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4934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动力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第一接合套用于与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第一接合套与螺旋桨输出轴连接。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第二接合套用于与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第二接合套与车轮输出轴连接。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换挡装置连接,换挡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本发明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
【专利说明】
动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动力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陆两栖车(英文:amphibian vehicle)亦可被称作水陆两用车,水陆两用船或者是水陆两用艇。现代生活讲究的是多用和便利,渐渐的人们希望汽车不单单是汽车,还能在陆地上行走,于是水陆两栖车应运而生。因为水陆两栖车涵盖了非常特别的水陆两用性能,使得它能够在不考虑桥梁以及渡轮的限制条件下穿越水域。水陆两栖车在旅游或者军事方面有重要意义,可以不受水陆变化的干扰,方便行走位置,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
[0003]但是现有的水陆两用车通常质量较大,在动力转换时可能会出现传动不平稳,动力转换不及时,甚至影响转换后的动力传输,行驶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
[0005]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种动力转换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
[0007]所述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
[0008]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接合套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连接;
[0009]所述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接合套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
[0010]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所述换挡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
[001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一锥环,所述第一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一锥盘接合或脱离。
[001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接合套设置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上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二锥环,所述第二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二锥盘接合或脱离。
[001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套内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螺旋桨输出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套连接。
[001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车轮输出轴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
[0016]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套设置有第三锥盘,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有第三锥环,所述第三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三锥盘接合或脱离。
[001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车轮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接合套设置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
[001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轮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上设置有第四锥盘,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有第四锥环,所述第四锥环用于与所述第四锥盘接合或脱离。
[0019]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接合控制机构、第二接合控制机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旋转套;
[0020]所述第一接合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为U形,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操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
[0021 ]所述第二接合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操作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为U形,所述第五连接杆与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
[00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通过换挡装置控制第一接合套与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控制第二接合套与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当第一接合套与第一传动套接合时,动力输入轴转动并通过第一传动套带动第一接合套,第一接合套带动螺旋桨输出轴转动;当第二接合套与第二传动套接合时,动力输入轴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传动套,第二传动套带动第二接合套,第二接合套带动车轮输出轴。该动力转换装置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分动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的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分别为:
[0028]动力转换装置100;
[0029]分动器110;
[0030]动力输入轴111;第一传动套1111;第一锥盘1112;第一齿轮1113;第一轴承1114;第三轴承1115;
[0031]螺旋桨输出轴112;第一挡块1121;第二锥盘1122;第四轴承1123;
[0032]车轮输出轴113;第二挡块1131;第四锥盘1132;第五轴承1133;第六轴承1134;
[0033]第一接合套114;第一锥环1141;第一拨叉1142;第二锥环1143;第一销柱1144;
[0034]第二接合套115;第三锥环1151;第二拨叉1152;第四锥环1153;第二销柱1154;
[0035]第二传动套116;第二齿轮1161;第二轴承1162;定距环1163;第三锥盘1164;
[0036]壳体117;
[0037]换挡装置120;第一接合控制机构121;第一操作杆1211;第一连接杆1212;第二连接杆1213;第三连接杆1214;第二接合控制机构122;第二操作杆1221;第四连接杆1222;第五连接杆1223;第六连接杆1224;第一滑轨123;第二滑轨124;旋转套125;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4]实施例
[0045]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换装置100,主要用于水陆两用车,实现陆地行驶状态和水上行驶状态的动力转换。该动力转换装置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110和换挡装置120。
[0046]请参阅图2,其中,分动器110包括壳体117、动力输入轴111、螺旋桨输出轴112、车轮输出轴113、第一接合套114和第二接合套115。动力输入轴111设置于壳体117内且其一端从壳体117伸出。螺旋桨输出轴112和车轮输出轴113分别设置于壳体117内,且分别一端伸出壳体117。
[0047]动力输入轴111的一端与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1111,第一接合套114用于与第一传动套1111接合或脱离,第一接合套114与螺旋桨输出轴112连接。
[0048]动力输入轴111设置有第一齿轮1113,第一齿轮1113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116。第二接合套115用于与第二传动套116接合或脱离,第二接合套115与车轮输出轴113连接。
[0049]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套114与第一传动套1111接合时,第二接合套115与第二传动套116脱离;第二接合套115与第二传动套116接合时,第一接合套114与第一传动套1111脱离。从而实现两种工作状态的切换。
[0050]第一接合套114和第二接合套115分别与换挡装置120连接,换挡装置120用于控制第一接合套114和第二接合套115。
[0051 ]第一传动套i 111上设置有第一锥盘1112,第一接合套114连接有第一锥环1141,第一锥环1141用于与第一锥盘1112接合或脱离。
[0052]第一接合套114套设于螺旋桨输出轴112上,第一接合套114设置有第一拨叉1142,第一拨叉1142与换挡装置120连接。
[0053]螺旋桨输出轴112上设置有第一挡块1121,第一挡块1121上设置有第二锥盘1122,第一接合套114连接有第二锥环1143,第二锥环1143用于与第二锥盘1122接合或脱离。
[0054]第一锥环1141和第二锥环1143之间通过第一销柱1144连接,该第一销柱1144穿过第一接合套114,从而将第一锥环1141、第一接合套114和第二锥环1143依次连接起来。
[0055]第一传动套ii 11内设置有一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114,螺旋桨输出轴112的一端伸入凹槽内,并通过第一轴承1114与第一传动套1111连接。
[0056]第二传动套116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161,车轮输出轴113套设有第二轴承1162,第二齿轮1161通过第二轴承1162与车轮输出轴113连接,第一齿轮1113与第二齿轮1161配合。作为优选,第二轴承1162为两个,两个第二轴承1162之间设置有一定距环1163,用来确定两个第二轴承1162之间的距离,并将两个第二轴承1162卡紧。
[0057]第二传动套116设置有第三锥盘1164,第二接合套115连接有第三锥环1151,第三锥环1151用于与第三锥盘1164接合或脱离。
[0058]第二接合套115套设于车轮输出轴113上,第二接合套115设置有第二拨叉1152,第二拨叉1152与换挡装置120连接。
[0059]车轮输出轴113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131,第二挡块1131上设置有第四锥盘1132,第二接合套115连接有第四锥环1153,第四锥环1153用于与第四锥盘1132接合或脱离。
[0060]第三锥环1151和第四锥环1153之间通过第二销柱1154连接,该第二销柱1154穿过第二接合套115,从而将第三锥环1151、第二接合套115和第四锥环1153依次连接起来。
[0061 ]动力输入轴111伸出壳体117的一端与壳体117之间通过第三轴承1115连接。螺旋桨输出轴112伸出壳体117的一端与壳体117之间通过第四轴承1123连接。车轮输出轴113的一端与壳体117通过第五轴承1133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7通过第六轴承1134连接。
[0062]另外,请参阅图3,换挡装置120包括第一接合控制机构121、第二接合控制机构122、第一滑轨123、第二滑轨124和旋转套125。
[0063]第一接合控制机构121包括第一操作杆1211、第一连接杆1212、第二连接杆1213和第三连接杆1214。
[0064]第一操作杆1211与第一连接杆121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接杆1212与第一滑轨123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213为U形,第二连接杆1213与旋转套125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21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212远离第一操作杆1211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1214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杆1214远离第二连接杆1213的一端与第一接合套114的第一拨叉1142连接。
[0065]第二接合控制机构122包括第二操作杆1221、第四连接杆1222、第五连接杆1223和第六连接杆1224。
[0066]第二操作杆1221与第四连接杆1222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接杆1222与第二滑轨124滑动连接,第五连接杆1223为U形,第五连接杆1223与旋转套125转动连接,第五连接杆1223的一端与第四连接杆1222远离第二操作杆1221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杆1224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接杆1224远离第五连接杆1223的一端与第二接合套115上的第二拨叉1152连接。
[0067]在换挡时,操作第一操作杆1211,第一操作杆1211摆动使第一连接杆1212沿第一滑轨123滑动,第一连接杆1212带动第二连接杆1213在旋转套125内转动,第二连接杆1213带动第三连接杆1214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拨叉1142移动。第一拨叉1142带动第一接合套114,使得第一锥环1141和第一锥盘1112接合或脱离。操作第二操作杆1221,第二操作杆1221摆动使第四连接杆1222沿第二滑轨124滑动,第四连接杆1222带动第五连接杆1223在旋转套125内转动,第五连接杆1223带动第六连接杆1224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拨叉1152移动。第二拨叉1152带动第二接合套115,使得第三锥环1151和第三锥盘1164接合或脱离。
[0068]该动力转换装置100在切换至螺旋桨工作时,操作第一操作杆1211使第一锥环1141和第一锥盘1112接合,操作第二操作杆1221使第三锥环1151和第三锥盘1164脱离,此时可使第四锥环1153和第四锥盘1132接合。动力系统带动动力输入轴111转动,动力输入轴111上的第一传动套1111转动,通过第一锥环1141和第一锥盘1112的接合,使得第一接合套114转动,第一接合套114带动螺旋桨输出轴112转动,从而实现动力传递至螺旋桨输出轴112。此时,动力输入轴111上的第一齿轮1113带动第二传动套116上的第二齿轮1161,使得第二传动套116转动,由于第三锥环1151和第三锥盘1164脱离,那么第二传动套116通过第二轴承1162仅相对车轮输出轴113转动,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二接合套115转动,如此,车轮输出轴113处于不工作的状态。
[0069]该动力转换装置100在切换至车轮工作时,操作第二操作杆1221使第三锥环1151和第三锥盘1164接合,操作第一操作杆1211使第一锥环1141和第一锥盘1112脱离,此时可使第二锥环1143和第二锥盘1122接合。动力系统带动动力输入轴111转动,动力输入轴111上的第一齿轮1113带动第二传动套116上的第二齿轮1161,使得第二传动套116转动,第二传动套116上的第三锥盘1164带动第三锥环1151,从而带动第二接合套115转动,第二接合套115带动车轮输出轴113,从而实现动力传递至车轮输出轴113。此时,由于第一锥盘1112和第一锥环1141脱离,第一传动套1111在转动时通过第一轴承1114仅相对螺旋桨输出轴112转动,而不会带动第一接合套114,如此,螺旋桨输出轴112处于不工作状态。
[007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转换装置100可实现传动平稳,转换操作非常方便,转换顺畅,能够使动力传输平稳,使行驶更加稳定。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分动器和换挡装置; 所述分动器包括动力输入轴、螺旋桨输出轴、车轮输出轴、第一接合套和第二接合套; 所述动力输入轴的一端与一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一接合套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连接; 所述动力输入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接合套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套接合或脱离,所述第二接合套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分别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所述换挡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合套和所述第二接合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一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一锥环,所述第一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一锥盘接合或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接合套设置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上设置有第二锥盘,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有第二锥环,所述第二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二锥盘接合或脱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套内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螺旋桨输出轴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传动套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套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车轮输出轴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车轮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套设置有第三锥盘,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有第三锥环,所述第三锥环用于与所述第三锥盘接合或脱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套套设于所述车轮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接合套设置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换挡装置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上设置有第四锥盘,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有第四锥环,所述第四锥环用于与所述第四锥盘接合或脱离。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接合控制机构、第二接合控制机构、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旋转套; 所述第一接合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操作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为U形,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操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合套连接; 所述第二接合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操作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为U形,所述第五连接杆与所述旋转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合套连接。
【文档编号】F16H63/32GK106015554SQ20161052636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5日
【发明人】董小飞, 刘文翰, 王斌, 吴云
【申请人】盐城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