元件打开时弹簧接片元件10、10A也可完全抬起,即它们并非必须摩擦。这在弹簧接片元件10、10A在转速差下工作、即作用于不同支架2、4的摩擦元件1、3上时尤为重要。
[0047]例如在图12、14、15和16中示出摩擦元件3作为衬面式摩擦片,其具有摩擦衬面、如纸衬或类似物。与此相反,在图13中示出无摩擦衬面的摩擦元件3。
[0048]图17示出强制隔开器的另一种可能性。在该实施方式中同一摩擦片支架2、4的摩擦元件1、3在相应传动齿部6、8的区域中通过各个弹簧元件11、12强制隔开,在此弹簧元件
11、12仅示意性示出,但不仅可以是弹簧,也可构造为弹簧板或类似物。弹簧元件11、12作用于例如配置给同一摩擦片支架2、4的摩擦片或者说摩擦元件1、3。因此在摩擦元件1、3之间不存在转速差。借助弹簧元件11、12,相应支架2、4的摩擦元件1、3相互隔离并且不同支架2、4的摩擦元件1、3仅在两个摩擦位置上相互隔离。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设置定义的气隙并且在切换元件的打开状态中仅出现可忽略不计的少许拖曳力矩。因此,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构成的摩擦片组居中地相互定向。
[0049]图18至21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不同实施方式,通过它们可实现更高的机械强度并且节省轴向安装空间。此外,可改善散热并且减小轴向压紧力并且另外可在制造时实现摩擦元件1、3较小的变形度。
[0050]图18示出一种摩擦切换元件,其中,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3在相互面对的摩擦面上在横截面中斜切或构造成锥形。尤其是基于锥度效果减小所需的轴向压紧力。在该实施方式中,摩擦面元件5和摩擦面7的轴向变细对称地构造。也可设置不对称或单侧的削平部。
[0051 ]图19示出一种摩擦切换元件,其中,摩擦面元件5在轴向方向上比在第二摩擦元件3传动齿部8的区域中具有更小的厚度。在该实施方式中,摩擦面元件5的变细部对称地构造。也可设置不对称或单侧的削平部。
[0052]图20示出一种摩擦切换元件,其中,第一摩擦元件I在环形摩擦面7区域中沿轴向方向比在传动齿部6区域中具有更小的厚度,并且摩擦面元件5在其厚度中无变化地构造。在该实施方式中环形摩擦面7的变细部对称地构造。也可设置不对称或单侧的削平部。
[0053]在图21中示出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图19和20所示的实施方式相互组合。
[0054]在图22和23中示出摩擦切换元件的不同细节图,其中,在摩擦面元件5上沿圆周方向在入口和出口区域上设有倒角或半径。摩擦面元件5或者说摩擦齿因此在其入口和出口区域中具有倒角或半径,以便保护相邻的摩擦元件。由此防止摩擦面元件5在一定程度上像车刀一样切削地在摩擦配合件上滑动。此外由此可减少拖曳力矩。
[0055]图24示出建议的具有安装辅助措施的摩擦切换元件,在安装辅助措施中规定,内摩擦片支架4的各摩擦元件3上的摩擦面元件5沿轴向方向重合地相继设置。在安装摩擦元件I或3时应确保摩擦面元件5或者说齿沿轴向方向相继排列。出于该原因,摩擦元件1、3具有传动齿部6、8,所述传动齿部在各个齿或齿槽上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相应于传动齿部3的安装装置现在可确保在希望的旋转位置中的安装。此外,摩擦元件1、3在该附图中构造成翻转对称的。翻转对称表示,在安装时哪一面朝上哪一面朝下并不重要。这降低错误安装可能性。
[0056]在传动齿部6、8内设有不同几何形状、如不同的齿宽和/或不同的齿槽宽度和/或不同的啮合角,以便在与对应支架2、4组合时强制实现摩擦面元件5沿轴向方向重合地相继设置的安装。
[0057]如图25所示,摩擦片支架4在其传动齿部15中具有与摩擦元件3匹配的几何形状,从而避免在错误旋转角度下的安装。
[0058]在图26和27中示出具有包括第一摩擦元件I和第二摩擦元件3的相应摩擦片组的建议的摩擦切换元件,该摩擦片组在图26中卸载或者说打开并且在图27中闭合或者说接合。用于操作摩擦切换元件并且用于施加所需轴向力的活塞13被相应操作,以致轴向力被施加到摩擦片组上。该力通过摩擦片组引导并且在最后一个摩擦元件I上进入摩擦片支架2中。由此最后一个摩擦元件I形成盘状。为了独立于盘地实现摩擦面上均匀的表面承压曲线图,提出,在起点和/或终点、在根据图26和27的图示中在摩擦元件组或者说摩擦片组的终点上设置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4并且该支撑元件从摩擦元件的相应的摩擦面的摩擦面中径向外或向内(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向外)地沿轴向方向间隔开。
[0059]附图标记列表
[0060]I 第一摩擦元件或者说摩擦片
[0061]2 第一支架
[0062]3 第二摩擦元件或者说摩擦片
[0063]4 第二支架
[0064]5 摩擦面元件
[0065]6 第一摩擦元件的传动齿部
[0066]7 环形摩擦面
[0067]8 第二摩擦元件的传动齿部
[0068]9 肋状加强部
[0069]10,1A弹簧接片元件
[0070]11 弹簧元件
[0071]12 弹簧元件
[0072]13 活塞
[0073]14 支撑元件
[0074]15 第二支架的传动齿部
[0075]Rl, R2 半径
【主权项】
1.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摩擦切换元件,所述摩擦切换元件包括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一支架(2)的第一摩擦元件(I)和至少一个配置给第二支架(4)的第二摩擦元件(3),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作为具有重合的摩擦面的摩擦配合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为了传递转矩能相互接触,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3)具有一个大致环形构造的摩擦面(7),其特征在于,相应另一摩擦元件(1、3)具有至少一个大致径向伸入重合区域中的摩擦面元件(5)作为对应的摩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可相互摩擦锁合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3)除了所述至少一个突出的摩擦面元件(5)之外沿径向方向彼此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摩擦面元件(5)在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3)的大致环形的基体的圆周上分布地设置。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元件(5)一体成型到第一或第二摩擦元件(1、3)上。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摩擦元件(I)构造为外摩擦片并且第二摩擦元件(3)构造为内摩擦片,大致环形构造的外摩擦片具有一个用于与外摩擦片支架(2)连接的外传动齿部(6)和一个大致环形的摩擦面(7),并且内摩擦片具有一个用于与内摩擦片支架(4)连接的内传动齿部(8)和多个在圆周上分布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并且与外摩擦片的环形摩擦面(7)重合的摩擦面元件(5)。(图1和2)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元件(I)构造为外摩擦片并且第二摩擦元件(3)构造为内摩擦片,大致环形构造的内摩擦片具有一个用于与内摩擦片支架(4)连接的内传动齿部(8)和一个大致环形的摩擦面(7),并且外摩擦片具有一个用于与外摩擦片支架(2)连接的外传动齿部(6)和多个在圆周上分布的、径向向内突出的并且与内摩擦片的环形摩擦面(7)重合的摩擦面元件(5)。(图3和4)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摩擦面元件(5)大致齿状地成型在摩擦元件(1、3)的环形基体上。(图5和5A)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摩擦面元件(5)通过相继不同的半径(R1、R2)成型在环形摩擦元件(1、3)上。(图5和5A)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基体内圆周或外圆周区域中的半径(Rl)大于摩擦面元件(5)的齿状摩擦面区域中的半径(R2)。(图5A)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沿圆周方向在摩擦面元件(5)两侧成型肋状加强部(9)。(图6和7)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摩擦面元件(5)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在摩擦元件(1、3)轴向方向上有弹性的弹簧接片元件(10、10A),用于在摩擦切换元件未被操作的状态中强制隔开摩擦元件(1、3)。(图8至16)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接片元件(10、10A)与摩擦面元件(5) —体构造。(图8至16)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摩擦面元件(5)两侧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弹簧接片元件(10、10A)。(图8至16)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接片元件(10、10A)沿轴向方向相反地突出于相应摩擦元件(1、3)地设置。(图8至16)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摩擦元件(1、3)上的各弹簧接片元件(10、10A)相反地作用于同一支架(2、4)的各相邻摩擦元件(1、3)。(图8至16)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同一支架(2、4)的各摩擦元件(1、3)在相应传动齿部(6、8)的区域中通过弹簧元件强制隔开。(图17)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第一和第二摩擦元件(1、3)在相互面对的摩擦面上沿轴向方向斜切或构造成锥形。(图18)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元件(5)沿轴向方向比在相应摩擦元件(1、3)的传动齿部(6、8)区域中具有更小的厚度。(图19)。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元件(1、3)在环形摩擦面(7)区域中沿轴向方向比在传动齿部(6、8)区域中具有更小的厚度。(图20和21)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摩擦面元件(5)上沿圆周方向在入口和/或出口区域上设有倒角或半径。(图22和23)。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共同支架(2、4)的各摩擦元件(1、3)的摩擦面元件(5)沿轴向方向重合地相继设置。(图24)2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在传动齿部(6、8、15)内设有不同的齿宽和/或不同的齿槽宽度和/或不同的啮合角,作为用于轴向重合设置摩擦面元件(5)的安装辅助措施。(图24和25)2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摩擦元件(1、3)构造成翻转对称的。(图24)2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4)沿轴向看设置在摩擦片组的起点和/或终点上并且从摩擦片组的摩擦元件(1、3)的相应的摩擦面的摩擦面中径向外或向内地沿轴向方向间隔开。(图26和27)2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湿式运行的摩擦切换元件。2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各第一和/或第二摩擦元件(1、3)之中的至少一个在摩擦面(7)区域中和/或摩擦面元件(5)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开槽。2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元件(1、3)由硬化的钢和/或氮碳共渗的钢制成。2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切换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切换元件作为断开的切换元件用于自动变速器中。
【文档编号】F16D13/69GK105960541SQ20148007326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发明人】M·赖施, P·齐默, S·贝克, C·西布拉
【申请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