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6097阅读:1270来源:国知局
模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纵向支架板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横向支架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柔性支撑板设置在横向支架板上方且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实际使用时,将两根横向支架板和两根纵向支架板卡接,再将柔性支撑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然后将模型放置在柔性支撑板上即可,此模型支架与模型之间为接触连接,不破坏模型的结构,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和观赏性。
【专利说明】
模型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型支架。
【背景技术】
[0002]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模型构成形式可分为实体模型及虚拟模型,实体模型为拥有体积及重量的物理形态概念实体物件,虚拟模型为用电子数据通过数字表现形式构成的形体以及其他实效性表现。模型展示形式分为平面展示和立体展示,其中立体展示多数需要模型支架的参与才能充分展示模型。
[0003]现如今的模型支架大多是以固定连接的方式与模型本体连接,比如螺栓螺钉固定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破坏了模型的整体性,对模型的整体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模型的外侧还会设置有玻璃(或者其他材料)罩,因为外罩的高重量、大体积,所以这样的设置会引发运输过程中的不稳定情况发生,而且体积过大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0004]所以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不损伤模型整体结构的模型支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型支架损伤模型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纵向支架板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
[0007 ]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
[0008]所述柔性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板上方且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支架板上;
[0010]所述柔性支撑板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块。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架板设置两个;
[0012]所述横向支架板至少设置两个。
[0013]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纵横交叉排布。
[0014]进一步的,在所述纵向支架板和所述横向支架板均设置两个的状态下,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后形状为井字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架板上设置有第一缺口;
[0016]所述横向支架板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缺口,且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处于同一侧。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柔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
[0018]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相对应的第三缺口;
[0019]所述纵向支架板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块卡接的第四缺口;
[0020]所述第四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处于所述纵向支架板两侧,且位置相对设置。
[0021]进一步的,在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状态下,所述横向支架板底部和所述纵向支脚板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22]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相互垂直设置。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纵向支架板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横向支架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柔性支撑板设置在横向支架板上方且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实际使用时,将两根横向支架板和两根纵向支架板卡接,再将柔性支撑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然后将模型放置在柔性支撑板上即可,此模型支架与模型之间为接触连接,不破坏模型的结构,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和观赏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俯视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前视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左视图;
[0030]图5是基于图1中横向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基于图1中纵向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基于图1中柔性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横向支架板;101-第一缺口; 102-第二缺口 ;2_纵向支架板;201-第三缺口 ;202_第四缺口; 3-柔性支撑板;301-第一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纵向支架板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
[0040 ]横向支架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
[0041 ]柔性支撑板设置在横向支架板上方且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
[004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型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00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纵向支架板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横向支架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柔性支撑板设置在横向支架板上方且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横向支架板与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其配合方式为卡接,此连接方式方便、快捷,能够快速拼接完成,实现了快速使用的功能,为用户节省时间;其中,横向支架板与纵向支架板卡接后,横向支架板位在纵向支架板底部,主要作用是保证纵向支架板间距,增加横向强度。使纵向支架板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平面上;横向支架板和纵向支架板之间连接完成后,将柔性支撑板设置在纵向支架板上,且位于横向支架板的上方,后将模型放置在柔性支撑板上,柔性支撑板与模型之间以线、面接触的接触方式接触,模型的重量通过柔性支撑板均匀的作用在模型支架上,并且柔性支撑板带有弹性和延展性,能够与模型底部完全贴合,不会使模型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同时模型支架与模型之间是接触配合,不会破坏模型的整体结构,因为柔性支撑板的物理性质,即使长期放置,模型与支架接触部分的表面油漆也不会损坏和发生局部变形。
[004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前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的左视图;图5是基于图1中横向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基于图1中纵向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基于图1中柔性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5]如图1-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1、纵向支架板2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3;
[0046]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
[0047 ]柔性支撑板3设置在横向支架板I上方且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1、纵向支架板2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3,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柔性支撑板3设置在横向支架板I上方且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其配合方式为卡接,此连接方式方便、快捷,能够快速拼接完成,实现了快速使用的功能,为用户节省时间;其中,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卡接后,横向支架板I位于纵向支架板2底部,主要支撑卡接在自身两侧的纵向支架板2,使纵向支架板2能够稳定的设置在平面上,其次横向支架板I也具备支撑模型的作用;横向支架板I和纵向支架板2之间连接完成后,将柔性支撑板3设置在纵向支架板2上,且位于横向支架板I的上方,后将模型放置在柔性支撑板3上,柔性支撑板3与模型之间以线、面接触的接触方式接触,模型的重量通过柔性支撑板3均匀的作用在模型支架上,并且柔性支撑板3带有弹性和延展性,能够与模型底部完全贴合,不会使模型出现局部应力过大的情况,同时模型支架与模型之间是接触配合,不会破坏模型的整体结构,因为柔性支撑板3的物理性质,也不会对模型表面造成损伤。
[0049]需要指出的是,此模型支架零部件加工简单,材料要求低,材料只要能够支撑住模型即可,对与零部件的加工,可以直接雕刻机切割出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如铸造、切割等。
[0050]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柔性支撑板3设置在两个纵向支架板2上;
[0051]柔性支撑板3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凸块301。
[0052]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1、纵向支架板2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3,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柔性支撑板3设置在纵向支架板2上,柔性支撑板3用于支撑模型,模型设置在柔性支撑板3上,因为模型设置在柔性支撑板3上,柔性支撑板3能够弯曲、延展,因此柔性支撑板3能够和模型之间机密接触。
[0053]需要指出的是,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柔性支撑板3设置在纵向支架板2上,柔性支撑板3上设置有第一凸块301,第一凸块301用于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其配合方式为卡接,此连接方式方便、快捷,能够快速拼接完成,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法,比如焊接、螺纹连接等。
[0054]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纵向支架板2设置两个;
[0055]横向支架板I至少设置两个。
[0056]模型支架包括横向支架板1、纵向支架板2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3,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以卡接的连接方式连接,其中一副模型支架包括两个纵向支架板2和若干个横向支架板I,将纵向支架板2平行放置,两纵向支架板2之间可以放置多个横向支架板I,当模型重量轻时,放两个横向支架板I即可,如果模型的重量很重,比如金属制成的模型,可以放置多个横向支架板I,放置多个横向支架板I能够有效的分担模型的重量,既能支撑模型,又能保护模型支架不被损坏。
[0057]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纵横交叉排布。
[0058]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采用纵横交叉排布的方式连接,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模型支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使模型支架在不丧失稳定性的前提下拥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0059]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纵向支架板2和横向支架板I均设置两个的状态下,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后形状为井字形。
[0060]当纵向支架板2和横向支架板I均设置两个时,纵向支架板2和横向支架板I配合连接,形成井字形的模型支架,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和整体的结构强度。
[0061 ]需要指出的是,此井字形为纵向支架板2和横向支架板I均设置两个时,纵向支架板2和横向支架板I拼接形成的。
[006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横向支架板I上设置有第一缺口101;
[0063]横向支架板I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缺口 102,且第一缺口 101与第二缺口 102处于同一侧。
[0064]在横向支架板I上设置有第一缺口101,其第一缺口 101用于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通过第一缺口 101与纵向支架板2卡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纵向支架板2和横向支架板I牢靠的连接在一起,不会出现松动等现象。
[0065]另外,第一缺口 101与第二缺口 102处于同一侧,即第一缺口 101与第二缺口 102开在横向支架板的同一边上。第二缺口 102的设置目的在于为柔性支撑板3留出空间。
[0066]需要指出的是,横向支架板I上依次开有第一缺口101-第二缺口 102-第一缺口101。
[0067]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缺口102与柔性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间隙。
[0068]设置在横向支架板I上的第二缺口102与柔性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当模型支架正常使用时,模型将会被放在柔性支撑板3上,而柔性支撑板3根据自身的物理性质,受到模型的重量,柔性支撑板3会边弯曲且延伸一定长度,这样能够保证柔性支撑板3与模型紧密结合,均匀的承受模型的重力,但柔性支撑板3会向下一定距离,所以柔性支撑板3与横向支架板I之间应该留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横向支架板I上开有第二缺口 102。
[0069]需要指出的是,第二缺口102深度应大于柔性支撑板3的受力应变长度。
[0070]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纵向支架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缺口101相对应的第三缺口201;
[0071]纵向支架板2上还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凸块301卡接的第四缺口202;
[0072 ] 第四缺口 202和第三缺口 201处于纵向支架板2两侧,且位置相对设置。
[0073]在纵向支架板2上设置有与第一缺口 101相对应的第三缺口 201,通过第一缺口 101与第三缺口 201的配合,使横向支架板I和纵向支架板2紧密配合,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确保模型支架的稳定性。
[0074]此外,第四缺口 202和第三缺口 201处于纵向支架板两侧,且位置相对设置,第四缺口 202和第三缺口 201设置在纵向支架板2两侧,正常使用时,柔性支撑板3位于模型支架上部,横向支架板I位于模型支架底部,使柔性支撑板3能够与模型接触,起到支撑作用。
[0075]第四缺口202和第三缺口 201位置相对设置,为了使模型支架的重心尽量靠近模型支架中心,避免因重心不稳造成模型支架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0076]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状态下,横向支架板I底部和纵向支架板2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77]在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状态下,横向支架板I底部和纵向支架板2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配合连接后,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牢固连接在一起,且横向支架板I底部和纵向支架板2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模型支架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
[0078]需要指出的是,为横向支架板I底部和纵向支架板2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制造零件时,使位于纵向支架板2上的第三缺口 20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横向支架板I中第一缺口 1I底部到另一侧的高度,所说的另一侧为没有设置第一缺口 1I的一侧。
[0079]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相互垂直设置。
[0080]将横向支架板I与纵向支架板2设置成互相垂直目的在于提高模型支架的稳定性。
[008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支架板、纵向支架板和起支撑作用的柔性支撑板; 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 所述柔性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板上方且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纵向支架板上; 所述柔性支撑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板设置两个; 所述横向支架板至少设置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纵横交叉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支架板和所述横向支架板均设置两个的状态下,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连接后形状为井字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板上设置有第一缺口; 所述横向支架板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缺口,且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处于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柔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相对应的第三缺口; 所述纵向支架板上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块卡接的第四缺口; 所述第四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处于所述纵向支架板两侧,且位置相对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配合状态下,所述横向支架板底部和所述纵向支脚板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架板与所述纵向支架板相互垂直设置。
【文档编号】F16M11/00GK205678372SQ20162065020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公开号201620650204.4, CN 201620650204, CN 205678372 U, CN 205678372U, CN-U-205678372, CN201620650204, CN201620650204.4, CN205678372 U, CN205678372U
【发明人】吴伟国, 左迁, 汪涛, 张伟明
【申请人】吴伟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