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2590阅读:1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
【背景技术】
[0002]某型舰水密舱口盖的密封槽设置在船体上,盖体上设置了密封凸边,密封凸边与密封圈之间依靠压紧力使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保持密封。因为密封槽是倒置式的,密封圈在上端悬挂式安装,普通截面形状的密封圈容易产生密封圈安装不牢靠,甚至脱落的问题。
[0003]另外由于船舶建造过程中密封槽宽度方向的焊接误差可达到3?5mm,一种宽度的密封圈往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将截面宽度做成几种类型,生产模具又要增加,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安装不牢靠,容易脱落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截面中空;所述密封圈侧面边缘设计两排单向锯齿状凸耳,当将所述密封圈装入密封槽时,所述锯齿状凸耳受挤压向下收缩变窄,当装入密封槽以后,所述密封圈在重力作用下具有有向下掉落的趋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密封圈侧面的两排锯齿状凸耳有张开的趋势,能够牢牢抓住所述密封槽的两个侧面;使得所述密封圈不会从密封槽中脱落;所述锯齿状凸耳具有可收缩变形特性,所述密封圈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范围。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密封圈的结构设计,改善了水密舱口盖的密封效果,减少了设备的规格品种,提高了设备的标准化程度,提高了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或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防脱落密封圈采用有弹性的硅橡胶材料制成,密封圈截面为矩形中空结构,中间为两侧有6个密封凸耳,安装时凸耳朝下。安装时密封槽在上方,密封圈从下方装入,装入时密封凸耳受到挤压而收缩,密封圈有向下坠落的趋势,密封凸耳因此在密封槽的侧壁会稍许张开,达到防脱落的效果,密封凸耳受挤压后可向内收缩,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适应不同宽度密封槽的自适应能力。密封圈采用磨具分段制造,分段再通过加热后联接为一个整根的密封圈。因为没有用螺钉,胶粘等方式联接,因此更换密封圈时更方便快捷。
[001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需要防脱落、具有宽度自适应能力的橡胶密封的场所。
[001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应该在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截面中空;所述密封圈侧面边缘设计两排单向锯齿状凸耳,当将所述密封圈装入密封槽时,所述锯齿状凸耳受挤压向下收缩变窄,当装入密封槽以后,所述密封圈在重力作用下具有有向下掉落的趋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密封圈侧面的两排锯齿状凸耳有张开的趋势,能够牢牢抓住所述密封槽的两个侧面;使得所述密封圈不会从密封槽中脱落;所述锯齿状凸耳具有可收缩变形特性,所述密封圈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范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安装不牢靠、容易脱落的问题,该自适应防脱落密封圈截面中空;所述密封圈侧面边缘设计两排单向锯齿状凸耳,当将所述密封圈装入密封槽时,所述锯齿状凸耳受挤压向下收缩变窄,当装入密封槽以后,所述密封圈在重力作用下具有有向下掉落的趋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密封圈侧面的两排锯齿状凸耳有张开的趋势,能够牢牢抓住所述密封槽的两个侧面;使得所述密封圈不会从密封槽中脱落;所述锯齿状凸耳具有可收缩变形特性,所述密封圈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范围。
【IPC分类】F16J15/10
【公开号】CN205173468
【申请号】CN201520945686
【发明人】太万辉, 李红军, 杨建军, 李冠峰, 陈洪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