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丝杠装置、以及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的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1066321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滚珠丝杠装置、以及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的安装方法
【专利摘要】滚珠丝杠装置(100)具有螺杆、隔着多个滚珠与螺杆螺纹接合的螺母(101)、用于使多个滚珠在螺杆和螺母之间循环的循环部件(103)、以及用于将循环部件(103)保持于螺母(101)的防脱部件(107)。在组装状态下在循环部件(103)的外径侧的面形成有剖面为圆弧状的突条(125);防脱部件(107)的中央部在组装状态下,外径侧的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内径侧的面向径向外方凹陷,成为从螺母(101)的轴向观察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曲面部(127);循环部件(103)的突条(125)与防脱部件(107)的曲面部(127)相卡合。
【专利说明】
滚珠丝杠装置、以及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作为例如重物移动用装置、加工用设备、精密定位装置等设备要素而使用的滚珠丝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构,已知有滚珠丝杠装置。图33是表示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0003]滚珠丝杠装置1101包括直线状的螺杆1102和圆筒状的螺母1103。在螺杆110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滚珠滚动槽1104。在螺母1103的内周面,形成有与螺杆1102的滚珠滚动槽1104相对向的螺旋状的滚珠滚动槽1105。螺母1103隔着可滚动地夹装于两滚珠滚动槽1104、1105之间的多个滚珠1106而嵌合于螺杆1102的外周侧,通过使螺杆1102旋转而能够使螺母1103沿螺杆1102的轴向移动。
[0004]在螺母1103的周壁,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该周壁而形成的循环嵌入件(日文圭;反向器)安装孔1107,在循环嵌入件安装孔1107嵌入有作为循环部件的循环嵌入件1108,该循环嵌入件1108具有用于使滚珠1106循环的大致S形的循环路1108a。由此,夹装于两滚珠滚动槽1104、1105之间的多个滚珠1106,利用循环嵌入件1108的捧起部而翻越螺杆1102的槽脊部1102a被导向循环嵌入件1108内部的滚珠循环路1108a,经由该滚珠循环路1108a返回相邻的两滚珠滚动槽1104、1105之间,从而滚珠1106循环。将这样在螺母的周壁具备具有用于使滚珠循环的大致S形的循环路的循环部件的类型的滚珠丝杠装置,称为反向器式滚珠丝杠装置、或者内部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
[0005]在这样的反向器式滚珠丝杠装置、或者内部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中,有时具有用于将循环嵌入件保持于螺母并防止循环嵌入件从螺母脱落的部件。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 — 962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
[0006]图34是表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1110的结构的立体组装图。另外,图36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1110的侧视图。如图34所示,在专利文献I中,在设置于螺母1110的周壁的通孔1112中嵌入循环嵌入件1114,在循环嵌入件1114的外径侧配置作为防脱部件的第二嵌入件1116,该第二嵌入件1116用于将循环嵌入件1114保持于螺母1110并防止循环嵌入件1114向螺母1110的径向外方脱落。
[0007]在专利文献I中,在螺母1110的周壁的外周侧,沿着螺母1110的预定弦延伸形成有用于收容作为防脱部件的第二嵌入件1116的收容槽1118,另外,在收容槽1118的两侧面的底部,沿着上述弦延伸形成有一对槽1120、1120。第二嵌入件1116以一对槽1120、1120作为引导件而从上述弦的延伸方向插入螺母1110的收容槽1118。
[0008]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循环嵌入件1114上施加了要沿螺母1110的径向脱落的负荷,第二嵌入件1116也会承受该负荷,因此,循环嵌入件1114被第二嵌入件1116保持于螺母1110,从而能够防止循环嵌入件1114从螺母1110脱落。
[0009]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 211898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利用粘接剂将用于使滚珠循环的循环嵌入件保持于螺母的安装孔的滚珠丝杠装置。
[0010]在先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9624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2118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5]图35是表示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将第二嵌入件1116向螺母1110组装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5A表示螺母1110的外径小的情况,图35B表示螺母1110的外径大的情况,图35C表示螺母1110的外径更大的情况。另外,第二嵌入件1116向螺母1110的组装是在循环嵌入件1114组装到螺母1110之后进行的。
[0016]在螺母1110的外径小的情况下,如图35A所示,第二嵌入件1116能够从螺母1110的外周面侧沿着上述弦的延伸方向经由引导槽1120、1120容易地插入收容槽1118,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嵌入件1116配置于循环嵌入件1114的外径侧的预定位置。
[0017]但是,在螺母1110的外径大的情况下,需要将螺母1110侧的收容槽1118形成得大。也就是说,需要将收容槽1118和引导槽1120、1120形成得深。这样一来,如图35B所示,难以将第二嵌入件1116定位到循环嵌入件1114的外径侧的预定位置。在螺母1110的外径更大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深收容槽1118,但是,如图35C所示,仅在通孔1112的周边部形成收容槽1118和引导槽1120、1120,将第二嵌入件1116在垂直方向插入收容槽1118、在接触到了收容槽1118的底部的状态下使之沿上述弦的延伸方向滑动而将第二嵌入件1116配置在预定的位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以将第二嵌入件1116定位到循环嵌入件1114的外径侧的预定位置。这样,由于螺母1110的大小,会导致循环嵌入件1114和第二嵌入件1116向螺母1110的组装费事。
[0018]另外,如图34所示,在专利文献I的循环嵌入件1114中,形成有在安装状态下在上述弦的延伸方向上向相反方向突出的一对鳍状的突出部1117、1117。另一方面,如图36所示,在螺母1110,在与收容槽1118相连的通孔1112的部分且在上述弦延伸的方向上相对的内壁形成有一对槽部1119、1119。各槽部1119在螺母1110的外周面侧端部向收容槽1118开放,在螺母1110的内周面侧端部封闭。在组装循环嵌入件1114时,一对鳍状的突出部1117、1117卡合于一对槽部1119、1119,从而防止循环嵌入件1114落入螺母1110的内径侧,并且进行循环嵌入件1114相对于螺母1110的相位确定。
[0019]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滚珠丝杠装置,在进行了循环嵌入件1114相对于螺母1110的相位确定之后将第二嵌入件1116组装到螺母,所以,循环嵌入件1114和第二嵌入件1116的组装费事。
[0020]另外,专利文献2那样的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直到粘接剂固化为止需要大约24小时那样长的时间,所以,存在制造时间长、费事的问题。
[0021]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其课题是,提供能够将循环部件和用于将循环部件保持于螺母的保持部件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从螺母脱落的方式容易地组装到螺母的滚珠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安装方法。
[002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3]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具有:直线状延伸的螺杆,该螺杆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螺母,该螺母在内周面具有与上述螺杆的螺旋状的槽相对向的螺旋状的槽;以及多个滚珠,所述多个滚珠能滚动地配置于上述螺杆的螺旋状的槽和上述螺母的螺旋状的槽之间;上述螺母隔着上述多个滚珠嵌合于上述螺杆,具有用于使上述多个滚珠在上述螺杆的槽和上述螺母的槽之间循环的循环部件,在比上述循环部件靠径向外方配置有用于将上述循环部件保持于上述螺母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部件具有通过接触于上述螺母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在径向的移动的限制部;为了保持上述循环部件,在上述循环部件和上述保持部件设有用于卡合上述循环部件和上述保持部件的卡合机构。
[0024]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卡合机构是在组装状态下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外径侧的面的突出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并与上述突出部卡合的曲面部。
[0025]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突出部是在组装状态下在轴向延伸的突条。
[0026]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突出部是部分球形。
[0027]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保持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
[0028]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通过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曲面部相卡合而进行上述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定位。
[0029]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循环部件固定于上述螺母,之后上述卡合机构进行卡合,从而上述保持部件被固定于上述螺母。
[0030]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卡合机构包括在组装状态下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外径侧的面的第一突条和第二突条、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且与上述第一突条相卡合的第一槽部和与上述第二突条相卡合的第二槽部构成。
[0031]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第一突条和上述第一槽部在组装状态下在上述螺母的预定的弦延伸的方向延伸。
[0032]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在上述螺母的周壁,形成有收容上述保持部件的收容槽;上述第一突条具有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径侧的面的外缘部进一步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限制部是上述突出部,通过上述突出部的内径侧的面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相接触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相对于上述螺母向径向内方的移动。
[0033]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突出部的上述内径侧的面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径侧的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
[0034]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第二突条和上述第二槽部在组装状态下在上述螺母的轴向延伸。
[0035]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通过上述第一突条与上述第一槽部相卡合而进行上述循环部件相对于上述螺母的相位确定。
[0036]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通过上述第二突条与上述第二槽部相卡合而进行上述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定位。
[0037]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在上述螺母和上述保持部件,设有用于将上述保持部件卡定于上述螺母的卡定机构。
[0038]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卡定机构是形成于设置于上述螺母的周壁并收容上述保持部件的收容槽的卡定槽、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并与上述卡定槽相卡合的卡定突条。
[0039]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卡定机构是形成于设置于上述螺母的周壁并收容上述保持部件的收容槽的锥形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并与上述收容槽的上述锥形部相卡合的锥形部。
[0040]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保持部件由树脂形成。
[0041]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在上述螺母,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循环部件的安装孔;上述保持部件固定已被插入于上述安装孔的上述循环部件;上述限制部是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卡定于上述螺母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爪部;上述卡合机构包括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且用于安装上述保持部件的卡合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且卡合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的被卡合部;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具有能嵌合上述循环部件的孔部、以及沉孔部,已安装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的上述保持部件抵接于该沉孔部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向径向内侧的移动。
[0042]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外方面的轴部、以及比上述轴部粗且设置于上述轴部的顶端的头部;上述循环部件的外方面在上述循环部件已安装于上述螺母时位于上述螺母的径向外侧,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被卡合部包括能卡合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的开口。
[0043]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螺母的上述沉孔部和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头部之间弹性变形而向上述螺母的径向外侧对上述循环部件施力。
[0044]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形成为长圆形;上述保持部件包括长方形的板状部件,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0045]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
[0046]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在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形成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槽部;上述槽部收纳上述保持部件,由此限制上述保持部件以上述卡合部为中心旋转。
[0047]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在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在上述槽部的两侧形成峰部;上述峰部的顶部在相对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
[0048]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中,上述螺母的上述孔部和上述沉孔部是同心的;上述孔部是能嵌合上述循环部件的长圆形的通孔;上述沉孔部是圆形且直径比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
[0049]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安装方法,将上述循环部件从径向内侧插入于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将上述保持部件从径向外侧插入于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而安装于上述循环部件。
[0050]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安装方法,将上述保持部件安装于上述循环部件,以使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一致;将上述循环部件从径向内侧插入于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使上述保持部件以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为中心旋转,以使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
[0051 ]发明效果
[005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将循环部件和用于将循环部件保持于螺母的保持部件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从螺母脱落的方式容易地组装到螺母的滚珠丝杠装置、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安装方法。
【附图说明】
[0053]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立体组装图。
[0054]图2A是从螺母的内周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的图,图2B是图2A的B —B向视图,图2C是图2A的C—C向视图,图2D是图2C的D —D向视图,图2E是图2D的E—E向视图。
[0055]图3A是从螺母的内周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防脱部件的图,图3B是图3A的B —B向视图,图3C是图3A的C—C向视图,图3D是图3C的D —D向视图,图3E是图3D的E—E向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防脱部件的5面视图。
[0056]图4是从轴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主视图。
[0057]图5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侧视图。
[0058]图6A、6B分别是图5的6— 6向视剖视图,图6A表示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组装于螺母的状态,图6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的状态。
[0059]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向螺母组装防脱部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0060]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立体组装图。
[0061]图9A是从螺母的内周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的图,图9B是图9A的B — B向视图,图9C是图9A的C一C向视图,图9D是图9C的D — D向视图,图9E是图9D的E—E向视图。
[0062]图10A、1B分别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A、6B相对应的图,图1OA表示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组装于螺母的状态,图1O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的状态。
[0063]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立体组装图。
[0064]图12A是从螺母的内周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的图,图12B是图12A的B —B向视图,图12C是图12A的C —C向视图,图12D是图12C的D —D向视图,图12E是图12D的E—E向视图。
[0065]图13A—E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防脱部件的5面视图,图13A是从螺母的内周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防脱部件的图,图13B是图13A的B — B向视图,图13C是图13A的C —C向视图,图13D是图13C的D —D向视图,图13E是图13D的E —E向视图。
[0066]图14是从轴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主视图。
[0067]图15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侧视图。
[0068]图16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侧视图,表示在一方的通孔组装了循环部件的状态。
[0069]图17A、17B分别是图15的17—17向视剖视图,图17A表示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组装于螺母的状态,图17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的状态。
[0070]图18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向螺母组装防脱部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0071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立体组装图。
[0072]图20A是从螺母的内周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防脱部件的图,图20B是图20A的B —B向视图,图20C是图20A的C —C向视图,图20D是图20C的D —D向视图,图20E是图20D的E—E向视图。
[0073]图21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侧视图。
[0074]图22A、22B是图21的22— 22向视剖视图,图22A表示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组装于螺母的状态,图22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和防脱部件的状态。
[0075]图23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向螺母组装防脱部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0076]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24B是从径向外侧观察螺母内的循环部件的图,图24C是图24B的C一C剖视图,图24D是图24C的放大图。
[0077]图25A、25B、25C和25D分别示出循环部件的结构,图25A是外观图,图25B是从下侧观察图25A的循环部件的图即表示内方面的图,图25C是侧视图,图2?是从上侧观察图25A的循环部件的图即表示外方面的图。
[0078]图26是从径向外侧观察螺母的安装孔的图。
[0079]图27A、27B、27C和27D分别示出紧固部件的结构,图27A是长度方向的侧视图,图27B是宽度方向的侧视图,图27C是主视图,图27D是图27B的相反侧的宽度方向的侧视图。
[0080]图28A、28B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要将循环部件安装于螺母的样子,图28A是表示要将循环部件插入螺母的安装孔的样子的图,图28B是表示要将紧固部件装到循环部件的样子的图。
[0081 ]图29A、29B和29C表示已安装于螺母的循环部件,图29A是从径向外侧观察的图,图29B是从径向内侧观察的图,图29C是从侧方观察的剖视图。
[0082]图3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0B是从径向外侧观察螺母内的循环部件的图,图30C是图30B的C一C剖视图,图30D是图30C的放大图。
[0083]图31A、31B和31C表示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紧固部件已装到循环部件的样子,图31A是表示外方面的图,图31B是侧视图,图30C是表示外方面的变型例的图。
[0084]图32A、32B表示使第六实施方式中已装到循环部件的紧固部件旋转的样子,图32A是表示旋转前的图、图32B是表示旋转后的图。
[0085]图33是表示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0086]图34是表示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的结构的立体组装图。
[0087]图35A、35B和35C是表示在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中向螺母组装第二嵌入件的组装方法的图,图35A表示螺母的外径小的情况,图35B表示螺母的外径大的情况,图35C表示螺母的外径更大的情况。
[0088]图36是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110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9](第一实施方式)
[009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1]首先,对本说明书中的滚珠丝杠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方向进行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说明,滚珠丝杠装置的构成部件的方向,与滚珠丝杠、即作为形成于螺母的滚珠滚动槽的阴螺纹所涉及的轴向、径向、周向相同。
[0092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100的螺母1I的立体组装图。
[0093]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100是内部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滚珠滚动槽(省略图示)的直线状的螺杆(省略图示)、以及在内周面形成有与该螺杆的滚珠滚动槽相对向的螺旋状的滚珠滚动槽137(参照后述的图4)的圆筒状的螺母101,该螺母101隔着可滚动地夹装于两滚珠滚动槽之间的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而嵌合于螺杆的外周侧,通过使螺杆旋转而能使螺母沿螺杆的轴向移动。另外,关于滚珠丝杠装置100的螺杆和滚珠,由于是与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相同的结构,所以,在本说明书中,省略图示和结构的详细说明。
[0094]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100具有组装入螺母101的循环嵌入件、SP循环部件103。利用循环部件103,夹装于螺杆(省略图示)的滚珠滚动槽(省略图示)和螺母101的滚珠滚动槽137之间的多个滚珠(省略图示)返回相邻的两滚珠滚动槽之间而进行循环。在螺母101设置有从外周面侧向内周面侧沿径向贯通形成的通孔105。通孔105的剖面形成为大致圆形,循环部件103组装入通孔105中。
[009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100具有防脱部件107,该防脱部件107用于将组装于通孔105的循环部件103保持于螺母101并防止循环部件103从螺母101向径向外方脱落。如后所述,防脱部件107与循环部件103接触地配置于循环部件103的外径侧。
[0096]防脱部件107是由钢材等金属部件形成的矩形的板状部件,其中,在组装于螺母101的状态下,将螺母101的预定弦的延伸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即长边,将螺母101的轴向作为宽度方向即短边。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弦”是指螺母101的阴螺纹的节圆的弦中、与通孔105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弦。
[0097]在螺母101的周壁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用于收容防脱部件107的预定轴向宽度的收容槽111。收容槽111是在弦的延伸方向横过通孔105且在弦的延伸方向贯通螺母101的周壁的外周侧部分而形成的。收容槽111,其底面沿弦延伸的方向延伸形成,从螺母101的轴向观察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以螺母101的外周缘作为圆弧的部分圆形、换言之形成为弓形。在弓形的收容槽111的两侧面的底部,沿着收容槽111的底面延伸形成有在螺母101的轴向上向相反方向凹陷的一对卡定槽113、113。一对卡定槽113、113如后所述,在将防脱部件107插入弓形的收容槽111时作为引导件发挥作用。
[0098]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循环部件103的5面视图。在图2中,图2A是在组装状态下从螺母101的内周侧观察的图。图2B是图2A的B —B向视图。图2C是图2A的C —C向视图。图2D是图2C的D—D向视图。图2E是图2D的E—E向视图。另外,图2A中的水平方向即纸面左右方向是螺母101的轴向,垂直方向即纸面上下方向是螺母101的周向或者弦的延伸方向。
[0099]如图2的各图所示,循环部件103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图2A中的作为正面侧的一方的面119朝向螺母101的内周侧配置。在循环部件103的内周侧的面119,形成有作为用于使未图示的滚珠循环的槽的循环路115。循环路115如图2A所示,沿螺母101的大致周向延伸,形成为大致S形。在循环部件103的周向两侧面、即图2A中的上下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在周向向相反侧突出地形成的一对鳍状的突出部117、117。如图2A所示,从螺母1I的内周侧观察到的各鳍状的突出部117的形状是顶端侧为半圆的圆弧状。
[0100]从弦的延伸方向观察到的各鳍状的突出部117的形状,如图2B所示,为大致矩形。另外,从轴向观察到的循环部件103的形状,如图2C所示,形成为循环部件103的内周侧的面119为凹面状。该凹面成为与螺母101同心的圆筒内面状。另外,从该方向观察的各突出部117的形状形成为矩形。另外,如图2B?2E所示,循环部件103的外径侧的面123为平面。各突出部117的外径侧的面与该面123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10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2E所示,在循环部件103的面123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向螺母101组装的组装状态下向径向外方突出且沿轴向延伸的突条125。突条125的从轴向观察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圆弧状。
[0102]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防脱部件107的5面视图。在图3中,图3A是从螺母1I的内周侧观察的图。图3B是图3A的B —B向视图。图3C是图3A的C — C向视图。图3D是图3C的D — D向视图。图3E是图3D的E—E向视图。另外,图3A中的水平方向即纸面左右方向是螺母101的轴向,垂直方向即纸面上下方向是螺母101的周向或者弦的延伸方向。
[0103]如图3A、图3D所示,防脱部件107为大致矩形,在一对长边侧缘部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在向螺母101组装的组装状态下向轴向突出并沿防脱部件1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条109、109。另外,如图3C所示,防脱部件107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成为曲面部127。曲面部127形成为,在被组装于螺母101的状态下,外径侧的面向径向外方突出,内径侧的面向径向外方凹陷,从轴向观察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弧状。曲面部127在螺母101的轴向延伸形成,曲面部127的圆弧形状形成为,使得内径侧的面的曲率为与循环部件103的突条125嵌合的大小。由于防脱部件107为这样的结构,从而从弦的延伸方向观察的形状如图3B、图3E所示,为大致T字形。
[0104]图4是从轴向观察螺母101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在螺母101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螺母101的轴心延伸、用来插入未图示的螺杆的孔135。孔135在整个轴向以大致相同的内径形成。在孔135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滚珠滚动槽137。
[010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孔105在螺母101的周向隔开180°地设置两个。各通孔105从螺母101的内径侧延伸到外径侧,在弓形的收容槽111开放。各通孔105,在作为与收容槽111相连的部分的、在弦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向的内壁,形成有在弦的延伸方向上向相反方向凹陷形成的一对槽部139、139。各槽部139,在螺母1I的外周面侧端部,向收容槽111内开放,在螺母101的内周面侧端部,形成与收容槽111的底面平行的端面141而被封闭。在槽部139、139中,分别收容循环部件103的一对鳍状的突出部117、117。通过使一对鳍状的突出部117、117卡合于一对槽部139、139,循环部件103在组装于通孔105的状态下被限制向螺母101的内径侧的移动以及相对于螺母101的自转。
[0106]图5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101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一方的通孔105,在面朝图5的方向靠左侧形成。另一方的通孔105,在螺母101的周向上与一方的通孔105隔开180°地形成,在面朝图5的方向靠右侧形成。也就是说,一方的通孔105和另一方的通孔105在轴向错开地形成。
[0107]图6是图5的6— 6向视剖视图,图6A表示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组装于螺母101的状态,图6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的状态。
[0108]如图6A、6B所示,槽部139是使通孔105的内壁在弦的延伸方向凹陷成矩形状而形成的。另外,如图6A所示,组装于通孔105的循环部件103的外径侧的面123与组装于收容槽111的防脱部件107的内径侧的面相接触。另外,防脱部件107的突条109、109分别卡合于在收容槽111的两侧面的底部形成的卡定槽113、113中。
[0109]接着,对向螺母101组装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向螺母101的组装,图1所示,首先将循环部件103组装到螺母101的通孔105,然后将防脱部件107组装到收容槽111。
[0110]在向通孔105组装循环部件103时,将循环部件103从螺母101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方插入通孔105。然后,通过使循环部件103的一对突出部117、117卡合于通孔105的一对槽部139、139,而将循环部件103定位于通孔105内。此时,循环部件103的内周侧的面119与螺母101的内周面位于同一面上。另外,形成于循环部件103的外径侧的面123的突条125沿轴向延伸地配置于通孔105内。
[0111]关于防脱部件107向收容槽111的组装,在图7中例示出了两种组装方法。首先,第一方法是使防脱部件107从螺母101的外周面侧在收容槽111延伸的弦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法。该方法如下:将防脱部件107的两侧突条109、109的端部插入到在收容槽111的侧面形成的一对卡定槽113、113的端部,并保持原样地使防脱部件107沿着收容槽1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此时,一对卡定槽113、113与突条109、109相卡合,引导防脱部件107的插入。然后,当防脱部件107的一方端部到达循环部件103的突条125时,防脱部件107中,该一方端部翻越突条125,与突条125抵接的部分一边弹性变形,防脱部件107—边在弦的延伸方向前进。当防脱部件107的曲面部127到达突条125时,曲面部127与突条125卡合。具体地说,突条125卡合于曲面部127的内径侧。由此,防脱部件107被定位于预定位置。这样,完成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向螺母101的组装。
[0112]另外,第二方法是如下方法:从螺母101的外周面侧,相对于收容槽111的底面在大致垂直的方向将防脱部件107按入收容槽111内,然后使防脱部件107沿着收容槽1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在该方法中,首先,从组装于螺母101的循环部件103的径向外侧且稍稍偏离螺母101的中心的位置,朝向收容槽111的底面在垂直方向将防脱部件107按入收容槽111内。然后,当防脱部件107到达收容槽111的底面、防脱部件107的突条109、109卡合于一对卡定槽113、113时,接下来与上述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107沿着收容槽1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此时,一对卡定槽113、113与突条109、109相卡合,引导防脱部件107的插入。然后,与上述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107滑动,直到防脱部件107的曲面部127与循环部件10的突条125卡合为止。由此,防脱部件107被定位于预定位置。这样,完成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向螺母101的组装。
[0113]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配置于循环部件103的螺母101外径侧的防脱部件107容易地配置到预定位置。结果,能够减轻将循环部件103和防脱部件107组装到螺母101的工作量,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螺母的外径大,通过图7所例示的方法,也能够将防脱部件107容易地配置到预定位置。
[011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虽然经由未图示的滚珠从螺母101的内周侧传递到循环部件103的负荷被传递给防脱部件107,但是,由于防脱部件107是从与向通孔105插入循环部件103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S卩从螺母1I的弦的延伸方向插入到螺母1I的,所以,不会出现防脱部件107因循环部件103要脱落的方向的负荷而脱落的问题。即,由于突条109、109卡合于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收容槽111的卡定槽113、113,从而能防止防脱部件107从螺母101向径向外方的脱落。因此,能够防止循环部件103脱落。
[0115]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费事地将循环部件103和用于将循环部件103保持于螺母101的防脱部件107容易地组装于螺母101,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103从螺母101脱落。
[0116](第二实施方式)
[0117]接着,对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18]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00的螺母101的立体组装图。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0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00,如图8所示,是循环部件20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19]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200的循环部件203的5面视图。在图9中,图9A是在组装状态下从螺母1I的内周侧观察的图。图9B是图9A的B — B向视图。图9C是图9A的C—C向视图。图9D是图9C的D —D向视图。图9E是图9D的E —E向视图。另外,图9A中的水平方向即纸面左右方向是螺母1I的轴向,垂直方向即纸面上下方向是螺母1I的周向或者弦的延伸方向。
[0120]如图9的各图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循环部件203的外径侧的面223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向螺母1I组装的组装状态下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大致部分球形的凸部245。循环部件203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21]图10A、10B分别是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A、6B相对应的图,图1OA表示循环部件203和防脱部件107组装于螺母101的状态,图1O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203和防脱部件107的状态。
[0122]如图1OA所示,组装于通孔105的循环部件203的外径侧的面223与组装于弓形的收容槽111的防脱部件107的内径侧的面相接触。另外,防脱部件107的突条109、109分别卡合于在收容槽111的两侧面的底部形成的卡定槽113、113。另外,循环部件203的凸部245卡合于防脱部件107的曲面部127。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循环部件203的凸部245卡合于防脱部件107的曲面部127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123]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向收容槽111组装防脱部件107的组装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参照图7)。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中,只要使防脱部件107沿着收容槽111的底面移动直到防脱部件107的曲面部127卡合于循环部件203的凸部245SP可。
[0124]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配置于循环部件203的外径侧的防脱部件107容易地配置到预定位置。结果,能够减轻将循环部件203和防脱部件107组装到螺母101的工作量,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螺母101的外径大,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防脱部件107容易地配置到预定位置。
[012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虽然经由未图示的滚珠从螺母101的内周侧传递到循环部件203的负荷被传递给防脱部件107,但是,由于防脱部件107是从与向通孔105插入循环部件203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即从螺母101的弦的延伸方向插入到螺母101的,所以,不会出现防脱部件107因循环部件203要脱落的方向的负荷而脱落的问题。即,由于突条109、109卡合于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收容槽111的卡定槽113、113,从而能防止防脱部件107从螺母101向径向外方的脱落。因此,能够防止循环部件203脱落。
[0126]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费事地将循环部件203和将循环部件203保持于螺母101的防脱部件107容易地组装于螺母101,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203从螺母101脱落。
[0127](第三实施方式)
[0128]接着,对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29]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的螺母301的立体组装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内部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而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如图11所示,循环部件303、防脱部件307和通孔305的结构分别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30]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具有组装入螺母301的循环嵌入件、即循环部件303。在螺母301设置有从外周面侧向内周面侧沿径向贯通形成的通孔305。通孔305的剖面形成为大致圆形,循环部件303组装入通孔305中。
[0131]另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具有防脱部件307,该防脱部件307用于将组装于通孔305的循环部件303保持于螺母301并防止循环部件303从螺母301向径向外方脱落。如后所述,防脱部件307与循环部件303接触地配置于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
[0132]本实施方式的防脱部件307由工程塑料构成。防脱部件307是在组装于螺母301的状态下在螺母301的预定的弦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件,其中,内周侧的面形成为将弦的延伸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即长边而轴向作为宽度方向即短边的大致矩形形状。在此,“弦”是指螺母301的阴螺纹的节圆的弦中、与通孔305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弦。
[0133]在螺母301的周壁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用于收容防脱部件307的预定轴向宽度的收容槽311。收容槽311是在弦的延伸方向横过通孔305且在弦的延伸方向贯通螺母301的周壁的外周侧部分而形成的。槽311,其底面沿弦延伸的方向延伸形成,从螺母301的轴向观察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以螺母301的外周缘作为圆弧的部分圆形、换言之形成为弓形。在弓形的收容槽311的两侧面的底部,沿着收容槽311的底面延伸形成有在螺母301的轴向上向相反方向凹陷的一对卡定槽313、313。弓形的收容槽311和一对卡定槽313、313分别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收容槽111和卡定槽113、113相同的结构。一对卡定槽313、313如后所述,在将防脱部件307插入弓形的收容槽311时作为引导件发挥作用。
[0134]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循环部件303的5面视图。在图12中,图12A是在组装状态下从螺母301的内周侧观察的图。图12B是图12A的B —B向视图。图12C是图12A的C —C向视图。图12D是图12C的D —D向视图。图12E是图12D的E —E向视图。另外,图12A中的水平方向即纸面左右方向是螺母301的轴向,垂直方向即纸面上下方向是螺母301的周向或者弦的延伸方向。
[0135]如图12的各图所示,循环部件303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图12A中的作为正面侧的一方的面319朝向螺母301的内周侧配置。循环部件303的内周侧的面319,如图12C所示,形成为从螺母301的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凹面状。该凹面形成为与螺母301同心的圆筒内面状。在面319,形成有作为用于使未图示的滚珠循环的槽的循环路315。循环路315如图12A所示,沿螺母301的大致周向延伸,形成为大致S形。
[0136]如图12B?12E所示,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面323为平面。在面323,如图12的各图所示,形成有向径向外方突出且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第一突条324。第一突条324通过面323的中心部并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第一突条32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比面323的外周缘进一步向弦的延伸方向的外方突出的突出部318、318。突出部318、318的顶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突出部318、318的内径侧的面与面323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0137]另外,在循环部件303的面323,如图12B?图12E所示,形成有向径向外方突出且剖面形状为大致圆弧状的一对第二突条325、325。第二突条325、325从面323的中心部起在轴向上向相反方向延伸地形成,各自的面323的中心部侧的端部与第一突条324相连。另外,第二突条325、325的与面323的中心部相反侧的端部分别延伸到面323的外缘。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故而第一突条324和第二突条325、325形成在面323的中心部交叉的大致十字形。第二突条325、325的高度形成得比第一突条324的高度低。即,第一突条324与第二突条325、325相比,向螺母301的径向外方的突出量大。另外,第二突条325、325的宽度形成得比第一突条324 宽。
[0138]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防脱部件307的5面视图。在图13中,图13A是从螺母301的内周侧观察的图。图13B是图13A的B —B向视图。图13C是图13A的C—C向视图。图13D是图13C的D — D向视图。图13E是图13D的E — E向视图。另外,图13A中的水平方向即纸面左右方向是螺母301的轴向,垂直方向即纸面上下方向是螺母301的周向或者弦的延伸方向。
[0139]如图13的各图所示,防脱部件307是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的部件,内周侧的面327形成为将弦延伸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平面。内周侧的面327的弦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为圆弧状。防脱部件307的两侧面、即轴向侧的两面相互平行地形成。另外,防脱部件307的外径侧的面,如图13C所示,形成为曲面,该曲面具有适于螺母301的外周面的曲率。因此,从轴向观察防脱部件307的形状,如图13C所示,形成为弓形。
[0140]在防脱部件307的各侧面的内周面327侧缘部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在向螺母301组装的组装状态下在轴向突出且在防脱部件3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条309、309。突条309、309的缘部形成为与内周侧的面327的端部的圆弧形状相连续的圆弧形状。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故而防脱部件307的从弦的延伸方向观察的形状如图13B、图13E所示为大致T字形。
[0141]在防脱部件307的内周侧的面327,形成有通过面327的中心部且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的第—^合槽329。第--^合槽329形成为剖面是大致矩形。第—^合槽329的两端部向防脱部件307的弦延伸的方向外方开放。另外,第一卡合槽329具有与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嵌合的宽度和深度,具有比第一突条324的长度尺寸长的尺寸。
[0142]另外,在防脱部件307的内周侧的面327,形成有从面327的中心部起在轴向上向相反方向延伸且剖面为大致圆弧形状的一对第二卡合槽331、331。第二卡合槽331、331的面327的中心部侧的端部分别在第一卡合槽329开放。另外,第二卡合槽331、331分别贯通直到防脱部件307的侧面。由于是这样的结构,第一卡合槽329和第二卡合槽331、331形成在面327的中心部交叉的大致十字形状。第二卡合槽331、331的深度形成得比第一卡合槽329的深度浅。另外,第二卡合槽331、331具有供第二突条325、325嵌合的宽度和深度。
[0143]图14是从轴向观察螺母301的主视图。如图14所示,在螺母301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螺母301的轴心延伸、用来插入未图示的螺杆的孔335。孔335在整个轴向以大致相同的内径形成。在孔335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滚珠滚动槽33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通孔305在螺母301的周向隔开180°地设置两个。各通孔305从螺母301的内径侧延伸到外径侧,在弓形的收容槽311开放。
[0144]图15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的螺母301的侧视图。如图15所示,一方的通孔305,在面朝图15的方向靠左侧形成。另一方的通孔305,在螺母301的周向上与一方的通孔305隔开180°地形成,在面朝图15的方向靠右侧形成。也就是说,一方的通孔305和另一方的通孔305在轴向错开地形成。
[0145]图16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300的螺母301的侧视图,表示在一方的通孔305组装了循环部件303的状态。
[0146]如图16所示,循环部件303以使第一突条324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且第二突条325、325在轴向延伸的方式组装于螺母301的通孔305。第一突条324的两端部即突出部318、318的、内径侧的面与弓形的收容槽311的底面相接触。由于突出部318、318的内径侧的面与收容槽311的底面相接触,从而循环部件303在组装于通孔305的状态下被限制向螺母301的内径侧的移动。换言之,进行关于径向的定位。这样,突出部318、318成为与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中的鳍状的突出部1117、1117 (参照图34)相对应的结构。
[0147]图17是图15的17—17向视剖视图,图17A表示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组装于螺母301的状态,图17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的状态。
[0148]如图17A、17B所示,防脱部件307的突条309、309分别卡合于在弓形的收容槽311的两侧面的底部形成的卡定槽313、313。另外,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卡合于防脱部件307的第一卡合槽329。另外,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卡合于防脱部件307的第二卡合槽331、331。这样,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面323与防脱部件307的内径侧的面327相接触。
[014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突条324卡合于防脱部件307的第--^合槽329,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被确定且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自转被限制。另外,通过使第二卡合槽331、331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进行防脱部件307相对于循环部件303的定位。
[0150]接着,对向螺母301组装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向螺母301组装时,图11所示,首先将循环部件303组装到螺母301的通孔305,然后将防脱部件307组装到收容槽311。
[0151]在向通孔305组装循环部件303时,将循环部件303从螺母301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方插入通孔305。此时,以第一突条324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且一对第二突条325、325在轴向延伸的朝向插入。然后,通过使第一突条324的突出部318、318与收容槽311的底面相接触,而进行循环部件303关于螺母301的径向的定位。此时,循环部件303的内周侧的面319与螺母301的内周面位于同一面上。另外,在此阶段,不进行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确定。
[0152]接下来,向收容槽311组装防脱部件307。关于防脱部件307向收容槽311的组装,在图18中例示出了两种组装方法。首先,第一方法是使防脱部件307从螺母301的外周面侧在收容槽311延伸的方向即弦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法。该方法如下:将防脱部件307的两侧突条309、309的端部插入到在收容槽311的侧面形成的一对卡定槽313、313的端部,并保持原状地使防脱部件307沿着收容槽3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此时,一对卡定槽313、313与突条309、309相卡合,引导防脱部件307的插入。
[0153]然后,当防脱部件307的一方端部到达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的端部时,防脱部件307—边使第一卡合槽329与第一突条324相卡合一边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在该阶段,确定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进而,当防脱部件307的一方端部到达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时,防脱部件307中,该一方端部翻越第二突条325、325,与第二突条325、325抵接的部分一边弹性变形,防脱部件307—边在弦的延伸方向前进。当防脱部件307的第二卡合槽331、331到达第二突条325、325时,第二卡合槽331、331与第二突条325、325卡合。由此,防脱部件307被定位于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预定位置。另外,通过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卡合于防脱部件307的第一卡合槽329,完成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确定。这样,完成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向螺母301的组装。
[0154]向收容槽311组装防脱部件307的组装方法的第二方法是如下方法:从螺母301的外周面侧,相对于收容槽311的底面在大致垂直方向将防脱部件307按入收容槽311内,然后使防脱部件307沿着收容槽3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在该方法中,首先,从组装于螺母301的循环部件303的径向外侧且稍稍偏离螺母301的中心的位置,朝向收容槽311的底面在垂直方向将防脱部件307按入收容槽311内。当将防脱部件307按入收容槽311内时,防脱部件307的第一卡合槽329从径向外方局部地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当将防脱部件307进一步按入时,防脱部件307到达收容槽311的底面、防脱部件307的突条309、309卡合于一对卡定槽313、313。在该阶段,确定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
[0155]然后,与上述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307沿着收容槽3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此时,一对卡定槽313、313与突条309、309相卡合,引导防脱部件307的插入。并且,与上述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307滑动直到防脱部件307的第二卡合槽331、331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由此,防脱部件307被定位于预定位置,并且完成循环部件303的相位确定。这样,完成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向螺母301的组装。
[0156]在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组装于螺母301的状态下,虽然经由未图示的滚珠从螺母301的内周侧传递到循环部件303的负荷被传递给防脱部件307,但是,由于防脱部件307是从与向通孔305插入循环部件303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即从螺母301的弦的延伸方向插入到螺母101的,所以,不会出现防脱部件307因循环部件303要脱落的方向的负荷而脱落的问题。因此,能够防止循环部件303的脱落。另外,由于突条309、309卡合于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收容槽311的卡定槽313、313,从而能防止防脱部件307从螺母301向径向外方的脱落。
[0157]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面323设有第一突条324,第一突条324的两端部即突出部318、318的内径侧的面与弓形的收容槽311的底面相接触,从而限制循环部件303向内径侧的移动。另外,防脱部件307防止循环部件303从螺母301脱落,并且进行循环部件303的相位确定。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无需在螺母301形成用于卡合突出部318、318的结构。具体地说,无需在螺母1301的通孔305和收容槽311设置突出部318、318的卡合结构。结果,螺母301的加工部位要少于以往,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1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防脱部件307容易地配置于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预定位置。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通过将防脱部件307组装于螺母301,能够在组装的同时容易地进行循环部件303的相位确定。结果,能够减轻将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307组装到螺母301的工作量,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159]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费事地将循环部件303和用于将循环部件303保持于螺母301的防脱部件307容易地组装于螺母301,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303从螺母301脱落。
[0160](第四实施方式)
[0161]接着,对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62]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400的螺母301的立体组装图。关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400,以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而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400是防脱部件407的结构和弓形的收容槽411的形态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0163]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防脱部件407的5面视图。在图20中,图20A是从螺母301的内周侧观察的图。图20B是图20A的B —B向视图。图20C是图20A的C—C向视图。图20D是图20C的D — D向视图。图20E是图20D的E — E向视图。另外,图20A中的水平方向即纸面左右方向是螺母301的轴向,垂直方向即纸面上下方向是螺母301的周向或者弦的延伸方向。
[0164]如图20的各图所示,防脱部件407在弦延伸的方向延伸的部件,本体部408的内周侧的面327形成为将弦延伸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平面。内周侧的面327在弦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为圆弧状。另外,本体部408的外径侧的面,如图20C所示,形成为曲面,该曲面具有适合于螺母301的外周面的曲率。因此,从轴向观察防脱部件407的形状,如图20C所示,形成为弓形。
[0165]本体部408的两侧面、即轴向侧的两面分别在弦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在轴向鼓出的鼓出部409、409。各鼓出部409的内周侧的缘部形成为与内周侧的面327的端部的圆弧形状相连续的圆弧形状。在本体部408形成有共计四个鼓出部409,如图20A、20D所示,在轴向夹着本体部408地设置的一对鼓出部409、409在弦延伸的方向的端部分别配置有一组。这一对鼓出部409、409的侧面形成为随着从内周面327侧朝向外径侧而向彼此的距离接近的方向倾斜的锥形。因此,从弦的延伸方向观察防脱部件407的形状,如图20B、20E所示,为大致梯形。
[0166]另外,防脱部件407的两侧面中,各侧面的鼓出部409、409之间的部分相互平行地形成。另外,形成于内周侧的面327的第一卡合槽329和第二卡合槽331、331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0167]图21是从外径方向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的螺母301的侧视图。另外,图22A、22B是图21的22 — 22向视剖视图,图22A表示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组装于螺母301的状态,图22B表示未组装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的状态。
[0168]如图2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母301,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两个通孔305,这两个通孔305在轴向错开地形成。另外,弓形的收容槽411,如图22A、22B所示,从弦延伸的方向观察的剖面形状为大致梯形。即,弓形的收容槽411的两侧面形成为随着从内径侧朝向外径侧而向彼此的距离接近的方向倾斜且与防脱部件407的鼓出部409的侧面相对应的锥形。
[0169]另外,如图22A所示,防脱部件407的一对鼓出部409、409的锥形部即各侧面卡合于收容槽411的两侧面的锥形部即两侧面。另外,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卡合于防脱部件407的第一卡合槽329。另外,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卡合于防脱部件407的第二卡合槽331、331。这样,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面323与防脱部件407的内径侧的面327相接触。
[01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使第一突条324卡合于防脱部件407的第一卡合槽329,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被确定且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自转被限制。另外,通过使第二卡合槽331、331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进行防脱部件407相对于循环部件303的定位。
[0171]接着,对向螺母301组装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向螺母301组装时,图19所示,首先将循环部件303组装到螺母301的通孔305,然后将防脱部件407组装到收容槽411。循环部件303向通孔305的组装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0172]在将循环部件303组装到通孔305之后,向收容槽411组装防脱部件407。关于防脱部件407向收容槽411的组装,在图23中例示出了两种组装方法。首先,第一方法是使防脱部件407从螺母301的外周面侧沿着收容槽411延伸的弦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法。该方法如下:将防脱部件407的一方端部插入到收容槽411的端部,并保持原样地使防脱部件407沿着收容槽4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此时,收容槽411的锥形部即两侧面与防脱部件407的一对鼓出部409、409的锥形部即各侧面相卡合,引导防脱部件407的插入。
[0173]然后,当防脱部件407的一方端部到达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的端部时,防脱部件407—边使第一卡合槽329与第一突条324相卡合一边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然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407滑动,直到防脱部件407的第二卡合槽331、331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由此,防脱部件407被定位于预定位置,并且完成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确定。这样,完成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向螺母301的组装。
[0174]向收容槽411组装防脱部件407的组装方法的第二方法是如下方法:从螺母301的外周面侧,相对于收容槽411的底面在大致垂直方向将防脱部件407按入收容槽411内,然后使防脱部件407沿着收容槽4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
[0175]在该方法中,首先,从组装于螺母301的循环部件303的径向外侧且稍稍偏离螺母301的中心的位置,朝向收容槽411的底面在垂直方向将防脱部件407按入收容槽411内。在此,防脱部件407的形成有鼓出部409的部分的轴向宽度的尺寸比其他部分大。另外,收容槽411的两侧面形成为随着朝向外径侧而向彼此的距离接近的方向倾斜的锥形,所以,外径侧的轴向宽度变窄。因此,优选的是,相对于收容槽411,从将防脱部件407的一方侧的端部的形成有鼓出部409、409的部分设在与通孔305相对应的位置、而将他方侧的端部的形成有鼓出部409、409的部分设在比收容槽411的端部靠弦的延伸方向的外侧位置这样的位置起,将防脱部件407按入收容槽411 (参照图23)。
[0176]当将防脱部件407按入收容槽411内时,防脱部件407的第一卡合槽329从径向外方局部地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一突条324。当防脱部件407到达收容槽411的底面时,在该阶段,确定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然后,与上述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407沿着收容槽411的底面在弦的延伸方向滑动。此时,收容槽411的两侧面与防脱部件407的一对鼓出部409、409的各侧面相卡合,引导防脱部件407的插入。并且,与上述第一方法同样地,使防脱部件407滑动直到防脱部件407的第二卡合槽331、331卡合于循环部件303的第二突条325、325。由此,防脱部件407被定位于预定位置,并且完成循环部件303相对于螺母301的相位确定。这样,完成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向螺母301的组装。
[0177]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在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组装于螺母301的状态下,虽然经由未图示的滚珠从螺母301的内周侧传递到循环部件303的负荷被传递给防脱部件407,但是,由于防脱部件407是从与向通孔305插入循环部件303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即从螺母301的弦的延伸方向插入到螺母301的,所以,不会出现防脱部件407因循环部件303要脱落的方向的负荷而脱落的问题。因此,能够防止循环部件303的脱落。另外,由于一对鼓出部409、409的锥形部即各侧面卡合于收容槽411的锥形部即两侧面,从而能防止防脱部件407从螺母301向径向外方的脱落。
[0178]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面323设有第一突条324,第一突条324的两端部、即突出部318、318的内径侧的面与收容槽411的底面相接触,从而限制循环部件303向内径侧的移动。另外,防脱部件407防止循环部件303从螺母301脱落,并且进行循环部件303的相位确定。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无需在螺母301形成用于卡合突出部318、318的结构。具体地说,无需在螺母301的通孔305和收容槽411设置突出部318、318的卡合结构。结果,螺母301的加工部位要少于以往,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17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将防脱部件407容易地配置于循环部件303的外径侧的预定位置。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通过将防脱部件407组装于螺母301,能够在组装的同时容易地进行循环部件303的相位确定。结果,能够减轻将循环部件303和防脱部件407组装到螺母301的工作量,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180]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费事地将循环部件303和用于将循环部件303保持于螺母301的防脱部件407容易地组装于螺母301,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303从螺母301脱落。
[0181](第五实施方式)
[0182]接着,对本发明的滚珠丝杠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内部循环式滚珠丝杠装置。
[0183]如图24A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501具有螺杆502、以及隔着多个滚珠503螺纹接合于螺杆502的螺母504。
[0184]螺杆502由细长的圆柱形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在螺杆502的外周面,呈螺旋状地形成有剖面为大致圆弧形状的螺纹槽。
[0185]螺母504由形成有比螺杆502的外径大的圆形贯通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在螺母504的内周面,与螺杆502的螺纹槽相对应地呈螺旋状形成有剖面为大致圆弧形状的螺纹槽。
[0186]螺杆502插入贯通于螺母504的贯通口内,彼此的螺纹槽相对向而形成滚珠的滚动路。在该滚动路内装填有金属制的多个滚珠503,由此,螺杆502和螺母504螺纹接合。
[0187]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螺杆502和螺母504的任一方旋转,多个滚珠503在滚动路内滚动,而能够使螺杆502和螺母504中的另一方在轴向直线移动。在此,在螺母504具有形成循环路的循环部件507,该循环路用于将滚动的滚珠503送回至滚动路的预定地点。因此,多个滚珠503能够经由循环路在滚动路内循环。
[0188]如图24A?图24D所示,循环部件507被插入到在螺母504形成的安装孔505,由紧固部件509固定。
[0189]循环部件507是金属制成的,如图25A?图25B所示,由剖面为长圆形(日文:小判形,日本古时一种金币的形状)的柱状部件构成。另外,循环部件507的材料优选适于烧结的材料,具体地说,优选Fe — 2Ni — C、Fe — 8Ni等金属材料、树脂材料。
[0190]如图25A和图25B所示,在循环部件507的内方面,形成有剖面为大致圆弧形状的S形的S形槽51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5A所示的循环部件的下侧的面、上侧的面分别称为循环部件的“内方面”、“外方面”。
[0191]如图25C和图2?所示,在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中央位置,以沿宽度方向横过外方面的方式形成有槽部512。槽部512的宽度比后述的紧固部件509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稍大。在槽部512的槽底的中央位置设置有突起部513。突起部513包括在循环部件507的中心轴向即图25C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513a和直径比该轴部513a大的头部513b。
[0192]另外,在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如图25D所示,在槽部512的两侧形成峰部514、514。峰部514、514的顶部514a、514a在相对于外方面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详细地说,在以顶部514a为界分割峰部514时位于突起部513侧的内侧斜面514b形成为大致三角形,而位于该内侧斜面514b的相反侧的外侧斜面514c形成为大致半圆弧形。
[0193]在循环部件507的侧面,如图25A?图25D所示,在内方面侧的端部形成有凸缘状的爪部515。爪部515以夹着循环部件507的中心轴地相对向的方式设置于两个部位。
[0194]在螺母504,如图24A和图26所示,形成有用于安装循环部件507的安装孔505。安装孔505包括在螺母504的径向贯通并与循环部件507嵌合的长圆形的通孔505a、以及圆形且与通孔505a同心的沉孔505b。沉孔505b从螺母504的径向外侧向内侧形成,直径比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以及后述的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另外,沉孔505b的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椭圆。
[0195]紧固部件509用于将循环部件507固定并保持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采用加工长方形的金属板而成的图27所示的插片螺母(speed nut)。详细地说,如图27C所示,紧固部件509,通过在金属板的中央位置切入在长度方向延伸的两条切缝、进而以连接该切缝彼此的方式形成四边形状的切口部509a,从而设置出顶端为V字形且向中央延伸的两个延伸部509c、509c。而且,紧固部件509如图27D所示从侧方观察时,在中央位置处向图27D的上方弯折成峰状,两个延伸部509c、509c在根部分弯折而倾斜成顶端到达图27D的更上方。
[0196]该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比外方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另外,紧固部件509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因此,在将紧固部件509的切口部509a安装于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且使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正交时,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509b、509b从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在宽度方向突出(参照图29A)。另外,在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长度方向和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一致时,紧固部件509不会从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在宽度方向突出也不会在长度方向突出(参照图31A)。
[0197]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501中,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安装是按照图28所示的安装步骤进行的。另外,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安装是在将螺杆502和滚珠503组装入螺母504之前进行的。
[0198]步骤1:如图28A所示,将循环部件507从径向内侧插入并嵌合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由此,如图29B所示,螺母504的内周面的相邻的螺纹槽504a、504a由循环部件507的S形槽511连接,完成上述滚珠503的循环路。另外,如图24D所示,循环部件507的爪部515、515与螺母504的内周面相抵接,限制循环部件507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向径向外侧移动。
[0199]步骤2:如图28B所示,将紧固部件509从径向外侧插入到螺母504的安装孔505。然后,一边使延伸部509c、509c弹性变形一边将紧固部件509的切口部509a安装于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此时,如图29A所示,以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将紧固部件509落入循环部件507的槽部512。由此,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509b、509b分别抵接于安装孔505的沉孔底面505c(参照图24D),紧固部件509在安装孔505的沉孔底面505c和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的头部513b之间弹性变形。因此,循环部件507中维持由紧固部件509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向径向外侧施力的状态。由此,循环部件507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螺母504的径向的位置和姿势被固定,完成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安装。另外,安装于循环部件507的紧固部件509由于切口部509a被卡定于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的头部513b,从而不会出现从循环部件507脱落的问题。
[0200]根据上述安装步骤,能够不使用粘接剂就将循环部件507安装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因此,能够大幅缩短制造时间。另外,不会出现如下问题:如上述的以往的滚珠丝杠装置那样,在直到粘接剂固化的期间,产生循环部件507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倾斜这样的位置偏移等问题而导致滚珠丝杠装置501的动作不良或故障。
[0201]另外,由于爪部515、515和紧固部件509,循环部件507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的径向的位置和姿势始终被固定。因此,即使在滚珠丝杠装置501的使用时产生振动等,也能够防止产生循环部件507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脱落、或者在安装孔505内倾斜这样的位置偏移等问题,能够有效地防止滚珠丝杠装置501的动作不良、故障的产生。
[0202]另外,如上所述,紧固部件509被收纳于循环部件507的槽部512。因此,即使紧固部件509要以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为中心旋转,也会与槽部512的侧壁相抵接而限制旋转。因此,在使用滚珠丝杠装置501时等,不会出现如下问题:紧固部件509旋转,从螺母504的径向外侧观察时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与紧固部件509重叠,紧固部件509对循环部件507的固定被解除。
[0203]另外,由于在上述安装步骤中未使用粘接剂,因此,可从循环部件507拆下紧固部件509。因此,在长期使用了滚珠丝杠装置501后,也能够进行尘埃的去除、润滑、循环部件507的更换等维护。
[0204]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费事地将循环部件507和用于将循环部件507保持于螺母504的紧固部件509容易地组装于螺母504,以使得能防止循环部件507从螺母504脱落。
[0205](第六实施方式)
[0206]关于图30A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520,省略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0207]在本实施方式的滚珠丝杠装置520中,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安装是按照以下的安装步骤进行的。另外,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安装,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在将螺杆502和滚珠503组装入螺母504之前进行的。
[0208]步骤1:如图31A和图31B所示,一边使延伸部509c、509c弹性变形一边预先将紧固部件509的切口部509a安装于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此时,使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一致。
[0209]步骤2:将在上述步骤I中安装了紧固部件509的循环部件507,如图30A所示那样,从径向内侧插入并嵌合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由此,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29B所示,螺母504的内周面的相邻的螺纹槽504a、504a由循环部件507的S形槽511连接,完成滚珠503的循环路。另外,如图30D所示,循环部件507的爪部515、515与螺母504的内周面相抵接,限制循环部件507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向径向外侧移动。
[0210]步骤3:如图32A和图32B所示,以使得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使紧固部件509以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为中心逆时针旋转,使紧固部件509落入循环部件507的槽部512。由此,紧固部件509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509b、509b分别抵接于安装孔505的沉孔底面505c(参照图30D),紧固部件509在安装孔505的沉孔底面505c和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的头部513b之间弹性变形。因此,循环部件507中维持由紧固部件509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向径向外侧施力的状态。由此,循环部件507在螺母504的安装孔505内在螺母504的径向上的位置和姿势被固定,完成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安装。另外,安装于循环部件507的紧固部件509由于切口部509a被卡定于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的头部513b,从而不会出现从循环部件507脱落的问题。
[0211]根据上述安装步骤,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212]另外,如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那样,在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如图32A所示,在槽部512的两侧形成峰部514、514。峰部514、514的顶部514a、514a向相对于外方面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根据该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紧固部件509以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为中心旋转时容易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能够更容易地实施上述步骤3的作业。
[0213]另外,本发明并非由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限定,可以在其范围内施加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分别各设置了两个用于组装循环部件103、203、303的通孔105、305、以及用于组装防脱部件107、307、407的弓形的收容槽111、311、411,但是,这些通孔105、305和收容槽111、311、411的数量可以根据滚珠丝杠装置的大小而进行适当变更。
[0214]另外,也可以在螺母101的周壁设置通道来替代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收容槽111,该通道横过通孔105地在螺母101的弦延伸的方向延伸并具有能插入防脱部件107的大小。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螺母101的直径大的情况下,较之将收容槽111形成得大,能够抑制螺母101的刚性降低。
[0215]另外,在上述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部件509采用插片螺母。但是,紧固部件509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抵接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的沉孔底面505c以限制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径向内侧移动的部件即可。因此,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弹簧挡圈等那样,只要是具有可安装于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的开口、从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在宽度方向突出并能抵接于螺母504的安装孔505的沉孔底面505c这样大小的部件即可。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该条件的基础上,只要是在上述步骤I中收入于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这样大小的部件即可。而且,在上述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紧固部件509,要是能够弹性变形以将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径向外侧施力的部件就更加优选。由此,能够更好地限制循环部件507向螺母504的径向移动。具体地说,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防松螺母(push nut)、圆形的插片螺母等作为紧固部件509。
[0216]另外,在上述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的峰部514、514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在第五实施方式,在循环部件507的外方面,也可以不具有峰部514、514,由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31C所示,可以将顶部514a设置成峰部514的内侧斜面514b的面积比外侧斜面514c的面积小很多。在此情况下,在上述步骤3中,紧固部件509容易以循环部件507的突起部513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也可以使内侧斜面514b的倾斜比外侧斜面514c的倾斜缓和。尤其是,可以使内侧斜面514b不倾斜、即成为与循环部件507的中心轴大致垂直的水平面,由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0217]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螺母的外径形状为圆筒形状的例子,但是螺母的外径形状可以是矩形、多边形等,可根据滚珠丝杠装置的用途或者安放位置来进行适当变更。
[0218]附图标记说明
[0219]101、301、504 螺母
[0220]103、203、303 循环部件
[0221]105、305 通孔
[0222]107,307,407 防脱部件
[0223]109、309 突条
[0224]111、311、411 收容槽
[0225]113、313 卡定槽
[0226]115,315 循环路
[0227]117突出部
[0228]119,319内周侧的面
[0229]123、223、323 外径侧的面
[0230]125 突条
[0231]127曲面部
[0232]139 槽部
[0233]245 凸部
[0234]100、200、300、400 滚珠丝杠装置
[0235]318突出部
[0236]324 第一突条
[0237]325 第二突条
[0238]327内周面
[0239]329 第一^^合槽
[0240]331第二卡合槽[0241 ]408本体部
[0242]409鼓出部
[0243]501、520滚珠丝杠装置
[0244]502 螺杆
[0245]503 滚珠
[0246]504 螺母
[0247]505安装孔
[0248]505a 通孔
[0249]505b 沉孔
[0250]505c沉孔底面
[0251]507循环部件
[0252]509紧固部件(插片螺母)
[0253]509a 切口部
[0254]512 槽部
[0255]513突起部
[0256]514 峰部
[0257]515 爪部
【主权项】
1.一种滚珠丝杠装置,具有: 直线状延伸的螺杆,该螺杆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槽; 螺母,该螺母在内周面具有与上述螺杆的螺旋状的槽相对向的螺旋状的槽;以及 多个滚珠,该多个滚珠能滚动地配置于上述螺杆的螺旋状的槽和上述螺母的螺旋状的槽之间; 上述螺母隔着上述多个滚珠嵌合于上述螺杆,具有用于使上述多个滚珠在上述螺杆的槽和上述螺母的槽之间循环的循环部件,并且在比上述循环部件靠径向外方配置有用于将上述循环部件保持于上述螺母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部件具有通过接触于上述螺母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在径向的移动的限制部; 为了保持上述循环部件,在上述循环部件和上述保持部件设有用于卡合上述循环部件和上述保持部件的卡合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机构是在组装状态下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外径侧的面的突出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并与上述突出部卡合的曲面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是在组装状态下在轴向延伸的突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是部分球形。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由金属材料形成。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突出部与上述曲面部相卡合而进行上述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定位。7.如权利要求1的任一项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环部件固定于上述螺母,之后上述卡合机构进行卡合,由此上述保持部件被固定于上述螺母。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机构包括:在组装状态下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外径侧的面的第一突条和第二突条;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与上述第一突条相卡合的第一槽部和与上述第二突条相卡合的第二槽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条和上述第一槽部在组装状态下在上述螺母的预定的弦延伸的方向延伸。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螺母的周壁,形成有收容上述保持部件的收容槽; 上述第一突条具有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径侧的面的外缘部进一步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限制部是上述突出部,通过上述突出部的内径侧的面与上述收容槽的底面相接触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相对于上述螺母向径向内方的移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出部的上述内径侧的面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径侧的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突条和上述第二槽部在组装状态下在上述螺母的轴向延伸。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第一突条与上述第一槽部相卡合而进行上述循环部件相对于上述螺母的相位确定。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第二突条与上述第二槽部相卡合而进行上述保持部件相对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定位。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母和上述保持部件,设有用于将上述保持部件卡定于上述螺母的卡定机构。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定机构是形成于收容槽的卡定槽、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并与上述卡定槽相卡合的卡定突条,上述收容槽设置在上述螺母的周壁,收容上述保持部件。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定机构是形成于收容槽的锥形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并与上述收容槽的上述锥形部相卡合的锥形部,上述收容槽设置在上述螺母的周壁,收容上述保持部件。1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由树脂形成。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螺母,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循环部件的安装孔; 上述保持部件将已被插入于上述安装孔的上述循环部件固定; 上述限制部是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卡定于上述螺母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向径向外侧的移动的爪部; 上述卡合机构包括形成于上述循环部件且用于安装上述保持部件的卡合部、以及形成于上述保持部件且卡合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的被卡合部; 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具有能嵌合上述循环部件的孔部、以及沉孔部,已安装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的上述保持部件抵接于该沉孔部来限制上述循环部件向径向内侧的移动。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循环部件的外方面的轴部、以及比上述轴部粗且设置于上述轴部的顶端的头部,上述循环部件的外方面在上述循环部件已安装于上述螺母时位于上述螺母的径向外侧; 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被卡合部包括能卡合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的开口。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螺母的上述沉孔部和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头部之间弹性变形而向上述螺母的径向外侧对上述循环部件施力。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形成为长圆形; 上述保持部件包括长方形的板状部件,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宽度方向的长度比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短。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形成有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槽部; 上述槽部收纳上述保持部件,由此限制上述保持部件以上述卡合部为中心旋转。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在上述槽部的两侧形成峰部; 上述峰部的顶部在相对于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母的上述孔部和上述沉孔部是同心的; 上述孔部是能嵌合上述循环部件的长圆形的通孔; 上述沉孔部是圆形且直径比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27.—种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安装方法,该滚珠丝杠装置是权利要求19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循环部件从径向内侧插入于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 将上述保持部件从径向外侧插入于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而安装于上述循环部件。28.—种滚珠丝杠装置的循环部件安装方法,该滚珠丝杠装置是权利要求23所述的滚珠丝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保持部件安装于上述循环部件,以使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一致; 将上述循环部件从径向内侧插入于上述螺母的上述安装孔; 使上述保持部件以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卡合部为中心旋转,以使上述循环部件的上述外方面的长度方向与上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
【文档编号】F16H25/22GK106030155SQ201580010206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发明人】黑岩大辅, 大久保努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