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4069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气体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装置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供气管道上的气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气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而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气瓶内的气体也不同的,如天然气等等,但是由于气瓶的储存量有限,通常是将二氧化碳或者天然气加压后存在气瓶中,气瓶内的压力较高,通常有达到250以上的公斤压力,而使用时所需的气体却较低,因此,需要用到减压器来把储存在气瓶内的较高压力的气体降为低压所做,并保持输出气体的压力和流量稳定不变。由于从气瓶出来的天然气是以液态的形态存在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减压器与气瓶之间连接一个气体加热器。现有技术的气体加热器,如国家知识产权网站上公开的公布号为CN103591376A的“一种自动加热气体减压器”专利申请,它在减压器本体的下部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包括导热体和电热管,导热体竖直安装并与高压气道连接,电热管安装在导热体内,温控开关安装在减压器本体上且位于加热器的一侧。高压气道通入高压气体时,经过电热管加热的导热体将热量传递到高压气道,从而使高压气道内的气体升温至适合使用的温度。
[0003]但是,上述这些结构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4]I)从电热管发热再传递到高压气道,中间需要经过导热体和减压器本体,因此,电热管通电后产生的热量经过一级一级传递后逐渐损失,从而最后传递到高压气道时热量已经损失了大部分,高压气道中低温气体的加热效率很低,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导热体只在上端与减压器本体连接,而电热管和导热体的绝大部分暴露在外面,因此,电热管产生的热量也大部分散失于空气中,进一步降低了传热效率;
[0005]2)气体从高压气进入装置进入加热器时,气体从加热器中直直地从上往下通过,再从减压器本体上的气体通道进入减压装置中,因此,一方面加热的通道短,使气体加热不充分,如果加长通道,势必增加电热管和传热套的长度尺寸,增大加热器以及整个减压器的体积,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
[0006]3) 二方面这些气体的加热并不均衡,极易出现靠近电热管的气体加热充分而靠近减压器本体的气体加热不充分的现象,从而影响气体后续过程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充分、均衡,且传热效率高、成本低的气体加热器。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加热器,它包括壳体、端盖、本体、导流杆和加热圈;其中,所述的端盖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两端,本体轴向贯穿于壳体内,加热圈套接并锁紧在本体上;所述的本体内具有轴向的光孔,导流杆的外周壁为外螺纹,导流杆位于本体的光孔内,导流杆的外螺纹与光孔孔壁之间形成螺旋形气道,本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
[0009]所述的本体与进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本体与出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
[0010]所述的导流杆靠近进气贮气室一端的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该分流槽沿导流杆的径向贯通。
[0011]所述的壳体的内壁粘接有一层保温棉隔热层。
[0012]所述的加热圈的数量为两个,并排设置且套接在靠近进气贮气室一端的本体上。
[0013]所述的本体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加热圈均与温控器电连接。
[0014]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0015]I)由于导流杆的外螺纹与本体内的光孔孔壁之间形成了螺旋形的气体流道,高压气体从螺旋形气体流道中螺旋通过,因此,大大增长了加热通道,从而使气体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并且也使气体的加热更加均衡,从而保证后续的减压后能得到质量更好、性能更加稳定的气体;同时,这种螺旋形气道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加热装置本身的体积,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6]2)整个螺旋形加热气道是被本体包围着的,而本体因为加热圈的加热而整体在发热,因此,整个加热气体流道都处于被加热的状态中,使通过该气体流道的高压气体能更加充分地被加热,从而气体的加热效果更好;
[0017]3)加热圈直接与本体壁接触并加热,螺旋形气体流道位于本体光孔的孔壁处,从加热圈到螺旋形气体流道之间的热量传递更加直接、快速,最大程度地将热量用于加热螺旋形气体流道内的气体,因此,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
[0018]4)在导流杆两端设有的进气贮气室和出气贮气室,使进入加热气道时的气体、以及进入减压气道的气体均得到缓冲,从而使气体的流通更加平稳;
[0019]5)在导流杆靠近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的分流槽,进一步使进入的高压气体得到缓冲,使高压气体能更加顺利地进入螺旋形加热气道中,避免发生气流紊乱的现象;
[0020]6)在壳体内壁上粘接了一层保温棉隔热层,使加热圈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能更有效地封锁在壳体内部,从而使加热效果更强,起到了聚能的作用;
[0021]7)温控器安装在本体上,相当于能直接监测到加热气体流道的气体温度,使温控器的信息反馈更加真实和直接。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加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光孔;2、进气贮气室;3、保温棉隔热层;4、端盖;5、分流槽;6、加热圈;7、本体;8、螺旋形气体流道;9、导流杆;10、温控器;11、壳体;12、出气贮气室;13、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6]由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组气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壳体11、端盖4、本体7、导流杆9和加热圈6。其中,所述的端盖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1的两端,本体7轴向贯穿于壳体11内,加热圈6套接并锁紧在本体7上。所述的本体7内具有轴向的光孔I,导流杆9的外周壁为外螺纹,导流杆9位于本体7的光孔I内,导流杆9的外螺纹与光孔I孔壁之间形成螺旋形气体流道8,本体7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
[0027]所述的本体7与进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9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2,本体7与出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9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12。
[0028]所述的导流杆9靠近进气贮气室2 —端的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5,该分流槽5沿导流杆9的径向贯通。
[0029]所述的壳体11的内壁粘接有一层保温棉隔热层3。
[0030]所述的加热圈6的数量为两个,并排设置且套接在靠近进气贮气室2 —端的本体7上。
[0031]所述的本体7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10。
[00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接通加热圈6的电源,使加热圈6产生的热量加热本体7,此时高压气体从气瓶经进气管进入进气贮气室2,在分流槽5的作用下进入螺旋形气体流道8,经过本体7的加热后,通向出气贮气室12,最后从出气接头通向减压器的减压装置中。
[0033]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结构,其中如附图2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气体加热器的进气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可知,导流杆9靠近进气贮气室2的一端端部具有斜角13,一方面同样起到了分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高压气体能顺利进入螺旋形气体流道8,避免发生导流杆9卡死在本体7内的现象。
【主权项】
1.一种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1)、端盖(4)、本体(7)、导流杆(9)和加热圈出);其中,所述的端盖(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1)的两端,本体(7)轴向贯穿于壳体(11)内,加热圈(6)套接并锁紧在本体(7)上;所述的本体(7)内具有轴向的光孔(1),导流杆(9)的外周壁为外螺纹,导流杆(9)位于本体(7)的光孔⑴内,导流杆(9)的外螺纹与光孔(I)孔壁之间形成螺旋形气体流道(8),本体(7)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7)与进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9)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2),本体(7)与出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9)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杆(9)靠近进气贮气室(2) —端的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5),该分流槽(5)沿导流杆(9)的径向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1)的内壁粘接有一层保温棉隔热层(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圈¢)的数量为两个,并排设置且套接在靠近进气贮气室(2) —端的本体(7)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7)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加热器,它包括壳体(11)、端盖(4)、本体(7)、导流杆(9)和加热圈(6);端盖(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1)的两端,本体(7)轴向贯穿于壳体(11)内,加热圈(6)套接并锁紧在本体(7)上;本体(7)内具有轴向的光孔(1),导流杆(9)的外周壁为外螺纹,导流杆(9)位于本体(7)的光孔(1)内,导流杆(9)的外螺纹与光孔(1)孔壁之间形成螺旋形气体流道(8),本体(7)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后,大大增长了加热通道,从而使气体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同时,大大减小了加热装置本身的体积,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F16L53/00
【公开号】CN204692888
【申请号】CN201520449637
【发明人】俞峰
【申请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圣莱思机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