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414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重载机械技术领域,轴承为该设备的核心,因为其除了具有支承极重载荷回转功能外,还要承受极大的倾覆力矩,以适应远距离重载货物的转运,转盘轴承因其较强的承载能力而广泛应用与大型起重设备中,圆柱滚子轴承在设计时,为使滚柱能与内外滚道保持良好的接触,使滚柱直径等于滚道断面的宽度,为加工制造简便滚柱端面为平面,由于内滚道相对于滚柱为外锥面滚柱端面与此锥面为线接触,即滚柱端面在滚道锥面的切向平面上,因此滚柱端面永不会与此锥面产生干涉。而外滚道相对于滚柱来讲为内锥面,在轴承运转过程中容易导致滚柱体与锥面相贯,发生弦弧干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圆柱滚动体,所述外圈的上端以及内圈的下端均具有挡边,外圈和内圈对合后形成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内设置有一圈圆柱滚动体,每个圆柱滚子轴向均在圆环腔的径向方向上,且每个圆柱滚动体的柱面均与内圈和外圈接触的挡边接触,所述圆柱滚动体为圆柱体形状,圆柱滚动体的两个端面均为凸形球面,圆柱滚动体的两个球形端面分别与外圈的内端面以及内圈的外端面点接触。所述圆柱滚动体在环形空腔内紧密排列,相邻圆柱滚动体之间相互接触。
[0005]有益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圆柱滚子端面为球面,可以防止轴承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滚柱体与锥面相贯,导致弦弧干涉现象发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柱滚子轴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 ;
[0009]图中标记:1、内圈,2、外圈,3、圆柱滚动体,4、环形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所示: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2和圆柱滚动体3,所述外圈2的上端以及内圈I的下端均具有挡边,外圈2和内圈I对合后形成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空腔4,该环形空腔4内设置有一圈圆柱滚动体3,圆柱滚动体3在环形空腔4内紧密排列,相邻圆柱滚动体3之间相互接触。每个圆柱滚动体3轴向均在环形空腔4的径向方向上,且每个圆柱滚动体3的柱面均与内圈I和外圈2接触的挡边接触,所述圆柱滚动体3为圆柱体形状,圆柱滚动体3的两个端面均为凸形球面,圆柱滚动体3的两个球形端面分别与外圈2的内端面以及内圈I的外端面点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圆柱滚子端面为球面,可以防止轴承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滚柱体与锥面相贯,导致弦弧干涉现象发生的问题。
[001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外圈(2)和圆柱滚动体(3),所述外圈(2)的上端以及内圈(I)的下端均具有挡边,外圈(2)和内圈(I)对合后形成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空腔(4),该环形空腔(4)内设置有一圈圆柱滚动体(3),每个圆柱滚动体(3)轴向均在环形空腔(4)的径向方向上,且每个圆柱滚动体(3)的柱面均与内圈(I)和外圈(2)接触的挡边接触,所述圆柱滚动体(3)为圆柱体形状,圆柱滚动体(3)的两个端面均为凸形球面,圆柱滚动体(3)的两个球形端面分别与外圈(2)的内端面以及内圈(I)的外端面点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滚动体(3)在环形空腔(4)内紧密排列,相邻圆柱滚动体(3)之间相互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弦弧干涉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圆柱滚动体,外圈的上端以及内圈的下端均具有挡边,外圈和内圈对合后形成截面为矩形的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内设置有一圈圆柱滚动体,每个圆柱滚子轴向均在圆环腔的径向方向上,且每个圆柱滚动体的柱面均与内圈和外圈接触的挡边接触,圆柱滚动体为圆柱体形状,圆柱滚动体的两个端面均为凸形球面,圆柱滚动体的两个球形端面分别与外圈的内端面以及内圈的外端面点接触,圆柱滚动体在环形空腔内紧密排列,相邻圆柱滚动体之间相互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圆柱滚子端面为球面,可以防止轴承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滚柱体与锥面相贯,导致弦弧干涉现象发生的问题。
【IPC分类】F16C33-34, F16C19-36
【公开号】CN204553549
【申请号】CN201520134124
【发明人】薛彬
【申请人】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