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4643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
【背景技术】
[0002]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在充气衣循环充入气体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状态下对于气体的流量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就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好、易于操作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包括进气管、阀头、阀体、出气管、进气阀以及调节阀;所述进气阀与调节阀相接触且均容置在阀体内,所述阀头设置在阀体外表面并与调节阀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插入阀体内并设置在进气阀与调节阀之间,所述出气管伸入阀体内,并与进气阀相接触,进气管中的气体穿过进气阀进入到出气管中。
[0005]其中,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圆柱头,连接件的另一端为两支出角,所述调节阀上设置有两固定槽,所述圆柱头固定在阀头内表面,所述两支出角分别固定在两固定槽中。
[0006]其中,所述进气阀上开设有两对称的通气窗,所述调节阀上开设有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气孔,转动阀头,连接件带动调节阀转动,所述通气窗与通气孔之间重合产生的畅通面积发生变化。
[0007]其中,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调节螺栓与连接套,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阀体中,且调节螺栓与阀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进气阀以及调节阀均容置在调节螺栓中,所述连接套一端抵持在进气阀上,且另一端抵持在出气管插入阀体部分的端部。
[0008]其中,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调节螺栓相接触的连接件外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密封圈适配容置在第一环形凹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夹持在调节螺栓与阀体的连接处。
[0009]其中,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第三密封圈以及第四密封圈,所述进气管伸入阀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三密封圈适配容置在第二环形凹槽中,所述第四密封圈夹持在出气管与阀体的连接处。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到阀体内,气体流经进气阀后从出气管中排出,通过阀头控制调节阀的转动,进而控制进气阀内的进气通量,从而达到了控制充气衣流量的效果。该充气调节阀使用在向充气衣内充气的过程中,在需要充气衣成型时,加大充气量,在只是需要维持工作人员呼吸要求时,就减小充气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的爆炸图。
[001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4]10、进气管11、出气管
[0015]12、阀体13、进气阀
[0016]14、调节阀15、阀头
[0017]16、连接件17、连接套
[0018]18、调节螺栓19、第一密封圈
[0019]20、第二密封圈21、第三密封圈
[0020]22、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2]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14,包括进气管10、阀头15、阀体12、出气管11、进气阀13以及调节阀14 ;进气阀13与调节阀14相接触且均容置在阀体12内,阀头15设置在阀体12外表面并与调节阀14固定连接,进气管10插入阀体12内并设置在进气阀13与调节阀14之间,出气管11伸入阀体12内,并与进气阀13相接触,进气管10中的气体穿过进气阀13进入到出气管11中。
[00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14,气体由进气管10进入到阀体12内,气体流经进气阀13后从出气管11中排出,通过阀头15控制调节阀14的转动,进而控制进气阀13内的进气通量,从而达到了控制充气衣流量的效果。该充气调节阀14使用在向充气衣内充气的过程中,在需要充气衣成型时,加大充气量,在只是需要维持工作人员呼吸要求时,就减小充气量。
[0024]在本实施例中,该充气调节阀14还包括连接件16,连接件16的一端为圆柱头,连接件16的另一端为两支出角,调节阀14上设置有两固定槽,圆柱头固定在阀头15内表面,两支出角分别固定在两固定槽中。连接件16实现了调节阀14与阀头15之间的固定连接,既方便了阀头15对于调节阀14的控制,也不会占用多余面积。
[0025]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阀13上开设有两对称的通气窗,调节阀14上开设有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气孔,转动阀头15,连接件16带动调节阀14转动,通气窗与通气孔之间重合产生的畅通面积发生变化。通气孔旋转到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孔形状越大,气体的通气量就越大,通气孔旋转到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孔形状越小,气体的通气量就越小。
[0026]在本实施例中,该充气调节阀14还包括调节螺栓18与连接套17,调节螺栓18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阀体12中,且调节螺栓18与阀头15固定连接,连接件16、进气阀13以及调节阀14均容置在调节螺栓18中,连接套17 —端抵持在进气阀13上,且另一端抵持在出气管11插入阀体12部分的端部。调节螺栓18与连接套17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进气阀13、调节阀14以及连接件16的空腔,进气管10与调节螺栓18的侧壁连通,气体从进气管10进入空腔后只能从出气管11排出。
[0027]在本实施例中,该充气调节阀14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9和第二密封圈20,与调节螺栓18相接触的连接件16外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密封圈19适配容置在第一环形凹槽中,第二密封圈20夹持在调节螺栓18与阀体12的连接处。该充气调节阀14还包括第三密封圈21以及第四密封圈22,进气管10伸入阀体12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三密封圈21适配容置在第二环形凹槽中,第四密封圈22夹持在出气管11与阀体12的连接处。第一密封圈19与第二密封圈20的设置实现了阀头15部分组件与阀体12之间的密封性;第三密封圈21与第四密封圈22的设置实现了进气管10以及出气管11与阀体12之间的密封性;上述各密封圈的设置保证了充气调节阀14的密封性能,提高了该充气调节阀14的品质。
[0028]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0029]1、连接件16实现了调节阀14与阀头15之间的固定连接,既方便了阀头15对于调节阀14的控制,也不会占用多余面积;
[0030]2、通气孔旋转到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孔形状越大,气体的通气量就越大,通气孔旋转到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孔形状越小,气体的通气量就越小;
[0031]3、调节螺栓18与连接套17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进气阀13、调节阀14以及连接件16的空腔,进气管10与调节螺栓18的侧壁连通,气体从进气管10进入空腔后只能从出气管11排出。
[003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阀头、阀体、出气管、进气阀以及调节阀;所述进气阀与调节阀相接触且均容置在阀体内,所述阀头设置在阀体外表面并与调节阀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插入阀体内并设置在进气阀与调节阀之间,所述出气管伸入阀体内,并与进气阀相接触,进气管中的气体穿过进气阀进入到出气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为圆柱头,连接件的另一端为两支出角,所述调节阀上设置有两固定槽,所述圆柱头固定在阀头内表面,所述两支出角分别固定在两固定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上开设有两对称的通气窗,所述调节阀上开设有与通气窗相适配的通气孔,转动阀头,连接件带动调节阀转动,所述通气窗与通气孔之间重合产生的畅通面积发生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调节螺栓与连接套,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阀体中,且调节螺栓与阀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进气阀以及调节阀均容置在调节螺栓中,所述连接套一端抵持在进气阀上,且另一端抵持在出气管插入阀体部分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调节螺栓相接触的连接件外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密封圈适配容置在第一环形凹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夹持在调节螺栓与阀体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其特征在于,该充气调节阀还包括第三密封圈以及第四密封圈,所述进气管伸入阀体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三密封圈适配容置在第二环形凹槽中,所述第四密封圈夹持在出气管与阀体的连接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制充气衣流量的充气调节阀,包括进气管、阀头、阀体、出气管、进气阀以及调节阀;所述进气阀与调节阀相接触且均容置在阀体内,所述阀头设置在阀体外表面并与调节阀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插入阀体内并设置在进气阀与调节阀之间,所述出气管伸入阀体内,并与进气阀相接触,进气管中的气体穿过进气阀进入到出气管中。气体由进气管进入到阀体内,气体流经进气阀后从出气管中排出,通过阀头控制调节阀的转动,进而控制进气阀内的进气通量,从而达到了控制充气衣流量的效果。该充气调节阀使用在向充气衣内充气的过程中,在需要充气衣成型时,加大充气量,在只是需要维持工作人员呼吸要求时,就减小充气量。
【IPC分类】F16K3/08
【公开号】CN205064887
【申请号】CN201520773798
【发明人】叶海军
【申请人】东莞市基一核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