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屏支撑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443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柔性屏支撑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处在所述柔性屏支撑结构中部两端的铰链,两个铰链之间具有间距,用于设置柔性模块,所述柔性模块用于支撑柔性屏和在柔性屏弯转时对其弯转部位起到保形作用,所述柔性模块的两侧分别和所述两个并列设置的铰链连接,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体,用于对柔性屏两端的不弯转部位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常规的移动终端的铰链应用到采用柔性屏的移动终端中,所形成的柔性屏支撑结构能够提供处在移动终端外侧的不同转动角度下长度不变的支撑基准面,支持柔性屏电子产品。
【专利说明】
柔性屏支撑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柔性屏的移动终端以及柔性屏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柔性屏是一种目前新兴的屏幕,由于弯曲时,不同半径处的部位再展平时长度不同,因此,柔性屏不能直接运用到类似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中。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结构,能够运用与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中,支撑柔性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处在所述柔性屏支撑结构中部两端的铰链,两个铰链之间具有间距,用于设置柔性模块,所述柔性模块用于支撑柔性屏和在柔性屏弯转时对其弯转部位起到保形作用,所述柔性模块的两侧分别和所述两个并列设置的铰链连接,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体,用于对柔性屏两端的不弯转部位起到支撑作用。
[0005]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模块包括多根支撑条,多根支撑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两个并列的铰链上,多根支撑条形成的组合形状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变形。
[0006]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包括多根平行的轴、多个转动体,所述多个转动体通过所述多根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轴处在所述铰链的外侧,所述铰链在相邻转动体之间设置了可转动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带有转动轴,另一端带有转动控制部件,并由所述连杆、转动轴、转动控制部件的连接体在铰链的内侧将相邻两个转动体连接,使相邻转动体内侧的间距能够适应转动体的转动而变化,所述转动轴和相邻转动体中的第一转动体的内侧转动连接,转动轴与和其摩擦的部件形成摩擦结构,提供所述铰链的转动阻力,相邻转动体中的第二转动体设置转动控制部件的凸轮控制机构,使转动控制部件能在凸轮控制结构的控制下,因转动体的转动而受力并被限制运动轨迹,使转动轴转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结构为铰链提供即时停止即时定位的功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轮控制机构采用孔的形式,所述转动控制部件采用轴的形式,并插入到所述孔中,所述孔同时对转动轴、连杆和转动控制部件的连接体起到限位作用。
[0009]进一步地,处于铰链可弯转部位的转动体设置有安装在其侧部的支撑条的安装部位。
[0010]进一步地,处于铰链可弯转部位的转动体呈瓣形组合,所述安装部位为处在瓣形侧面的插孔。
[0011 ]进一步地,转动轴、连杆和转动控制部件的连接体呈工字型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设置有柔性屏和上述的运用上述柔性屏支撑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屏连接在支撑体和柔性模块上。
[0013]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常规的移动终端的铰链应用到采用柔性屏的移动终端中,所形成的柔性屏支撑结构能够提供处在移动终端外侧的不同转动角度下长度不变的支撑基准面,支持柔性屏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运用本实用新型柔性屏支撑结构的移动终端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5]图2为运用本实用新型柔性屏支撑结构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铰链在打开状态下内侧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的爆炸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铰链从180°打开到关闭时,铰链姿态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处在所述柔性屏支撑结构中部两端的铰链101、102,两个铰链101、102之间具有间距,用于设置柔性模块,所述柔性模块用于支撑和在柔性屏弯转时对其弯转部位起到保形作用,所述柔性模块的两侧分别和所述两个并列设置的铰链101、102连接,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体201、202,用于对柔性屏两端的不弯转部位起到支撑作用。
[0020]所述铰链101、102包括多根平行的轴1、多个转动体2,所述多个转动体2通过所述多根轴I依次转动连接,所述轴I处在所述铰链的外侧,转动体2的外侧和轴I连接,所述铰链在相邻转动体之间设置了可转动的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一端带有转动轴31,另一端带有转动控制部件32,并由所述连杆3、转动轴31、转动控制部件32的连接体在铰链的内侧将相邻两个转动体连接,使相邻转动体内侧的间距能够适应转动体以所述轴I为轴的转动,能随着转动体转动角度变化而间距变化,所述转动轴31和相邻转动体中的第一转动体的内侧转动连接,相邻转动体中的第二转动体设置转动控制部件32的凸轮控制机构,使转动控制部件32能在凸轮控制结构的控制下,因转动体的转动而受力并被限制运动轨迹,使转动轴转动。
[0021]所述转动轴31与和其摩擦的部件形成摩擦结构,提供所述铰链的转动阻力,该部件可以是转动体上的轴孔21,所述摩擦结构为铰链提供即时停止即时定位的功能。既能够当摩擦力被外力克服时,转动轴31能够转动,这样转动体能够以轴I为轴转动,又能够在摩擦力未被克服时,由于转动轴不能转动,连带所述转动体不能以轴I为轴转动,使转动体稳定定位,使所述转动体处在静止状态,起到即时定位功能。
[0022]所述凸轮控制机构采用孔22的形式,所述转动控制部件32采用轴的形式,并插入到所述孔22中,利用孔壁所形成的凸轮面对转动控制部件32产生挤压作用而使其受力,带动连杆3和转动轴31转动,所述孔22同时对转动轴31、连杆3和转动控制部件32的连接体起到限位作用。
[0023]所述柔性模块包括多根支撑条4,多根支撑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两个并列的铰链101、102上,多根支撑条4形成的组合形状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变形。这些支撑条4提供外侧支撑基准,使得该支撑基准不仅处在机构的外侧,同时在铰链的不同转动角度下长度不变,可以作为采用柔性屏的移动终端中在柔性屏弯转部位的支撑结构。处于铰链可弯转部位的转动体设置有安装在其侧部的支撑条4的安装部位,如图所示,这些转动体2呈瓣形组合,所述安装部位为处在瓣形侧面的插孔23。
[00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终端可以是采用柔性屏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手链式电子产品等,所述铰链的两端可设置用于和移动终端上的支撑体201、202连接的安装结构51、52,这些安装结构51、52因能够与和其相邻的转动体相对转动,也可被视为转动体。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处在所述柔性屏支撑结构中部两端的铰链,两个铰链之间具有间距,用于设置柔性模块,所述柔性模块用于支撑柔性屏和在柔性屏弯转时对其弯转部位起到保形作用,所述柔性模块的两侧分别和所述两个并列设置的铰链连接,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的两端分别连接支撑体,用于对柔性屏两端的不弯转部位起到支撑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模块包括多根支撑条,多根支撑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两个并列的铰链上,多根支撑条形成的组合形状能随铰链的打开和合拢而弯曲变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多根平行的轴、多个转动体,所述多个转动体通过所述多根轴依次转动连接,所述轴处在所述铰链的外侧,所述铰链在相邻转动体之间设置了可转动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带有转动轴,另一端带有转动控制部件,并由所述连杆、转动轴、转动控制部件的连接体在铰链的内侧将相邻两个转动体连接,使相邻转动体内侧的间距能够适应转动体的转动而变化,所述转动轴和相邻转动体中的第一转动体的内侧转动连接,转动轴与和其摩擦的部件形成摩擦结构,提供所述铰链的转动阻力,相邻转动体中的第二转动体设置转动控制部件的凸轮控制机构,使转动控制部件能在凸轮控制结构的控制下,因转动体的转动而受力并被限制运动轨迹,使转动轴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结构为铰链提供即时停止即时定位的功能。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控制机构采用孔的形式,所述转动控制部件采用轴的形式,并插入到所述孔中,所述孔同时对转动轴、连杆和转动控制部件的连接体起到限位作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铰链可弯转部位的转动体设置有安装在其侧部的支撑条的安装部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铰链可弯转部位的转动体呈瓣形组合,所述安装部位为处在瓣形侧面的插孔。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轴、连杆和转动控制部件的连接体呈工字型结构。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它设置有柔性屏和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柔性屏支撑结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连接在支撑体和柔性模块上。
【文档编号】G06F1/16GK205446377SQ201620107509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发明人】肖洋
【申请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