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389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复合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管与碳钢件连接用的复合连接件,主要适用于压缩机壳体与栗体连接铜管和储液器铜弯管的连接。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栗体连接铜管和储液器铜弯管连接采用钎焊方法,利用高银钎料直接对碳钢壳体和栗体连接铜管和储液器铜弯管进行钎焊连接,但由于碳钢和铜的钎焊连接难度大,往往采用含银45%等高银钎焊材料,成本较高。
[0003]部分压缩机生产厂家为进一步降低成本,采用镀铜铁管作为中间连接件,并通过电阻焊接进行栗体连接铜管及储液器铜弯管和压缩机壳体连接,不使用高银钎焊材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但使用镀铜铁管焊接存在焊后易产生气泡,铜层在钎焊时易脱落和熔化,影响焊后强度和美观度,且不利于二次焊接。同时电镀仍具有较高的投资成本和环境成本,影响其进一步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制备时无污染,使用便捷,适用于铜管与碳钢件连接用的复合连接件。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铜管与碳钢件连接用的复合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复合连接件为带有喇叭形开口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间层为碳钢带,所述连接管的内层为铜带,所述连接管的外层为铜带或者连接管的外层除了喇叭形开口的外侧面以外均为铜带。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喇叭形开口的外侧面的碳钢带露出,使得连接管除了该侧以外均被铜带覆盖,确保连接性能良好。
[0008]本实用新型单层铜带厚度与碳钢带厚度比例在1:15?1:80之间,喇叭形开口角度为45度。
[0009]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电镀可能造成的环境和工艺问题,以铜带包覆碳钢带构成连接管替代铜管,同时不需采用高银钎料,在确保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铜管与碳钢件连接用的复合连接件为带有喇叭形开口 3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间层为碳钢带2,所述连接管的内层和外层均为铜带I或者连接管的外层除了喇叭形开口 3的外侧面以外均为铜带I。
[0012]本实施例将铜和碳钢乳制成带状,以铜-碳钢-铜的形式制备成横截面外侧均为铜带1(碳钢带2的上下两面和两侧均覆盖铜带1,在图1中上方覆盖铜带1,下方喇叭形开口 3的外侧面S通过后续加工露出碳钢带2)的复合板,将复合板利用冲床冲压成如图1的复合连接件。
[0013]在制作过程中单层(内层或外层)铜带I厚度与碳钢带2厚度比例在1:15?1:80之间。喇叭形开口约45度,使用时将喇叭形开口 3的外侧面S打磨或车削露出碳钢带2,采用电阻焊将碳钢带2和压缩机壳体连接,连接管上端采用BCu93P钎料将铜带I与栗体连接铜管和储液器铜弯管连接,实现了压缩机壳体和栗体连接铜管及储液器铜弯管的连接。
[0014]实施例1:
[0015]将铜带I和碳钢带2制备成厚度40um的铜层和厚度为1.245mm的碳钢层的复合板,冲压制成复合连接件,其中总长度A:18.5mm,管子外径B: 18.9 mm,管子内径C:16.25mm ,开口外径D:23 mm ,开口长度E:2.6mm,同时外侧面S与A向夹角Θ呈约45度。焊后无泄漏,外观良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0016]实施例2:
[0017]将铜带I和碳钢带2制备成厚度15um的铜层和厚度为1.17mm的碳钢层的复合板,冲压制成复合连接件,其中总长度A:15.5mm,管子外径B: 21.7mm,管子内径C:19.3mm,开口外径D:26 mm,开口长度E:2.7mm,喇叭形开口 3夹角Θ约45度。焊后无泄漏,外观良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0018]实施例3:
[0019]将铜带I和碳钢带2制备成厚度40um (内外层)的铜层和厚度为1.245mm的碳钢层的复合板,冲压制成复合连接件,其中总长度A:16.5mm,管子外径B: 15.65mm,管子内径C:13 mm,开口外径D:19.79mm,开口长度E:2.8_,喇叭形开口 3夹角Θ约45度。焊后无泄漏,外观良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主权项】
1.一种铜管与碳钢件连接用的复合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复合连接件为带有喇叭形开口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间层为碳钢带,所述连接管的内层为铜带,所述连接管的外层为铜带或者连接管的外层除了喇叭形开口的外侧面以外均为铜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连接件,其特征是:单层铜带厚度与碳钢带厚度比例在1:15?1:8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喇叭形开口角度为4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管与碳钢件连接用的复合连接件,所述复合连接件为带有喇叭形开口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间层为碳钢带,所述连接管的内层为铜带,所述连接管的外层为铜带或者连接管的外层除了喇叭形开口的外侧面以外均为铜带。实用新型所述铜带覆盖连接管的喇叭形开口另一侧,所述连接管与喇叭形开口对应的一侧的碳钢带露出。本实用新型单层铜带厚度与碳钢带厚度比例在1:15~1:80之间。本实用新型简洁实用,成本低,效果好。
【IPC分类】F16L13/02, F04B39/12
【公开号】CN204852674
【申请号】CN201520485349
【发明人】王晓蓉, 唐卫岗, 余丁坤, 方健, 陈融
【申请人】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