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器的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452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校正器的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校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校正器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17世纪中,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0003]传送带运行时输送带跑偏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跑偏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原因是安装精度低和日常的维护保养差。当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跑偏的情况,很难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自动校正跑偏的传送带的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校正器的控制阀,包括支架,支架安装有校正辊,支架设有轴承座,校正辊铰接于轴承座,校正辊设有校正控制机构与校正气动机构,校正气动机构内设有空气腔,空气腔内设有薄膜,薄膜分割空气腔为左腔室与右腔室,校正辊与薄膜一体成型,左腔室与右腔室内均连通有进气通道,其中,校正控制机构包括与传送带边缘接触的挡板,与进气管道连通的控制阀,控制阀内设有左阀道与右阀道,左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左腔室,右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右腔室,左阀道与右阀道均设有调节针阀与阀套,控制阀内于左阀道与右阀道的中轴位置设有“T”型阀杆,“T”型阀杆通过卷弹簧铰接于控制阀的壳体,“T”型阀杆的左杆与左阀道的阀套配合,“T”型阀杆的右杆与右阀道的阀套配合,“T”型阀杆的下杆固定连接挡板,“T”型阀杆的上半部分的直径为左右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背景中提及工作状态下的传送带跑偏后非常难调整,本实用新型针对该情况,设置了校正辊,根据传送带有向校正辊的棍面切线方向运动的趋势这一原理,本实用新型为校正辊设置了校正控制机构与校正气动机构,校正控制机构内被薄膜分割为左腔室与右腔室,而校正辊则与薄膜一体成型,当与传送带接触的挡板推动控制阀,控制阀控制气体向薄膜一侧的腔室输入气体,薄膜两侧的气压不同,薄膜则会带动校正辊发生偏移。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具体的控制阀,控制阀的实现控制主要由“T”型阀杆配合两阀套实现的,“T”型阀杆通过卷弹簧与壳体连接,在挡板不触碰传动带的情况下,“T”型阀杆保持不偏移,当传动带跑偏,推动挡块,挡块推动“T”型阀杆后,由于“T”型阀杆上半部分中间大两边小的特性,左阀道与右阀道的进气量就不同,进气量的不同校正气动机构就能带动校正辊,实现对传动带的调节。综上,实现了自动校正跑偏的传送带的功會K。
[0007]进一步,控制阀与进气管道间设有干燥网。使用时,需要保证压缩空气的干燥与纯净,避免堵塞进气管道或者被水锈蚀,影响控制阀工作。
[0008]进一步,薄膜中部穿设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架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与薄膜滑动连接。与校正辊一体成型后,薄膜还要支撑带动校正辊的荷载,设置支撑杆增加结构强度。
[0009]进一步,支架固定连接有手动调节装置。当启动失效时,可以启用备用的手动调节
目.ο
[0010]进一步,支撑杆与薄膜间设有密封圈。薄膜两侧的左腔室与右腔室不能相通,否则根本无法驱动薄膜发生偏转。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校正器的控制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调节阀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支架1、校正辊2、轴承座21、控制阀3、薄膜4、挡板5、进气通道6、手动调节装置7、调节针阀8、阀套9、“ T ”型阀杆10、卷弹簧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附图1与图2所示的校正器的控制阀,包括支架1,支架I安装有校正辊2,支架I设有轴承座21,支架I固定连接有手动调节装置7。校正辊2铰接于轴承座21,校正辊2设有校正控制机构与校正气动机构,校正气动机构内设有空气腔,空气腔内设有薄膜4,薄膜4分割空气腔为左腔室与右腔室,校正辊2与薄膜4 一体成型,薄膜4中部穿设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架I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与薄膜4间设有密封圈。左腔室与右腔室内均连通有进气通道6,并通道进气通道6连接控制阀3,其中,校正控制机构包括与传送带边缘接触的挡板5,与进气管道连通的控制阀3,控制阀3与进气管道间设有干燥网。控制阀3内设有左阀道与右阀道,左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左腔室,右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右腔室,左阀道与右阀道均设有调节针阀8与阀套9,控制阀3内于左阀道与右阀道的中轴位置设有“T”型阀杆10,“T”型阀杆10通过卷弹簧11铰接于控制阀3的壳体,“T”型阀杆10的左杆与左阀道的阀套9配合,“T”型阀杆10的右杆与右阀道的阀套9配合,“T”型阀杆10的下杆固定连接挡板5,“T”型阀杆10的上半部分的直径为左右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
[0016]使用效果与各部分特征效果:背景中提及工作状态下的传送带跑偏后非常难调整,本实用新型针对该情况,设置了校正辊2,根据传送带有向校正辊2的棍面切线方向运动的趋势这一原理,本实用新型为校正辊2设置了校正控制机构与校正气动机构,校正控制机构内被薄膜4分割为左腔室与右腔室,而校正辊2则与薄膜4 一体成型,当与传送带接触的挡板5推动控制阀3,控制阀3控制气体向薄膜4 一侧的腔室输入气体,薄膜4两侧的气压不同,薄膜4则会带动校正辊2发生偏移。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具体的控制阀3,控制阀3的实现控制主要由“T”型阀杆10配合两阀套9实现的,“T”型阀杆10通过卷弹簧11与壳体连接,在挡板5不触碰传动带的情况下,“T”型阀杆10保持不偏移,当传动带跑偏,推动挡块,挡块推动“T”型阀杆10后,由于“T”型阀杆10上半部分中间大两边小的特性,左阀道与右阀道的进气量就不同,进气量的不同校正气动机构就能带动校正辊2,实现对传动带的调节。综上,实现了自动校正跑偏的传送带的功能。控制阀3与进气管道间设有干燥网。使用时,需要保证压缩空气的干燥与纯净,避免堵塞进气管道或者被水锈蚀,影响控制阀3工作。薄膜4中部穿设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架I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与薄膜4滑动连接。与校正辊2 —体成型后,薄膜4还要支撑带动校正辊2的荷载,设置支撑杆增加结构强度。支架I固定连接有手动调节装置7。当启动失效时,可以启用备用的手动调节装置7。支撑杆与薄膜4间设有密封圈。薄膜4两侧的左腔室与右腔室不能相通,否则根本无法驱动薄膜4发生偏转。
[0017]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主权项】
1.校正器的控制阀,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安装有校正辊,所述支架设有轴承座,所述校正辊铰接于轴承座,所述校正辊设有校正控制机构与校正气动机构,所述校正气动机构内设有空气腔,所述空气腔内设有薄膜,所述薄膜分割空气腔为左腔室与右腔室,所述校正辊与薄膜一体成型,所述左腔室与所述右腔室内均连通有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控制机构包括与传送带边缘接触的挡板,与进气管道连通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内设有左阀道与右阀道,所述左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左腔室,所述右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右腔室,所述左阀道与所述右阀道均设有调节针阀与阀套,所述控制阀内于所述左阀道与所述右阀道的中轴位置设有“T”型阀杆,所述“T”型阀杆通过卷弹簧铰接于控制阀的壳体,所述“T”型阀杆的左杆与左阀道的阀套配合,所述“T”型阀杆的右杆与右阀道的阀套配合,所述“T”型阀杆的下杆固定连接所述挡板,所述“T”型阀杆的上半部分的直径为左右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器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与进气管道间设有干燥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器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中部穿设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薄膜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器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手动调节 目.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传送带校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校正器的控制阀,包括支架,支架安装有校正辊,支架设有轴承座,校正辊铰接于轴承座,校正辊设有校正控制机构与校正气动机构,校正气动机构内设有空气腔,空气腔内设有薄膜,薄膜分割空气腔为左腔室与右腔室,校正辊与薄膜一体成型,左腔室与右腔室内均连通有进气通道,其中,校正控制机构包括与传送带边缘接触的挡板,与进气管道连通的控制阀,控制阀内设有左阀道与右阀道,左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左腔室,右阀道的出气口连通右腔室,左阀道与右阀道均设有调节针阀与阀套,控制阀内于左阀道与右阀道的中轴位置设有“T”型阀杆。
【IPC分类】F16K31-12
【公开号】CN204493844
【申请号】CN201420840234
【发明人】黄忠泽
【申请人】重庆泽田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