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0165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开采设备直燃式液氮车,尤其是涉及一种直燃式液氮车 蒸发器。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为了使非自喷井中的流体流入井筒,可以采用排液技 术,直燃式液氮泵车是用于试油过程中液氮排液施工作业设备。蒸发器是液氮泵车的重要 功能部件之一,其功能为吸收外界热能,将液态氮转变成气态。现有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工 作寿命较短,难以满足现场施工作业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工作寿命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燃 式液氮车蒸发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包括翅片 管、进液管、进液卡箍头、出气管、出气卡箍头,翅片管为连续M状,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与进 液管和出气管连接,且与进液管和出气管的中心孔连通;进液管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进 液卡箍头固定连接;出气管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出气卡箍头固定连接;进液管与出气 管之间安装有隔热装置。翅片管由基管和翅片固定连接组成;翅片为条状,翅片螺旋缠绕在 基管的外圆周上,基管和翅片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翅片管的数量大于2个,且相互平行 排列。进液管和出气管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生产现场的作业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中1.翅片管,2.基管,3.翅片,4.进液管,5.出气管,6.底座,7.进液卡箍头, 8.出气卡箍头,9.隔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包括翅片管1、进液管4、进液卡箍头7、出气管 5、出气卡箍头8,翅片管1为连续M状,翅片管1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4和出气管5连接,且 与进液管4和出气管5的中心孔连通;通常翅片管1沿进液管4和出气管5径向与进液管 4和出气管5中心孔连通。进液管4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进液卡箍头7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出气卡箍头8固定连接。通常进液管4和出气管5的两轴线 相互平行放置,且固定安装在底座6上;进液管4与出气管5之间安装有隔热装置9 ;隔热 装置9 一般选用隔热性能比较好的隔热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翅片管1由基管2和翅片3固定连接组成。翅片3为条状,翅片3 螺旋缠绕在基管2的外圆周上,通常基管2和翅片3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翅片管1的 数量大于2个,且相互平行排列。本实用新型的进液卡箍头7和出气卡箍头8安装在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的同侧, 进液卡箍头7与液氮泵车的供液氮管固定连接,出气卡箍头8与氮气管固定连接,蒸发器通 过吸收燃气锅炉提供的热量,使流经蒸发器的液氮吸热汽化,实现液气转换,为油气开采排 液施工作业提供氮气。
权利要求一种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包括翅片管、进液管、进液卡箍头、出气管、出气卡箍头,其特征是翅片管(1)为连续M状,翅片管(1)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4)和出气管(5)连接,且与进液管(4)和出气管(5)的中心孔连通;进液管(4)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进液卡箍头(7)固定连接;出气管(5)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出气卡箍头(8)固定连接;进液管(4)与出气管(5)之间安装有隔热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翅片管(1)由基管(2) 和翅片(3)固定连接组成;翅片(3)为条状,翅片(3)螺旋缠绕在基管(2)的外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基管(2)和翅片(3)采 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翅片管(1)的数量大 于2个,且相互平行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液管(4)和出气管 (5)固定安装在底座(6)上。
专利摘要一种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为了克服现有直燃式液氮车蒸发器工作寿命较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包括翅片管、进液管、进液卡箍头、出气管、出气卡箍头,翅片管为连续M状,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气管连接且连通;进液管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进液卡箍头固定连接;出气管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与出气卡箍头固定连接;进液管与出气管之间安装有隔热装置;翅片为条状,翅片螺旋缠绕在基管的外圆周上。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生产现场的作业需要。
文档编号F17C7/04GK201748153SQ20092017323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4日
发明者于长录, 刘广田, 陈志忠, 高和记 申请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