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式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552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式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式机油栗。
【背景技术】
[0002]转子式机油栗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栗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一般转子式机油栗的内转子有4个或4个以上的凸齿,外转子的凹齿数比内转子的凸子数多一个,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转子的外廓形状曲线为次摆线。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0003]现有的转子式机油栗,结构简单复杂,零部件冗杂,占用空间大,并且运作时产生很大的噪声。另外,机油在内外转子运转时会产生回流等流通不顺畅现象,降低了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传统连接结构和零件数量,机油循环流通顺畅,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噪声的转子式机油栗。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式机油栗,简化了结构,机油循环流通顺畅,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噪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转子式机油栗,包括栗体、栗盖、栗轴、内转子、外转子、传动齿轮,所述栗盖设置在所述栗体上,所述栗体的前端设有转子孔,所述转子孔的底面设有轴孔,所述栗轴设置在所述轴孔内,所述栗轴上套接有所述内转子,所述内转子设置在所述外转子的内部,并与所述外转子的内齿啮合,所述栗盖上设有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设在所述内转子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外转子的外侧,所述外转子的外周设有外齿轮,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匹配,所述栗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腔之间设有进油通道,所述栗体的内部设有集滤器和出油孔,所述集滤器与所述进油腔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腔相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转子的内齿设为弧形齿,所述内转子的外齿设为弧形齿。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转子的内齿设为9个,所述内转子的外齿设为8个。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的相邻齿轮的距离与其各自齿轮的宽度相同。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简化了结构,机油循环流通顺畅,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噪声。其中:
[0010]1.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外转子的外侧,所述外转子的外周设有外齿轮,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匹配,使所述外转子带动所述内转子转动,不但提高机油栗传动效率,而且减少了机油栗的重量和噪声,同时简化了传统的连接结构和零件数量,减小占有空间。
[0011]2.所述外转子的内齿设为弧形齿,所述内转子的外齿设为弧形齿,使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使机油高效顺畅地流通,提高工作效率。
[0012]3.所述外转子的内齿设为9个,所述内转子的外齿设为8个,使所述内转子3和所述外转子4更灵活地转动,保证机油流通顺畅。
[0013]4.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的相邻齿轮的距离与其各自齿轮的宽度相同,进一步使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使机油高效顺畅地流通,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地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子式机油栗的示意图。
[0016]其中:1.栗盖2.栗轴3.内转子4.外转子5.轴孔6.进油腔7.出油腔9.进油
□ O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考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子式机油栗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18]—种转子式机油栗,包括栗体、栗盖1、栗轴2、内转子3、外转子4、传动齿轮,所述栗盖I设置在所述栗体上,所述栗体的前端设有转子孔,所述转子孔的底面设有轴孔5,所述栗轴2设置在所述轴孔5内,所述栗轴2上套接有所述内转子3,所述内转子3设置在所述外转子4的内部,并与所述外转子4的内齿啮合,所述栗盖I上设有进油腔6和出油腔7,所述进油腔6和所述出油腔7设在所述内转子3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外转子4的外侧,所述外转子4的外周设有外齿轮,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匹配,使所述外转子4带动所述内转子3转动,不但提高机油栗传动效率,而且减少了机油栗的重量和噪声,同时简化了传统的连接结构和零件数量,减小占有空间;所述栗盖I上设有进油口 9,所述进油口 9与所述进油腔之间设有进油通道,所述栗体的内部设有集滤器和出油孔,所述集滤器与所述进油腔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腔相连接。
[0019]所述外转子4的内齿设为弧形齿,所述内转子3的外齿设为弧形齿,使所述内转子3与所述外转子4转到任何角度时,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使机油高效顺畅地流通,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外转子4的内齿设为9个,所述内转子3的外齿设为8个,使所述内转子3和所述外转子4更灵活地转动,保证机油流通顺畅。所述外转子4与所述内转子3的相邻齿轮的距离与其各自齿轮的宽度相同,进一步使所述内转子3与所述外转子4转到任何角度时,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使机油高效顺畅地流通,提高工作效率。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在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运转,所述外转子4伴随所述传动齿轮运做起来,机油栗开始工作,所述外转子4带动所述内转子3以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内转子3和所述外转子4的弧形齿就从紧密啮合状况下,逐渐离开增大形成齿腔的空间,从而产生一定的真空度,从所述进油口9下面所设的吸油装置吸入机油,机油经过所述进油通道进入所述进油腔6,随着所述内转子3和所述外转子4旋转齿腔的不断增大,机油压送到所述出油腔7,在所述内转子3和所述外转子4继续旋转过程中,转子啮合空间逐渐减小,齿间的润滑机油压力升高,从而将润滑机油压送到各连接部件上。通过所述内转子3和所述外转子4连续不断旋转,就会源源不断地将润滑机油输送到发动机各个运动零件之间,实施持续润滑的工作循环。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包括栗体、栗盖(I)、栗轴(2)、内转子(3)、外转子(4)、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栗盖(I)设置在所述栗体上,所述栗体的前端设有转子孔,所述转子孔的底面设有轴孔(5),所述栗轴(2)设置在所述轴孔(5)内,所述栗轴(2)上套接有所述内转子(3),所述内转子(3)设置在所述外转子(4)的内部,并与所述外转子(4)的内齿啮合,所述栗盖(I)上设有进油腔(6)和出油腔(7),所述进油腔(6)和所述出油腔(7)设在所述内转子(3)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外转子(4)的外侧,所述外转子(4)的外周设有外齿轮,且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匹配,所述栗盖(I)上设有进油口(9),所述进油口(9)与所述进油腔之间设有进油通道,所述栗体的内部设有集滤器和出油孔,所述集滤器与所述进油腔相通,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腔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4)的内齿设为弧形齿,所述内转子(3)的外齿设为弧形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4)的内齿设为9个,所述内转子(3)的外齿设为8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4)与所述内转子(3)的相邻齿轮的距离与其各自齿轮的宽度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内转子、外转子、传动齿轮,所述泵盖设置在所述泵体上,所述泵体的前端设有转子孔,所述转子孔的底面设有轴孔,所述泵轴设置在所述轴孔内,所述泵轴上套接有所述内转子,所述内转子设置在所述外转子的内部,并与所述外转子的内齿啮合,所述泵盖上设有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设在所述内转子的下方,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外转子的外侧,所述泵盖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进油腔之间设有进油通道,所述泵体的内部设有集滤器和出油孔。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机油循环流通顺畅,减少了占用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噪声。
【IPC分类】F16N13/20, F16N23/00, F01M1/02
【公开号】CN205226854
【申请号】CN201521026430
【发明人】樊建熙, 王帆, 何万飞, 金润
【申请人】重庆云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