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563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换热管束、管卡和管卡连接件,换热管束上设有管卡,管卡与管卡连接件相连,管卡连接件与圆钢相连,圆钢横跨并固定连接在换热器的横向横梁上,且位于相邻换热管束之间;管卡为中空环状结构,管卡的侧边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耳子,管卡的中空形状与换热管束相匹配。通过对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管束进行限位,解决了氟塑料管束在烟气中容易产生的变形或者折断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换热器的组装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气换热器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背景技术】
[0002]我国火电厂主要以燃煤电厂为主,燃煤电厂几乎都安装有脱硫装置,并且90%以上为湿法脱硫。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温度较低约在30?50°C,湿度较大,同时烟气从烟囱排出后的烟气浮升高度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周围大气的严重污染。
[0003]脱硫装置加装换热器可以将吸收塔出口的烟气温度提高到80?100°C,烟气抬升高度增加,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可减少脱硫设备后的烟道和烟肉结露腐蚀。由于回转式气气换热器存在造价昂贵、能耗大、漏风、结构、寿命短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采用氟塑料气气换热器代替回转式气气换热器。
[0004]但是,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换热管束非常柔软,且数量巨大,在高速流动的烟气中容易变形和被破坏。【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通过对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管束进行限位,解决氟塑料管束在烟气中容易产生的变形或者折断问题,同时提高换热器的组装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换热管束、管卡和管卡连接件,换热管束上设有管卡,管卡与管卡连接件相连,管卡连接件与圆钢相连,圆钢横跨并固定连接在换热器的横向横梁上,且位于相邻换热管束之间;管卡为中空环状结构,管卡的侧边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耳子,管卡的中空形状与换热管束相匹配。[〇〇〇7]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换热管束通过管卡限位,使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中空环状结构的管卡与换热管束匹配连接,使管卡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分担换热管束的部分载荷,减轻换热管束的负载,使换热管束不易发生变形和折断;为了均匀分布换热管束和方便后期检修更换,将管卡与管卡连接件相连,管卡连接件与圆钢相连,而圆钢则固定连接到换热器的横梁上,通过调节圆钢上管卡连接件的位置,就能实现对换热管束的均匀分布,而在检修更换时,无需全部拆下,只需针对单个部件进行拆卸即可,明显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组装效率。
[0008]进一步,管卡连接件为一套管,并套在圆钢上,套管的侧边设有与连接耳子相连的配合部。将管卡连接件设置成套管形状,有助于管卡连接件与圆钢紧密连接,使管卡连接件位置固定,不易发生偏移,设置的配合部有助于与连接耳子紧密相连,使管卡位置固定。
[0009]进一步,配合部为一 C形结构,C形结构与连接耳子固定连接。连接耳子可插入C形结构中,然后通过插销、螺栓等固定方式与管卡连接件固定连接,当管卡发生横向偏移时,C形结构可以很好地限制连接耳子的横向偏移,进而限制管卡的横向偏移。
[0010]为了使管卡能更好地与换热管束相配合,管卡为中空环状正多边形结构,其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与换热管束的外径相匹配,这样能保证管卡的每一条侧边都能与换热管束接触,进而与换热管束紧密配合,管卡的侧边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耳子,c形结构与连接耳子螺栓连接。
[0011]进一步,连接耳子上设有连接螺栓孔,连接螺栓孔距管卡侧边的距离为5-100mm。 [〇〇12]进一步,管卡高度为5-30mm,管卡厚度为3-20mm,连接耳子的厚度与管卡的厚度相同。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管束进行限位,解决了氟塑料管束在烟气中容易产生的变形或者折断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换热器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俯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束管卡主视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卡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卡连接件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卡连接件的一种变形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卡连接件的变形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管束管卡在气气换热器中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8是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〇〇22]图9是图8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1为管卡,2为管卡连接件一,3为管卡连接件二,4为螺栓,5为圆钢,6为换热管束,7为横向横梁,8为纵向横梁,9为角钢支柱,10为连接耳子,11为配合部。【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〇〇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形状为一正六边形环形结构,正六边形的内切圆半径R与氟塑料换热管束6的外径相匹配,以使管卡1能与换热管束6紧密地连接。如图2所示,管卡1的高度lu—般为5-30mm(具体数值根据换热管束6的管径大小决定),厚度尺寸cU—般为3-20mm(具体数值根据管卡1所受横向载荷的大小确定), 管卡1侧边对称设有一对连接耳子10,连接耳子10的端头为圆弧状,连接耳子10的厚度与管卡1的厚度相同,在连接耳子10距管卡1侧边5-100mm(具体数值根据换热管束6与圆钢5之间的间距决定)处设有连接螺栓孔,连接螺栓孔的孔径一般为5_20mm(根据所需螺栓4规格的需要决定)。
[0027]图3至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管卡连接件一2,如图3和图4所示,管卡连接件一2为一“工”字形套管,管卡连接件一 2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的尺寸与圆钢5的直径相匹配,以使管卡连接件一2与圆钢5紧密连接。管卡连接件一2的两侧为配合部11,以使与管卡1的连接耳子10相连,配合部11为C形结构,其突出来的两端上设有螺栓孔,两端的螺栓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且与连接螺栓孔的孔径大小相同。管卡1的连接耳子10伸入配合部11的凹陷处,然后用螺栓穿过配合部11的螺栓孔和连接耳子10的连接螺栓孔固定连接,使管卡1固定连接在管卡连接件一2上。其中,为了适应管卡1结构,在最靠近换热器的纵向横梁8的圆钢5 上采用了管卡连接件二3,如图5至图7所示,管卡连接件二3为一“C”字形套管,即在管卡连接件一 2的结构基础上减少了一端的配合部11,使得管卡连接件在换热器内分布更均匀合理,减少多余材料的使用。
[0028]如图7至图9所示,换热器上包括横向横梁7、纵向横梁8和角钢支柱9,横向横梁7与纵向横梁8通过角钢支柱9固定连接,圆钢5横跨在两根横向横梁7之上,且通过螺栓使圆钢5 的两端固定在横向横梁7上。圆钢5与换热管束6交替布置,即圆钢5置于相邻换热管束6之间,在最接近纵向横梁8的圆钢5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管卡连接件二3,其他位置的圆钢上均匀分布地是管卡连接件一 2,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对氟塑料换热管束6进行固定,防止换热管束6在高速流动的烟气中变形或者被破坏,提高换热管束6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组装效率, 便于后期安装拆卸,使换热管束6更容易均匀分布,进而减少烟气阻力,保证换热器的烟气换热效率。[〇〇29]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管卡1的正六边形结构是可以替换为其他类型的结构, 如正多边形环状结构、圆环、椭圆等,而连接耳子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只要能固定连接且便于后期拆卸即可。配合部11也可以不是C形结构,耳子结构也行,只要能使管卡1固定连接即可。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包括换热管束、管卡和管卡连接件,其特征 在于,换热管束上设有管卡,管卡与管卡连接件相连,管卡连接件与圆钢相连,圆钢横跨并 固定连接在换热器的横向横梁上,且位于相邻换热管束之间;管卡为中空环状结构,管卡的 侧边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耳子,管卡的中空形状与换热管束相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管卡连接件为 一套管,并套在圆钢上,套管的侧边设有与连接耳子相连的配合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配合部为一 C 形结构,C形结构与连接耳子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管卡为中空环 状正多边形结构,其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与换热管束的外径相匹配,管卡的侧边对称设 置有一对连接耳子,C形结构与连接耳子螺栓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连接耳子上设 有连接螺栓孔,连接螺栓孔距管卡侧边的距离为5-10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氟塑料气气换热器的管束管卡,其特征在于,管卡高度为5-30mm,管卡厚度为3-20_,连接耳子的厚度与管卡厚度相同。
【文档编号】F16L3/22GK205592507SQ201620362259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刘波, 彭期耀, 廖帆, 周大春, 李有为
【申请人】成都融科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