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2490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机械密封只能单独润滑的问题。本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机械密封包括动环、静环、外壳和安装架,安装架套在轴外,外壳套在安装架外,动环固连在安装架上,静环固连在外壳中,动环和静环的密封面相贴合,润滑结构包括由动环、静环、外壳和安装架围成的一个润滑腔,通过分隔密封圈将润滑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润滑上腔和润滑下腔,外壳和安装架上具有与润滑上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外壳和安装架上还具有与润滑下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内部回路相连通。本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使现有的机械密封的冷却润滑与设备的冷却润滑相串联,同时进行冷却润滑,效率高。
【专利说明】
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机械密封是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属于精密、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基础元件之一O
[0003]现有的机械密封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机械密封装置,[专利号:200580032935.7;授权公告号:CN101031745B],其在密封盖上设置从外周面贯通状槽内的急冷通路,并设置从环状槽向外周面贯通的排水孔,急冷通路和排水孔的口部形成可与配管连接的管用螺纹孔,经配管流来的急冷流体对机械密封装置进行冷却和冲洗机械密封上的杂质,然后急冷流体从排水孔中流出,即该种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急冷流体只能对一个机械密封进行冷却,机械密封的冷却跟设备的冷却和轴的冷却是相互独立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现有的机械密封的冷却润滑与设备的冷却润滑相串联,形成一个回路。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机械密封包括动环、静环、外壳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套在轴外,所述外壳套在安装架外,所述动环固连在安装架上,所述静环固连在外壳中,所述动环和静环的密封面相贴合,其特征在于,润滑结构包括由动环、静环、外壳和安装架围成的一个润滑腔,所述外壳和安装架之间设有分隔密封圈,所述分隔密封圈将润滑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润滑上腔和润滑下腔,所述外壳和安装架上具有与润滑上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外壳和安装架上还具有与润滑下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通过内部回路相连通。
[0006]将水从第一通道中通入到润滑上腔中,然后水进入到内部回路中,再进入到润滑下腔,最后从第二通道中流出完成一个循环,使机械密封的冷却润滑与设备内部零部件的冷却润滑相串联形成一个回路,水反向进行流动也可以,水在润滑上腔和润滑下腔中时,水对静环和动环之间的接触摩擦面进行冷却润滑,使静环和动环不易损坏,提高使用寿命,水进入到内部回路后,对设备内部的零部件进行冷却润滑,同时可以通过该回路对安装位置较远的其他机械密封进行冷却润滑,通过一条回路同时对机械密封和设备内部的零部件进行冷却润滑,效率高。
[0007]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外壳和安装架之间具有密封圈座,所述分隔密封圈位于密封圈座中。密封圈座的设置提高密封圈的安装牢固程度和稳定性,使分隔密封圈不会偏移位置,分隔密封圈分隔润滑腔的稳定性好。
[0008]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外壳中的上外通道和位于安装架中的上内通道,所述上外通道通过润滑上腔与上内通道相连通。上外通道不会旋转,上内通道随着安装架一起旋转,由于润滑上腔的存在,保证上外通道和上内通道相连通,上外通道用于外接管子,上内通道与内部回路相连通。
[0009]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位于外壳中的下外通道和位于安装架中的下内通道,所述下外通道通过润滑下腔与下内通道相连通。下外通道不会旋转,下内通道随着安装架一起旋转,由于润滑下腔的存在,保证下外通道和下内通道相连通,下外通道用于外接管子,下内通道与内部回路相连通。
[0010]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第一通道内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密封圈,所述第二通道内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密封圈,所述第一通道内端的端口与第二通道内端的端口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内密封圈。内密封圈起到密封的作用,内密封圈密封安装架与轴之间的缝隙,使流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水不会通过该缝隙混合,不会造成水的渗漏,保证回路的通畅,从而保证润滑和冷却效果,外密封圈也起到密封的作用,使水能不泄漏的进入到润滑腔中。
[0011]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第一通道外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密封圈,所述第二通道外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密封圈,所述第一通道外端的端口与第二通道外端的端口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外密封圈。原理同上。
[0012]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安装架上具有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所述动环包括上动环和下动环,所述上动环固连在上安装口中,所述下动环固连在下安装口中,所述静环包括上静环和下静环,所述上静环与上动环相贴合,所述下静环和下动环相贴合,所述外壳、安装架、上动环和上静环围成所述润滑上腔,所述外壳、安装架、下动环和下静环围成所述润滑下腔。该种结构,使本机械密封组装方便。
[0013]在上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中,所述内部回路包括第一轴内回路、第二轴内回路和设备内部回路,所述第一通道通过第一轴内回路、设备内部回路和第二轴内回路与第二通道相连通。水进入到第一轴内回路、第二轴内回路和设备内部回路中后对轴起到冷却的作用,对设备中的零部件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同时第一轴内回路、设备内部回路和第二轴内回路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连通,使机械密封和设备内部零部件的冷却润滑相串联,形成一个回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密封通过分隔密封圈将润滑腔分隔成润滑上腔和润滑下腔,水沿着上外通道、润滑上腔、上内通道、第一轴内回路、设备内部回路、第二轴内回路、下内通道、润滑下腔和下外通道这一回路进行流动,将机械密封、轴和设备内零部件的冷却润滑相串联,在同一回路中使水对静环和动环进行润滑和冷却,同时对轴进行冷却、对套在轴外的其他机械密封以及设备内的零部件进行冷却润滑,同时进行冷却润滑,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机械密封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中,1、动环;2、静环;3、外壳;4、安装架;5、轴;6、分隔密封圈;7、润滑上腔;8、润滑下腔;9、第一通道;91、上外通道;92、上内通道;10、第二通道;101、下外通道;102、下内通道;11、内部回路;111、第一轴内回路;112、第二轴内回路;12、密封圈座;13、内密封圈;14、外密封圈;15、上安装口; 16、下安装口; 17、上动环;18、下动环;19、上静环;20、下静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本机械密封包括动环1、静环2、外壳3和安装架4,安装架4套在轴5外,外壳3套在安装架4外,安装架4上具有上安装口 15和下安装口 16,动环I包括上动环17和下动环18,上动环17固连在上安装口 15中,下动环18固连在下安装口 16中,静环2包括上静环19和下静环20,上静环19和下静环20均固连在外壳3中,且固连处密封,上静环19与上动环17相贴合,下静环20和下动环18相贴合。
[0019]润滑结构包括由动环1、静环2、外壳3和安装架4围成的一个润滑腔,外壳3和安装架4之间设有密封圈座12,密封圈座12中设有分隔密封圈6,分隔密封圈6将润滑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润滑上腔7和润滑下腔8,即由外壳3、安装架4、上动环17和上静环19围成润滑上腔7,以及由外壳3、安装架4、下动环18和下静环20围成润滑下腔8。
[0020]外壳3和安装架4上具有与润滑上腔7相连通的第一通道9,第一通道9包括位于外壳3中的上外通道91和位于安装架4中的上内通道92,上外通道91通过润滑上腔7与上内通道92相连通。外壳3和安装架4上还具有与润滑下腔8相连通的第二通道10,第二通道10包括位于外壳3中的下外通道101和位于安装架4中的下内通道102,下外通道101通过润滑下腔8与下内通道102相连通。内部回路11包括第一轴内回路111、第二轴内回路112和设备内部回路11,上内通道92通过第一轴内回路111、设备内部回路11和第二轴内回路112与下内通道10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9内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内密封圈13,第二通道10内端端口的两侧也均设置有一个内密封圈13,其中位于第一通道9内端的端口与第二通道10内端的端口之间的内密封圈13是共用的,第一通道9外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外密封圈14,第二通道10外端端口的两侧也均设置有一个外密封圈14,其中位于第一通道9外端的端口与第二通道10外端的端口之间的外密封圈14是共用的,在实际生产中,第一通道9内端端口的两侧可以均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内密封圈13,第二通道10内端端口的两侧也可以均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内密封圈13;第一通道9外端端口的两侧可以均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外密封圈14,第二通道10外端端口的两侧也可以均设置有两个或者三个外密封圈14。[0021 ]动环I固定在安装架4上,动环I和安装架4随轴5—起旋转,外壳3和静环2不动,动环I和静环2直接接触密封,动环I和静环2之间具有耐磨损的摩擦面,动环I和静环2之间的摩擦面需要润滑,本润滑结构使用时,将水通入到机械密封和设备中,水的流动顺序是:上外通道91、润滑上腔7、上内通道92、第一轴内回路111、设备内部回路11、第二轴内回路112、下内通道102、润滑下腔8和下外通道101,也可以通过第一轴内回路111、第二轴内回路112与套在轴5上的其他机械密封相连,水在润滑上腔7中时对上静环19和上动环17之间的摩擦面进行润滑、冷却,水在润滑下腔8中时,对下静环20和下动环18之间的摩擦面进行润滑、冷却,水在第一轴内回路111、第二轴内回路112内时对轴5进行冷却,水在设备内部回路11中时对设备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和冷却。
[002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动环1、静环2、外壳3、安装架4、轴5、分隔密封圈6、润滑上腔7、润滑下腔8、第一通道9、上外通道91上内通道92、第二通道10、下外通道101、下内通道102、内部回路11、第一轴内回路111、第二轴内回路112、密封圈座12、内密封圈13、外密封圈14、上安装口 15、下安装口 16、上动环17、下动环18、上静环19、下静环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机械密封包括动环(I)、静环(2)、外壳(3)和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套在轴(5)外,所述外壳(3)套在安装架(4)外,所述动环(I)固连在安装架(4)上,所述静环(2)固连在外壳(3)中,所述动环(I)和静环(2)的密封面相贴合,其特征在于,润滑结构包括由动环(I)、静环(2)、外壳(3)和安装架(4)围成的一个润滑腔,所述外壳(3)和安装架(4)之间设有分隔密封圈(6),所述分隔密封圈(6)将润滑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润滑上腔(7)和润滑下腔(8),所述外壳(3)和安装架(4)上具有与润滑上腔(7)相连通的第一通道(9),所述外壳(3)和安装架(4)上还具有与润滑下腔(8)相连通的第二通道(10),所述第一通道(9)和第二通道(10)通过内部回路(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和安装架(4)之间具有密封圈座(12),所述分隔密封圈(6)位于密封圈座(1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9)包括位于外壳(3)中的上外通道(91)和位于安装架(4)中的上内通道(92),所述上外通道(91)通过润滑上腔(7)与上内通道(92)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10)包括位于外壳(3)中的下外通道(101)和位于安装架(4)中的下内通道(102),所述下外通道(101)通过润滑下腔(8)与下内通道(102)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9)内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密封圈(13),所述第二通道(10)内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内密封圈(13),所述第一通道(9)内端的端口与第二通道(10)内端的端口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内密封圈(13)。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9)外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密封圈(14),所述第二通道(10)外端端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外密封圈(14),所述第一通道(9)外端的端口与第二通道(10)外端的端口之间至少设置一个外密封圈(14)。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上具有上安装口(15)和下安装口(16),所述动环(I)包括上动环(17)和下动环(18),所述上动环(17)固连在上安装口(15)中,所述下动环(18)固连在下安装口(16)中,所述静环(2)包括上静环(19)和下静环(20),所述上静环(19)与上动环(17)相贴合,所述下静环(20)和下动环(18)相贴合,所述外壳(3)、安装架⑷、上动环(17)和上静环(19)围成所述润滑上腔(7),所述外壳(3)、安装架(4)、下动环(18)和下静环(20)围成所述润滑下腔(8)。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机械密封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回路(11)包括第一轴内回路(111)、第二轴内回路(112)和设备内部回路(11),所述的第一通道(9)通过第一轴内回路(111)、设备内部回路(11)和第二轴内回路(112)与第二通道(10)相连通。
【文档编号】F16J15/34GK205423836SQ201620153577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9日
【发明人】郑钦元, 邓军兵, 喻文勇, 陈俊嘉, 陈仁贤
【申请人】浙江诚信医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