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392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循环油润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属于轴承润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轴承是机械结构中最为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零部件,传统的轴承结构为内外圈嵌套组合,在转动过程中常是一个圈固定不转动,另一个圈旋转,在长时间转动过程中会因为摩擦而温度升高,进而因为温度过高而耗损,为了减少耗损而普遍采用填充润滑油来保证轴承的润滑,从而减轻轴承的磨损。但是由于离心作用和不可避免的温度升高,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不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使轴承不得已的磨损。特别是在高速旋转的轴承体系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以至少解决由于离心作用和不可避免的温度升高,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不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使轴承不得已磨损的问题。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封油端侧盖、轴、主机体、轴承卡簧和轴承;所述轴与主机体间安装轴承,轴承通过轴承卡簧固定安装位置,轴承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盖,轴承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所述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所述内侧回油涡轮套接在轴上;内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内壁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封油内侧盖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周向布置,第一回油通道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对应;所述封油端侧盖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的出口与轴承对应给轴承供油;所述主机体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第三回油通道与第一回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包括轮盘和环形阵列在轮盘两侧面上的叶片,叶片从内至外由直线叶片部分和涡线叶片部分组成;叶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如此设置,便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润滑油进入油道。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油祸轮与封油内侧盖间的间隙为Imm?2_。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通过螺栓销钉固定在轴上。目的是使内侧回油涡轮随轴一同转动。
[000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所达到的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油润滑方式给轴承带走一定的热量,使轴承降温,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避免轴承过度磨损,这种润滑方式特别适用于转速较高的轴承部件。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的结构图;
[001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回油涡轮的结构图;
[0012]图3是图2的左视图;
[0013]图4是图2的右视图;
[0014]图5是叶片的纵截面图;
[0015]图6是叶片的横截面图;
[0016]图中:1-内侧回油涡轮;3-封油内侧盖;4-封油端侧盖;5-轴;6-轴承;7_主机体;8_轴承卡簧;9-第一回油通道;10-第二回油通道;11-第三回油通道;12-轮盘;13-叶片;14-直线叶片部分;15-涡线叶片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0018]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祸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3、封油端侧盖4、轴5、主机体7、轴承卡簧8和轴承6;所述轴5与主机体7间安装轴承6,轴承6通过轴承卡簧8固定安装位置,轴承6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盖3,轴承6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4;所述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I;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套接在轴5上,内侧回油涡轮I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3内壁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封油内侧盖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9,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9周向布置,第一回油通道9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I的外轮缘对应;所述封油端侧盖4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10,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10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10的出口与轴承对应给轴承6供油;所述主机体7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11,第三回油通道11与第一回油通道9和第二回油通道10连通。
[0020]更具体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包括轮盘12和环形阵列在轮盘12两侧面上的叶片13,叶片13从内至外由直线叶片部分14和涡线叶片部分15组成;叶片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0021]更具体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通过螺栓销钉固定在轴5上。
[0022]更具体地: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与封油内侧盖3间的间隙为Imm?2mm。
[0023]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循环润滑系统,是通过与轴一起旋转带有特殊形状的叶片结构来实现的。通过回油涡轮在随轴一起旋转时促使润滑油循环流动起来,使润滑油循环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方面起到循环冷却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使轴承全润滑作用,通过为轴承靠近轴心一侧提供富余润滑油来润滑轴承靠近轴心部分,这样做是因为靠近轴心一侧在轴承高速旋转中由于离心作用而使此处润滑油减少或者没有,少量或者没有了润滑油会导致轴承润滑不足而过热,进而造成轴承的损坏;最后一方面起到油封和甩油环的作用,通过和壳体的共同作用也会将沿轴向流动的润滑油阻隔并且将多余润滑油封堵在壳体内侧,使之不能外溢。
[0024]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结构形式为沿径向的离心直线和靠近边缘的涡线两部分,且叶片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本实用新型的回油涡轮与封油内侧盖3、封油端侧盖4、主机体7以及各通道共同构成一套栗送循环回路,促使润滑油流动起来。从整体结构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整合和简化了栗送系统,使原来外加的栗送系统融合到了润滑主体结构中,使其成为了润滑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0025]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包括封油内侧盖(3)、封油端侧盖(4)、轴(5)、主机体(7)、轴承卡簧(8)和轴承(6);所述轴(5)与主机体(7)间安装轴承(6),轴承(6)通过轴承卡簧(8)固定安装位置,轴承(6)的内侧设置封油内侧盖(3),轴承(6)的端侧设置封油端侧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还包括内侧回油涡轮(I);所述内侦徊油涡轮(I)套接在轴(5)上,内侧回油涡轮⑴的外轮缘与封油内侧盖(3)内壁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封油内侧盖(3)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9),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9)周向布置,第一回油通道(9)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I)的外轮缘对应;所述封油端侧盖(4)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10),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10)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10)的出口与轴承对应给轴承(6)供油;所述主机体(7)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11),第三回油通道(11)与第一回油通道(9)和第二回油通道(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包括轮盘(12)和环形阵列在轮盘(12)两侧面上的叶片(13),叶片(13)从内至外由直线叶片部分(14)和涡线叶片部分(15)组成;叶片(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通过螺栓销钉固定在轴(5)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回油涡轮(I)与封油内侧盖(3)间的间隙为Imm?2mm。
【专利摘要】涡轮回流式循环油轴承润滑系统,属于轴承润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由于离心作用和不可避免的温度升高,使得轴承靠近轴心一侧得不到足够的润滑油,从而使轴承不得已磨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侧回油涡轮套接在轴上,封油内侧盖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至少两个第一回油通道周向布置,第一回油通道的进口与内侧回油涡轮的外轮缘对应;封油端侧盖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至少两个第二回油通道周向布置,第二回油通道的出口与轴承对应给轴承供油;主机体上开有至少两个第三回油通道,第三回油通道与第一回油通道和第二回油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转速较高的轴承部件。
【IPC分类】F16C33/66
【公开号】CN205315505
【申请号】CN201620087865
【发明人】孙晓欧, 吴永志, 孙丽娟, 陈岩
【申请人】陈岩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