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9106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曲轴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功率输出端,沿自由端至功率输出端方向投影,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是第一曲拐、第二曲拐和第三曲拐,第一曲拐与第二曲拐之间以及第二曲拐与第三曲拐之间的夹角均为120°,曲轴的发火顺序为1?2?3。本发明的发火顺序有利于降低曲轴系的扭振振幅,改善曲轴的强度、扭振和强度的性能。
【专利说明】
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的扭振振幅较大,并且曲轴的强度性能较差,并且三缸曲轴的供油能力较差,油道布置困难并且不容易加工。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从而克服现有的曲轴扭振振幅大且强度性能差的缺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曲轴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功率输出端,沿自由端至功率输出端方向投影,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是第一曲拐、 第二曲拐和第三曲拐,第一曲拐与第二曲拐之间以及第二曲拐与第三曲拐之间的夹角均为 120°,曲轴的发火顺序为1-2-3。
[000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曲轴的每个曲柄臂关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与曲轴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对称,第一曲拐和第三曲拐的每个曲柄臂的下端设有弧状的配重块,曲柄臂的中心轴线与配重块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〇°?45°。[〇〇〇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曲拐上靠近自由端的主轴颈上设有水平的第一油道,第一油道垂直于曲轴的中心轴线;第二曲拐上靠近自由端的主轴颈上设有第二油道,在第二油道的径向截面上,第二油道垂直于第二曲拐的曲柄臂的中心轴线;第三曲拐两侧的主轴颈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在第三油道的径向截面上,第三油道垂直于第三曲拐的曲柄臂的中心轴线。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连杆轴颈上设有两个轴向对称的出油孔,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第四油道的中心分别设有连通孔,连通孔与相邻的出油孔之间设有通道,形成斜油道。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油孔的轴心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径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曲轴的中心轴线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90。。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油孔的轴心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径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曲轴的中心轴线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〇〇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曲拐上对称设有两个减重孔,减重孔自每个曲拐一侧的曲柄臂延伸至相应的连杆轴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发明的发火顺序有利于降低曲轴系的扭振振幅,改善曲轴的强度、扭振和强度的性能;曲柄臂和配重块的设计有利于曲轴的轻量化,降低曲轴的内力矩,提高曲轴的动平衡率;油道的布置方便加工,并且可充分润滑主轴承和连杆轴承,改善了 V型发动机的轴颈轴承的润滑效果;减重孔有利于曲轴的轻量化。【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
[0015] 图2是图1的A-A视图。
[0016] 图3是图1的B_B视图。[〇〇17] 图4是图1的C-C视图。
[0018] 图5是图1的D-D视图。
[0019] 图6是图1的E-E视图。
[0020]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 -第一曲拐,2-第二曲拐,3-第三曲拐,4-自由端,5-功率输出端,6-第一油道,7-第二油道,8-第三油道,9-第四油道,10-出油孔,11-斜油道,12-减重孔,13-连通孔,14-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3]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4]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包括曲轴1和4 个配重块14。
[0025]如图1所示,曲轴1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4和功率输出端5,沿自由端4至功率输出端 5方向投影,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是第一曲拐1、第二曲拐2和第三曲拐3,第一曲拐1与第二曲拐2之间以及第二曲拐2与第三曲拐3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如图2和4所示。具体来说,沿自由端4至功率输出端5方向投影,如果第一曲拐1竖直向上(12点方向),则第二曲拐2向右下方倾斜(4点方向),第三曲拐3向左下方倾斜(8点方向)。曲轴的发火顺序为1 -2-3。
[0026]如图2-6所示,曲轴的所有曲柄臂的形状完全相同,曲柄臂关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与曲轴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对称。第一曲拐1和第三曲拐3的每个曲柄臂的下端设有配重块2,配重块2呈弧状,曲柄臂的中心轴线与配重块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 45°。由于曲柄臂和配重块均为对称部件,这有利于曲轴的轻量化,降低曲轴的内力矩,提高曲轴的动平衡率。
[0027]如图1-2所示,第一曲拐1上靠近自由端4的主轴颈上设有水平的第一油道6,第一油道6垂直于曲轴的中心轴线。如图1、4所示,第二曲拐2上靠近自由端4的主轴颈上设有第二油道7,在第二油道7的径向截面上,第二油道7垂直于第二曲拐2的曲柄臂的中心轴线。如图1、5-6所示,第三曲拐3两侧的主轴颈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三油道8和第四油道9,在第三油道8的径向截面上,第三油道8垂直于第三曲拐3的曲柄臂的中心轴线。
[0028]如图1-6所示,每个连杆轴颈上设有两个轴向对称的出油孔10,第一油道6、第二油道7、第三油道8、第四油道9的中心分别设有连通孔13,连通孔13与相邻的出油孔10之间设有通道,形成斜油道11。
[0029]出油孔10的轴心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径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曲轴的中心轴线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优选地,如图3所示,出油孔10的轴心与第一连杆轴颈101的径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曲轴的中心轴线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0030]优选地,每个曲拐上对称设有两个减重孔12,减重孔12自每个曲拐一侧的曲柄臂延伸至相应的连杆轴颈,并且减重孔12均避开了斜油道11。
[0031]本发明的发火顺序有利于降低曲轴系的扭振振幅,改善曲轴的强度、扭振和强度的性能;曲柄臂和配重块的设计有利于曲轴的轻量化,降低曲轴的内力矩,提高曲轴的动平衡率;油道的布置方便加工,并且可充分润滑主轴承和连杆轴承,改善了 V型发动机的轴颈轴承的润滑效果;减重孔有利于曲轴的轻量化。
[0032]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一种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曲轴的两端分别为自由端和功率输出端,其特征在 于,沿所述自由端至所述功率输出端方向投影,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是第一曲拐、第二曲拐和 第三曲拐,所述第一曲拐与所述第二曲拐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曲拐与所述第三曲拐之间的夹 角均为120°,所述曲轴的发火顺序为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每个曲柄 臂关于相应的连杆轴颈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对称,所述第一曲拐 和所述第三曲拐的每个曲柄臂的下端设有弧状的配重块,所述曲柄臂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配 重块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4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拐上 靠近所述自由端的主轴颈上设有水平的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垂直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 线;所述第二曲拐上靠近所述自由端的主轴颈上设有第二油道,在所述第二油道的径向截 面上,所述第二油道垂直于所述第二曲拐的曲柄臂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三曲拐两侧的主轴 颈上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在所述第三油道的径向截面上,所述第三 油道垂直于所述第三曲拐的曲柄臂的中心轴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杆轴颈上设有 两个轴向对称的出油孔,所述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油道、所述第三油道、所述第四油道的中 心分别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相邻的出油孔之间设有通道,形成斜油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的轴心与 相应的连杆轴颈的径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与相应的连杆轴颈 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的轴心与 相应的连杆轴颈的径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曲轴的中心轴线与相应的连杆轴颈 的中心轴线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曲拐上对称设有 两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自每个曲拐一侧的曲柄臂延伸至相应的连杆轴颈。
【文档编号】F16C3/10GK106015305SQ20161063137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8月4日
【发明人】黄第云, 沈捷, 蔚兴建, 张发雄, 康利强, 王海鹏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