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电机及散热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551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轴承、电机及散热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电机及散热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如硬盘驱动器、数字化视频光盘机、微型光盘机、磁光盘机及散热风扇等领域,这些装置中马达的轴承尺寸小,对轴承的回转精度及寿命要求高。因而轴承成为这些装置运行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装置的运转性能和工作效率。
[0003]现有的轴承用的材料多数为钢材,包括轴承钢、碳钢和不锈钢等材质,虽然钢材轴承具有韧性好、抗冲击力强、承载力较大的特点,但其不耐磨损,容易受到氧化腐蚀,不耐高温。
[0004]目前广泛使用的轴承包括滚珠轴承及含油轴承等几类。含油轴承是使用滑动摩擦的套筒轴承,使用润滑油作为润滑剂和减阻剂,初期使用时运行噪音低,制造成本也低,但是这种轴承磨损严重,寿命较滚珠轴承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轴承使用时间一长,由于油封的原因,润滑油会逐渐挥发,而且灰尘也会进入轴承,从而引起散热风扇转速变慢、噪音增大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因为轴承磨损造成风扇偏心引发剧烈震动。
[0005]近年来也有以非机械接触方式设计制造的轴承出现,即磁悬浮轴承。磁悬浮轴承利用磁性磁极相异相吸,磁极相同相斥的原理,使轴承与轴实现非机械接触的相对运转,从而达到消除机械摩擦的问题。但是目前的磁悬浮轴承附属部件较多,都需在轴承上加支点或电磁控制设备,其结构复杂,造成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上的利用。
[0006]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散热风扇轴承存在轴承磨损严重,造成运行噪音增大以及容易引起剧烈震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安全有效的轴承、电机及散热扇。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用以承载转轴,其中,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外套和轴承内套,所述轴承外套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呈半球型,所述第一凹槽或/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用以供所述转轴穿过,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轴承内套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的几何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轴承内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端或/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以固定连接所述转轴。
[0009]其中,所述轴承外套和所述轴承内套均采用纳米陶瓷材料。
[001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或/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沿几何中心轴线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用以供所述转轴插入,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
[0011]其中,所述轴承内套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沿周向并排设置的沟槽,所述沟槽由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
[0012]其中,所述轴承内套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圆柱状,所述支撑部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直径,以及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包括上述的轴承,所述电机还包括转轴、定子、动子、电枢和磁极,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内套,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套和所述转轴,或所述定子和所述动子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和所述轴承外套,所述电枢固定于所述定子上,所述磁极对应固定于所述动子上。
[0014]其中,所述定子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轴承外套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套,所述电枢固定于所述套筒外侧,所述动子包括第二套筒和顶板,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电枢,所述顶板封盖所述第二套筒一端,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所述磁极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壁。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扇,其中,所述散热扇包括上述的电机,所述散热扇还包括多个扇叶和底座,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多个所述扇叶固定于所述动子周侧,并绕所述动子的转动轴沿周向等距分布。
[0016]其中,所述定子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轴承外套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套,所述电枢固定于所述套筒外侧,所述动子包括第二套筒和顶板,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所述电枢,所述顶板封盖所述第二套筒一端,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所述磁极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壁,所述第一套筒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多个所述扇叶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筒外壁。
[0017]其中,所述散热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并电连接所述电枢。
[0018]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电机和散热风扇通过所述轴承外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与所述轴承内套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匹配,同时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利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半球型凹槽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半球型外表面相贴合,从而可以实现对所述转轴的均衡负载,且结构稳固,从而实现所述轴承对所述转轴的高效承载,且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优实施例的轴承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的的轴承沿I1-1I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轴承示意图;
[0023]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轴承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优实施例的电机的示意图;
[0025]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电机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优实施例的散热扇的示意图;
[0027]图8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100,用以承载转轴I。所述轴承100包括轴承外套10和轴承内套20。所述轴承外套10包括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均呈半球型,所述第一凹槽11或/和所述第二凹槽12的底端设有转轴孔13。所述转轴孔13用以供所述转轴I穿过,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I。所述轴承内套20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转轴孔13的几何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轴承内套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一连接端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11和所述第二凹槽12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端21或/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用以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
[0030]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相匹配,同时分别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利用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半球型凹槽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的半球型外表面相贴合,从而可以实现对所述转轴I的均衡负载,且结构稳固,从而实现所述轴承100对所述转轴I的高效承载,有效减小所述轴承外套10与所述轴承内套20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磨损,提高所述轴承100的安全性。
[00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外套10包括第一板件10a,以及相对所述第一板件1a设置的第二板件10b。所述第一板件1a和所述第二板件1b均弯曲呈半球状。所述第一凹槽11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10a,所述第二凹槽12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件10b。所述第一凹槽1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凹槽12的直径。所述第一板件1a和所述第二板件1b可以同时固定一个套筒内,从而所述第一板件1a相对所述第二板件1b固定,所述第一板件1a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板件1b的边缘之间还可以是固定连接多个连接杆。利用所述第一板件1a和所述第二板件1b之间设置间距,同时所述第一板件1a和所述第二板件1b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轴承内套20的两端,从而减小所述轴承外套10与所述轴承内套20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