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式挂挡取力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5503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摩擦式挂挡取力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其包括动力输入端、挂挡输入端、动力输出端、挂挡输出端、控制部、连接机构、复位机构。由于只需要滑套、摩擦片就可以实现摩擦式挂挡,本实用新型在高转速下也可以实现平稳、可靠地挂挡,提升了变速箱取力器使用性能,并且成本低廉。
【专利说明】
摩擦式挂挡取力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擦式挂挡取力器。【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现有的汽车取力器主要是通过花键套和挂挡齿轮结合面上的花键齿在相对旋转中外齿错位到内齿的齿侧空挡处而结合的,该结构只合适于车辆在静态或低怠速的情况下进行取力器挂挡。如果车辆需要在高转速的情况下进行取力器挂挡则该结构就会出现挂当时打齿、异响甚至无法挂挡等问题,使得取力器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采用在变速箱上使用较多的同步器方式挂挡,但由于取力器一般工况较差,同步器较易损坏,且同步器成本较高,因而该结构很少在取力器上采用。【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高转速下也可以实现挂挡、挂挡平稳可靠、并且成本低廉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包括动力输入端、挂挡输入端、动力输出端、挂挡输出端、控制部、连接机构、复位机构;动力输入端与挂挡输入端相互配合;控制部与挂挡输出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挂挡输出端与动力输出端连接;挂挡输出端根据控制部的移动可在动力输出端的轴向方向上相应移动,但不能相对于动力输出端转动;挂挡输出端与挂挡输入端同轴心;复位机构为复位弹簧并设置于控制部与动力输出端之间;其特征在于:挂挡输入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片;挂挡输出端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片;挂挡输出端的一端摩擦片与挂挡输入端的一端的摩擦片相互接触/ 远离。
[0005]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进一步设置为:控制部采用气压力输出机构或者液压力输出机构或者电磁力输出机构或者手动推力输出机构。
[0006]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机构采用挂挡芯轴、销轴来连接连接控制部和挂挡输出端。
[0007]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机构采用拨叉来连接连接控制部和挂挡输出端。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滑套、摩擦片就可以实现摩擦式挂挡,成本低廉;2、本实用新型采取了摩擦式挂挡,在高转速下也可以实现平稳、可靠地挂挡,提升了变速箱取力器使用性能。【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挡位分离时(起始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挂挡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动力输入端1〇〇、挂挡输入端101、动力输出端102、挂挡输出端103、控制部104、连接机构105、复位机构106、输入齿轮1、输出齿轮2、输出轴3、电磁阀4、气缸5、进气孔51、活塞
6、挂挡芯轴7、滑套8、销轴9、摩擦片10、输出法兰11、复位弹簧12、气源13、活塞6的移动距离D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一:
[001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包括:动力输入端100、挂挡输入端101、动力输出端102、挂挡输出端103、控制部104、连接机构105、复位机构106。
[0014]动力输入端100包括:输入齿轮I;挂挡输入端101包括:输出齿轮2、摩擦片10;动力输出端102包括:输出轴3、输出法兰11;挂挡输出端103包括:滑套8、摩擦片1;控制部104包括:电磁阀4、气缸5、进气孔51、活塞6、气源13;
[0015]连接机构105包括:挂挡芯轴7、销轴9;复位机构106为复位弹簧12。
[0016]输入齿轮I(动力输入端100)与输出齿轮2 (挂挡输入端101)相互配合,将动力传输给输出齿轮2 (挂挡输入端101)。输出齿轮2(挂挡输入端1I)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片1。
[0017]输出轴3(动力输出端10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输出法兰11。
[0018]滑套8(挂挡输出端10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片10。滑套8(挂挡输出端103)与输出齿轮2 (挂挡输入端101)同轴心。滑套8 (挂挡输出端103)的一端摩擦片10与输出齿轮2 (挂挡输入端1I)的一端的摩擦片1相互接触/远离。
[0019]气缸5的上设置有进气孔51;活塞6设置于气缸5内;气源13与电磁阀4的入口端通过管道连接;电磁阀4的出口端与进气孔51通过管道连接。电磁阀4为两位三通的电磁阀。
[0020]活塞6(控制部104)与滑套8(挂挡输出端103)通过挂挡芯轴7(连接机构105)、销轴9连接;活塞6与滑套8同轴心;滑套8通过挂挡芯轴7、销轴9与输出轴3固定连接;这样,滑套8可根据活塞6的移动在输出轴3的轴向方向上相应移动,但不能相对于输出轴3转动。
[0021]复位弹簧12(复位机构106)设置于挂挡芯轴7与输出轴3之间,在推动活塞6的气压力消失后使活塞6(控制部104)回到初始位置。
[0022]挂挡时,打开电磁阀4使气源13通过进气孔51向气缸5内通气,通入的气体推动活塞6克服复位弹簧12的弹力向靠近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挂挡芯轴7及滑套8向靠近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滑套8向靠近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滑套8—端的摩擦片10与输出齿轮2—端的摩擦片10开始相互挤压,两片摩擦片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逐渐增大;被输入齿轮I带动旋转的输出齿轮2在两片摩擦片10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套8旋转逐渐至与齿轮2同步,同时带动挂挡芯轴7与输出轴3旋转逐渐至与齿轮2同步;输出轴3带动输出法兰11旋转输出,将动力传递给后接的负载。
[0023]摘挡时,关闭电磁阀4,活塞6受到的气压压力消失;活塞6在由复位弹簧12推动的挂挡芯轴7的作用下向远离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使气缸5内的气体经过进气孔51通过电磁阀4排出。挂挡芯轴7在复位弹簧12的弹力下向远离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至起始位置,同时带动滑套8、活塞6向远离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至起始位置;滑套8向远离输出齿轮2的方向移动后,两片摩擦片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小直至消失;被输入齿轮I带动旋转的输出齿轮2逐渐无法带动滑套8旋转,滑套8的旋转逐渐停止,同时挂挡芯轴7、输出轴3的旋转逐渐停止,输出法兰11停止输出。
[0024]实施例二:
[002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部104。[〇〇26]实施例一的控制部104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气压力输出机构,依靠气压力带动挂挡输出端103的移动来实现挂挡、摘挡的;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04是采用现有技术的液压力输出机构或者电磁力输出机构或者手动推力输出机构,使用液压力或者电磁力或者手动推力带动挂挡输出端103的移动来实现挂挡、摘挡的。[〇〇27] 实施例三:
[00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105。
[0029]实施例一中,活塞6与滑套8同轴心,连接机构105采用挂挡芯轴7、销轴9来连接控制部104和挂挡输出端103的;本实施例中,活塞6与滑套8同轴心不同轴心,连接机构105采用拨叉来连接控制部104和挂挡输出端103。
[0030]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滑套8、摩擦片18就可以实现摩擦式挂挡,成本低廉。
[0031]本实用新型采取了摩擦式挂挡,在高转速下也可以实现平稳、可靠的挂挡,提升了变速箱取力器使用性能。
[0032]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包括动力输入端(100)、挂挡输入端(101)、动力输出端(102)、挂挡输出端(103)、控制部(104)、连接机构(105)、复位机构(106);所述动力输入端(100)与所述挂挡输入端(101)相互配合;所述控制部(104)与所述挂挡输出端(103)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5)连接;所述挂挡输出端(103)与所述动力输出端(102)连接;所述挂挡输出端(103)根据所述控制部(104)的移动可在所述动力输出端(1 2)的轴向方向上相应移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动力输出端(102)转动;所述挂挡输出端(103)与所述挂挡输入端(1I)同轴心;所述复位机构(106)为复位弹簧(2)并设置于所述控制部(104)与所述动力输出端(10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挡输入端(1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片(10);所述挂挡输出端(10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摩擦片(10);所述挂挡输出端(103)的一端摩擦片(10)与挂挡输入端(101)的一端的摩擦片(10)相互接触/远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104)采用气压力输出机构或者液压力输出机构或者电磁力输出机构或者手动推力输出机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05)采用挂挡芯轴(7)、销轴(9)来连接所述连接控制部(104)和所述挂挡输出端(10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式挂挡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05)采用拨叉来连接所述连接控制部(104)和所述挂挡输出端(103)。
【文档编号】F16H63/30GK205592373SQ201620211060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0日
【发明人】徐亮
【申请人】十堰派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