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50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包括:轮盘状结构的力源轮,其外缘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孔;套接在动力增力器同心轴上的多个动力传送片,除最后一片动力传送片以外的其他动力传送片远离所述轴孔的位置设有多个动力输入孔,而在靠近所述轴孔的位置设有多个动力输出孔,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外径大于所述力源轮外径;多个连杆,所述多个连杆中的每一个连杆的结构呈Z字形,所述连杆的一个插入端插接在动力输出孔中,另一个插入端插接在动力输入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小半径的力源轮经连杆将力传送给比力源轮半径大的一个或多个动力传送片,以达到使马达的动力成倍增加。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増力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马达输出轴的动力传递方面,没有对输出的动力进行增力的装置,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本实用新型分为单片增力器和多片增力器两种,对于增力80%-100%的单片组来说,通用的动力机械动力输出轴短,还要加长8cm-10cm,所以单片增力器只适用专门定制的马达输出轴,这在实际应用上存在一定的不方便之处,要想大规模投入使用还存在困难。并且功力小的增力器薄,功力大的增力器厚。而组合增力器即多片增力器就不存在把轴加长的问题,其外形类似电动机,一端是输入皮带轮或其他轮盘,另一端是输出轮盘,由马达带动增力器输入轮盘,再由增力器输出轮盘与变速箱或加工设备连接,该装置能够在马达的原有功力基础上,可将功力或者马力成倍增加,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功力或者马力成倍增加的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包括:
[0006]固定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的力源轮,所述力源轮为轮盘状结构,中央位置为带有键槽的轴孔,所述力源轮通过键销与固定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所述轴孔的外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外侧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孔;
[0007]套接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送片,所述动力传送片中央位置为轴孔,轴孔四周为容置凹槽,所述动力传送片远离所述轴孔的位置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力源轮的所述多个动力输出孔相匹配的多个动力输入孔,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外径大于所述力源轮的外径;
[0008]多个连杆,所述多个连杆中的每一个连杆的结构呈Z字形,所述连杆两头是圆柱形插入端,还包括连接两头的插入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杆用于连接所述力源轮和所述动力传送片,所述连杆的一个插入端插接在所述力源轮的多个所述动力输出孔中的一个动力输出孔中,另一个插入端插接在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多个动力输入孔中的一个动力输入孔中,所述力源轮的动力输出孔与轴心的连线与所述力源轮的动力输出孔与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入孔的连线的夹角范围介于45°-135°之间。
[0009]进一步,所述动力传送片背离所述力源轮的一侧靠近轴孔位置处,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孔。
[0010]进一步,所述动力传送片为多片,优选是六片,第二片动力传送片与第一片动力传送片通过多个连杆连接,所述多个连杆中的每个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片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出孔插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片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入孔插接,六片动力传送片依次串接在一起。
[0011]进一步,多个所述动力传送片中的最后一片动力传送片的背离所述力源轮的一侧设置有一体连接的用于连接皮带轮及其他设备的活接口。
[0012]进一步,所述多个连杆的数量与所述动力传送片上的动力输入孔的数量和动力输出孔的数量相一致,优选是八个。[〇〇13]进一步,在所述活接口上套设有输出端轴承。
[0014]进一步,在所述力源轮上套接有防尘端盖,所述防尘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外缘。
[00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通过小半径的力源轮经连杆将力传送给比力源轮半径大的动力传送片,根据杠杆原理这可以增加动力,如此反复,每增加一片动力传送片,功力就相应地增加,因此马达动力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会成倍地增加。【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力源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半剖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端盖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2]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〇〇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动力传送片的结构示意图;[〇〇24]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〇〇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力源轮与动力传送片的组装图;
[0026]图9为图8的A-A剖视图;
[00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第一片动力传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10的A-A剖视图;
[00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中间片动力传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图12的A-A剖视图;[0031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最后一片动力传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为图14的A-A剖视图;
[0033]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力源轮与多片传送片的组装图;
[0034]图17为图16的A-A剖视图;[〇〇35]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总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0037] 实施例1[〇〇38]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介绍单片传送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〇〇39]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包括:固定在马达输出轴6上的力源轮1,力源轮1为轮盘状结构,中央位置为带有键槽12的轴孔11,力源轮1通过键销8与键槽12的卡接固定在马达输出轴6上,轴孔11的外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凸缘14,凸缘14外侧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八个动力输出孔13。套接在马达输出轴6上的动力传送片2,动力传送片2中央位置为轴孔23,轴孔23四周为容置凹槽24,动力传送片2远离轴孔23的位置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与力源轮1的八个动力输出孔13相匹配的八个动力输入孔21,动力传送片2的外径是力源轮1外径的一倍大,动力传送片2背离所述力源轮1的一侧设置有一体连接的用于连接皮带轮及其他设备的活接口 4。八个连杆,八个连杆中的每一个连杆3的结构呈Z字形, 连杆两头是圆柱形插入端,还包括连接两头的插入端的连接部,连杆用于连接力源轮1和动力传送片2,连杆3的一个插入端插接在力源轮1的动力输出孔13中,另一个插入端插接在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入孔21中。在所述活接口 4上套设有输出端轴承5,在所述力源轮1上套接有防尘端盖7,所述防尘端盖7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动力传送片2的外缘25。
[0040]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力源轮1用键销8固定在马达输出轴6上,连杆3插入力源轮1动力输出孔13,然后将连杆3的另一端插入带有活接口 4或轮盘的动力传送片2外端的动力输入孔21,固定好防尘端盖7,然后在轴的外端插上楔子以防止脱落。[〇〇4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小半径的力源轮1经连杆3将力传送给比力源轮半径大的动力传送片2,再由动力传送片2将动力传送给与力源轮同样半径的皮带轮。[〇〇42] 实施例2[〇〇43]如图1-18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介绍多片传送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0〇44]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包括:力源轮1、六个动力传送片 2、八个连杆3,力源轮1固定在马达输出轴6上,力源轮1为轮盘状结构,中央位置为带有键槽 12的轴孔11,力源轮1通过键销8固定在马达输出轴6上,轴孔11的外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凸缘14,凸缘14外侧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八个动力输出孔13,在所述力源轮1上套接有防尘端盖7,所述防尘端盖7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动力传送片2的外缘25。八个连杆中的每一个连杆3的结构呈Z字形,连杆两头是圆柱形插入端,还包括连接两头的插入端的连接部,连杆用于连接力源轮1和第一片动力传送片2,连杆3的一个插入端插接在力源轮1的动力输出孔13 中,另一个插入端插接在第一片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入孔21中。六个动力传送片2依次套接在马达输出轴6上,动力传送片2中央位置为轴孔23,轴孔23四周为容置凹槽24,动力传送片 2远离轴孔23的位置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与力源轮1的八个动力输出孔13相匹配的八个动力输入孔21,在第一至第五片动力传送片的背离所述力源轮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八个传送片动力输出孔22,动力传送片2的外径是力源轮1外径的一倍大,第二至第五片动力传送片通过连杆3依次套接在一起,最后一片动力传送片2背离所述力源轮1的一侧设置有一体连接的用于连接皮带轮及其他设备的活接口 4,用来连接输出端轴承5或其他设备。
[0045]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是将力源轮1固定在马达输出轴6上,装好键销8, 将连杆3—端插入力源轮1动力输出孔13中,然后将第一片动力传送片套在轴上,将连杆3的另一端插入第一片动力传送片外端的动力输入孔21中,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片传送片的动力输出孔22插接,另一端与第二片动力传送片的输入孔21插接,如此反复,这样就把六片动力传送片串接在一起。将六个动力传送片组合串接在一起。最后一片传送片是带有活接口 4 或者固定轮盘的,其外形类似电动马达的转子,外壳分两半,一半是带有底座,另一半是外壳盖,输入端轴承5直接套在轴上,输出端轴承套在活接口 4上,放入底座盖上,外壳盖好螺丝,为了防止连杆在违规使用过程中断裂,在增力器的组合片的前后端设置有安全夹片。以上就是多片传送片增力器的组装过程。[〇〇46]如图1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力源轮1的动力输出孔13与轴孔11的连线与力源轮1的动力输出孔13与动力传送片2的动力输入孔21的连线的夹角范围介于45°-135°之间,优选是90°。这样,小半径的力源轮1经连杆3将力传送给比力源轮半径大的第一动力传送片2,再由剩下的五个动力传送片2依次将动力传送并增大,使得最终传递到皮带轮上的动力被成倍增大。
[004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的力源轮,所述力源轮为轮盘状结构,中央位置为带有键槽 的轴孔,所述力源轮通过键销固定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所述轴孔的外侧沿径向方向设置 有凸缘,所述凸缘外侧沿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孔;套接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送片,所述动力传送片中央位置为轴孔,轴孔四周 为容置凹槽,所述动力传送片远离所述轴孔的位置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力源轮的所述 多个动力输出孔相匹配的多个动力输入孔,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外径大于所述力源轮的外 径;多个连杆,所述多个连杆中的每一个连杆的结构呈Z字形,所述连杆两头是圆柱形插入 端,还包括连接两头的插入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杆用于连接所述力源轮和所述动力传送片, 所述连杆的一个插入端插接在所述力源轮的多个所述动力输出孔中的一个动力输出孔中, 另一个插入端插接在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多个动力输入孔中的一个动力输入孔中,所述力源 轮的动力输出孔与轴心的连线与所述力源轮的动力输出孔与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入 孔的连线的夹角范围介于45° -13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 传送片背离所述力源轮的一侧靠近轴孔位置处,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动力输出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 传送片为多片,优选是六片,第二片动力传送片与第一片动力传送片通过多个连杆连接,所 述多个连杆中的每个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片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出孔插接,另一端与所 述第二片动力传送片的动力输入孔插接,六片动力传送片依次串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 述动力传送片中的最后一片动力传送片的背离所述力源轮的一侧设置有一体连接的用于 连接皮带轮及其他设备的活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 连杆的数量与所述动力传送片上的动力输入孔的数量和动力输出孔的数量相一致,优选是 八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 接口上套设有输出端轴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马达输出轴上的动力增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力 源轮上套接有防尘端盖,所述防尘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动力传送片的外缘。
【文档编号】F16H57/00GK205654837SQ201620123730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公开号201620123730.5, CN 201620123730, CN 205654837 U, CN 205654837U, CN-U-205654837, CN201620123730, CN201620123730.5, CN205654837 U, CN205654837U
【发明人】张福疆
【申请人】张福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