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位供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8196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自动定位供瓶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定位供瓶系统,属于包装物料或物件的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玻璃制品中,如上大下小类结构不匀的瓶、坛、罐等物品,由于其中心很难确定,因此,在输送、灌装、加盖等处理过程中,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倒瓶现象,瓶口、坛口中心无法对准灌装机的下酒阀口,因而无法进入流水线上生产,也很难实现自动化操作,多是采用人工完成,即将洗瓶后的空瓶、坛通过人工将其装入输瓶带上至灌装、压盖完成后,由人工提取后,转入下一条输送带进行包装,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瓶、坛灌装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实现定位、能够完成准确灌装、实现流水线作业的自动定位供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定位供瓶系统,包括形成闭路的输送带,沿输送带依次设置的上瓶区、灌装机构、压盖机构和夹瓶机构,以及设置于输送带上的若干个下模套,空瓶自上瓶区处装入到下模套上,并随着输送带向前输送至灌装机构完成灌装形成灌装瓶后,灌装瓶经压盖机构加盖后作为加盖瓶送至夹瓶机构处,所述的夹瓶机构中设置有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上模套,加盖瓶上端卡扣在上模套中,并随上模套继续向前移动。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夹瓶机构下方设置有斜道,该斜道与上瓶区之间形成过渡夹瓶机构与上瓶区的空置区,更优选的,所述的空置区靠近夹瓶机构的一端低于夹瓶机构的下底面,另一端则逐渐升高至末端与上瓶区水平。

所述的上模套包括一对水平设置的夹套和位于两个夹套之间的卡槽,卡槽宽度介于加盖瓶的盖子外径与瓶口外径之间。

所述的下模套上设置有模槽,更优选的,所述的模槽由两块可发生相对位移的模块拼装而成,用于固定空瓶、灌装瓶和加盖瓶,并根据不同规格的瓶子,调整其大小。

针对上大下小类不规则形状陶、瓷、玻璃制品,以及陶、瓷制品、坛工艺中易变形,瓶、坛口中心难以控制的瓶、坛,本申请所提供的供瓶机构中,下模套以及模槽的设置,确保了其中心固定,使待处理瓶、坛即便在动态输送过程中也能保持下部直立,从而避免了倒瓶以及无法对准的现状;夹瓶机构中,上模套则将整个加盖瓶进行夹持,而位于夹瓶机构下方的空置区高度较夹瓶机构左侧、右侧的输送带低,被夹持的加盖瓶处于悬空状态,使其脱离下模套,并随夹瓶机构输送至后续的包装区域,输送带则携带其上的下模套一起向下向前输送至上瓶区,完成一个闭路循环,上模套由一对相互水平的夹模构成,两个夹模之间的卡槽可根据瓶口宽度以及盖子宽度进行调整,确保盖子完全或绝大部分位于夹模上方,而瓶身则位于夹模下方,且每组夹模上可串联夹持多个加盖瓶进行输送。本申请将上大下小类不规则的瓶、坛从上瓶、灌装、加盖整个流程完成流水线作业,不仅实现了整个加工过程的自动化,使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还减少了劳动用工,取保安全生产,灌装、压盖后的高温瓶、坛通过夹瓶机构自动与下模套脱离后送至包装区,下模套则随着斜道滑送至洗瓶区,完成洗瓶后送至上瓶区继续下一个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夹瓶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中夹瓶机构的侧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中夹瓶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标号:1.上瓶区;2. 灌装机构;3. 压盖机构;4. 输送带;5. 夹瓶机构;51. 电机;52. 上模套;521. 夹模;522.卡槽;6. 下模套;61. 模槽;7. 空置区;71. 斜道;8. 洗瓶区;A. 空瓶;B. 灌装瓶;C. 加盖瓶;D. 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自动定位供瓶系统,结合图1,包括形成闭路的输送带4,沿输送带依次设置的上瓶区1、灌装机构2、压盖机构3和夹瓶机构5,以及设置于输送带4上的若干个下模套6,空瓶A自上瓶区1处装入到下模套6上,并随着输送带4向前输送至灌装机构2完成灌装形成灌装瓶B后,灌装瓶B经压盖机构3加盖后作为加盖瓶C送至夹瓶机构5处,结合图2、图3,夹瓶机构5中设置有电机51和由电机51驱动的上模套52,加盖瓶C上端卡扣在上模套52中,并随上模套52继续向前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夹瓶机构5下方设置有斜道71,该斜道71与上瓶区1之间形成过渡夹瓶机构5与上瓶区1的空置区7,且空置区7靠近夹瓶机构的一端设置斜道71,斜道71使空置区7低于夹瓶机构5的下底面,另一端则逐渐升高至末端与上瓶区1水平。当加盖瓶C被夹瓶机构5夹持时,其下端空悬,并与输送带4上的下模套6脱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上模套52包括一对水平设置的夹套521和位于两个夹套521之间的卡槽522,卡槽522宽度介于加盖瓶C的盖子D外径与瓶口外径之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模套6上设置有模槽61,模槽61由两块可发生相对位移的模块拼装而成,用于固定空瓶A、灌装瓶B和加盖瓶C,并根据不同规格的瓶子,调整其大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夹瓶机构5下方设置有斜道71,该斜道71与上瓶区1之间形成过渡夹瓶机构5与上瓶区1的空置区7,且空置区7靠近夹瓶机构的一端设置斜道71,斜道71使空置区7低于夹瓶机构5的下底面,另一端则逐渐升高至末端与上瓶区1水平。当加盖瓶C被夹瓶机构5夹持时,其下端空悬,并与输送带4上的下模套6脱离;结合图4,上模套52包括一对水平设置的夹套521和位于两个夹套521之间的卡槽522,卡槽522宽度介于加盖瓶C的盖子D外径与瓶口外径之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下模套6上设置有模槽61,模槽61由两块可发生相对位移的模块拼装而成,用于固定空瓶A、灌装瓶B和加盖瓶C,并根据不同规格的瓶子,调整其大小;结合图4,上模套52包括一对水平设置的夹套521和位于两个夹套521之间的卡槽522,卡槽522宽度介于加盖瓶C的盖子D外径与瓶口外径之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夹瓶机构5下方设置有斜道71,该斜道71与上瓶区1之间形成过渡夹瓶机构5与上瓶区1的空置区7,且空置区7靠近夹瓶机构的一端设置斜道71,斜道71使空置区7低于夹瓶机构5的下底面,另一端则逐渐升高至末端与上瓶区1水平。当加盖瓶C被夹瓶机构5夹持时,其下端空悬,并与输送带4上的下模套6脱离;下模套6上设置有模槽61,模槽61由两块可发生相对位移的模块拼装而成,用于固定空瓶A、灌装瓶B和加盖瓶C,并根据不同规格的瓶子,调整其大小;结合图4,上模套52包括一对水平设置的夹套521和位于两个夹套521之间的卡槽522,卡槽522宽度介于加盖瓶C的盖子D外径与瓶口外径之间。

针对上大下小类不规则形状陶、瓷、玻璃制品,以及陶、瓷制品、坛工艺中易变形,瓶、坛口中心难以控制的瓶、坛,本申请所提供的供瓶机构中,下模套6以及模槽61的设置,确保了其中心固定,使待处理瓶、坛即便在动态输送过程中也能保持下部直立,从而避免了倒瓶以及无法对准的现状;夹瓶机构5中,上模套52则将整个加盖瓶C进行夹持,而位于夹瓶机构5下方的空置区7高度较夹瓶机构5左侧、右侧(以图2为基准的左、右)的输送带4低,被夹持的加盖瓶C处于悬空状态,使其脱离下模套6,并随夹瓶机构5输送至后续的包装区域,输送带4则携带其上的下模套6一起向前输送至上瓶区1,完成一个闭路循环。

上模套52由一对相互水平的夹模521构成,两个夹模521之间的卡槽522可根据瓶口宽度以及盖子D宽度进行调整,确保盖子D完全或绝大部分位于夹模521上方,而瓶身则位于夹模521下方,且每组夹模521上可串联夹持多个加盖瓶C进行输送。本申请将上大下小类不规则的瓶、坛从上瓶、灌装、加盖整个流程完成流水线作业,不仅实现了整个加工过程的自动化,使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还减少了劳动用工,取保安全生产,灌装、压盖后的高温瓶、坛通过夹瓶机构5自动与下模套6脱离后送至包装区,下模套6则随着斜道71滑送至洗瓶区8,完成洗瓶后送至上瓶区1继续下一个循环。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